1 / 12

澎湖古蹟的介紹

澎湖古蹟的介紹. 製作人:林家瑩、方嘉玲. ttp:h//www.phhg.gov.tw/CHINESE/depart/civil/sp01.htm. 網址:. 澎湖天后宮 等級:第一級古蹟 類別:祠廟 位置:馬公市中央里正義街 1 號 創建年代:相傳建於明代初葉. 西嶼西臺 等級:第一級古蹟 類別:關塞 位置:西嶼鄉外垵村地號二七八號 創建年代:清光緒十二年 ( 西元 1886 年 ).

acton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澎湖古蹟的介紹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澎湖古蹟的介紹 製作人:林家瑩、方嘉玲 ttp:h//www.phhg.gov.tw/CHINESE/depart/civil/sp01.htm 網址:

  2. 澎湖天后宮 等級:第一級古蹟 類別:祠廟 位置:馬公市中央里正義街1號 創建年代:相傳建於明代初葉

  3. 西嶼西臺 等級:第一級古蹟 類別:關塞 位置:西嶼鄉外垵村地號二七八號 創建年代:清光緒十二年(西元1886年) 西嶼西臺位於西嶼鄉內垵外垵二村間的臨海高地上。光緒十三年〈西元一八八七年〉,清廷為了防止台灣海峽賊寇的侵襲,由文華殿大學士李鴻章主事興建,由清季劉銘傳所督修之 砲台。當時募二萬餘人,歷時近兩年才完成。堡上曾安裝十九世紀的英製「阿馬士壯」新式大砲四門-十二 吋一尊、十吋二尊、八吋一尊,以防止企圖侵入媽宮港的敵人,只可惜現均已無存。 光緒十年〈西元一八八四年〉中法戰爭起,法將孤拔〈Courbet〉率遠東艦隊攻我臺澎,澎湖不守,臺灣瀕於危始。幸賴劉銘傳艱苦奮戰,始得保全。中法議和後,清廷以臺灣為七省門戶,光緒十一年〈西元一八八五年〉建臺灣為行省,以劉銘傳為首任巡撫,籌劃臺澎防務,並奏請於澎湖設總兵一名,極力加強澎湖防務。 此座古堡佔地八、一五公頃,四周高築牆垣,牆內則壘石成壇,壇上放置大砲,壇下建隧道,寬十三尺,高十一尺,成「山」字形。石壇拱頂縱橫貫通,可與砲台互通消息,儼如一地下堡壘,固若金湯。而此堡也曾為清廷水師基地。光緒二十年,中日甲午戰爭時,由總兵周振邦防守,駐軍增至五千人左右,足見此堡乃為當時的要塞重地,關係著澎湖的存亡。如今,雖事過境遷,然城堡猶存,置身其間,令人發思古幽情,而知先賢衛疆之艱辛。 當時在臺澎建築砲臺九座修建一座,而澎湖獨佔其四,本室規模浩大,施工情形甚為艱苦。於光緒十四年七月完工。

  4. 湖西拱北砲台 等級:國定古蹟 類別:關塞 位置:澎湖縣湖西鄉拱北山 創建年代:光緒十二年(西元1886年) 拱北砲台為劉銘傳於清光緒十二年〈西元一八八六年〉新築之九座新式砲台之一,也是唯一的一座內陸砲台,因而格外具有歷史價值,乙末之役〈西元一八九五年〉後被日軍所佔領,目前為軍事重地。 拱北砲台位於馬公城外東北方的拱北山上,是掩護馬公港背面的重要砲台。日軍登陸後以此為首要佔領目標,在砲台攻防戰中日軍陣亡2人,負傷17人,是日軍在澎湖一役中勉強稱得上激烈的一場戰鬥。拱北砲台被攻下後,日軍即長驅直入,佔領馬公城。 目前的砲台為日本時代的大型制式砲台,設施完備,施工精緻,特別是尚保留一座觀測所。 澎湖目前擁有荷蘭、清末及現代砲台,本砲台則為唯一之完整的日式砲台。位於澎湖最高之拱北山上,為掩護馬公港重要砲台。現為軍事管制區尚未對外開放。

  5. 西嶼東臺 等級:第一級古蹟 類別:關塞 位置:西嶼鄉內垵村地號379-4號 創建年代:清光緒十三年(西元1887年) 西嶼東臺為清代劉銘傳所修之砲臺。座南朝北,其規模有內外二城廓,外廓士提東南角置觀測所,與金龍頭共同扼視媽宮海口,內廓有營舍與砲座,規模略較西嶼西臺小,營防建築型式也有不同,但其配置上較西嶼西臺完整。

  6. 西嶼燈塔 等級:第二級古蹟 類別:燈塔 位置:西嶼鄉外垵村三十五鄰一九五號 創建年代:乾隆四十三年(西元1778年) 漁翁島燈塔位於西嶼島的南端盡頭處,即今外垵村的西海岸上,是清乾隆四十三年〈西元一七七八年〉澎湖通判謝維祺奉台灣府知府蔣元樞之命而興建的。 燈塔初建時有石塔七級,底座約五丈。每日夜晚燃燈,光芒照耀海上,以指示航行船隻,是台灣燈塔之濫觴。到了光緒元年〈西元一八七五年〉,便將此燈塔改建為西式燈塔─白色圓形,燈種為第四等明暗白光燈,每隔二至八秒間二閃光,燭光一千七百五十燭,塔駐有看守者。而航行台、廈間的船隻,都以它為標識,安全有所保障。時至今日,燈塔的燈種已改為更進步的「四等旋轉透鏡電燈」,閃光時間為每三十秒急速連閃二次,光源也改為交流電,距離水面的燈高昰六○‧七公尺,燭光數為八○○、○○○燭光,光照距離二○‧五浬,並正式命名為「漁翁島燈塔」,所謂「西嶼燈塔」已成了歷史名詞。現存碑記為道光八年〈西元一八二八年〉,第五十八年任通判蔣鏞所立。

  7. 馬公金龜頭砲台 等級:國定古蹟 類別:關塞 位置:馬公市介壽路 創建年代:光緒十三年(西元1887年) 馬公金龜頭砲台由總兵吳宏洛重建,配備有七、十、十二吋口徑之阿姆斯壯後膛砲各一門,為全澎湖戰力最強大之砲台,乙末之後,日軍地圖上明白的標示了這個砲台,日軍於佔領大城北砲台後,向西挺進準備攻佔馬公時,受東角砲台及西嶼砲台的猛烈攻擊,隨後日軍自東門突破,佔領東角砲台及金龜頭砲台。現在砲台基座及四周城牆,砲台圓體,樓梯、砲台底座,入口處牌樓維護尚稱良好,城垣為玄武岩疊砌及混凝土構造物。現由彭防部駐軍中,為軍事管制區,尚未對外開放。

  8. 蔡廷蘭進士第 等級:第 三級古蹟 類別:宅第 位置:馬公市興仁里雙頭掛二十九號 創建年代:清道光二十六年(西元1846年) 「進士第」是澎湖唯一進士蔡廷蘭於考中進士以後,回鄉祭祖時所造的故居,位於馬公市興仁里〈舊稱雙頭掛〉。 廷蘭、 諱崇文,字仲章,號香祖,學者稱他為「秋園先生」。生於嘉慶六年〈西元一八○一年〉八月二十日。自幼聰穎,五歲開始讀書,八歲能作文;十三歲進學補學官弟子員。每試名列前茅,通判蔣鏞很器重他。 道光十二年〈一八三一年〉,澎湖饑荒嚴重,興泉永道周凱,奉命來澎勘察災情,廷蘭賦詩呈上,極言生民的疾苦,大受周凱的賞識和器重。道光十四年,主講台灣引心書院。十七年周凱任台灣道,聘其主講崇文書院,兼主講引心,文石兩書院。道光二十四年〈一八四四〉會試進士,分發江西。二十九年補峽江知縣。後轉任江西鄉試同考官,南昌水利同知,回任峽江知縣,轉豐城等縣,政績輝煌,百性悅服。咸豐九年三月十五日卒於任內,壽五十九 。

  9. 四眼井 等級:第三級古蹟 類別:古井 位置:馬公市中央里中央街四十號厝前 創建年代:明代初葉(西元1592年) 四穴井又名為「四眼井」或「四孔井」,位於馬公鎮中央街北端,俗稱「上街」。四穴井的開鑿年代沒有確切資料可查考,但是以中央街為澎湖最古老的舊街來判斷,這口井的開鑿年代約在元代,「下街」聚落發展飽和以後,向「上街」發展。因為人民的生活不能一日沒水,「上街」先居民聚居時,應當先鑿這口四穴井做為水源及市井。 於民國六十八年勒石立簡介如右:「此井之開鑿,年代不詳但以中央對為澎湖最早之舊街,如以天后宮之創建時期為萬歷二十年〈西元一五九二年〉推判,在此以前附近應已有人居住人生不可一日無水,信仰中心尚在其次故此井之開鑿,似應比天后宮創建為早,年代相當久遠」。 四穴井深約三公尺,徑約二公尺。井口覆蓋石板,留有四個圓形的汲水口,構造十分奇特,因而得名。據民間傳說:四穴井逢旱年不乾涸,水質清涼,本是極為優良飲水,但自從有自來水設施以後,已變成了洗用的水井了。

  10. 馬公觀音亭 等級:第三級古蹟 類別:祠廟 位置:馬公市中興里介壽路七號 創建年代:清康熙三十五年(西元1696年) 觀音亭位於馬公市區西岸,是一座古剎,建於清康熙三十五年〈西元一六九六年〉,為澎湖遊擊薛奎所倡建的,內供奉南海觀音菩薩,是本縣的佛教聖地,更是古蹟之一。  近三百年來,屢經重修,尤其在光緒十年〈西元一八八四年〉,法軍侵澎,不但廟宇被法軍所毀,甚至連廟內所存的名貴古物及觀音佛像兩尊、十八羅漢、鐘等均被法軍掠奪一空。劫後廟貌全非,至光緒十七年〈西元一八九一年〉,總兵吳宏洛才捐銀重建。民國十六年,民國四十八年各又重修一次,四十八年重修時,並增建「望潮亭」一座。夕陽浪花晚風,足以拂去人們一身的疲勞,所以每當黃昏時候,此地便成居民欣賞落日餘暉的最佳景點。   現在廟前的一對石獅子,是原澎湖廳通判衙前的石獅子,民國十二年日據時,「澎湖新廳舍」落成,而從舊廳舍門口移來的。「古鐘亭」中的古鐘,是康熙三十五年初建時的古 鐘。壁上有何志浩將軍撰,賈景德書的「觀海歌」,這是近代的古蹟了。   日據昭和二年耗資二十萬元重建,民國四十六年九月二十一日鄉賢郭石頭等醵資重修,於民國四十八年五月十八日落成。

  11. 文澳城隍廟 等級:第三級古蹟 類別:祠廟 位置:馬公市西文里二十五號 創建年代:清雍正年間(西元1782年) 建於雍正年間〈西元一七八二年後〉,原有各種聯匾等物,每修必換,舊者已毀棄無存,目前僅一香爐上刻嘉慶二十四年荔月〈西元一八一九年〉辛懷潘敬獻。所祀為文城隍。

  12. 完成了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