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1

6-1 電感器

6-1 電感器. 6-2 電感量. 6-3 電磁效應. 6-4 電磁感應. 6-1.1 磁場與磁力線. P203. 圖示鐵屑在磁場中,排列成整齊的曲線。曲線稱為磁力線。. 6-1.1 磁場與磁力線. 特性:. 1. 磁鐵的兩端吸附之 鐵屑較多 , 磁性最強 。 兩端稱為磁極 。 2. 磁鐵之兩端分別為指 北極 ( N ) 與指南極 ( S ) 。 N 和 S 同時存在。 3. 在磁鐵的 外部 , 由 N 指向 S 極 , 磁鐵的內部 , 由 S 指向 N 極 。 4. 磁力線間 永不相交 。在磁鐵流出或流入端,與磁極相互垂直。

ahava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6-1 電感器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6-1 電感器 6-2 電感量 6-3 電磁效應 6-4 電磁感應

  2. 6-1.1 磁場與磁力線 P203 圖示鐵屑在磁場中,排列成整齊的曲線。曲線稱為磁力線。

  3. 6-1.1 磁場與磁力線 特性: 1.磁鐵的兩端吸附之鐵屑較多,磁性最強。兩端稱為磁極。 2.磁鐵之兩端分別為指北極(N)與指南極(S)。N和S同時存在。 3.在磁鐵的外部,由N指向S極,磁鐵的內部,由S指向N極。 4.磁力線間永不相交。在磁鐵流出或流入端,與磁極相互垂直。 5.磁力線的疏密程度,代表所在位置的磁場強度。 P204

  4. 6-1.3 庫侖磁力定律 P205 庫侖磁力定律: 磁極(M)作用力(F)的大小,與兩磁極強度的乘積成正比, 而與兩磁極之間隔距離(d)的平方成反比。

  5. 6-1.3 庫侖磁力定律 P205

  6. 6-1.3 庫侖磁力定律 P205

  7. 6-1.3 庫侖磁力定律 P206

  8. 牛頓/韋伯 牛頓/韋伯 6-1.4 磁場強度 P207 單位磁極在磁場某點之作用力。 定義: 公式: 磁極在磁場之磁場強度: 名稱 磁場強度 作用力 磁極 距離 符號 H F M d 單位 牛頓/韋伯 牛頓 韋伯 公尺

  9. 6-1.4 磁場強度 P208

  10. 6-1.4 磁場強度 P208

  11. 6-1.5 磁通密度與導磁係數 P209 磁通(Φ): 在磁場中,穿過磁路之磁力線的總數 。 在SI制,磁通量的單位是韋伯(Webers); 在CGS制為線或馬克士威。 磁通密度(B): 磁力線垂直通過每單位面積的總數量。 在SI制,單位是特士拉(Teslas) 或韋伯/平方米(Wb/m2) 在CGS制為高斯或線/平方公分。 公式: 導磁係數: 在磁場中,磁通密度(B)與磁場強度(H)的比值。 公式:

  12. 6-1.5 磁通密度與導磁係數 P210

  13. 6-1.5 磁通密度與導磁係數 P211

  14. 安匝/韋伯(At/Wb) 6-1.6 磁路之歐姆定律 P212 磁阻: 在磁場中,磁性物質建立磁力線時,產生之阻力。 公式: 導磁係數與磁阻成反比,μ愈大,R愈小。 磁動勢: 在磁性物質中,建立磁力線所需之外力 。

  15. F=NI 單位為安匝(安培匝數之簡稱) 6-1.6 磁路之歐姆定律 P212 公式: CGS制:F=0.4πNI=1.257NI單位為吉柏 磁動勢(F)與線圈繞製之圈數(N),及流過線圈之電流(I)成正比。 磁路歐姆定律或稱羅蘭定律 : 磁通與磁動勢成正比,而與磁阻成反比。 單位長度的磁動勢稱為磁化力(H),即磁場強度。 為磁路之長度,單位為公尺(m)

  16. (安匝/公尺,At/m) 6-1.6 磁路之歐姆定律 P213 圖例: 設磁動勢F=NI=50安匝,磁路長度為0.5公尺,則磁化力H為多少? 磁通流動之方向,可用安培右手定則判斷。

  17. 6-1.6 磁路之歐姆定律 P213

  18. 6-1.6 磁路之歐姆定律 P214

  19. 6-1.7 磁化曲線與磁滯 P215 磁化曲線又稱μ – H曲線: 指磁通密度維持定值,磁化力與導磁係數之關係。 圖示當磁化力(H)增強時,導磁係數會隨著先增至 最大值,再降低至最低值。

  20. 6-1.7 磁化曲線與磁滯 P216 導磁係數保持定值,磁通密度(B)與磁化力(H)成正比, 兩者之關係,可以B – H曲線 說明。

  21. 6-1.7 磁化曲線與磁滯 P216 1.曲線a-b,磁通密度為最大值Bmax,磁化力為定值Hs,b點稱為飽和點。 2.曲線由b降至c,表示磁性物質仍保有相當的磁性,此為殘(或剩)磁 。 3.曲線段0c部份稱為頑磁性。永久磁鐵用此殘餘的磁通密度製成。 4.曲線由c至d。磁通密度為0,需要之磁化力-Hd稱為矯頑磁力。 由b-c-d-e-f-b形成完整之封閉曲線,稱曲線為鐵磁性物質之磁滯曲線 。

  22. 6-1.8 電感器之種類 P217 電感器之等效電路: 每個電感器L都存有線圈電阻R及雜散電容C,不過在分析時,皆視電感器為理想元件。

  23. 6-1.8 電感器之種類 P217 電感器之符號 :

  24. 6-1.8 電感器之種類 P218

  25. 6-1.8 電感器之種類 P219

  26. 6-1.8 電感器之種類 P220

  27. 6-1.8 電感器之種類 P220 電感器之種類 : 名稱 外觀 特性 應用 分佈電容大穩定性差 網路、電信電腦、交流電源 固定電感器 高頻,高共振頻率及高Q值 全球定位系統無線網絡 射頻電感器 電源供應器 直流/直流轉換器 功率電感器 整流、濾波 去除傳導雜訊及輻射雜訊 晶片電感器 通訊器材

  28. 6-2.1 自感 P221 電感電路: 圖示線圈單獨形成之磁場稱為自感。 單位電流產生之磁通鏈稱為電感量,以L表示 。 公式: N為線圈繞有之圈數,單位為匝; Φ為磁通或磁力線之代號,SI單位為韋伯(Wb)。

  29. 亨利(H) μ為鐵心之導磁係數,μ=B/H; A是鐵心之截面積,單位為平方公尺。 電感值亦可與流經線圈之電流及產生之磁量無關, 而與鐵心之磁阻成反比。 6-2.1 自感 P221 螺管型鐵心 : 公式: 說明:

  30. 6-2.1 自感 P222

  31. 6-2.1 自感 P222

  32. 6-2.2 互感 P223

  33. 6-2.2 互感 P224 1.圖(a),磁通Φ12稱交鏈磁通。數學式: 2.圖(b),磁通Φ21稱交鏈磁通。數學式: 3.耦合係數為交鏈磁通量與電流磁通量之比值: 而互感量為:

  34. 6-2.2 互感 P225

  35. 總電感值為各電感值之和: 6-2-3 電感器的串聯 P226 1.無互感的串聯 :

  36. a. 線圈N1之電感值為:L1+M b. 線圈N2之電感值為:L2+M 總電感值LT的數學式為: LT=L1+L2+2M 6-2-3 電感器的串聯 P227 2.具互感的串聯 : (1).串聯互助:兩線圈產生之磁通方向相同。

  37. a.線圈N1之電感值為:L1-M b.線圈N2之電感值為:L2-M LT=L1+L2-2M 總電感值LT的數學式為: 6-2-3 電感器的串聯 P227 (2). 串聯互消:兩線圈產生之磁通方向相反。

  38. 1.先求各別線圈之有感電感量。 L1之純量L1 =2-0.7+0.6=1.9(H) L2之純量L2 =3-0.7-0.9=1.4(H) L3之純量L3=2.5-0.9+0.6=2.2(H) 2.最後求出三線圈合成之電感量。 總電感量LT= L1’+ L2’+ L3’=1.9+1.4+2.2=5.5(H) 6-2-3 電感器的串聯 P228 實例: 如圖所示,若L1=2H、L2=3H、L3=2.5H,則總電感量為多少?

  39. 6-2-3 電感器的串聯 P228

  40. 6-2-3 電感器的串聯 P229

  41. 6-2.4 電感器的並聯 P230

  42. 6-2.4 電感器的並聯 P230 無互感的並聯 : 總電感值之求法,如同求並聯之總電阻值

  43. 圖示為並聯互消。 6-2.4 電感器的並聯 P232 實例: 試求三電感並聯之總電感值為多少? 如圖所示為有感並聯電感電路,試求總電感值為何? 實例:

  44. 6-2.4 電感器的並聯 P232

  45. 6-2.5 電感器儲存之能量 P233 儲能公式: 名稱 能量 電感 電流 符號 W L I 單位 焦耳 J 亨利 H 安培 A

  46. 6-2.5 電感器儲存之能量 P233

  47. 6-3 電磁效應 P235

  48. 6-3 電磁效應 P235 1.安培右手定則:

  49. 6-3 電磁效應 P236 2.夫來明左手定則 :

  50. 6-3 電磁效應 P236 3.螺管定則 :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