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4

茄科蔬菜病害

茄科蔬菜病害. 茄科蔬菜病害包括茄子、辣椒、番茄、马铃薯等。 主要病害 有苗期病害、茄黄萎病、茄褐纹病、番茄叶霉病、灰霉病、疫病、病毒病、辣椒炭疽病、茄褐色圆星病等; 非侵染性病害 有番茄畸形果、空洞果、高温障碍、2,4- D 药害、番茄低温障碍、日灼和脐腐病等。. 苗期病害( Solanceous Fruits Seedling Diseases ). 番茄、茄子、甜(辣)椒 猝倒病 ( Tomato、Eggplant and Pepper damping-off )、 立枯病 ( Drooping ). 症状.

aimon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茄科蔬菜病害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茄科蔬菜病害 茄科蔬菜病害包括茄子、辣椒、番茄、马铃薯等。 主要病害有苗期病害、茄黄萎病、茄褐纹病、番茄叶霉病、灰霉病、疫病、病毒病、辣椒炭疽病、茄褐色圆星病等; 非侵染性病害有番茄畸形果、空洞果、高温障碍、2,4-D药害、番茄低温障碍、日灼和脐腐病等。

  2. 苗期病害(Solanceous Fruits Seedling Diseases) 番茄、茄子、甜(辣)椒猝倒病(Tomato、Eggplant and Pepper damping-off)、立枯病(Drooping)

  3. 症状 猝倒病 多发生在早春育苗床或育苗盘上,常见的症状有烂种,死苗和猝倒三种。烂种是播种后,在其尚未萌发或刚发芽时遭受病菌侵染而死亡。死苗是种子萌发抽出胚茎或子叶的幼苗,在其尚未出土前就遭受病菌侵染而死苗。猝倒是幼苗出土后,真叶尚未展开前,遭受病菌侵染,致幼茎基部发生水浸状暗斑,继而绕茎扩展,逐渐缢缩呈细线状,幼苗或其附近床面上长密生白色棉絮状菌丝,别于立枯病。

  4. 立枯病 刚出土的幼苗及大苗均发病。病苗茎变褐,具同心纶纹,后病部收缩细缢,茎叶萎蔫枯死;稍大幼苗白天枯萎,夜间恢复,当病斑绕茎一周时,幼苗逐渐枯死,但不呈猝倒状。立枯病 刚出土的幼苗及大苗均发病。病苗茎变褐,具同心纶纹,后病部收缩细缢,茎叶萎蔫枯死;稍大幼苗白天枯萎,夜间恢复,当病斑绕茎一周时,幼苗逐渐枯死,但不呈猝倒状。 • 病部初生椭圆形暗褐色病斑,具同心纶纹及淡褐色蛛丝状霉,是本病与猝倒病区别的主要特征。

  5. 原 猝倒Pythium aphanidermatum(Eds) Fitzp瓜果腐霉菌此外Phytophythora caspsici Leonian辣椒疫霉或 P. nicotianae Breda ef Hann烟草疫霉也可引起茄科蔬菜猝倒病。 立枯Rhizoctonia solani Kühn立枯丝核菌 半知菌亚门

  6. 腐霉菌形态:瓜果腐霉菌菌丝体生长繁茂,呈白色棉絮状;菌丝无色,无隔膜,直径2.3~7.1um,菌丝与孢囊梗区别不明显,孢子囊丝状或分枝裂瓣状,或呈不规则膨大。大小63~725*4.9~14.8um,孢囊球形,内含6~26个游动孢子。产卵器球形,直径14.9~34.8um,雄器袋状至宽棍状,同丝或异丝生,多为1个,大小5.6~15.4*7.4~10um, 卵孢子球形,平滑,直径14.0~22.0um。 • 生理:病菌生长适宜地温15~10 ℃ ,温度高于30℃,受到抑制,适宜发病地温为10℃。 • 立枯丝核菌已说过,不再叙述。对温度的要求比瓜果腐霉高。

  7. 病害循环 腐霉菌以菌丝体和卵孢子,立枯丝核菌以菌丝或菌核随病残体或独立在土壤中越冬,一般可存活2~3年,可通过雨水、流水、农事操作以及使用带菌粪肥传播蔓延。腐霉菌可萌发产生游动孢子或直接生出芽管侵染寄主,立枯病菌则可直接侵入危害。侵入后,病菌在寄主皮层的薄壁细胞组织中发育繁殖,以后有可产生新的子实体,进行再侵染。 及发病条件

  8. 1、苗床管理 苗床管理不当如播种过密、间苗不及时、浇水过量而导致苗生长弱,易于发病。通风不及时,土壤粘重,地下水位高,也易于发病。 • 2、气候条件 影响苗病发生的主要因素是苗床土壤低温高湿,与外界气侯条件也有很大关系。 • 适于幼苗生长的气温为20~25 ℃,土温为15~20 ℃。此时,幼苗生长良好,抗病力强;反之,温度不适则易诱发病害。如阴雨或雪天,影响苗床光照,床温过低,长期处于15 ℃以下,不利幼苗生长,猝倒病容易发生。另一方面,床温较高,幼苗徒长柔弱时,则容易发生立枯病。

  9. 空气及床土的湿度大则病害重。(有利于腐霉菌生长,植物根系生长发育受阻)。空气及床土的湿度大则病害重。(有利于腐霉菌生长,植物根系生长发育受阻)。 光照充足,幼苗光合作用旺盛,则生长健壮,抗病力强;反之生长衰弱,叶色淡绿,抗病力差则易发病。 防治 应采取加强苗床管理、培育壮苗为主,药剂防治为辅的综合措施。1、加强苗床管理 苗床应选择地势较高、向阳、排水良好的地块;床土应选用无病新床土,不用旧园土,尤其是上一年发病重的床土;肥料应充分腐熟;播种要均匀,细致,不宜过密;覆土要适度,以促进出苗;播前应一次打足底水,出苗后补水要选择晴天中午小水润灌,避免床土湿度过大;苗稍大后,晴天中午应适当放风锻炼,同时做好保温工作;苗出齐后,应早间苗,剔除病、弱苗。2、床土进行消毒,消毒方法同立枯病。苗菌敌、立枯净、宝福斯、克枯灵1.5~2克,对细土4~5千克拌匀,上覆下垫,防治水稻立枯病药剂均可用于防治此病,但要注意用量。3、药剂防治。

  10. 茄黄萎病 Eggplant Verticillium Wilt 茄子黄萎病是茄子生产上的一个重要病害,俗称半边疯,黑心病,在华北.华中.华东.西南.西北等地调查均有分布。1954年以前,此病仅在东北局部地区发生,近年来随着茄果蔬菜面积的不断扩大,危害面积及发病程度也逐年增加,给茄子生产造成严重威胁。据1973~1982年在长春.四平.白城等地调查结果,黄萎病发病率为8.9~30.1%,减产可达27.5~40%,感病品种发病率为60~70%,个别可达90%以上。 除危害茄子外,还可危害辣椒、番茄、马铃薯、瓜类、蚕豆、白菜、棉花、向日葵等。

  11. 田间一般多在门茄座果后开始表现症状,多自下而上或从一边向全株发展。危害叶片,发病初期,叶片边缘及叶脉间褪绿变黄,病斑逐渐扩大到全叶或只限于半边叶片,引起叶片歪扭,所以农民又称“半边疯”。在晴天中午前后表现萎蔫,早晚或天气冷凉时又可恢复正常。但经一段时间后不再恢复,病叶由黄变褐,有时叶缘向上卷曲,萎蔫下垂或脱落,严重时病株叶片脱落仅剩茎杆。横剖病株茎杆,分枝及叶柄,可见维管束变褐色,一般髓部不变色。 症状

  12. 黄萎轮枝孢(Verticillium albo-atrum Reinkeet Berth)和大丽花轮枝孢 (Verticillium dahliae Kleb) 均属半知菌亚门,轮枝孢属.我国目前出现的主要是后者。吉林省也是后者。 形态 分生孢子梗无色,纤细,基部略膨大,常由2~4层轮状的枝梗及上部的顶枝构成。每层轮枝一般1~7根,枝梗长13~38um,顶枝长15~60um,轮层间距离30-38um,两层的轮枝全长为100-120um,四层的轮枝全长为250-300。分生孢子单胞,无色,椭圆形,大小为3.3-11*1.5-4.2um,菌丝体为白色或初为白色,老熟后(2 天后)转为灰黑色,有隔,直径2~4um,有时孢壁加厚形成褐色的厚壁孢子,也可形成假菌核,假菌核的大小32.5~62.5*25~40um. 生理 茄子黄萎病菌生长的最低温度为5 ℃ ,最高为30 ℃ ,33~35 ℃不能生长。最适温度为20~25 ℃ ,尤以22.5 ℃生长最好; 对pH适应范围广,从4.5~9均可以生长,以6~7生长为最好。 病原

  13. 生理分化 该菌具有明显的 生理分化,国外根据不同的菌落形态及致病力将其分为3个类群,国内也得到类似的结果。即Ⅰ型,致病力最强,产量损失最大;Ⅱ型致病力中等,产量损失居中; Ⅲ型,致病力最弱,产量损失最小。 病害循环病菌以休眠菌丝和假菌核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一般可存活 6~8年,假菌核可存活长达14年之久,次年从根部伤口或直接从幼根的表皮及根毛侵入,侵入后,菌丝在皮层薄壁细胞间扩展同时产生果胶酶,分解寄主细胞间的中胶层,最后直达维管束进入导管,病菌进入导管在其内大量繁殖并随液流迅速向植株地上部扩展,直至茎,叶,枝,果实的内部。 病菌也能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种子内外越冬,带菌种子可能随种子调运而作远距离的传播,成为无病区的病源。病菌在田间的传播主要靠风雨、灌溉、农具、农事操作等传播。

  14. 1 气候条件 温湿度是影响病害的重要因素。温湿度是影响病害的重要因素。一般气温在20~25 ℃ ,土温22~26 ℃和湿度较高的条件下发病重,久旱,高温发病轻。气温在28度以上病害受抑制。在东北地区,从茄苗定植到开花初期日平均气温低于18 ℃的天数多,降雨多发病也重。其主要原因是定植时根部伤口不易愈合,有利于病菌侵染危害。 2 栽培条件 老菜区、重茬地发病重。一般连作时间越长,发病就越重。 坡下平地,江河边的平地或地下水位高的低平地比岗地发病轻。低平地发病减轻的原因是水分和肥力足,利于植株生长,增强了抗病性。 缺肥地较肥力足的地块发病重。偏施氮肥,植株生长弱,发病严重。施未经腐熟的带菌的病残体有机肥,发病重。浇水不当会使病加重. 此外,定植过早,栽苗过深,起苗带土少,伤根多,过于稀植,土壤易龟裂等因素也可加重病害. 发病条件

  15. 1 加强检疫和种子处理,无病区要进行种子检疫,实行种子处理和防治带菌土壤传入 .建立无病留种田或从无病株上采种。用50%多菌灵wp500倍浸种2小时或与茄子褐纹病同。 2 加强栽培管理 应与非寄主作物轮作4~5年。如轮作却有困难,可栽种葱,蒜等,也可与肥沃粮田或水稻轮作。增施基肥。除增施有机肥外,可在茄子座果后追施硝铵或尿素,每亩10~15千克,连施2~3次。合理灌水,一般以保持湿润耕层而又无积水为宜。雨后或灌水后要及时中耕。 3 药剂防治 播种期土壤消毒,每平方米用5克药加15千克土上盖下垫,定植时用药浸茄苗,发病后灌根。可用50%多菌灵或70%甲托或 25%甲霜灵加福美双。 4、茄子嫁接防黄萎病 用茄砧一号(原毛茄)作砧木。 砧木比接穗早育苗10天,当砧木长到6-7叶,接穗长到4-5叶时嫁接。砧木在3-4叶处上切0.7cm深切口,接穗2-3叶处以上留0.7cm将接穗插入砧木内,用封口膜封好或塑料夹子夹上。接好的茄子经常洒水,保持高温高湿的环境,避免阳光直射,一般25-30℃,RH>85%。 防 治方 法

  16. 茄褐纹病 Egglant phomopsis Blight 茄子褐纹病是茄子的重要病害之一,全国各地均有分布。在北方与绵疫病、黄萎病一起被称为茄子的三大病害。从苗期到成株期均可受害,常引起死苗、枯枝和果腐,尤以果腐对产量损失最大。此病在运输及储藏中仍能继续危害茄果,严重时可使整堆茄果腐烂。留种田种茄发病最重,吉林省长春、四平等地采种株发病率一般为40-50%,个别地快可达80%,有时甚至采收不到种子,此病仅在茄子上发生。

  17. 茄子从苗期到成株期的各个部位均可受害,但以果实被害为主。幼苗受害后,即在近地面的茎基部生水渍状斑,后变为黑褐色,病部稍凹陷并收缩,生有黑色小粒点,不久便猝倒死亡。茄子从苗期到成株期的各个部位均可受害,但以果实被害为主。幼苗受害后,即在近地面的茎基部生水渍状斑,后变为黑褐色,病部稍凹陷并收缩,生有黑色小粒点,不久便猝倒死亡。 成株期的叶、茎、果实均可受害。一般下部叶片发病,逐渐向上发展,叶斑初呈水渍状,后逐渐变为褐色或灰色圆形或近圆形斑。病斑边缘清晰,中央色浅,后期病斑扩大为不规则形,并可愈合成片,其上产生呈轮纹状排列的小黑点(分生孢子器)。病部组织变脆,易破裂并脱落成穿孔。茎部病斑多发生于节部,中心为灰白色,边缘较深且略凹陷的梭形溃疡,也有黑色小点。后期病部皮层脱落而露出木质部。如在茎基部发病,遇大风时常从病部折断。果实上的病斑初为淡黄色稍凹陷的圆斑,后逐渐扩大至整个果实,尤以幼果受害最重。病部有呈轮纹状分布的黑色小点。果实上部的花鄂更易受害,病菌往往经由花鄂侵入果实,最后病果腐烂脱落或残留在枝上,干缩成僵果。 症状

  18. 茄子褐纹病菌Phomopsis vexans (Sacc. et Syd.) Harter半知菌亚门,拟茎点霉属真菌。 形态 病斑上产生的黑色小粒点是病菌的分生孢子器。初埋生于寄主皮囊下,成熟后突破表皮而外露。孢子器单独生于子座上,呈凸镜形,具有孔口,其尺度为55-400×45-250微米,可随寄主部位(果实上大于叶片产生的)和环境条件而变化。分生孢子有两种不同的形态,一种是椭圆形或纺锤形,尺度为5-8×2-8微米,通常内含2-3个油球;另一种呈细长线状,并在一端弯曲成钩,尺度为12.2-22×1.8-2.0微米。两者均为无色,单胞。这两种类型的孢子可产生在同一分生孢子器内。一般叶片上多为椭圆形分生孢子,线状的分生孢子较为少见,如有则多长在茎杆及果实上,线状分生孢子不能萌发。病菌的有性世代为Diaporthe vexans (Sacc. et Syol.) Gratz,属子囊菌亚门,间座壳属。自然条件下一般很少见到,偶尔发现于茎杆或果实上的老病斑上。子囊壳常2-3个聚生一起,球形或卵形,具有长形或不整形的喙部,直径130-350微米。子囊倒棍棒形,尺度为28-44×5-12微米,子囊孢子双胞,无色,长椭圆形至钝锤形,在横膈膜处稍有缢缩,尺度为9-12×3.4-4 微米。 病原

  19. 生理 病菌发育最低温度为7-11℃,最高温度为35-40℃,最适温度为28-30℃,分生孢子萌发的适温为28℃,孢子在清水中不能萌发,以在新鲜茄汁浸出液中发芽最好,分生孢子器形成的适温为30℃。病菌在各种培养基上均能生长,但在查伯克氏(Czapek)组合培养基上能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器。

  20. 病菌主要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器在土表的病残体上越冬,同时也可以菌丝体潜伏在种皮内部或以分生孢子粘附在种子表面越冬,在病残体上的病菌可存活2年以上,但不能超过3年;分散的孢子亦可存活90天以上。种子带菌是造成幼苗猝倒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是病害作远程传播的媒介。土壤中的病菌常常引起植株茎杆基部的溃疡。病菌的成熟分生孢子器在潮湿条件下可大量产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萌发后可直接穿过寄主表皮而侵入,也能通过伤口进行侵染。病菌侵入后在幼苗上潜育期为3-5天,成株上为7-11天,病部就可产生分生孢子器。病菌主要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器在土表的病残体上越冬,同时也可以菌丝体潜伏在种皮内部或以分生孢子粘附在种子表面越冬,在病残体上的病菌可存活2年以上,但不能超过3年;分散的孢子亦可存活90天以上。种子带菌是造成幼苗猝倒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是病害作远程传播的媒介。土壤中的病菌常常引起植株茎杆基部的溃疡。病菌的成熟分生孢子器在潮湿条件下可大量产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萌发后可直接穿过寄主表皮而侵入,也能通过伤口进行侵染。病菌侵入后在幼苗上潜育期为3-5天,成株上为7-11天,病部就可产生分生孢子器。 病苗及茎基溃疡上产生的分生孢子为当年再侵染的主要菌源。然后,再经过反复多次的再侵染,造成叶片、茎杆上部以及果实的大量发病。分生孢子在田间的传播主要通过风、雨、昆虫以及人工操作(如摘果、整枝及工具等)。病菌可在12小时内入侵寄主。 病害循环

  21. 1、气候条件 高温(28-30℃)和高湿(RH>80%)。南方地区6-8月的高温多雨季节,极易引起病害的流行。北方地区在7-9月的高温季节,如果遇多雨潮湿年份,病害即可流行。因此降雨的早晚和多少及高湿度是否存在,便成为褐纹病在北方能否流行的决定性因素。 2、地势低洼、排水不良、栽植过密、过迟或施用氮肥过多或脱肥,也可促进病害的发生为害。 连作发病比轮作发病早而且严重,甚至邻近头两年重病地的田块发病也多。 3、不同品种,抗性不同。一般长茄品种较圆茄品种抗病;白皮、绿皮品种较紫皮、黑皮品种抗病;含水量低的较含水量高的抗病;六叶、七叶和九叶茄抗病能力较差。 发病条件

  22. 此病菌的寄主范围较窄,在防治上应采取以轮作和种子处理为主,结合栽培管理和药剂保护的综合措施。此病菌的寄主范围较窄,在防治上应采取以轮作和种子处理为主,结合栽培管理和药剂保护的综合措施。 1、选用无病种子和种子处理,建立无病留种田,从无病株上采种,种子处理常用方法有 温汤浸种 用冷水将种子预浸3-5小时,后投入45-48℃温水中浸10分,再投入其致死温度53-55℃浸15分,取出放冷水后直接播种。药液浸种 0.1% 升汞溶液中浸种5分,在清水中充分漂洗后,再用1%高锰酸钾液浸30分,清水洗净后晾干;10%401抗菌剂1000倍液浸种30分,清水洗净后催芽或晾干备用. 药剂拌种 取50%苯来特和50%福美双各一份及泥粉三份混合拌匀,用种子重量的0.1%进行拌种。 2、苗床土壤处理 旧苗床或常发病地应换无病土,或用药剂处理。50%多菌灵与50%福美双等量混合后,每平方米用量8-10克,再加细干土10-15千克,使用前拌匀,播种时下垫、上盖种子;也可单独使用50%多菌灵或70%甲基托布津,50%福美双用量用法同前。 防治

  23. 3、选用抗病良种或杂种一代 目前生产上尚缺乏免疫或高抗品种,但品种间的抗病性差异显著。对杂种一代抗病性的利用值得重视和研究。如辽宁省金县的“黑美丽×中国三尺”杂种一代,具有高抗褐纹病和绵疫病的特点. 4、加强栽培管理 在北方一般应与其它作物轮作3年以上,并注意与近两年发病的茄子地保持相距100米以上,以防借风、雨传播病菌;施足底肥,增施磷钾肥,避免偏施氮肥;茄子生育期降低田间湿度对防病非常重要,灌水应结合天气及植株需水情况进行,以小水勤灌为宜,雨后应及时排水;茄子生长季节如发现病株、病果应及时摘除烧毁;收获后应认真清除田间遗留的病株残体,并结合深翻晒土,消灭土壤中菌源。 5、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及时摘除病叶并喷药保护。每隔7-10天一次,连喷2-3次,常用药剂:波尔多液(1:1:200-250),70%甲托1000-1500倍液,75%百菌清WP500-800倍液,40%甲霜铜可湿粉剂600-7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粉剂500倍液,70%乙膦锰锌可湿粉剂500倍液,12%绿乳铜乳油500倍液,47%加瑞农可湿粉剂600倍液,50%扑海因1500倍液。

  24. 番茄叶霉病 Tomato leaf mold 俗称“黑毛“,是棚室番茄重要病害之一。在我国大部分番茄种植区均有发生。发病后叶片变黄枯萎,常造成严重减产。露地番茄虽有发生,但不及保护地番茄发生严重。该病仅发生在番茄上。 番茄叶霉病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时也为害茎,花和果实。叶片染病,叶面出现不规则形或椭圆形淡黄色褪绿斑,叶背病部初生白色霉层,后霉层变为灰褐色或黑褐色绒状,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条件适宜时,病斑正面也可长出黑霉,随病情扩展,叶片由下向上逐渐卷曲,植株呈黄褐色干枯。果实染病,果蒂附近或果面形成黑色圆形或不规则形斑块,硬化凹陷,不能食用。嫩茎或果柄染病,症状与叶片类似。 症 状

  25. Fulvia fulva(Cooke)Cif.称褐孢霉(褐孢霉属 ),异名Cladosporium fulvumCooke称黄枝孢霉(枝孢属),均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分生孢子梗成束地由寄主气孔中伸出,多隔,暗橄榄色,两端淡色,稍具分枝,有1—10个隔膜,许多细胞上端向一侧膨大,其上产生分生孢子。产孢细胞单芽生或多芽生,合轴式延伸,大小127.5-212.9×3.0-5.0微米。分生孢子串生,孢子链通常分枝,孢子圆柱形或椭圆形,淡褐色至榄褐色,光滑,具0-3个隔膜,隔膜处有时稍抑缩,大小10-45.0×5.0-8.8微米。 病原

  26. 以菌丝体和菌丝块在病残体内或以分生孢子附着在种子上或以菌丝潜伏在种皮内越冬,如播种带病种子,幼苗即染病。翌年如遇适宜条件,菌丝体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在叶面有水湿条件下即萌发,长出芽管经气孔侵入,菌丝蔓延于细胞间,并产生吸器伸入细胞内吸收水分和养分,后在病斑上又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病菌也可从萼片、花梗等部位气孔侵入,进入子房潜伏在种皮内,使种子带菌。 温湿度对病害影响很大,病菌发育温限9-34℃,最适宜20-25℃。气温低于10 ℃或高于30 ℃,病情发展可受到限制;湿度是影响病害的主要因素,相对湿度高于90%,利于病菌繁殖,发病重;相对湿度低于80%,不利于分生孢子形成及病菌侵染和病斑扩展。在适温高湿条件下,该病从开始发病到流行成灾,一般需半个月左右。 连阴雨天气或光照弱,叶霉病扩展迅速,晴天光照充足,棚内短期增温至30-36℃,对病菌有明显抑制作用 过于密植,大棚通风不良,棚内湿度大,发病重。 侵染循环和发病条件

  27. 1 选用抗病品种 佳粉15号、中杂7号、双抗2号、抗病佳粉适用于叶霉菌1号、2号两小种地区种植,如发现双抗2号失去抗性,则可改用该中心育出的抗4号小种的品种。此外沈粉3号、佳红15号抗性较强,也可选用。 2 选用无病种子及种子处理 播前种子用53℃温水浸种30分钟,晾干播种。 3 加强栽培管理 发病重地区,应实行3年以上轮作,以减少初侵染源;采用双垄地膜覆盖及膜下软管滴灌的方式; 采用生态防治法,加强棚内温湿度管理,适时通风,适当控制浇水,水后及时排湿,使其形成不利病害发生的温湿条件;适当密植,及时整枝打杈;按配方施肥,避免氮肥过多,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力。 4 保护地于定植前用硫磺粉熏蒸大棚或温室,每55立方米空间,用硫磺0.13kg,锯末0.25kg,混合后,用木炭或红煤球点燃,于定植前把棚内密闭,熏24小时。 防治

  28. 5 发病初期 用45%百菌清烟剂每亩次250克,熏一夜或于傍晚喷撤7%叶霉净粉尘剂,或5%加瑞农粉尘剂或6.5%甲霉灵超细粉尘剂或10%敌托粉尘剂,每亩次1kg,隔8-10天1次,连续或交替轮换施用。 6 用五四O六菌种粉,每亩2.5 kg,与碾碎的饼肥10-15kg均匀混合施于定植沟内,或叶面用五四O六3号剂600倍液喷雾,可减轻发病。 7 可在发病初期喷洒2%武夷菌素(BO-10水剂100-150倍液)、或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700-800倍液、50%多霉清或多霉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40%抑霉威可湿性粉剂400倍液、60%防霉宝超微粉600倍液,福星2000-4000倍液亩喷对好的药液50---65升。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

  29. 灰霉病(Gray mould) 灰霉病是一类由葡萄孢属的真菌侵染所造成的一类病害的总称.灰霉病菌寄主范围很广,可以危害多种园艺植物,如番茄、辣椒、茄子、黄瓜、葡萄、菜豆、葱、莴苣、芹菜等。该病不仅在植株生长期间发生危害,而且在采后的贮藏、运输过程中继续危害。 在各类灰霉病中尤以茄科蔬菜灰霉病(gray mould of solanaceae vegetablis)发生普遍。露地栽培的条件下,在潮湿条件及多雨季节,灰霉病发生较重;保护地栽培,如果管理不善,尤其是遇到早春阴雨及气温多变的气候,每年有30%左右甚至是更多的番茄、茄子、青椒遭受危害,造成死苗和烂果,尤其是早期第一二穗果受害最重,流行年份发病率可达45%以上,严重影响茄科蔬菜的前期产量。

  30. 症状 此病从苗期至成株采收期均可发病,主要以苗期及结果贮藏期为主。病菌可危害叶片、茎、枝条、花和果实。苗期主要危害幼茎和叶片。幼茎被害,病部缢缩变细,幼苗倒折;叶片被害,初为水浸状病斑,不规则状,后湿腐。成株期主要危害花器和未成熟的果实,造成落果和烂果。叶片上初见褐色病斑,扩大后引起腐烂。茎及枝条上多形成枯斑,上端枝叶枯死。花器被害,多从开败的花及花托部位侵入,造成腐烂,并向花梗蔓延。果实被害,病部变软,腐烂。共同特点是在……

  31. 番茄 该病可为害花、果实、叶片及茎。果实染病青果受害重,残留的柱头或花瓣多先被侵染,向果面或果柄扩展,至果皮呈灰白色,软腐,病部长出大量灰绿色霉层,即病原菌的子实体,果实失水后僵化;叶片染病多始自叶尖,病斑呈“V”字型向内扩展,初水侵状、浅褐色、边缘不规则、具深浅相间轮纹,后干枯表面生有灰霉致叶片枯死;茎染病,开始亦呈水侵状小点,后扩展为长椭圆形或长条形斑,湿度大时病斑上长出灰褐色霉层。严重时引起病部以上枯死。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