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4

关于当代大学生政治取向的若干问题

关于当代大学生政治取向的若干问题. 学生工作部 ( 处 ) 廖景榕. 主要内容. 一、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总体态势 二、不容忽视的政治冷漠现象 三、大学生 “ 入党热 ” 的启示. 一、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总体态势 (一) 2005 年全国的调查 1 、积极拥护 高度信任 和谐奋进

aline-walsh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关于当代大学生政治取向的若干问题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关于当代大学生政治取向的若干问题 学生工作部(处) 廖景榕

  2. 主要内容 一、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总体态势 二、不容忽视的政治冷漠现象 三、大学生“入党热”的启示

  3. 一、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总体态势 (一)2005年全国的调查 1、积极拥护 高度信任 和谐奋进 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发展态势依然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调查显示,大学生们拥护“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赞同中央构建和谐社会、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对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高度信任,充分肯定党和政府一年来的工作,对国家前景充满信心。

  4. 当代大学生在政治上日趋成熟,他们关心国家大事,关注当前社会现实,爱学习,也爱思考。很多来自农村的学生亲眼看到,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使得各级政府更注重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以及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这为学生们良好思想政治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当代大学生在政治上日趋成熟,他们关心国家大事,关注当前社会现实,爱学习,也爱思考。很多来自农村的学生亲眼看到,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使得各级政府更注重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以及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这为学生们良好思想政治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党和政府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创造并取得了显著成就,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打下了坚实基础。大学生们对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以民为本的施政理念”、“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驾驭全局的领导才能”、“反腐倡廉的坚定信心”印象深刻。

  5. “可以说中央领导集体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办事果敢、值得信赖,亲民、爱民、为民的工作作风给大学生们树立了非常好的形象。”武汉大学党委书记顾海良谈到,“中央在重大事件上的处理正符合了学生们的预期,中央领导从战略高度对事件的全局把握也是年轻学生们热烈拥护的。在对国际问题和关乎国家安全问题的认识上,学生们表现出强烈的民族情感和爱国热情,也有较强的认识水平和分析能力,比如在处理中日关系上中央的有关举措和原则立场以及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使学生受到教育,能够与中央保持一致,冷静理性地看待中日关系。更多的学生认识到,经济全球化很大程度上是西方谋求利益的工具,在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更要以民族利益、国家利益作为思考问题的起点,达成国家主权至上的共识,国家富强才是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础。”“可以说中央领导集体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办事果敢、值得信赖,亲民、爱民、为民的工作作风给大学生们树立了非常好的形象。”武汉大学党委书记顾海良谈到,“中央在重大事件上的处理正符合了学生们的预期,中央领导从战略高度对事件的全局把握也是年轻学生们热烈拥护的。在对国际问题和关乎国家安全问题的认识上,学生们表现出强烈的民族情感和爱国热情,也有较强的认识水平和分析能力,比如在处理中日关系上中央的有关举措和原则立场以及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使学生受到教育,能够与中央保持一致,冷静理性地看待中日关系。更多的学生认识到,经济全球化很大程度上是西方谋求利益的工具,在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更要以民族利益、国家利益作为思考问题的起点,达成国家主权至上的共识,国家富强才是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础。”

  6. 伴随着改革开放步伐成长起来的青年学生,面临的是市场经济为他们提供的广阔空间和舞台,在多元的选择空间中,他们已不再安于现状,安于平淡的生活,取而代之的是要发展、要创业,用自己的选择在激烈的竞争中实现自身价值。他们把“关心政治”与现实生活、专业知识学习联系起来,切实地感受到我们党在理论、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上无可争辩地奋进在时代的前列,使大家对党和政府能够逐步解决现实中存在的诸如城乡差别、区域差距等问题充满期待。在他们看来,构建和谐社会的提出,正是中央领导不回避、敢于面对现实问题的对症下药之举,会赢得越来越多青年的支持。伴随着改革开放步伐成长起来的青年学生,面临的是市场经济为他们提供的广阔空间和舞台,在多元的选择空间中,他们已不再安于现状,安于平淡的生活,取而代之的是要发展、要创业,用自己的选择在激烈的竞争中实现自身价值。他们把“关心政治”与现实生活、专业知识学习联系起来,切实地感受到我们党在理论、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上无可争辩地奋进在时代的前列,使大家对党和政府能够逐步解决现实中存在的诸如城乡差别、区域差距等问题充满期待。在他们看来,构建和谐社会的提出,正是中央领导不回避、敢于面对现实问题的对症下药之举,会赢得越来越多青年的支持。

  7. 从1997年到2005年的调查数据对比看,选择我国未来发展趋势“乐观”和“比较乐观”的学生比例逐年有所提高,许多学生在“最想说的一句话”中写道:“真心希望祖国繁荣昌盛,国富民强。”“希望中国实现民族富强!” 调查中,学生反映了几个值得重视的问题,他们认为,腐败问题、“三农”问题、个人收入差距扩大、就业和再就业是影响社会稳定的主要因素。在座谈、访谈中,学生们表示,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对于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至关重要。

  8. 2、爱国热情强烈 关注天下大事 大学生非常关注国际国内经济政治形势和社会热点,对我国保持政治稳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充满信心,特别是对涉及国家主权、民族利益和尊严的大事高度关注,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9. 大学生比较关心国内外重大事件,具有较高的政治热情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大学生比较关心国内外重大事件,具有较高的政治热情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 在对国际问题和关乎国家安全问题的认识上,学生们表现出较高认识水平和较强的理性分析能力。学生高度拥护我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基本政策,坚决支持《反分裂国家法》的颁布。同时大多数学生非常关注“连宋”访问大陆,一致认为反对“台独”、维护两岸同胞利益是我们的共同心声。

  10. 青年学生有着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情感,他们特别关注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振兴,在事关国家领土和主权等核心利益问题上的态度十分明确。青年学生有着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情感,他们特别关注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振兴,在事关国家领土和主权等核心利益问题上的态度十分明确。 当今大学生对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高度认同,对政府处理国际事务和国内问题负责任的态度表示充分肯定,充分反映了我国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大增强了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11. 调查显示,大学生对我国未来发展趋势很乐观,对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充满信心。从1997年至2005年的调查数据对比看,选择我国未来发展趋势“乐观”和“比较乐观”的学生比例逐年有所提高。

  12. 北京化工大学党委书记王芳说:“尽管有人对现今大学生时有非议,但我认为当代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仍然是爱国主义,2005年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反映了大学生的思想实际。爱国主义理念具有很强的传承性,这既有朴素感情色彩的内容,又有知识积淀赋予的理性思考。作为年轻人的大学生,在表达感情的方式和语言上有时会有过度的情况,这是成长过程的必然,希望人们给予充分的理解。”

  13. 3、务实进取 成长成才 “成为社会有用之人”,“人的价值在于奉献”,在2005年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中,从这些“大学生最想说的一句话”中,我们看到当代大学生在大学生活中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他们对人生价值的深刻体悟。

  14. 从今年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查中可以看到,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和精神风貌积极向上,主流价值观念继续保持积极、健康的发展态势,有很强的成长成才愿望和自强精神。调查中,绝大多数学生对社会主义价值观表现出较高的认同和肯定。多数学生不同意“金钱是人生幸福的决定性因素”的说法。对国家号召、鼓励大学毕业生到西部地区工作,过半数学生表示“很渴望去”和“可以去”。在座谈、访谈中,学生普遍认为,要“先学会做人,才能更好地成才”,“劳动和奉献是评价人生价值的基本标准”。不少学生表示,我为自己是一名当代大学生而感到自豪,我愿意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从今年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查中可以看到,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和精神风貌积极向上,主流价值观念继续保持积极、健康的发展态势,有很强的成长成才愿望和自强精神。调查中,绝大多数学生对社会主义价值观表现出较高的认同和肯定。多数学生不同意“金钱是人生幸福的决定性因素”的说法。对国家号召、鼓励大学毕业生到西部地区工作,过半数学生表示“很渴望去”和“可以去”。在座谈、访谈中,学生普遍认为,要“先学会做人,才能更好地成才”,“劳动和奉献是评价人生价值的基本标准”。不少学生表示,我为自己是一名当代大学生而感到自豪,我愿意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15. 调查还显示,大学生更加关注自身发展,对个人的目标选择趋于理性和务实,成长成才愿望迫切。当代大学生对自身的成长、发展十分关注,能否更好地提高自身素质、促进自身发展成为主导大学生价值取向的重要内容。很多学生认为,影响就业的主要因素是个人能力,因此非常注重提高自身竞争力。

  16. 近年来,不少大学生在国家到西部去建功立业的号召下,纷纷投身于西部的建设和发展。西安交大机械工程自动化专业罗国道谈到去西部工作的原因时说:“从小学直到大学我就一直接受这样的教育:要把自己的理想和祖国的需要结合在一起,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我这个人对物质的需求不高,我觉得国家的富强要比自己个人的富有更重要。”

  17. 西安交大国际关系学院2003级学生唐亮的想法也许能代表大多数学子的心声,他说:“伴随我们成长的是改革开放的辉煌成果,是我们祖国跨步前进的铿锵步伐。我们丝毫不缺乏对国家的炽热感情,我们也丝毫不缺乏撑起民族脊梁的勇气和信心,这就是当我们听到‘到西部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口号时,会热血沸腾,会有那么多同学选择去西部的原因。那不是我们的一时冲动,而是源于我们对民族、国家的最深厚的感情。”

  18. 4、积极拥护高等教育改革 • 调查表明,学生对高等教育改革非常支持,关注学校的改革和发展,对学校为提高教学水平、改善办学条件所作的努力给予充分肯定,多数学生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满意度持续上升,大家普遍认为,近年来,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9. 北京邮电大学教务处长刘晓平认为,高等教育扩招和快速发展无论对国家发展、社会需求还是个人生活质量的提高,都是件好事,跨越式发展的成果正在逐步显示出来。当今世界,人们追求全面发展,对接受高等教育的迫切性日益增长,学生上大学看重的是文化素养、生存价值和生活质量的提升,因此,从国家、政府、教育部到高校都加大投入,狠抓质量,注重教学。光有理论没有实践,是无法体现出成果的,高校在质量观、教育观、领导决策、理念定位等诸多方面进行改革,这些有利于学生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抱负,学生能够切实感受到这一切变化,对自己今后成长成才就更有信心了,所以大学生们对改革积极拥护。北京邮电大学教务处长刘晓平认为,高等教育扩招和快速发展无论对国家发展、社会需求还是个人生活质量的提高,都是件好事,跨越式发展的成果正在逐步显示出来。当今世界,人们追求全面发展,对接受高等教育的迫切性日益增长,学生上大学看重的是文化素养、生存价值和生活质量的提升,因此,从国家、政府、教育部到高校都加大投入,狠抓质量,注重教学。光有理论没有实践,是无法体现出成果的,高校在质量观、教育观、领导决策、理念定位等诸多方面进行改革,这些有利于学生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抱负,学生能够切实感受到这一切变化,对自己今后成长成才就更有信心了,所以大学生们对改革积极拥护。

  20. 调查中,大多数学生对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专业和课程设置”、“党团组织建设和作用的发挥”、“教学仪器和设施的配备”、“校园文化建设”、“辅导员和班主任工作”、“校园治安”表示“很满意”和“比较满意”,对“心理健康教育”、“就业指导”、“后勤服务”、“校园网络服务水平”、“社会实践”表示“满意”和“比较满意”的比例均在五成以上。在座谈、访谈中,学生充分肯定高校改革发展工作,认为近年来学校建设和发展的速度很快,办学条件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和校园环境均有明显改善。调查中,大多数学生对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专业和课程设置”、“党团组织建设和作用的发挥”、“教学仪器和设施的配备”、“校园文化建设”、“辅导员和班主任工作”、“校园治安”表示“很满意”和“比较满意”,对“心理健康教育”、“就业指导”、“后勤服务”、“校园网络服务水平”、“社会实践”表示“满意”和“比较满意”的比例均在五成以上。在座谈、访谈中,学生充分肯定高校改革发展工作,认为近年来学校建设和发展的速度很快,办学条件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和校园环境均有明显改善。

  21.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学校教育方式的不断进步,学生不再像以前那样情绪理想化、容易冲动、心理浮躁了,大多数学生都能够理性地思考问题,更加客观地看待学校和社会的每一步前进。”中山大学党委书记李延保对记者说,“目前高校对大学生的教育更加贴近实际,与社会开放度相结合,不像以前那么单一了,因此使学生对获取的信息进行选择鉴别的能力逐渐增强,思考更加深入和冷静。”

  22. 学生们普遍谈道,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大学生的亲切关怀,大家深受鼓舞。李延保指出,这是社会发展更加开放和进步的表现,高校要善待学生,维护学生的应有权益,营造更加有利于学生成长的环境,符合人才培养的规律,使这个过程更客观、更透明。 • 调查显示,自2000年以来,学生对教师的总体评价呈持续上升的趋势,大学生对教师群体的总体评价较高。

  23. 调查表明,学生感到最苦恼的问题依次为:就业压力、学习压力和经济压力,一名研一学生说:“社会竞争激烈,就业前途未卜,国家的前途虽然乐观,自己的前途却是未知。”李延保认为,就业问题本质不是教育问题而是社会问题,社会发展为各类人才提供各种工作机会,而学校最根本的是培养学生服务社会的责任和能力,大学毕业生应当有做任何工作的思想准备,社会舆论要给大学生更多的宽容、理解和支持。大学生也要学会选择,学会适应,学会生存,学会自我心理调节。天生我材必有用,即使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也会做得更加出色。调查表明,学生感到最苦恼的问题依次为:就业压力、学习压力和经济压力,一名研一学生说:“社会竞争激烈,就业前途未卜,国家的前途虽然乐观,自己的前途却是未知。”李延保认为,就业问题本质不是教育问题而是社会问题,社会发展为各类人才提供各种工作机会,而学校最根本的是培养学生服务社会的责任和能力,大学毕业生应当有做任何工作的思想准备,社会舆论要给大学生更多的宽容、理解和支持。大学生也要学会选择,学会适应,学会生存,学会自我心理调节。天生我材必有用,即使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也会做得更加出色。

  24. (二)2004年三明学院的调查 思想主流 1、大学生对重大理论问题的认识有所提高 调查表明广大学生对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认识有所深化。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大部分学生能将自己置身于社会之中,逐步学会了从中国的国情民情出发,冷静地观察和分析问题,实事求是地看待社会变革,在对党和政府的总体评价上持肯定态度。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是富民强国的必由之路”表示赞同的同学占86.41%,较前些年有很大的提高;有81.33%的同学赞同“健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发展民主的最主要方式”,有64.86%的同学认为社会主义终将战胜资本主义。表现在具体行动上,有48.62%的学生积极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2004年6009名在校生中,有3117名同学已递交了入党申请书,1334名同学被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当年有254名学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25. 2、人生价值的总体趋向是积极进取的 在人生价值的取决的首选因素中,前三项分别是对社会贡献的大小,人格的高尚,崇高理想的追求。在对待入党的问题上,有37.13%的同学入党的动机是“信仰共产主义”和“能够为社会和他人多做贡献”。在个人与集体、国家的关系问题上,有76.57%的学生赞同“国格高于人格,主权高于人权”,有80.78%认为“个人利益应该服从国家利益”,有79.72%的学生表示“个人的事再大也是小事,国家的事再小也是大事”。 同时在调查中也可以看出,学生对切身利益的关注明显增强,广大学生对伙食状况、住宿条件、后勤管理等都较为关注。

  26. 3、思想品德状况良好 调查表明,我校学生对人生的基本道德要求和道德价值的取向日趋稳定与成熟,对以竞争与协作为特点的市场经济道德要求是比较推崇的,绝大多数学生在思想观念上明白必须践行社会主义道德规范,认为必须自觉地用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和社会主义道德原则与规范来调整自己的人生航向,这样才能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学生最崇尚的三种品德分别是:友善、公正和诚实;最讨厌的人品是虚伪、狂妄和自私。有86.96%的同学赞同勤俭、朴素是一种美德,有86.63%的同学认为“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更加美好”,55.36%的同学反对“竞争是残酷的,不能顾及良心道德”,84.75%的同学认为“任何时候都需要艰苦奋斗和创业精神”,许多大学生参与青年志愿者活动的热情很高,更可以说明他们对于真诚、和谐人际交往环境的向往。

  27. 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1、大学生深层次的思想问题依然不容忽视 部分青年学生在思想深处仍然存在着一些模糊认识和错误看法,不能从深层次上把握政治理论的内涵,政治理论水平还较薄弱。调查数据说明,我校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基本是好的。同时,也显示了大学生由于受到本身客观条件的制约和社会风气的影响,对一些社会问题不能全面、客观去看待,认识比较模糊。在反腐败问题上,对当前消除党内腐败现象,使党风根本好转认为“难预测”与“无信心”的分别占39.45%与25.41%,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难以根除,看不到反腐败斗争的艰巨性、长期性和复杂性。另外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的关系上,有的学生持“趋同论”,这一些都说明还有极少数青年学生对社会主义信心不足,对我国现行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内容,建设中采取的措施和建设发展状况不甚了解,缺乏一定的政治鉴别力。

  28. 在政治取向上存在一些功利性倾向。部分学生一方面把政治看作是自己成长的客观条件,另一方面又不想参与政治,不愿承担自己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功利倾向较明显。在学生为何申请入党问卷调查当中发现,41.99%的学生申请入党是出于对个人今后就业和发展而考虑的,因信仰共产主义和对社会、他人做贡献而申请入党的各只占18.01%和19.12%。调查结果与过去对比发现,现在学生对国内外时事热点问题的关注人数的比例低于往年。在政治取向上存在一些功利性倾向。部分学生一方面把政治看作是自己成长的客观条件,另一方面又不想参与政治,不愿承担自己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功利倾向较明显。在学生为何申请入党问卷调查当中发现,41.99%的学生申请入党是出于对个人今后就业和发展而考虑的,因信仰共产主义和对社会、他人做贡献而申请入党的各只占18.01%和19.12%。调查结果与过去对比发现,现在学生对国内外时事热点问题的关注人数的比例低于往年。

  29. 2、部分学生价值观念偏向自我,讲究实惠. 当代大学生的人生经历比较顺利,没有丰富的社会阅历,没有深厚的思想底蕴,尤其在部分是独生子女,家庭一直以他们为“中心”,不可避免地使部分学生在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上,容易片面强调以个人为主体,片面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价值观念趋于实惠。调查表明,72.70%的学生认为“只有实现个人价值才能实现社会价值”,在奉献和索取的关系中,73.26基本赞同它们应是平衡的。数据表明,部分大学生的个人价值取向徘徊在高尚和实惠之间,极力想寻找两者之间的平衡点,实际上在发生冲突而不可兼顾时,他们价值取向的天平会滑向自我。

  30. 3、学习、生活压力重,部分学生心理素质差 我校地处山区,生源大部分来自农村。问卷调查中,有58.45%的学生的父母至少有一方是农民。目前学生每月的实际生活开支,在“300元—500元”之间的占52.49%,还有20%的学生月消费水平在“100元—300元”之间。只有63.96%的学生主要经济来源是家庭供给,其余的学生需要靠勤工助学来自筹部分生活费用。我校的贫困生比例较大,但大部分学生能够做到“自立、自强”,通过助学贷款、勤工俭学、奖学金、社会捐助等形式顺利地完成大学的学业,在校勤奋学习,并有一些学生还获得了省、市、校“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称号。但也有少部分家庭贫困的学生因为经济负担,加重了心理负担,表现出性格孤僻,不合群。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你最感到困惑和苦恼的问题”选择顺序依次为个人的前途、学习成绩、同学间的关系、读书的目的和意义,还有15.03%的学生选择“感情问题”。在对当前心态的描述上,20%的同学感到空虚烦躁,有12.27%的同学感到紧张疲乏与苦闷压抑。

  31. 4.网络改变着大学生的行为方式,对身心健康发展带来隐患4.网络改变着大学生的行为方式,对身心健康发展带来隐患 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信息传媒工具,越来越成为当代大学生获取知识和各种信息的重要渠道。而网络在学生中迅速发展、普及的同时,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却缺乏有力引导,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据调查大多数学生上网只是为了聊天,收发E-mail和在线游戏,聊天的内容也多为无主题的闲聊和纯感情的交流。而与此同时,绝大多数学生还不会利用网络的有益功能来改变一下自己的生活方式,利用网络查阅有用资料进行学习,自觉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生也非常少。

  32. 就目前的情况看,自“触”网后,学习成绩进步的学生就比学习成绩下降的学生比例低。调查结果显示,有部分同学每周上网时间在六小时以上,甚至出现上“通宵网”的现象,人们的直接面对面交往的机会减少,这势必会改变他们的行为方式,产生人际交往障碍,人际关系淡漠,部分还会产生孤独、多疑、焦虑、消沉或网络依赖等情绪,不利于他们承担起应承担的社会责任。而同时网络的隐蔽性、虚拟性易造成当代大学生道德感弱化。调查显示,有相当一部分的被调查者并不认为“网上聊天时撒谎是不道德的”,并认为“在网上做什么都可以毫无顾忌”,这势必波及当代大学生现实生活中的道德行为。就目前的情况看,自“触”网后,学习成绩进步的学生就比学习成绩下降的学生比例低。调查结果显示,有部分同学每周上网时间在六小时以上,甚至出现上“通宵网”的现象,人们的直接面对面交往的机会减少,这势必会改变他们的行为方式,产生人际交往障碍,人际关系淡漠,部分还会产生孤独、多疑、焦虑、消沉或网络依赖等情绪,不利于他们承担起应承担的社会责任。而同时网络的隐蔽性、虚拟性易造成当代大学生道德感弱化。调查显示,有相当一部分的被调查者并不认为“网上聊天时撒谎是不道德的”,并认为“在网上做什么都可以毫无顾忌”,这势必波及当代大学生现实生活中的道德行为。

  33. 二、不容忽视的政治冷漠现象 • 政治参与是一个国家内的普通公民,依法通过一定的程序参加社会政治生活,表达个人或集体的意愿,从而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运作方式、规则和政策过程的政治行为。 • 政治参与反映着公民在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既是其实现自身政治权利的重要方式,也是国家民主政治制度建设的重要推动力,还是政治稳定的重要影响因素。

  34. 衡量一国公民的政治参与水平,不但要看其政治参与的广度,更要看其政治参与的深度,看公民参与政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及实际效果。衡量一国公民的政治参与水平,不但要看其政治参与的广度,更要看其政治参与的深度,看公民参与政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及实际效果。 • 大学生富于创造精神和参与意识,深具政治热情和政治敏感,关心国家命运和民族兴衰。历史表明,青年学生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其政治参与的程度和强度往往影响着社会民众的思想意识启蒙和社会制度的变迁。

  35. (一)大学生政治冷漠的表现 • 1、激情政治参与较多,理性政治参与较少 • 大学生易因为国家命运和民族盛衰而激情荡漾,激情参与成为大学生政治参与的主要部分,但却在自觉或不自觉、主动或被动地回避常规的、主渠道的理性政治参与,表现为消极地参与党团组织的活动,一方面递交入党申请书保持高比例,入党人数增加,另一方面入党动机功利色彩严重,入党后放松对自己的要求;缺乏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热衷于对社会政治现实漠然评价而不采取必要的政治表达;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局限于直接有利于自身成长的文化科技活动,政治学习研究和关注社会现实的政治类社团和社会实践活动贫乏。

  36. 2、政治认知和政治行为之间存在较大偏差 • 大学生能对某一政治价值判断做出正确的评价,有一定的政治参与基础,却往往在实际参与行为上有偏差,推翻自己的评价,表现得知行不一。在各种调查中,大学生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是“贪污腐败”,总是把“反腐败”作为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但在实际生活中大学生却有“轻度腐败”的潜意识。这种价值取向的两重性和价值判断的矛盾性,直接影响到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实际水平和成效。这只能说明某些主导政治价值观念还未在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中真正内化,这也正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37. 3、互联网为大学生参与政治提供了新平台,但有效理性参与较少3、互联网为大学生参与政治提供了新平台,但有效理性参与较少 • 网络已经成为传播政治信息、引发政治讨论的主渠道,很多政治事件以及后续的争论都是最先在网络上成为青年人关注的热点的,但同时不容忽视的是,大学生在网上关注更多的却是充斥其中的休闲甚至低级的内容,各大学的校园网论坛上关于时事政治的帖子较少,点击率和跟帖率也很低,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大学生对政治的冷漠。

  38. (二)政治冷漠的形成原因 • 1、随着市场经济对人们观念冲击的不断加深,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取向由单一型向多元化趋势发展的速度也不断加快,务实化倾向愈加明显。在关心国家进步、民族振兴的同时,更加关注个体价值的实现,不再信奉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社会责任感差。 • 2、当代大学生更加知法明理,能够独立冷静思考,反感极端过度政治化,也深知这些只能造成经济的倒退和社会的混乱,更懂得利用合理合法的方式提出解决政治问题的建议和方法。

  39. 3、当代大学生所面临的就业和人才竞争的压力是其它年代大学生所不及的,学习更多的知识,获得更具说服力的学历资格证书是在校大学生的首要目标,在主观上不愿占用有限的时间参加各类政治活动,而在客观上又没有精力深入思考政治问题。3、当代大学生所面临的就业和人才竞争的压力是其它年代大学生所不及的,学习更多的知识,获得更具说服力的学历资格证书是在校大学生的首要目标,在主观上不愿占用有限的时间参加各类政治活动,而在客观上又没有精力深入思考政治问题。 • 4、受社会不良风气和丑恶现象的影响,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判断标准容易出现偏差,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大学生通过参与政治改变社会现实的激情和动力。

  40. (三)政治冷漠的危害 • 从大学生自身成长的角度看,大学生作为最具知识基础和创新意识的群体,是未来社会进步的主要推动力,承担着建设、变革和创新的重任,也是政治改革的实践者和原动力,其思想观念特别是参与政治的意识尤为重要。如果长期任其一味地政治冷漠或只对密切关系自身利益的政治现实感兴趣的现实持续下去,势必导致其社会责任感、政治责任感愈加缺失,难以唤醒对政治乃至对社会的必要热情,甚至形成政治人才的匮乏。

  41. 大学生作为最具批评意识和改革精神的社会成员,理应站在改革的潮头,发挥自身本应源源不断的推动力甚至压力促使改革不断推向深入,以带动固守己利的其他利益群体主动有效参与改革。而此时大学生盲目的大范围的政治冷漠恰恰起到削减民众政治热情的作用,带来全社会的政治道德和社会责任滑坡,表现为一种潜在地对政治体制的离心离德和不信任感。以大学生为代表的民众的政治冷漠在导致改革动力不足的同时还会加剧问题的滋生,对社会安定和政治稳定造成冲击。大学生作为最具批评意识和改革精神的社会成员,理应站在改革的潮头,发挥自身本应源源不断的推动力甚至压力促使改革不断推向深入,以带动固守己利的其他利益群体主动有效参与改革。而此时大学生盲目的大范围的政治冷漠恰恰起到削减民众政治热情的作用,带来全社会的政治道德和社会责任滑坡,表现为一种潜在地对政治体制的离心离德和不信任感。以大学生为代表的民众的政治冷漠在导致改革动力不足的同时还会加剧问题的滋生,对社会安定和政治稳定造成冲击。 • 政治冷漠以及其它原因造成大学生政治参与意识下降,政治能力低下,政治辨别能力随之降低的危害愈发显现。一旦社会矛盾加剧,缺乏足够政治经验和分析判断能力的大学生群体,也存在成为影响政治稳定因素的可能性。

  42. (四)如何克服冷漠现象 • 1、国家要加强政治制度化和法治化建设,促进政治的法治化;社会要为大学生参与政治营造良好宽松的环境和氛围;学校要加强对大学生政治参与的教育和引导。 • 2、大学生自身要从国家民族命运、社会进步发展、个人成长成才的高度深切认识政治冷漠的严重性和危害,在行使政治权利的同时,要主动担负政治参与的义务。要主动回应民主政治化和政治参与法治化的前进趋势,努力培养自身的政治敏感性和政治参与意识,从身边做起,实现当代青年的“再政治化”,勇于担负起时代和民族赋予的政治使命和历史使命。这样,我国的政治改革才能得以深化,政治、社会稳定才能得以实现,大学生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天之骄子和栋梁之材。

  43. 三、大学生“入党热”的启示 (一)从两组数字看党在大学生中的吸引力 1、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2002年关于当代大学生的研究,其中一个问题“你周围的大学生是否同意只有共产党的领导,中国才能富强的观点”,表示“非常同意”和“同意”的人数为83.22%;另一个问题“你是否要求加入共产党组织”,表示“是”的人数为76.06%。 2、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03年的调查,全院在校本科学生2245,已经提出入党申请的有2087,占学生总数的93%。 以上两组数字表明,共产党对大学生具有强大的吸引力,说明当代大学生对党有着很强的归属感。

  44. 大学生与党的亲密关系,自“文化大革命”以来,曾经经历了两次大 的 冲击: • 一次是“文化大革命”刚刚结束的时候,不少青年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产生怀疑,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发生动摇,对共产主义的信任出现下降。这种被称之为“三信危机”的思潮,导致大学生中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的偏离和对共产党的疏离。 • 另一次是1989年的“89风波”前后,一些错误的社会思潮所宣扬的“远离政治”、“告别革命”、“回避崇高理想”、“淡化主流意识”,又使一些已经走出“三信危机”的大学生,对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产生了新的 思想困惑,出现回归过程中的一时反复。

  45. 新世纪青年学子与党的关系已经走向回归,作为党领导的改革开放的同龄人,大学生从亲身的经历中,对20多年党领导的 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有切身的体验,使大学生对党的信任与归属,有了理性认识到根基。 • 由此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党在青年中的吸引力,是在随着青年日益走向成熟而逐年增强。

  46. (二)“文学锋现象”验证了什么 文学锋,一名军校研究生。1997年被党组织吸纳为预备党员,不久提出退党要求。2001年又向党组织第二次递交入党申请,并重新进入了党的队伍。 文学锋对党的认识从崇尚到困惑再回到崇尚,同党的 关系从归属到疏离再回到归属。

  47. 促使文学锋回到党组织的最大动力,是江泽民同志在建党8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他带着自己头脑里的问题一连读了四遍,讲话围绕“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这个根本问题所作的深刻论述,澄清了他在怎样看待党的先进性、怎样看待党内的腐败、怎样认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关系等一些问题上的疑虑和困惑,使他“一下子找到了理论与现实的平衡点”,“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正是这种强烈的认同感,消除了他同党之间的思想距离,激发了他心中更迫切的归属愿望。促使文学锋回到党组织的最大动力,是江泽民同志在建党8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他带着自己头脑里的问题一连读了四遍,讲话围绕“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这个根本问题所作的深刻论述,澄清了他在怎样看待党的先进性、怎样看待党内的腐败、怎样认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关系等一些问题上的疑虑和困惑,使他“一下子找到了理论与现实的平衡点”,“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正是这种强烈的认同感,消除了他同党之间的思想距离,激发了他心中更迫切的归属愿望。

  48. 现在的青年对理论学习究竟有没有兴趣? • 党的先进理论得到了大学生的认同,北京市青年研究会的调查表明,青年对邓小平理论表示“深信不疑”和“基本相信”的人数比例为93.3%。教育部在全国高等学校的调查,大学生认为“邓小平理论是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比较系统的理论”的人数比例为96.6%,认为“邓小平理论对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作用”“很大”和“有一定作用”的人数比例为97%。 • 党的先进理论一旦被青年接纳,就会燃起青年归属党的热情。

  49. (三)谁能引导中国走向富强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03年的调查,谈到入党动机时都有一个共同的信念:相信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走向繁荣富强。有人说:“纵观党80多年的历史,做的是利国利民的事,我们钦佩;纵观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奋斗目标,到2020年全面建设惠及十三亿人口的小康社会,到205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们国家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振奋。这样的党,我们喜欢加入”

  50. 有人分析,一个拥有十几亿人口的泱泱大国,又面临全球性错综复杂的环境,21世纪的发展一定要有一个强有力的组织来领导。环顾我国,政党不少,当数来数去,能够提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能够集中全国人民的意志,能够团结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能够驾驭全局从容应对国际国内各种突发事件的,只有中国共产党。有人分析,一个拥有十几亿人口的泱泱大国,又面临全球性错综复杂的环境,21世纪的发展一定要有一个强有力的组织来领导。环顾我国,政党不少,当数来数去,能够提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能够集中全国人民的意志,能够团结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能够驾驭全局从容应对国际国内各种突发事件的,只有中国共产党。 有人坦言,在自己的入党动机中,虽然有同自己的利益挂钩的成分,但我愿意将自我利益汇入党的事业之中,为党的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