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2

作为生物的社会

作为生物的社会. 教学目标. 1 . 筛选主要信息,掌握人类社会和生物社会的区别和联系,把握作者观点。 2 . 品味文章的语言特点. 3 . 通过本文的学习,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生物学的热爱之情。. 刘易斯 · 托马斯 ( Lewis Thomas ) —— 一个生物学观察者. 美国医学家、生物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 1974 年出版 《 细胞生命的礼赞 》 ,获该年度美国图书奖。这本书从医学家、生物学家的角度阐述了关于生命、人生、社会乃至宇宙的思考。思想博大深邃,信息庞杂新奇,文笔生动、幽默,是当代科学小品文中的大家手笔。. ( 1913 — 1994 ).

ann-house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作为生物的社会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作为生物的社会

  2. 教学目标 1.筛选主要信息,掌握人类社会和生物社会的区别和联系,把握作者观点。 2. 品味文章的语言特点 3.通过本文的学习,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生物学的热爱之情。

  3. 刘易斯·托马斯( Lewis Thomas )——一个生物学观察者 美国医学家、生物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1974年出版《细胞生命的礼赞》,获该年度美国图书奖。这本书从医学家、生物学家的角度阐述了关于生命、人生、社会乃至宇宙的思考。思想博大深邃,信息庞杂新奇,文笔生动、幽默,是当代科学小品文中的大家手笔。 (1913—1994)

  4. 整体感知 • 问题一: 文章一开头描写“从四面八方而来的医学家们”,这有什么目的?

  5. 把他们比作“群居性的大聚会” • 人类的社会行为与生物具有极大的共性

  6. 问题二: 阅读第4—10自然段,找一找作者都提及了哪些生物?它们的行为各有怎样的特点?它们的行为告诉了我们什么? 整体感知

  7. 搬运食物 建造蚁穴 一只 没头脑 没思想 多只 有点意思 数千 智慧活动 蚂蚁 所有成员立刻都 着魔般搜寻起合 有条不紊 规格的细枝 结论: 群体变大时,智慧出现

  8. 仅两三只 并无结果 白蚁 建筑拱券 数量增多 思维开始 建造成功 结论:群体变大时,其智慧也随之增强

  9. 单个采蜜 属于蜂窠的一部分 蜜蜂 营建蜂窠 像胚细胞在构成组织 自动分群 庞然大物分裂成两个 结论: 既是动物,又是动物的组织、细胞或细胞器。

  10. 多个单独的动物 合并成一个生物 黏菌 鲱鱼 整个群体似乎是一个生物 互相依存、互相联系 同步活动 海鸟

  11. 生物 重点感悟 蚂蚁 白蚁 蜜蜂 粘菌 …… 是庞大动物体中细胞样的成分 个体 ……不会有什么思想 具有高度的组织性和协调性 群体变大时,其智慧似乎也随之增加 群 体 整个群体组成“巨大生物” 互相依存、互相联系、同步活动 具有社会性

  12. 作者所要表达的观点 重点感悟 (1) “多个单独的动物 合并成一个生物”; (2)自然界中的许多小生物在集体行动中 跟人一样,具有社会性。

  13. 重点感悟 问题三: 作者对生物行为的反思、称赞,其目的是为了证明其他生物比人类更高明吗? ( 重点品读第3、4段及最后一段)

  14. 重点感悟 作者谈论生物的社会性的深意: ——不是为了证明其他生物比人类更高明, 而是为了反思人类行为。 人类自以为优越于其他生灵, 但人类和其他生物具有共同性,无论物种内部还是物种之间都有着互相依存的共生关系,彼此间还需要联合,需要协作,才能源源不断地产生智慧,否则我们就会陷入因为盲目的自我崇拜而带来的种种困境之中。 警醒人类不要盲目自大,要认识到自身的生存危机。

  15. 问题四: 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观点, 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重点感悟

  16. 主要论述方法: 1、对比( 生物的)个体 群体 ——肯定群体的智慧 2、类比动物 人类 ——论述他们之间具有共同性 重点感悟

  17. 品味语言 问题五: 这是一篇科普小论文,本文在语言表达上有何特色? (请选取你较喜欢的语句,读一读,品一品,说一说)

  18. 赏析语言 (1)它们倒更像一些制作精巧、却魔魔道道的小机器。 这些句子含蓄地揭示了昆虫天然构造的精巧,对昆虫的一些不可思议的甚至有些神奇的功能形容为“魔魔道道”,对昆虫的喜爱之情,不难品出。

  19. (2)蚂蚁的确太像人了,这真够让人为难。 蚂蚁与人相比,显得如此“微不足道”,“小”“大”之差如此强烈,但人却为蚂蚁伤透脑筋,但蚂蚁并未明显危害人类,这种“为难”是人的自大狂妄的心态所使然。本句通过“小”与“大”的对比,造成强烈的艺术反差,让人们在会心的微笑中明晓作者的用意。

  20. (3)我们总要一边探索,一边互相呼唤,交流信息,发表文章,给编辑写信,提交论文,一有发现就大叫起来。(3)我们总要一边探索,一边互相呼唤,交流信息,发表文章,给编辑写信,提交论文,一有发现就大叫起来。 这几句话把在科学探索过程的后期人们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共同发展,以及成功之后的兴奋用形象直观的语言表述出来,作者通过绘声绘形的漫画式手法,产生一系列的幽默效果。

  21. 语 言 特 色 一般来说,科普文章的读者群是一些有知识但不是特别熟悉前沿科学的人,所以,科普文章大多写得深入浅出、幽默风趣。比如《作为生物的社会一文》,作者在论述中,往往把人类行为与其他生物的社会行为进行比照映衬,即把人类的行为看作是“生物化”的,把生物的行为看作是人类的,从而形成了一种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22. 拓展探究 举例说说人类由于盲目自大而面临着哪些生存危机?结合本文给你的启迪,联系现实谈谈人类应如何对待生命,对待自己?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