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1

水與土壤溶液

水與土壤溶液. 土壤 『 溶液 』 供應養分給植物 大部分土壤化學反應在 『 土壤溶液 』 中進行 『 溶液化學理論 』 是學習土壤化學所需之最基本原理. 水與溶質. 離子 、 不帶電荷的溶質會和水分子相互作用 電荷會吸引水分子的正極或負極而使其排列 離子之初級水合數 (primary hydration number) :在溶媒化圈 (solvation sphere) 內的水分子數目. 離子 - 水分子互相作用. 水合熱 (heat of hydration, ΔH) :是將已知量的離子溶於已知量的水中所產生的熱,直接以卡計測定而得

ave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水與土壤溶液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水與土壤溶液 • 土壤『溶液』供應養分給植物 • 大部分土壤化學反應在『土壤溶液』中進行 • 『溶液化學理論』是學習土壤化學所需之最基本原理

  2. 水與溶質 • 離子、不帶電荷的溶質會和水分子相互作用 • 電荷會吸引水分子的正極或負極而使其排列 • 離子之初級水合數 (primary hydration number) :在溶媒化圈 (solvation sphere) 內的水分子數目

  3. 離子-水分子互相作用 • 水合熱 (heat of hydration, ΔH) :是將已知量的離子溶於已知量的水中所產生的熱,直接以卡計測定而得 • 在同一類離子之間,水合熱隨著離子的大小增加而減少。例如:Li+ 之 -506 kJ mol-1 到 Cs+ 之 -255 kJ mol-1

  4. 離子-水分子互相作用(續) • 水合度隨著離子電荷數的增大而增加,一價陽離子的水合焓 ΔH 是負的數百個 kJ mol-1,二價陽離子則約為 -1600 kJ mol-1,而三價的陽離子則約為 -4000 kJ mol-1 • 三價陽離子的高負值水合熱,支持在水溶液中有高水合度的 Fe(H2O)63+ (hexaquoiron(III)) 及 Al(H2O)63+ (hexaquoalumium(III)) 等物種之存在

  5. 溶質-溶質的互相作用 • 離子-離子近距離 (< 0.5 nm) 的互相作用名為錯合離子 (complex ions) 或離子對 (ion pairs),是特定離子-離子間的互相作用所影響 • 長距離 (> 0.5 nm) 離子-離子間的互相作用,則可用化學活度 (activity) 來加以解釋

  6. 活度 (Activity) • α=γM;α:activity (dimensionless) γ:activity coefficient (L mole-1) M:molar concentration • limγ=1, i.e. 溶質溶液被溶媒愈沖淡,溶質離子間距離愈大,互相作用就愈小,而愈接近理想狀態 • 鹽的活度: M→0

  7. 離子活度係數 • Debye & Hueckel Eq. :個別離子的活度係數 A : constant=0.511 :個別離子的電荷數 I :離子強度(ionic strength) *只適用於估算稀薄溶液中的離子活度係數

  8. Debye-Hueckel extended form • Davies eq.

  9. 圖2.1 離子活度係數與離子強度 (I) 之關係,依 extended Debye & Hueckel 公式計算

  10. 非電解質的活度係數 Km: Salting Coefficient~0.01-0.2 之間 I:ionic strength

  11. 離子對(ion pairs) • Ca2+ + SO42- CaSO40 • Ca2+ + CO32- CaCO30

  12. 錯合離子 • 由一個陽離子做為中心,而與周圍的一個或一個以上之配位基(ligand)結合而生成。 • 配位基:在中心的陽離子之配位圈內的任何離子或分子。 • Examples: Fe(H2O)63+ ; Fe3+: central cation, H2O: ligand AlF63- ; Al3+: central cation, F-: ligand

  13. A- A- M+ M+ Outer-sphere complex Inner-sphere complex 離子對 錯合離子 圖2.2 離子對與錯合離子示意圖。

  14. H2O H2O H2O PO43- H2O F- F- F- Al3+ Al3+ Al3+ H2O H2O H2O H2O H2O H2O F- F- F- 雙價(PO43-)配位基 單價配位基 (Polynuclear-binuclear) (Unidentate) H2C H2C N N H2C CH2 CH2 CH2 鉗合(EDTA)配位基 Fe2+ (Polydentate) C C C C O O O O O O O O 圖2.3 AlF63-,雙核的Al-PO4,以及EDTA-Fe(Ⅱ)錯合離子的構造圖。

  15. 穩定常數(Stability Constants)或形成常數(Formation Constants) • 在溶液中各種物種間結合作用的強弱,可由各種平衡常數來表示。對錯合離子及離子對而言,此平衡常數稱為 Stability Constants 或 Formation Constants • Ex.

  16. 表2.9 水溶液中離子對的穩定常數。 *摘錄自L.G. Sillen and A.E. Martell, 1974. The Chemical Society Spec. Publ. 25, London.

  17. 水解及脫質子作用(Hydrolysis & Deprotonation) 水解常數 (hydrolysis constants) If pH = pK 50% 之 Fe(Ⅲ) 以 的型態存在

  18. 水解及脫質子作用(續) 此物種還可繼續失去水分子而成為FeOOH (s) 在更高之 pH 值時,水解會繼續進行: 以及 在更高 pH 值,水解仍會繼續進行: 或

  19. 水解及脫質子作用(續) • Al3+ 的水解反應與 Fe3+ 類似,但是 Al3+ 的酸性較低。 • 鐵及鋁的水解反應是土壤酸度之生成及控制之主要因素。 • 在酸性及鹼性時溶解度高,而在中性 pH 值時溶解度低的現象,稱為兩性現象(amphoterism)。兩性現象是由於在低及高 pH 值時產生帶電荷的離子,在 pH 值 7 左右,則產生不帶電荷之中性物種的緣故。

  20. 水解及脫質子作用(續) • 兩性離子會因 pH 值之不同而產生”正的”或”負的”氫氧化錯合物。這使氫氧化物可成為酸性或鹼性。氫氧化鋁在酸性溶液中溶解就會消耗 H+,像一種鹼。另一方面,它又會與 OH- 作用而生成Al(OH)4-,像一種酸。

  21. 酸及鹼 • 前述的陽離子以及其他在溶液中放出 H+ 的物質,稱為酸。 • 強酸會完全解離成 H+ 及一種陰離子。弱酸就不易產生質子之脫離,例如:Al3+離子(pK1=5) ,Fe(Ⅲ) 離子 (pK1=2) ,HF (pK=3.2),CH3COOH (pK=5) 。

  22. OH 酸及鹼(續) • 土壤黏粒用鹼滴定的滴定曲線,與弱酸用鹼滴定的滴定曲線類似。剛製備完成的酸性黏粒具有強酸性,但在幾小時內就開始分解。黏粒的分解游離出 Al3+,加入的鹼實際上就是在滴定 Al3+,其滴定曲線似弱酸的滴定曲線。 • 土壤有機質,具有 Carboxylic group(-COOH) & phenolic group( ),可視為弱酸。

  23. 酸及鹼(續) • 正如酸有強度之不同,鹼類也有解離其 OH- 能力之不同。 • 強鹼:KOH, NaOH • 弱鹼:NH4OH(pKb=5)

  24. 溶解度積 (Solubility Products) • 溶解度積決定礦物之溶解度 e.g. (Ca2+)(SO42-)=10-4.6;Ksp=10-4.6 只要有固相的 CaSO4(s) (石膏) 存在,則 Ca2+ 及SO42- 之「活度」的乘積,為一定值。 • Ksp愈小,則此固相愈容易沉澱,溶解度愈小。

  25. 土壤反應係數(Soil Reaction Coefficients) • 土壤溶液中氫氧化物、磷酸鹽、硫化物及矽酸鹽之離子活度積 (Ion Activity Productivity, IAP) 與在純溶液中所得的公認值有頗大的差異,也因土壤不同而有不同的數值。 • 土壤溶液中的離子活度積與純溶液所得的公認值,惟有當該系中僅有一個相之溶解度所主宰,其他競爭反應不顯著,而這單一相是夠純的時候,才會一致。 . 式中Kr是一反應係數,而不是平衡常數

  26. 熱力學 (Thermodynamics) • 熱力學是有關物質與能的學問,它可預估化學及物理變化的方向及最後的結果,但不能預估變化的速度,也不能預估反應的過程。 • 古典熱力學以平衡問題為主。平衡 (Equilibrium)即是在無能及物質之增減下,一個系永遠保持不變的狀態 (state) 或狀況 (condition) 。在一個平衡狀態下,如果有暫時的、微小的干擾,例如:溫度或壓力之少許變動後,該系統會恢復平衡的狀態。

  27. 動力學 (Kinetics) • 熱力學預估反應會進行到物質的最穩定的狀態,但這是在充分長的時間才能達到的。並非所有反應都會馬上達到其最穩定的狀態,有些反應極度的緩慢。「動力學」就是研究這些化學反應的機制;速率,路徑 (path) ,以及中間產物。 • 動力學的基本方法就是描述反應速率與反應物濃度之關係。 • 有些化合物的少量存在,會大大地增加反應速率。如在反應中不受變化,則這些化合物就被稱為觸媒 (catalysts) 。

  28. 反應級數及速率常數(Reaction order & rate constants) • 動力學是將反應速率與反應物濃度之關係,以「反應級數」及「反應速率常數」加以表示。 • e.q. 脫氮速率( )可能與土壤硝酸根濃度有以下之關係: • k, k':反應速率常數或係數;n:反應級數

  29. 反應速率常數&反應級數 • Rate expressions and constants Rate laws S P empirical approach Power rate model

  30. 1. Zero order

  31. 2. First order

  32. 3. Second order

  33. 溫度對反應速率之影響 • Q10:溫度每升高 10℃,反應速率增加之倍數。 • Arrhenius eq. Ea:活化能 (Activation Energy)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