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1

第五章 李约瑟难题 带给我们的思考

第五章 李约瑟难题 带给我们的思考. 3. 3. 什么是“李约瑟难题”. 1. 3. 1 5 世纪中国没有选择历史. 2. “康乾盛世” 的反思. 本节目录. 第一节 什么是 “ 李约瑟难题 ”. 李约瑟( 1900~1995 ),著名英国生物化学家、科学史家,剑桥大学博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他是是大家熟悉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研究专家,以撰著多卷本的 《 中国的科学与文明 》 (中文通常译作 《 中国科学技术史 》 ,以下简称 SCC )著称于世。长期以来, “ 李约瑟 ” 在中国几乎成了 “ 中国科技史 ” 的代名词。.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第五章 李约瑟难题 带给我们的思考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五章李约瑟难题带给我们的思考

  2. 3 3 什么是“李约瑟难题” 1 3 15世纪中国没有选择历史 2 “康乾盛世” 的反思 本节目录 张胜光制作

  3. 第一节什么是“李约瑟难题”

  4. 李约瑟(1900~1995),著名英国生物化学家、科学史家,剑桥大学博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他是是大家熟悉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研究专家,以撰著多卷本的《中国的科学与文明》(中文通常译作《中国科学技术史》,以下简称SCC)著称于世。长期以来,“李约瑟”在中国几乎成了“中国科技史”的代名词。李约瑟(1900~1995),著名英国生物化学家、科学史家,剑桥大学博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他是是大家熟悉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研究专家,以撰著多卷本的《中国的科学与文明》(中文通常译作《中国科学技术史》,以下简称SCC)著称于世。长期以来,“李约瑟”在中国几乎成了“中国科技史”的代名词。 张胜光制作

  5. 李约瑟博士站在世界科学史、比较科学史和中外科学交流史的高度研究中国科技史,把中国科学文明置于世界史中应有的地位,从而纠正了西方过去对中国科学文化的各种错误看法、误解和严重低估。李约瑟博士站在世界科学史、比较科学史和中外科学交流史的高度研究中国科技史,把中国科学文明置于世界史中应有的地位,从而纠正了西方过去对中国科学文化的各种错误看法、误解和严重低估。 张胜光制作

  6. 李约瑟认为,近代以前,中国一直是世界上最文明最发达的国家。李约瑟认为,近代以前,中国一直是世界上最文明最发达的国家。 • 有资料显示,明朝以前世界上主要的发明创造和重大科技成就大约有300项,其中中国170项。 • 他列举了公元后15世纪内中国完成的一百多项重大发明和发现,大部分在文艺复兴前后接二连三地传入欧洲,为欧洲文艺复兴准备了重要物质技术基础。 张胜光制作

  7. 甚至到清朝的乾隆末年,中国的经济总量仍然占世界第一位,人口占世界的三分之一。甚至到清朝的乾隆末年,中国的经济总量仍然占世界第一位,人口占世界的三分之一。 • 他说:“在公元三世纪到十三世纪之间(中国)保持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中国的这些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特别是在十五世纪之前更是如此。(关于这一点可以毫不费力地加以证明)”。 张胜光制作

  8. 由此,李约瑟博士提出了一个著名的“李约瑟问题”,即为什么人类的近现代科学首先产生于西方,而不是首先产生于具有伟大古代科学技术成就的东方,其中尤其是伟大的中国?由此,李约瑟博士提出了一个著名的“李约瑟问题”,即为什么人类的近现代科学首先产生于西方,而不是首先产生于具有伟大古代科学技术成就的东方,其中尤其是伟大的中国? 张胜光制作

  9. 14世纪的中国已经拥有了产生英国式工业革命的几乎所有条件,但接下来的几百年里,中国为什么还是沿着一条自己原有的老路,始终不能自发地产生资本主义工业革命?14世纪的中国已经拥有了产生英国式工业革命的几乎所有条件,但接下来的几百年里,中国为什么还是沿着一条自己原有的老路,始终不能自发地产生资本主义工业革命? 张胜光制作

  10. 换言之,15世纪已经能够七下西洋的郑和,怎么也不会想到在他身后,一个偌大的中国会被几条铁船打得一败涂地;换言之,15世纪已经能够七下西洋的郑和,怎么也不会想到在他身后,一个偌大的中国会被几条铁船打得一败涂地; • 中国为什么一直固守在农业社会,不能进化到工业社会? • 为什么这块土地上只产生“地主”,而不产生“资本家”? 这其中更深沉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张胜光制作

  11. “李约瑟问题” • “ 李约瑟难题”或称“李约瑟问题”(Needham Problem, 或Needham Question)、“李约瑟之谜”(Needham Puzzle)、“李约瑟命题”(Needham Thesis)等等,所有这些名目都译自于英文。其一般表述是: 张胜光制作

  12. 为什么现代科学,对大自然的数学化假设,全部涵义是为了先进技术,它仅仅迅速崛起于伽利略时代的西方? • 为什么在公元前1世纪至公元15世纪之间,在将人类的自然知识应用于实用目的方面,中国较之西方更为有效? 张胜光制作

  13. 李约瑟第一个问题原文是: • Why did modern science, the mathematization of hypotheses about Nature, with all its implications for advanced technology, take its meteoric rise only in the West at the time of Galileo? 张胜光制作

  14. 李约瑟第二个问题原文是: • Why, between the first century B. C. and the fifteenth century A. D., Chinese civilization was much more efficient than occidental in applying human natural knowledge to practical needs? 张胜光制作

  15. 李约瑟这样写道: • “我们讨论一个问题,即,在科学技术史上中国文化的地位。只有研究了中国的社会、文化和经济制度,才能理解为什么在上古和中古时代,中国的理论科学和应用科学有惊人的发展,而在17世纪初期伽利略时代之后,现代科学在中国却没有发展,或者,可以说,完全没有发展呢。 张胜光制作

  16. “从广义说,我们可以说,在纪元前3世纪至公元15世纪之间,中国比欧洲的科学技术(除了希腊光辉灿烂的理论建设高潮之外)要进步得多,但是从文艺复兴以后,欧洲的科学就开始占领先地位了。”“从广义说,我们可以说,在纪元前3世纪至公元15世纪之间,中国比欧洲的科学技术(除了希腊光辉灿烂的理论建设高潮之外)要进步得多,但是从文艺复兴以后,欧洲的科学就开始占领先地位了。” 张胜光制作

  17. “对于中国本身,我们要研究的问题仍然是:为什么在公元8世纪以前中国社会比西方社会更有利于科学的发展,而到18世纪后却阻止了科学的发展呢?……为什么现代科学的勃兴发生在欧洲而不发生在东亚的文明中?在这个问题后面,牵涉到有关中国社会的性质和发展的一切问题。“对于中国本身,我们要研究的问题仍然是:为什么在公元8世纪以前中国社会比西方社会更有利于科学的发展,而到18世纪后却阻止了科学的发展呢?……为什么现代科学的勃兴发生在欧洲而不发生在东亚的文明中?在这个问题后面,牵涉到有关中国社会的性质和发展的一切问题。 张胜光制作

  18. “为什么在文艺复兴以前,从纪元前200年到大约公元1400或1450年这一段时期内,中国比欧洲总是要进步得多?还需要回答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的官僚封建主义能够更好地把科学(可以说,常常是一种客观上似乎并不存在的理论科学)应用于人生事务上,在这方面比希腊的帝国主义,或者中古世纪的西方封建主义,要高明得多呢?这种情况似乎不大好解释;“为什么在文艺复兴以前,从纪元前200年到大约公元1400或1450年这一段时期内,中国比欧洲总是要进步得多?还需要回答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的官僚封建主义能够更好地把科学(可以说,常常是一种客观上似乎并不存在的理论科学)应用于人生事务上,在这方面比希腊的帝国主义,或者中古世纪的西方封建主义,要高明得多呢?这种情况似乎不大好解释; 张胜光制作

  19. “我们以前已经提出一些意见,说明为什么中国历史从来没有发生过类似欧洲文艺复兴的运动。在中国,古希腊城邦的概念是完全不存在的。在西方,商人的利益对于现代科学的勃兴起重大的作用;而在中国,商人的利益是一贯受抑制的。此外,还有思想意识方面的因素。……现代方式的自然科学的产生似乎需要有一种启发性的自然淳朴的因素,而这种因素恰恰是中国天赋的智能中所缺少的。”“我们以前已经提出一些意见,说明为什么中国历史从来没有发生过类似欧洲文艺复兴的运动。在中国,古希腊城邦的概念是完全不存在的。在西方,商人的利益对于现代科学的勃兴起重大的作用;而在中国,商人的利益是一贯受抑制的。此外,还有思想意识方面的因素。……现代方式的自然科学的产生似乎需要有一种启发性的自然淳朴的因素,而这种因素恰恰是中国天赋的智能中所缺少的。” 张胜光制作

  20. 近代中国科学技术为什么落后的原因,可以分解为三个问题: • 第一,为什么中国传统的科学技术不能在清代励精图治,达到更快的发展速度? • 第二,为什么欧洲新兴的近代科学能以如此之快的速度发展? • 第三,为什么中国不能在清朝也诞生一个类似的近代科学? 张胜光制作

  21. 假如中国科学技术能沿着自己的轨迹以自身传统的方式进一步加速发展,那么即使西方同时在大踏步前进,中国也决不至于大幅度落后。可事实是,整个清代,中国传统的科技不仅没有加速发展,相反,其发展速度比中国科技的黄金时代宋代低得多。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假如中国科学技术能沿着自己的轨迹以自身传统的方式进一步加速发展,那么即使西方同时在大踏步前进,中国也决不至于大幅度落后。可事实是,整个清代,中国传统的科技不仅没有加速发展,相反,其发展速度比中国科技的黄金时代宋代低得多。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 张胜光制作

  22. 首先要从传统科学技术体系内部找原因,其次应该注意清朝特定的社会条件即科学技术发展的外部条件。前者是内因,后者是外因。前者具有决定性。 •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体系,其突出特点是它极强的实用性,在封建社会中表现为直接满足封建王朝各方面的需要。由于它的极端实用性,一旦现实不提出直接的要求,它就没有了发展的动力。 张胜光制作

  23.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体系与希腊人所开创的科学体系完全不同。希腊人不讲实用,为理论而理论,这就为科学的发展开辟了无限的空间。希腊人的数学和自然哲学时隔一千多年后仍然能推动欧洲科学的发展,充分显示出理论的力量。而实用性科学的眼光不够远大,为自己设定的发展空间是很小的。 张胜光制作

  24. 另一方面,由于中国科技直接服务于封建社会的需要,封建社会结构本身就为它设定了一个发展的极限。过了这个极限,除非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这种实用型科技就只有停滞不前。不幸的是,中国的封建社会太长,延续了两千多年。另一方面,由于中国科技直接服务于封建社会的需要,封建社会结构本身就为它设定了一个发展的极限。过了这个极限,除非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这种实用型科技就只有停滞不前。不幸的是,中国的封建社会太长,延续了两千多年。 张胜光制作

  25. 中国实用型科学技术体系实际上在宋元时期(10到14世纪)就达到了其高峰,也就是达到了它的极限。此后,在封建社会结构的约束下不再可能有太大的突破与发展。明朝和清朝的发展明显变慢就证明了这一点。中国实用型科学技术体系实际上在宋元时期(10到14世纪)就达到了其高峰,也就是达到了它的极限。此后,在封建社会结构的约束下不再可能有太大的突破与发展。明朝和清朝的发展明显变慢就证明了这一点。 张胜光制作

  26. 汽车为什么没有由中国人发明出来? 张胜光制作

  27. 在儒家思想的统治下,终清一朝,弥漫着轻视和蔑视科技之风, 把科技知识视为“形而下”,把发明创造称为“奇技淫巧”。清初的戴梓发明火器“连珠铳”,一次可填发28发子弹,又造出蟠肠枪和威远将军炮,然而清统治者抱着“骑射乃满州根本”,不仅不采用,反而听信馋言,将戴充军关外。 张胜光制作

  28. 世界现存最早的有明确纪年的火铳 • 元至顺三年火铳(公元1332年)。重6.94公斤。这是中国也是世界现存最早的有明确纪年的火铳,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现代化兵器。朱元璋的军队中,曾大量装备这种兵器,甚至小型的火铳即原始的“手枪”就装备有2万支之多。但正如郑和航海一样,先进的技术并没有带来统治者观念上的创新,明朝晚期戚继光练兵,仍然停留在冷兵器时代。 张胜光制作

  29. 1792年,英特使马戛尔尼送给乾隆80寿辰的礼物中,有天球仪、地球仪、西瓜大炮、铜炮、各种自来火炮、 西洋船模型、望远镜等29种,清廷只是将之作为“贡品”、“玩好” 收藏,予以玩赏或鄙薄,根本未想到这里的科技含义及其中的军事价值。马戛尔尼曾邀请清军将领福康安检阅英国使团卫队演习新式武器操练,福康安竟拒绝说:“看亦可,不看亦可。这火器操作,谅来没有什么稀奇。” 张胜光制作

  30. 康熙帝对自然科学怀有浓厚的兴趣,宫廷中罗致了许多懂科学的耶稣会传教士,聘请了一批数学家研究天文数学。但是西方科学未跨出宫廷一步,只供皇帝个人欣赏。雍正、乾隆两位皇帝对自然科学均无爱好,加以康熙末年由于礼仪之争,罗马教廷与清朝的关系破裂,采取闭关锁国的政策彻底阻滞了西方科学技术知识的传入和交流。 张胜光制作

  31. 不仅如此,清政府为了使八旗骑兵弓马的 “技术特长”不致失传,曾废用了明末时期就已使用了的西方大炮等热兵器,而恢复大刀长矛等冷兵器的使用,以致西方的长枪大炮被看成是妖术,军舰则被列为怪物。 张胜光制作

  32. 鲁迅曾深刻地说道:“外国人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人用罗盘针航海,中国人却用之看风水。”军事上对科技的麻木,导致清朝的军力与西方的距离急剧地被拉大到难以想象的程度,以致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英法联军仅两千余人却轻而易举地打到了清王朝的首府。鲁迅曾深刻地说道:“外国人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人用罗盘针航海,中国人却用之看风水。”军事上对科技的麻木,导致清朝的军力与西方的距离急剧地被拉大到难以想象的程度,以致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英法联军仅两千余人却轻而易举地打到了清王朝的首府。 张胜光制作

  33. 中国传统科学技术要想在清代突飞猛进,只有两条道路:或者从根本上改变实用性特征,或者改造社会结构,使其为科学技术开辟发展空间。但是这两条道路在当时都是行不通的。科学传统是整个民族文化的一部分,要想彻底改变是不可能的。如果没有巨大的历史变革(像中国近代史上多次残酷的流血战争),社会结构大的改变也不可能。中国传统科学技术要想在清代突飞猛进,只有两条道路:或者从根本上改变实用性特征,或者改造社会结构,使其为科学技术开辟发展空间。但是这两条道路在当时都是行不通的。科学传统是整个民族文化的一部分,要想彻底改变是不可能的。如果没有巨大的历史变革(像中国近代史上多次残酷的流血战争),社会结构大的改变也不可能。 张胜光制作

  34. 关于近现代科学为什么没有在中国发生的问题,爱因斯坦从科学发展的自身规律方面做出了如下的分析:“西方科学的发展是以两个伟大的成就为基础,那就是:希腊哲学家发明的形式逻辑体系(在欧几里德几何中)以及(在文艺复兴时期)发现通过系统的实验可以找出因果关系。在我看来,中国的贤哲没有走上这两步,那是用不着惊奇的,要是这些发现果然都作出了,那倒是令人惊奇的事。”关于近现代科学为什么没有在中国发生的问题,爱因斯坦从科学发展的自身规律方面做出了如下的分析:“西方科学的发展是以两个伟大的成就为基础,那就是:希腊哲学家发明的形式逻辑体系(在欧几里德几何中)以及(在文艺复兴时期)发现通过系统的实验可以找出因果关系。在我看来,中国的贤哲没有走上这两步,那是用不着惊奇的,要是这些发现果然都作出了,那倒是令人惊奇的事。” 张胜光制作

  35. 现在看来,就思维精神而言,我们不能不承认,中国人在形式逻辑和系统实验的因果探索这两方面,的确存在着重大的历史缺憾。传统的中国人在人类的求知原精神方面实际上就是显得匮乏,而且所选择的传统思维方式也不利于知识的循序渐进。现在看来,就思维精神而言,我们不能不承认,中国人在形式逻辑和系统实验的因果探索这两方面,的确存在着重大的历史缺憾。传统的中国人在人类的求知原精神方面实际上就是显得匮乏,而且所选择的传统思维方式也不利于知识的循序渐进。 张胜光制作

  36. 发展观方面的原因 • 除了上述中国传统科学发展的思维模式和社会制度方面的原因外,更重要的可能还是决策者的科学发展观方面的原因。 张胜光制作

  37. 胡总书记谈科学发展观 • 2004年3月10日,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发表了重要讲话。他强调:“经验表明,一个国家坚持什么样的发展观,对这个国家的发展会产生重大影响,不同的发展观往往会导致不同的发展结果。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 张胜光制作

  38. 科学发展观的简明表述 • 坚持 • 以人为本, • 全面、协调、 • 可持续的 • 发展观 张胜光制作

  39. 第二节15世纪历史曾选择了中国,而中国却没有选择历史第二节15世纪历史曾选择了中国,而中国却没有选择历史

  40. 这说的是航海事业的发展。 • 近代科学技术的诞生,得力于欧洲航海事业的起飞。新航路开辟的结果扩大了世界市场,开始了殖民掠夺,引起西欧发生“价格革命”,从而加速了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也导致了近代科学技术的诞生。 张胜光制作

  41. 1487到1488年,迪亚士沿非洲西海岸航行,绕过好望角,到达非洲东海岸1487到1488年,迪亚士沿非洲西海岸航行,绕过好望角,到达非洲东海岸 • 1492年,哥伦布横流大西洋抵达美洲; • 1497到1498年,达·伽马开辟绕过好望角通往印度的航路; • 1519到1522年,麦哲伦船队完成第一次环球航行。 张胜光制作

  42. “郑和七下西洋” • 但是,在十五世纪的辽阔海洋上,最强大的舰队并不是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早在他们开始远航的半个多世纪以前,中国明朝的三宝太监郑和,已经率领这两万七千余人的庞大舰队,在太平洋上浩浩荡荡地行驶了七个来回了。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郑和七下西洋”。 张胜光制作

  43. 张胜光制作

  44. 郑和(1371-1435)原姓马,十二岁入燕王府做宦官,朱棣起兵夺位时,郑和随军出征,由于他作战勇猛,屡建战功,因此在永乐皇帝即位后,提拔他位内宫监的太监,成为当时地位显赫的内臣。朱棣对他非常信任,将下西洋的重任交给了郑和。从1405年到1433年,持续28年,航程远达印度、索马里和肯尼亚,比哥伦布船队早了半个多世纪,是15世纪世界上最大的海军舰队。 张胜光制作

  45. 郑和像 左:在印度发现的郑和鎏金铁像;右:福建长乐显应宫出土的郑和塑像 张胜光制作

  46. 郑和奉行的“厚往薄来”政策 • 郑和的军队所到之处并没有侵略别人的土地,并没有掠夺别人的人口,并没有抢夺别人的财物。恰恰相反,中国当时实行的政策叫“厚往薄来”,就是我到你那儿去,我带很多很多东西,很多很多财物给你。“薄来”,我从你那儿取来的东西少,很少,厚往薄来,这个思想是明太祖朱元璋提出来的,明成祖朱棣仍然坚持了这个思想,所以郑和每到一地都要给当地有大量的赏赐。 张胜光制作

  47. 郑和出使达到的目的 • 郑和下西洋的结果,一个是明朝在各国之间建立了很高的威望。第二个,使很多国家跟明朝建立了通好、通贡的关系。第三个是,在郑和下西洋船队和明朝强大力量的支持下、保证下,维持了世界的和平秩序。郑和下西洋在很多情况下要动点武力,比如说有人截断商路,航路上有海盗,他要去打击海盗,要使海路清宁,最著名的一次就是他打了旧港的陈祖义,平静了海路,保证了海路通畅。 张胜光制作

  48. 郑和出使达到的目的 • 有的国家在地方作为小霸权欺负别的国家,这些国家被欺负以后,常常上明朝来告状,明朝对那些欺负其他国家的地区也给予指责,比如说安南经常侵扰占城的土地,明朝就曾经发布文告,要求安南退还占城土地,不许再去侵略。 张胜光制作

  49. 郑和下西洋的核心目的 • 所以郑和下西洋他的核心目的是政治目的:一个是提高中国的威望,提高明成祖个人的威望,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第二个就是要推行朱棣本人理解的天下观,建立一个和谐的世界,使全世界共享太平之福。 张胜光制作

  50. 明朝的外交风采 • 在当时的情况下,明朝以它的力量所及,为维护世界和平秩序,为了保护商路通畅,为各国家的和平交往做出了贡献。特别是明朝不掠夺别人的财物,不侵占别人的土地,实行厚往薄来的政策,不仅使我们看到一个泱泱大国的风采,也不能不使我们赞叹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 张胜光制作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