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0

狂犬病病毒

狂犬病病毒. 狂犬病病毒( Rabies virus) 是一种嗜神经性病毒。属于 弹状病毒科 ( Rhabdoviridae)、 狂犬病毒属 ( Lyssavirus)。 多种野生动物和家畜等可以发生狂犬病病毒的自然感染与传播,并且可以通过咬伤、抓伤或密切接触等形式感染人类而引起 狂犬病 。 狂犬病是人畜共患的自然疫原性传染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一旦发病,死亡率近乎 100% 。预防狂犬病的发生尤其重要 。. 生物学性状. 形态与结构. 狂犬病病毒形态似 子弹状 ,一端钝圆,另一端扁平,平均大小为130~300 nm×60~85nm 。. 生物学性状.

belva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狂犬病病毒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狂犬病病毒

  2. 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是一种嗜神经性病毒。属于弹状病毒科 (Rhabdoviridae)、狂犬病毒属 (Lyssavirus)。 多种野生动物和家畜等可以发生狂犬病病毒的自然感染与传播,并且可以通过咬伤、抓伤或密切接触等形式感染人类而引起狂犬病。 狂犬病是人畜共患的自然疫原性传染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一旦发病,死亡率近乎100%。预防狂犬病的发生尤其重要。

  3. 生物学性状 • 形态与结构 狂犬病病毒形态似子弹状,一端钝圆,另一端扁平,平均大小为130~300nm×60~85nm。

  4. 生物学性状 • 形态与结构 结构: 核酸:-ssRNA。病毒主要编码5种蛋白 衣壳:螺旋对称排列。 包膜: M2蛋白(内层); 脂蛋白(主要成分); 刺突:与病毒的感染性、血凝性和毒力等相关。

  5. 生物学性状 培养特性 • 易感动物范围广包括家畜(狗、猫)和野生动物(狼、狐狸、猴、蝙蝠等)

  6. 在易感动物或人的中枢神经细胞、主要是大脑海马回的锥体细胞中增殖时,可以在胞质内形成一个或多个、圆形或椭圆形、直径为20nm~30nm的嗜酸性包涵体,称内基小体(Negri body)。通过检查动物或人脑组织标本中的内基小体,可以辅助诊断狂犬病。

  7. 生物学性状 • 抗原性 来源于世界各地的狂犬病病毒分离株的抗原性不同。根据病毒表面糖蛋白G的抗原性差异,狂犬病病毒可分为4个血清型。 狂犬病病毒的主要抗原包括: 糖蛋白G:病毒表面,刺激机体产生中和抗体、血凝抑制抗体和细胞免疫应答; 核蛋白N:病毒核心,属特异性抗原,能够以核蛋白(RNP)的形式诱生保护性的细胞免疫应答,但刺激机体不能产生保护性抗体。

  8. 变异 生物学性状 野毒株(wild strain)或街毒株(street strain):从自然感染的动物体内分离到的病毒。 固定毒株(fixed strain):将野毒株在家兔脑内连续传代后,病毒对家兔致病的潜伏期可以随传代次数的增加而逐渐缩短;传代至50代左右时,潜伏期可由原来

  9. 的4周左右缩短为4天~6天;但继续进行 • 传代,潜伏期不再缩短。这种变异的狂犬病病毒被称为固定毒株(fixed strain) . • 其重要特点:是对家兔的致病性增强,对人或犬的 致病性明显减弱;并且从脑外途径对犬进行接种时,不能侵入脑神经组织引起狂犬病。

  10. 生物学性状 • 抵抗力 病毒抵抗力不强。 对热敏感,60℃经30min,100℃2min即可灭活。 易被强酸、强碱、乙醇、乙醚等灭活。 肥皂水、离子型或非离子型去垢剂亦有灭活作用。

  11. 病毒体 子弹状,大小为75nm(直径)×180nm(长) 成分 RNA(4%),蛋白(67%),脂质(26%),糖(3%) 基因组 -ssRNA,线性,不分节段, MW4.6×106有感染性,12kb 蛋白 M1和M2(病毒衣壳和包膜的基质),L(RNA聚合酶),,G(gpG)和N(组成核衣壳的核蛋白)。 包膜 有包膜, 复制与释放 胞浆内复制;病毒体从胞浆膜出芽释放 突出特点 病毒的宿主范围广,包括致死性的狂犬病毒 弹状病毒的重要特性

  12. 致病性与免疫性 • 流行环节 狂犬病病毒能感染多种动物:如犬、猫、牛、羊、猪等家畜以及狼、狐狸、鹿、臭鼬、野鼠、松鼠等野生动物。 拉丁美洲的吸血蝙蝠及欧美的食虫蝙蝠等均可携带病毒而不表现症状。人被蝙蝠咬伤或吸入蝙蝠洞内的空气而患狂犬病。因此,此种蝙蝠可能是病毒在自然界的重要储存宿主。 动物间的狂犬病是由患病动物咬伤健康动物而传播的。

  13. 动物间狂犬病是由于患病动物咬伤健康动物而传播动物间狂犬病是由于患病动物咬伤健康动物而传播 • 人被患病动物咬伤致病。人被咬伤发病率为30%-60%。一旦发病,死亡率高达100%

  14. 致病性与免疫性 犬患狂犬病按症状分为狂暴型和麻痹型两种:狂暴型分前驱期、兴奋期、麻痹期;麻痹型病犬以麻痹症状为主,兴奋期极短或无。犬狂犬病整个病程不超过5~6d。 病猫以狂暴型为多,病程较短,症状与犬相似。因其与人接触密切,咬伤人的危险性甚大。

  15. 致病性与免疫性 • 传染源与传播途径 主要是病犬(80%~90%),其次是由猫和狼。发达国家的野生动物如狐狸、食血蝙蝠、臭鼬和浣熊等逐渐成为重要传染源。隐性感染的犬、猫等动物亦有传染性。 患病动物唾液中含有大量的病毒,于发病前5d即具有传染性。 病毒主要通过被咬伤、抓伤的皮肤损伤处进入人体。粘膜也是病毒的侵入门户,如患病动物的唾液污染眼结合膜等,也可发病。

  16. 致病性与免疫性 • 发病机制 人被病犬咬伤 病毒随犬唾液经伤口进入人体 (病毒在入侵部位的肌肉细胞中增殖) 通过神经肌肉接头侵入周围神经 细胞-细胞间传递形式 神经节直至中枢神经系统(脑组织中病毒迅速增殖扩散) 沿传出神经传至唾液腺及其他组织。

  17. 致病性与免疫性 • 临床表现 人被狂犬咬伤,发病率为30%~60%。咬伤后能否发病,与受伤部位、伤势程度及病畜唾液中的病毒量有关: 潜伏期通常为3~8w。短者10d,长者可达数年。 咬伤部位距头部愈近、伤口愈深、伤者年龄愈小,则潜伏期越短。

  18. 致病性与免疫性 典型临床表现: 前驱期 发热、头痛、乏力、周身不适等症状,对痛、声、光等刺激较敏感,并有咽喉紧缩感。约50~80%病人伤口部位及其附近有麻木或蚊走感; 兴奋期或痉挛期 处于兴奋状态,如极度恐惧、烦燥,对水声、风等刺激非常敏感,易于引起发作性咽肌痉挛、呼吸困难等。

  19. 部分患者出现特殊的恐水症状,在饮水、见水、流水声或谈及饮水时,可引起严重咽喉肌痉挛,称为“恐水症”(hydrophobia)。随后,部分病人出现精神失常、定向力障碍、幻觉、谵妄等。病程进展很快;部分患者出现特殊的恐水症状,在饮水、见水、流水声或谈及饮水时,可引起严重咽喉肌痉挛,称为“恐水症”(hydrophobia)。随后,部分病人出现精神失常、定向力障碍、幻觉、谵妄等。病程进展很快; • 麻痹期 痉挛减少或停止,出现弛缓性瘫痪,神志不清,最终因呼吸麻痹和循环衰竭而死亡。

  20. 潜伏期通常3-8周 • 恐水症,后转入麻痹昏迷、最后呼吸困难、循环衰竭而死亡

  21. 免疫性 致病性与免疫性 体液免疫:感染后机体产生中和抗体。有中和游离状态的病毒、阻断病毒进入神经细胞内的作用。 接种疫苗所获得的防止发病效果可能与此有关。但抗体对已进入神经细胞内的病毒难以发挥作用。同时也可能产生免疫病理反应而加 重病情。

  22. 细胞免疫:杀伤性T淋巴细胞特异性地作用于病毒的蛋白抗原,引起病毒溶解;单核细胞产生的IFN和IL-2具有抑制病毒复制和抵抗病毒攻击的作用。 • 狂犬病病程短,自然感染获得的免疫力在疾病康复上难以发挥作用

  23. 微生物学检查法 人患狂犬病,根据被动物咬伤史并结合典型的临床症状可做出诊断。所以,病人进行微生物学诊断的实际意义不大。 但人被犬或其他动物咬伤后,检查动物是否患有狂犬病,对采取防治措施极为重要。

  24. 微生物学检查法 将咬人的可疑动物捕获后,隔离观察7~10d。如动物不发病,一般认为该动物未患狂犬病或咬人时唾液中不含狂犬病病毒。因而被该动物咬伤的人也不需预防注射疫苗。 如观察期间发病,可杀死取脑组织做切片或涂片,用免疫荧光抗体法检查病毒抗原,同时做组织切片检查内基小体。也可将动物脑组织制成10%的悬液,接种于小鼠脑内待发病后取脑检查内基小体或病毒抗原,可提高检出阳性率。

  25. 防治原则 捕捉消灭野犬,加强家犬的管理和普及接种犬用狂犬疫苗是预防狂犬病的重要措施。 人被患病动物咬伤、抓伤或其他带毒的实验用具伤害皮肤和肌肉时,应采取妥善处理伤口和特异性防治相结合的措施。

  26. 防治原则 伤口处理立即用20%肥皂水、清水充分冲洗数分钟,然后用5%碘酒烧灼伤口。若伤口过深,可作清创术。再用3%H2O2溶液,0.1%高锰酸钾或0.1%新洁尔灭处理。最后伤口周围用抗狂犬病病毒免疫球蛋白作浸润性注射。剂量为40IU/kg。

  27. 预防接种接种狂犬疫苗是预防发病的重要措施。即所谓的预防性治疗。由于狂犬病的潜伏期长,从被咬伤到发病一般经过几十天或几个月,在此期间尽早接种疫苗可免于发病。预防接种接种狂犬疫苗是预防发病的重要措施。即所谓的预防性治疗。由于狂犬病的潜伏期长,从被咬伤到发病一般经过几十天或几个月,在此期间尽早接种疫苗可免于发病。 • 严重咬伤者,除应给予高效价免疫血清进行被动免疫外,仍需要接种狂犬疫苗,可收到更佳效果。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