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00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培训统一教材 测量管理体系 内审员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培训统一教材 测量管理体系 内审员. 第一部分 条文解释 (12 小时 ) 第二部分 标准的实施 (8 小时 ) 第三部分 内部审核 (4 小时 ) 考试 (2 小时 ). 第一部分 条文解释. 学员手册. GB/T 19022—2003/ISO 10012:2003 代替 GB/T 19022.1-1994GB/T 19022.2-2000 测量管理体系 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ISO10012 p177 1.范围 2.引用文件 3.定义

berg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培训统一教材 测量管理体系 内审员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培训统一教材测量管理体系内审员中启计量体系认证培训统一教材测量管理体系内审员 • 第一部分 条文解释 (12小时) • 第二部分 标准的实施(8小时) • 第三部分 内部审核 (4小时) • 考试 (2小时)

  2. 第一部分 条文解释

  3. 学员手册 GB/T 19022—2003/ISO 10012:2003 代替GB/T 19022.1-1994GB/T 19022.2-2000 测量管理体系 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 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

  4. ISO10012p177 1.范围 2.引用文件 3.定义 4.总的要求 (测量管理体系) 5.管理职责 6.资源管理 7.计量确认和测量过程的实现 8.测量管理体系分析和改进 ISO9001 1.范围 2.引用文件 3.定义 4.质量管理体系 5.管理职责 6.资源管理 7.产品实现 8.测量、分析和改进 ISO10012 的目次

  5. 前 言(我国) 本标准等同采用ISO 10012:2003《测量管理体系 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 本标准代替GB/T 19022.1-1994和GB/T 19022.2-2000。 要点 1.本标准等同采用ISO 10012:2003 2.代替GB/T 19022.1-1994和GB/T 19022.2-2000。

  6. 接上页 • 本标准与GB/T 19022.1-1994和GB/T 19022.2-2000的主要差异如下: • ——明确测量管理体系在组织中的作用,与GB/T 19001标准协调一致; • ——明确满足计量要求是测量管理体系的根本目的; • ——体现GB/T 19000标准所述的质量管理原则。

  7. ISO前 言p178ISO 10012 由ISO/TC176/SC3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支持技术分委员会制定。

  8. 引 言 p179 一个有效的测量管理体系确保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适应预期用途, 它对实现产品质量目标和管理不正确测量结果的风险是重要的。测量管理体系的目标是管理由于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可能产生的不正确结果而影响该组织的产品质量的风险。 要点 采用本标准的目的 1.建立有效的测量管理体系,确保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适应预期用途; 2.它对实现产品质量目标是重要的; 3.它对管理不正确测量结果的风险是重要的。

  9. 接上页(引 言)以下情况可以引用本标准:*顾客在规定所要求的产品时;*供方在规定所提供的产品时;*立法和执法机构;*测量管理体系的评定和审核。遵从本标准的要求有利于满足其它标准中规定的测量和测量过程控制的要求,例如,GB/T 19001-2000的第7.6条款和GB/T 24001-1996的第4.5.1条款。 要点 引用本标准 1.顾客对产品质量有要求时; 2.供方对提供产品有承诺时; 3.立法和执法机构对安全、环保、公平交易、计量等方面有要求时; 4.组织在进行体系的评定和审核时; 遵从本标准的要求有利于满足其它标准GB/T 19001-2000的第7.6条款和GB/T 24001-1996的第4.5.1条款。中规定的测量和测量过程控制的要求; 凡需要用准确可靠的测量作保证的情况下都可采用本标准。

  10. 接上页(引 言) GB/T 19000标准阐明的管理原则之一是强调过程方法。 应当认为测量过程是支持该组织产品质量的特定过程,图1显示了适于本标准的测量管理体系模式。 要点 质量管理原则 1.过程Process:“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 2.“过程方法”是指:系统地识别并管理所采用的过程以及过程的相互作用。 图1显示了测量管理体系的过程模式。

  11. 接上页(引 言)p179 • 组织有责任规定测量管理体系要求和决定所需的控制程度作为其整个管理体系的一部分。除非经过认同,本标准不拟增加、节略或代替其它标准的任何要求。 要点 组织规定体系要求和控制程度 1.规定测量管理体系要求 2.决定所需的控制程度 3.作为其整个管理体系的一部分 4.除非认同,本标准不拟增加、节略或代替其它标准的任何要求。

  12. 引言的重点 • 一、为什么要建立测量管理体系? • 测量设备失准 • 测量过程失控 • 都会给企业带来极大风险

  13. 测量设备随时间的变化趋势 设备的计量要求 • R 设备的计量特性 设备的最佳校准时间 使用时间t

  14. 测量过程随时间的变化趋势 对测量的计量要求 测量特性曲线 测量特性曲线 对测量的计量要求

  15. 按ISO10012国际标准建立测量管理体系 • 1.能确保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能满足预期要求; • 2.对实现产品质量目标起着重要的作用; • 3.可以有效控制不正确的测量结果,如控制物料、能源、安全、环保等各方面因测量失准引起的风险; • 4.作为保证组织决策正确和增强效益的基本依据。

  16. 二、如何采用ISO10012标准 • 1. 顾客要求提供合格的产品和服务时; • 2. 供方需提供合格的的产品和服务时; • 3. 立法和执法机构要求提供合格的产品和服务时; • 4.对测量管理体系进行评定和审核时。 凡有上述需求的,通过指导和帮助,都可以依照ISO10012标准建立测量管理体系,并申请办理对其测量管理体系的认证。

  17. 中国企业计量的发展 1. 1984年~1992年 《工业企业计量定级升级办法》 2. 1992年~1995年 暂停 3.1995年~ 2004年 《关于帮助100个企业完善计量检测体系工作的通知》 4. 2003年12月 ISO10012等同转化为国家标准;2004年3月发布JJF《计量检测体系确认规范》 5.2005年我国按国际标准ISO10012开展《测量管理体系》认证。 国际企业计量标准 1. 1984年~1992年 没有国际标准 2. 1992年1月 国际标准ISO10012-1《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体系》正式颁布 3. 1997年 国际标准ISO10012-2《测量过程控制指南》正式颁布 4. 2003年4月 国际标准ISO10012 《测量管理体系》公布 我国与国际企业计量管理要求的比较

  18. 我国对测量管理体系的认证方式 2005年,国家质检总局与国家认监委联合发布了《测量管理体系认证管理办法》。 经国家质检总局与国家认监委批准,今后,由中国计量测试学会牵头,与地方和行业学协会共同组成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统一实施全国测量管理体系认证工作。

  19. 测量管理体系认证管理办法 • 国家对测量管理体系实行统一的认证制度。测量管理体系认证坚持政府推动、企业自愿的原则。 •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国家质检总局) 负责推广测量管理体系在企业中的应用。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认监委)负责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活动的统一管理、监督和综合协调工作。 • 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在本行政区域内负责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活动的监督管理工作。

  20. 认证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19022—2003/ISO 10012:2003 代替GB/T 19022.1-1994 GB/T 19022.2-2000 测量管理体系 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 Measurement management systems —Requirements for measurement processes and measuring equipment (ISO 10012:2003 )

  21. 在企业自愿的基础上递交 测量管理体系认证申请书 申请单位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盖公章) 申请单位负责人(签字):_____________________ 申请日期:____________年________月________日

  22. 认证程序 申请认证 颁发证书 审核报告 制定计划 文件评审 现场审核

  23. 为适应中国加入WTO,适应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建立测量管理体系,以提高测量能力,加强对测量数据和测量过程的控制和监视。为适应中国加入WTO,适应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建立测量管理体系,以提高测量能力,加强对测量数据和测量过程的控制和监视。 • 确保企业在产品质量、经营管理、节能降耗、环境监测、安全生产等方面提供准确可靠的测量数据。

  24. 三、质量管理原则之一过程方法 ISO9000 质量管理原则适用于ISO10012P197 • a)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 b)领导作用 • c)全员参与 • d)过程方法 • e)管理的系统方法 • f)持续改进 • g)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 • h)与供方互利的关系

  25. 过程方法 p204-210 1.企业为了能有效地运作,必须识别并管理许多相互关联的过程。通常,一个过程的输出会直接成为下一个过程的输入。企业系统地识别并管理所采用的过程以及过程的相互作用,称之为“过程方法”。 2.由输入、输出、资源和活动(程序)构成了一组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的要素。 例如,来料检验(也属于测量过程)如果被视为一个过程,则输入应为一组待检的物料及其要求,输出应为测试报告。该过程的资源包括:合格的检验员、检测设备仪器、以及判断用的依据文件。活动是对物料进行检验,判定合格与否的一系列有序的工作,制定出程序,加以实施。 • 3.“过程”的实现应该产生增值。“将相关的资源和活动作为过程进行管理,可以更高效地得到期望的结果”。 • 4.识别和管理许多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的“过程” 。如,生产过程、测量过程、质量过程、管理过程等都是相互之间有一定的关联和作用的。 • 5.要测定和评估“过程”的能力。 • 6. “PDCA” (“策划—实施—检查—处置”)方法可用于测量过程和计量确认过程。

  26. 1 范围 • 本标准规定了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计量确认管理的通用要求,并提供了指南,用于支持和证明符合计量要求。它规定了测量管理体系的质量管理要求,可由执行测量的组织作为整个管理体系的一部分,以确保满足计量要求。 本标准的范畴 • 1.测量过程的通用要求和指南; • 2.测量设备计量确认的通用要求和指南; • 3.测量管理体系的质量管理要求,可由执行测量的组织作为整个管理体系的一部分; 4.用于支持、证明符合和确保满足计量要求。 新标准的一个重要的创新和发展是科学地阐明了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与计量工作的关系,明确了测量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满足计量要求。 要点

  27. 接上页(范围) 本标准不拟作为用于证明符合GB/T 19001、GB/T 24001和任何其它标准的必要条件。相关方可以允许在认证活动中使用本标准作为满足测量管理体系要求的输入。 本标准不拟替代或增加GB/T 15481(idt ISO/IEC 17025)标准的要求。 本标准与其他标准的关系 1.引言:遵从本标准的要求有利于满足其它标准中规定的测量和测量过程控制的要求; 2.引言:除非经过认同,本标准不拟增加、节略或代替其它标准的任何要求。 3.范围:不拟作为用于证明符合GB/T 19001、GB/T 24001和任何其它标准的必要条件,相关方可以允许在认证活动中使用本标准作为满足测量管理体系要求的条件; 4.范围:不拟替代或增加GB/T15481(idt ISO/IEC 17025)的要求。 要点

  28. (一)ISO 9000族— 2000版质量管理体系

  29. ISO9001 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与计量测试有关的部分 • 7.6 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控制 • 8. 测量、分析和改进 • 8.2 监视和测量 • 8.2.3 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 8.2.4 产品的监视和测量 • 8.4 数据分析 问题: 以质量管理为主,因此对企业计量管理要求不可能全面、系统、深入。

  30. 1.职责和方针 2.目标和策划 3.实施和运行 4.测量和评价(监测和测量) 5.评审和改进 6.持续改进 问题: 以环境管理为主,因此对企业计量管理要求不可能全面、系统、深入。 (二)ISO 14000 (GB/T 24001)环境管理体系

  31. 4.管理要求 4.1 组织 4.2 质量体系 4.3 文件控制 4.4要求、标书和合同的评审 4.5 检测和校准的分包 4.6 服务和供应品的采购 4.7 服务客户 4.8 投诉 4.9 不符合检测和校准工作的控制 4.10 改进 4.11纠正措施 4.12预防措施 4.13记录的控制 4.14内部审核 4.15管理评审 5.技术要求 5.1 总则 5.2 人员 5.3 设施和环境条件 5.4 检测和校准方法及方法的确认 5.5 设备 5.6 测量溯源性 5.7 抽样 5.8 检测和校准物品的处置 5.9 检测和校准结果质量的保证 5.10 结果报告 (三)ISO/IEC17025:200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认可准则

  32. ISO/IEC17025:2005 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认可准则 本准则适用于所有从事检测和/或校准的组织,包括诸如第一方、第二方和第三方实验室,以及将检测和/或校准作为检查和产品认证工作一部分的实验室。 问题:主要针对检测和校准实验室,对企业的计量测试特点不太适应。 生产型企业的 在线测量和批量检验 a.检测的量大、速度快; b.检测的对象流水作业,往往是一次性检测后流转出去,难以追溯; c.检测人员既是生产加工人员,又是检测人员,检测水平一般比实验室人员低; d.自动化测试较多; e.检测失控难以发现; f.测量设备量大,容易造成混淆使用; g.测量点较分散,归属很多部门,管理困难等等。 生产型企业的计量测试特点

  33. (四)ISO 10012 标准的发展 1992年 ISO 10012 -1 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体系 • 1997年 ISO 10012 –2 测量过程控制指南 • 2003年 ISO 10012 测量管理体系 —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 特点:是专门计对企业计量测试管理的国际标准

  34.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GB/T 19000-2000 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 • VIM:1993 国际通用计量学基本术语(BIPM、IEC、IFCC、ISO、IUPAC、IUPAP、OIML)。 本标准的名词引自文件 • 1.GB/T 19000-2000 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 • 2.VIM:1993 国际通用计量学基本术语,(BIPM、IEC、IFCC、ISO、IUPAC、IUPAP、OIML)。 要点

  35. 3 术语和定义 3.1 测量管理体系 measurement management system 为完成计量确认并持续控制测量过程所必需的一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要素。 1.“管理”management: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的活动。 2.“测量管理体系”是在测量方面具有指挥、控制、协调作用的体系。 标准名称从“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体系”,到“测量控制指南”,最后到“测量管理体系”的演变过程,反映了对测量工作内涵的认识深化过程。改为测量管理体系,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名称变化,而是深刻地反映了计量测试在一个组织管理中的地位、职能和重要作用。 要点P218

  36. 3.2 测量过程 measurement process确定量值的一组操作。 要点p220 • 1.在本标准中, 术语“测量过程”适用于实际的测量活动(例如在设计、检测、生产和检验中的测量活动)。 • 2.“测量过程”与“测量”的定义相同。 • 3.“测量”与“计量”的概念有许多相同之处,有时可以互相代替。

  37. 3.3 测量设备 measuring equipment实现测量过程所必需的测量仪器、软件、测量标准、标准样品(标准物质)或辅助设备或它们的组合。 要点p221 1.测量设备在我国也称为计量器具、计量设备等。 2.按类型可以分为: • a.硬件和软件。硬件主要包括:装置、仪器仪表、量具、辅助设备或它们的组合以及用于统一量值的标准物质;软件主要包括:电子软件、操作手册、文件资料等。 • b.按传递等级可以分为:计量基准(测量基准)、计量标准(测量标准)、工作计量器具(工作测量器具)。 • c.按结构可以分为:仪器仪表、实物量具、传感器及其装置、设备、系统、装备、测量链等,标准物质、软件及手册、文件。 • d.按用途可以分为:测量用、检验用、监视用、交接用、贸易用、校淮用等。 • 用于测量过程的软件也属于测量设备,应按照对测量设备的要求进行管理和校准。标准物质属于测量设备,应注意对其管理。

  38. 3.4 计量特性 metrological characteristic能影响测量结果的可区分的特性。 注1. 测量设备通常有若干个计量特性。 注2. 计量特性可作为校准的对象。 要点 p222 1.测量设备计量特性的例子: • 测量范围、偏移、重复性、稳定性、滞后、漂移、影响量、分辨力,鉴别力(阈)、误差、死区等; • 2.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通常是通过校准后得出的; • 3.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是影响测量不确定度的因素; • 4.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可以与计量要求直接比较以实现计量确认。 定义见:p333

  39. 3.5 计量确认 metrological confirmation • 为确保测量设备符合预期使用要求所需的一组操作。 注1. 计量确认通常包括:校准和验证、各种必要的调整或维修及随后的再校准、与设备预期使用要求的计量要求相比较以及所要求的封印和标签。 注2. 只有测量设备已被证实适合于预期使用要求并形成文件,计量确认才算完成。 注3. 预期使用要求包括:测量范围、分辨力、最大允许误差等。 注4. 计量要求通常与产品要求不同,并不在产品要求中规定。 注5. 图2给出了计量确认过程框图。 • 要点p223 • 1. “计量确认”主要是指对测量设备的校准和验证、调整或维修及随后的再校准、与设备预期使用的计量要求相比较以及所要求的封印和标签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 • 2.只有测量设备已被证实适合预期使用要求(即计量要求)并形成文件,计量确认才算完成。 • 3.计量要求通常虽不在产品要求中规定,但可以从产品要求中导出,导出后用测量范围、分辨力、最大允许误差等表示。

  40. 3.6 计量职能 metrological function组织中负责确定并实施测量管理体系的行政和技术职能。 要点p223 • 计量职能就是负责确立和实施测量管理体系的职能。建立计量管理机构,规定计量部门的职能是测量管理体系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 • 确立了计量职能在测量管理体系中的核心地位。 • 计量职能的管理者是测量管理体系的组织者和实施者。 • 计量职能包括行政和技术方面的职能。 行政管理和技术保障是计量工作基础,两者缺一不可。这充分反映了计量工作的内在规律,是计量职能区别于其他管理职能的显著特点。

  41. 4 总要求 p181 • 测量管理体系应确保满足规定的计量要求 指南 规定的计量要求从产品要求导出。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都需要这些要求。要求可表示为最大允许误差、允许不确定度、测量范围、稳定性、分辨力、环境条件或操作者技能要求。 • 要点p224 • 建立测量管理体系的宗旨 • 确保满足规定的计量要求 • 1.测量设备的计量要求可以从产品或设备的规定要求导出; • 2.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都需要知道这些要求; • 3.要求可表示为最大允许误差、允许不确定度、测量范围、稳定性、分辨力、环境条件或操作者技能要求。

  42. 接上页(总要求)组织应规定属本标准所确定的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在确定测量管理体系的范围和内容时, 应考虑由于不符合计量要求而带来的风险和后果。 要点 哪些设备和测量纳入体系 p216 组织承担的职责 1.组织应规定哪些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纳入测量管理体系,以及纳入的严格程度是多少; 2.确定测量管理体系的范围和内容时,应考虑由于不符合计量要求而带来的风险和后果。

  43. 接上页(总要求) • 测量管理体系由设计的测量过程控制、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图2)和必要的支持过程构成。测量管理体系内的测量过程应受控(见7.2)。测量管理体系内所有的测量设备应经确认(见7.1)。 测量管理体系的构成 • 1.测量管理体系由以下过程构成: • ①计量确认过程 • ②测量过程 • ③管理职责过程 • ④资源管理过程 • ⑤测量管理体系分析和改进过程; • 2.测量过程应受控; • 3.所有的测量设备应经计量确认。 要点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