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3

有机化学

有机化学. Organic Chemistry. 第八章 卤代烃. 【 本章重点 】. 亲核取代反应和消除反应的反应历程及影响因素。. 【 必须掌握的内容 】. 1. 亲核取代反应历程 ( S N 1 、 S N 2 ) 及影响因素。. 2. 消除反应历程 ( E1 、 E2 ) 及影响因素。. §8―1 卤代烷的物理性质 ( 自学 ). §8―2 卤代烷的化学性质. §8 -2-1 卤代烷的反应. 1. 亲核取代反应:. 2. 消除反应. (1) 脱 HX :. (2) 脱 X 2 :.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有机化学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有机化学 Organic Chemistry

  2. 第八章 卤代烃 【本章重点】 亲核取代反应和消除反应的反应历程及影响因素。 【必须掌握的内容】 1. 亲核取代反应历程(SN1、SN2)及影响因素。 2. 消除反应历程(E1、E2)及影响因素。 §8―1 卤代烷的物理性质(自学) §8―2 卤代烷的化学性质

  3. §8 -2-1 卤代烷的反应 1. 亲核取代反应: 2. 消除反应 (1)脱HX: (2)脱X2: 3. 与金属反应:

  4. (1) 有机锂化合物的生成: (2)有机镁化合物的生成: §8―2―2 亲核取代反应 一、反应: 1. 水解:

  5. 2. 醇解: 该法是合成不对称醚的常用方法,称为 Williamson (威廉逊)合成法。该法也常用于合成硫醚或芳醚。 采用该法以伯卤烷效果最好,仲卤烷效果较差,但不能 使用叔卤烷,因为叔卤烷易发生消除反应生成烯烃。

  6. 3. 氨解: 因为生成的伯胺仍是一个亲核试剂,它可以继续与 卤代烷作用,生成仲胺或叔胺的混合物,故反应要在过 量氨(胺)的存在下进行。 4. 氰解: 该反应的重要意义除可增长碳链外,还可以通过氰 基转化为―COOH、 ―CONH2等官能团。

  7. 该反应与卤代烷的醇解相似,亦不能使用叔卤烷,该反应与卤代烷的醇解相似,亦不能使用叔卤烷, 否则将主要得到烯烃。 5. 卤离子交换反应: NaBr与NaCl不溶于丙酮,而NaI却溶于丙酮,从而 有利于反应的进行。 6. 与硝酸银作用: 活性顺序:RI > RBr > RCl

  8. 二、亲核取代反应历程: 1. 双分子亲核取代反应(SN2——Substitution Nucleo- philic): A. 反应机理: 以CH3Br的碱性水解为例:

  9. 由此可见,这是一个动力学二级反应。其反应速率由此可见,这是一个动力学二级反应。其反应速率 与溴甲烷和碱的浓度成正比。

  10. B. SN2反应的立体化学: SN2反应的立体化学特征:构型反转(亦称Walden转化)。

  11. 2. 单分子亲核取代反应(SN1): A. 反应机理: 以(CH3)3CBr的碱性水解为例: 由此可见,这是一个动力学一级反应,其反应速率 只于叔丁基溴的浓度有关。 单分子亲核取代反应是分步进行的: 第一步: 过渡状态 中间体 第二步:

  12. B. SN1反应的立体化学: SN1反应的立体化学较为复杂,在正常情况下,若中 心碳原子为手性碳原子,由于C+离子采取sp2平面构型, 亲核试剂将从两边机会均等的进攻C+离子的两侧,将得 到外消旋化合物。 然而,100 % 的外消旋化是很少 见的,经常是外消旋化伴随着构型反 转,且构型反转要多些。

  13. C.SN1反应的另一个特点——重排: 由于反应中包含有碳正离子中间体的生成,可以预 料,它将显示出碳正离子反应的特性。 如:2,2-二甲基-3-溴丁烷的醇解:

  14. 三、影响亲核取代反应的因素 卤代烷的亲核取代反应,既可按SN1历程进行,也可 按SN2历程进行,究竟按哪种机制进行,与卤代烷的结 构、亲核试剂、离去基团及溶剂等诸多因素有关。

  15. 1. 烃基结构的影响 2. 亲核试剂的影响 3. 离去基团的影响 4. 溶剂的影响 §8―2―3 消除反应 卤代烷分子中消除HX生成烯烃的反应,称为卤代烃 的消除反应,也称 E 反应( Elimination )。 又因消除的是β- H 和卤原子,故又称β- 消除反应。

  16. 一、消除反应的反应历程 与卤代烷的亲核取代反应相似,卤代烷的消除反应 也有两种反应历程。 1. 双分子消除反应(E2) 以CH3CH2CH2Br为例: 亲核取代反应 β- 消除反应

  17. 上述反应的本质差别在于:按①进行反应,碱进攻上述反应的本质差别在于:按①进行反应,碱进攻 的是α-C,发生的是亲核取代反应;按②进行反应,碱 进攻的是β-H,发生的是消除反应。 由反应历程可见,卤代烷的双分子消除反应也是一 步完成的反应,反应的动力学方程为: 2. 单分子消除反应(E1) 以(CH3)3CBr为例:

  18. 由此可见:a. 反应也是分步进行的;b. 反应速度只 与RX有关,其动力学方程为: 总之,亲核取代反应和消除反应是相互竞争,伴随 发生的。 二、消除反应的取向 当卤代烷分子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的β- H 原子 可供消除时,生成的烯烃也就不止一种结构,那么,究 竟优先消除哪一个β- H 原子,这就是取向问题。 实践表明:卤代烷的β- 消除反应,一是Saytzeff(查 依采夫)取向,另一个是Hofmann(霍夫曼)取向。但在通

  19. 常情况下将遵循Saytzeff规则——生成连有取代基较多的常情况下将遵循Saytzeff规则——生成连有取代基较多的 烯烃。 E1消除: 从产物的电子效应看: Saytzeff 产物有九个C―Hσ 键参与的σ-π超共轭效应,而Hofmann 产物只有五个C ―Hσ键参与的σ-π超共轭效应,故以Saytzeff 产物为主。

  20. E2消除: 由此可见,无论是过渡态的稳定性,还是产物的稳 定性,都说明主要产物应是 Saytzeff 产物。

  21. 然而,当消除的β- H所处位置有明显的空间位 阻或碱的体积很大时,其主要产物将是Hofmann产物。 例如:

  22. 三、取代与消除反应的竞争 如前所述,在卤代烷的反应中,试剂既可进攻α-C 原子而发生SN反应,也可进攻β-H原子而发生E反应,这 是两个相互竞争的反应。然而,如何才能使反应按我们 所需的方向进行,就必须对影响SN和E反应的因素有一个 清楚的认识。 1. 烃基结构的影响 2. 亲核试剂的影响 3. 溶剂的影响 4. 反应温度的影响

  23. §8―2―4 卤代烷与金属的反应 卤代烷可与某些金属元素作用,生成一类由碳原子 和金属原子直接相连的化合物,这类化合物统称为金属 有机化合物。 在这类化合物中,碳金属键中的碳原子(C-―M+)是 以带负电荷的形态存在的,因而金属有机化合物 中的烃基具有很强的亲核性和碱性。

  24. 一、有机镁化合物 卤代烷与金属镁在无水乙醚(通称干醚或纯醚)中反 应,生成烷基卤化镁: 该反应是法国有机化学家Grignard(格利雅)于1901年在 他的博士论文研究中首次发现的。为纪念这位化学家对 化学事业的贡献,人们将烷基卤化镁称为Grignard试剂, 而把有Grignard试剂参与的反应,称为Grignard反应。

  25. 卤代烷与金属镁反应的活性顺序是: Grignard试剂很活泼,它易于被空气中的氧所氧化, 易于与含活泼氢的化合物作用而被分解为烷烃。

  26. §8―3 卤代烯烃和卤代芳烃 §8―3 ―1 卤代烯烃 实验事实:

  27. 由此可见,在卤代烯烃中卤原子与双键的相对位置由此可见,在卤代烯烃中卤原子与双键的相对位置 不同,其反应活性差异颇大。 一、卤乙烯型卤代烃 卤乙烯型中的典型化合物就是氯乙烯,其结构特点: 氯原子的-I效应和p,π-共轭效应共同影响的结果,从 而使键长发生了部分平均化。即:

  28. 由此证明:氯乙烯分子中的C―Cl键结合的比较牢由此证明:氯乙烯分子中的C―Cl键结合的比较牢 固,因而Cl原子不活泼,表现在: 不易与亲核试剂NaOH、RONa、NaCN、NH3等发生 反应; 不易与金属镁或AgNO3-alc.反应.

  29. 二、烯丙型卤代烃 烯丙基氯容易与NaOH、RONa、NaCN、NH3等亲核 试剂作用,且主要按SN1历程进行,其亲核取代反应速度 要比正丙基氯快大约80倍左右。 烯丙型卤代烃活泼的原因是由其结构的特殊性决定的。 按SN1历程进行反应,其反应 中间体为碳正离子,由于p,π-共 轭效应的存在,使得碳正离子具有 相当好的稳定性而易于形成。

  30. 由于烯丙型卤代烃易于按SN1历程进行反应,所以某由于烯丙型卤代烃易于按SN1历程进行反应,所以某 些烯丙型卤代烃在反应时就体现出了碳正离子可以发生 重排这一普遍特性。如: 烯丙型卤代烃按SN2历程进行 反应,也因双键的π轨道与正在 形成和断裂的键轨道从侧面相互 交盖,使过渡状态的负电荷更加

  31. 分散,过渡状态能量降低而容易生成,从而有利于分散,过渡状态能量降低而容易生成,从而有利于 SN 2反应的进行。 §8―3 ―2 芳卤化合物 一、苯环的位置对卤原子活泼性的影响 1. 卤苯型卤代物 与氯乙烯相似,氯苯分子中氯原子的 –I 效应和 p,π-共

  32. 轭效应共同影响的结果,必然导致C―Cl键键长缩短,键轭效应共同影响的结果,必然导致C―Cl键键长缩短,键 的离解能增大。 在一般条件下,卤原子不易被 等亲核试剂取代; 与AgNO3-alc. 溶液不反应; 在F-C反应中,不能象RX那样作为烃基化试剂使用。 2. 苄基型卤代物 苄基型卤代物与烯丙型卤代物相似,其X原子比较活泼。 苄基型卤代物无论进行SN1反应还是SN2反应都比较 容易,尤其是SN1反应。

  33. 作业 P222-224 • 8-7 • 8-8 • 8-9 • 8-10 • 8-17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