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7

第三节 物理因素及其危害

第三节 物理因素及其危害. 刘云儒 公共卫生学院. 物理因素包括: 气象条件(气温、气湿、气流、气压) ; 噪声 ; 振动 ; 电磁辐射(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 物理因素的特点: 1. 除激光外,其它因素在自然界中均有存在。 2. 有明确的来源,停止工作,则消失。 3. 有些物理因素在适宜范围内,是人体所必须的外界 条件。 4. 针对物理因素的预防不是消除这些因素,而是设法 控制在正常范围内,最好是适宜范围。. 生产环境气象条件: 气温、气湿、气流、热辐射。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第三节 物理因素及其危害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三节 物理因素及其危害 刘云儒 公共卫生学院

  2. 物理因素包括:气象条件(气温、气湿、气流、气压);噪声;振动;电磁辐射(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物理因素包括:气象条件(气温、气湿、气流、气压);噪声;振动;电磁辐射(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

  3. 物理因素的特点: 1.除激光外,其它因素在自然界中均有存在。 2.有明确的来源,停止工作,则消失。 3.有些物理因素在适宜范围内,是人体所必须的外界 条件。 4.针对物理因素的预防不是消除这些因素,而是设法 控制在正常范围内,最好是适宜范围。

  4. 生产环境气象条件:气温、气湿、气流、热辐射。生产环境气象条件:气温、气湿、气流、热辐射。 (1)气温(temperature):除取决于大气温度外,还受太阳辐射、工作热源和人体散热等的影响。 通过传导、对流、辐射作用,使生产环境温度升高。 (2)气湿(humidity):相对湿度>80%, <30%。

  5. (3)气流:室内外温差越大,产生的气流也 越强。 (4)热辐射:主要指红外线及部分可见光的辐射。正辐射,负辐射。 生产环境中的气象条件受很多因素影响,卫生学评价时要综合考虑。

  6. 一、高温 (一) 高温作业(high temperature work):是指工作地点有生产性热源,以本地区夏季室外平均温度为参照基础,工作地点的气温高于室外2℃及以上的作业。 热车间(高温车间):热源散热量大于23 W/m3的车间。

  7. 高温作业的类型和职业接触 三种基本类型。 (1)高温、强热辐射作业(干热作业):如冶金、铸造、锻造、陶瓷等作业。 (2)高温、高湿作业(湿热作业):如印染、缫丝、造纸等作业。 (3)夏季露天作业:农田劳动、建筑。

  8. (二) 高温作业对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 1. 机体生理功能调节 (1) 体温调节:产热减少,散热增加。 皮肤蒸发散热是最重要而有效的散热方式。 (2)水盐代谢:出汗。6L, 1.5%。 (3)循环系统:皮肤、工作肌血流量增 加,而出 汗造成有效血容量减少。

  9. (4)消化系统:血流减少,导致消化液分泌减少,消化酶活性和胃酸降低,导致食欲减退和消化不良。(4)消化系统:血流减少,导致消化液分泌减少,消化酶活性和胃酸降低,导致食欲减退和消化不良。 (5)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使工作效率下降,工伤事故增加。 (6)泌尿系统:尿液减少,可致肾功能不全。

  10. 2. 热适应(heat acclimatization): 是指人 在热环境工作一段时间后对热负荷产 生适应的现象。 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s, HSPs)

  11. 热适应的形成一般需1-2周时间,停止接触一周左右,热适应可消退,即脱适应。热适应的形成一般需1-2周时间,停止接触一周左右,热适应可消退,即脱适应。

  12. 中 暑

  13. 中暑(heat strock): 是高温环境下由于热平衡和/或水盐代谢紊乱等而引起的一种以中枢神经系统和/或心血管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热致疾病(acute heat-induced illness)。

  14. 致病因素: • (1) 环境温度过高、湿度过大、风速小; • (2) 劳动强度过大、劳动时间过长。 诱发因素: • (1) 过度劳累、睡眠不足、体弱、肥胖; • (2) 尚未产生热适应。

  15. 1.按发病机制分为三类: 热射病(heat stroke,含日射病sun stroke)、 热痉挛(heat cramp)、 热衰竭 (heat exhaustion)

  16. (1)热射病: 人体在热环境下,散热途径受阻,体温调节机制失调所致的疾病。 临床特点:为突然发病,体温升高可达40 ℃以上,开始时大量出汗,以后出现“无汗”,并伴有干热和意识障碍、嗜睡、昏迷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死亡率很高。

  17. 高温作业工人突然发生热射病高热昏迷

  18. (2)热痉挛: • 由于大量出汗,体内钠、钾过量丢失所致。 • 主要表现:明显的肌肉痉挛,伴有收缩痛。患者神志清醒,体温多正常。

  19. (3)热衰竭: 在高温、高湿环境下,皮肤血流的增加不伴有内脏血管收缩或血容量的相应增加,因此不能足够的代偿,致脑部暂时供血减少而晕厥。 临床表现:一般起病迅速。头昏、头痛、心悸、出汗、恶心、呕吐、皮肤湿冷、面色苍白、血压短暂下降,继而晕厥,体温不高或稍高。

  20. 中暑的诊断与治疗 1.中暑的诊断原则 (1)高温作业人员的职业史 (2)体温升高、肌肉痉挛或晕厥等主要临床表现 (3)排除其他类似疾病,可诊断为职业性中暑。

  21. 2.中暑的分型及诊断 (1)先兆中暑 在高温作业场所劳动一定时间后,出现大量出汗、口渴、头昏、耳鸣、胸闷、心悸、恶心、全身疲乏、四肢无力、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

  22. (2)轻症中暑:具有下列情况之一者: 1)头昏、胸闷、心悸、面色潮红、皮肤灼热。 2)出现呼吸和循环衰竭的早期症状,大量出 汗、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细弱而快。 3)肛温升高达到38.5℃以上。

  23. (3)重症中暑: 出现热射病、热痉挛、热衰竭表现之一。

  24. 3.中暑的治疗原则 (1)先兆中暑和轻症中暑者,应迅速离开高温作业环境,到通风良好的阴凉处安静休息。补充含盐清凉饮料,必要时给予仁丹、解暑片、霍香正气水。 (2)对热痉挛者,及时口服含盐清凉饮料,必要时给予葡萄糖生理盐水静脉点滴。 (3)对重症中暑者,应迅速送入医院进行抢救。

  25. 4. 预防: (1)卫生标准:ISO标准,我国标准。 考虑劳动强度;综合考虑气象条件。

  26. 车间内工作地点夏季空气温度规定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1-2002)

  27. 综合温度相当于湿球黑球温度指数(WBGT) 高温作业场所综合温度容许限值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接触限值GBZ 2-2002)

  28. (2)防暑降温措施: 技术措施:合理设计工艺流程,隔热,通风降温。 保健措施:清凉饮料,补充营养,个人防护,医疗 预防(就业前体检)。 组织措施:加强领导,严格执行标准,调整高温作 业劳动和休息制度。

  29. 隔热面罩 隔热披肩面罩 个人防护用品 隔热手套 隔热服

  30. 二、噪声

  31. 二、噪声( noise) (一)基本概念 1. 声音(sound) 物体振动后,振动能在弹性介质中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传到人耳引起的音响感觉。 频率(frequency):物体每秒钟振动的次数,单位是赫兹(Hz)。 声波(sound wave):人耳能够感受到的声音频率在20-20000Hz之间,这一频率范围的振动波称为声波。

  32. 二、噪声( noise) 2. 噪声(noise) 卫生学概念: 凡是使人感到厌烦或不需要的声音。 物理学概念: 频率和强度无规律地组合在一起所形成的 声音。

  33. 3.生产性噪声(industrial noise ): 二、噪声( noise)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声音,其频率和强度没有规律,听起来使人感到厌烦,称为生产性噪声或工业噪声。

  34. 二、噪声( noise) 生产性噪声的来源及分类 1.按照来源分为: (1)机械性噪声:由于机械的撞击、摩擦、转动所产生的噪声。 (2)流体动力性噪声:气体压力或体积的突然变化或流体流动所产生的声音。 (3)电磁性噪声:变压器发发出的声音。

  35. 二、噪声( noise) 2. 按存在状态 (1)连续声: 稳态噪声:随着时间的变化,声压波动< 5dB 非稳态噪声:随着时间的变化,声压波动≥5dB (2)间断声 脉冲噪声:声音持续时间小于0.5秒,间隔时间大于1秒,声压有效值变化大于40 dB的噪声。

  36. 二、噪声( noise) 3. 按频率 低频噪声:主频率在300Hz以下 中频噪声:主频率在300-800Hz 高频噪声 :主频率在800 Hz以上 此外还可分为:窄频带和宽频带噪声等

  37. 二、噪声( noise) (二)声音的物理特性及评价 1. 声压与声压级 声压(sound pressure) :由于声波振动而对介质 (空气)产生的压力称声压,以P表示,单位为帕 (Pa)或(N/m2)。 听阈声压或听阈(threshold of hearing): 为20μPa或2×10-5N/m2 痛阈声压或痛阈(threshold of pain): 为20Pa或20 N/m2。

  38. 二、噪声( noise) 声压级(sound pressure level,SPL) :用对数来表示声压的大小,即声压级,单位为分贝 (dB)。 从听阈到痛阈为:120dB.

  39. 二、噪声( noise) 2.响度和响度级 响度:人耳对声音强弱的主观感觉量。 响度级:以1000Hz的标准声产生的音响感觉为基准,与之产生同样音响感觉声音的响度均以此标准音的声压级表示,称之为响度级。 单位是方(phon)。

  40. 二、噪声( noise) 3.等响曲线(equal loudness curves) 利用与基准音比较的方法,得出听阈范围各种声频的响度级,将各个频率相同响度的数值用曲线连接起来,称为等响曲线。

  41. 等响曲线 对高频敏感,低频不敏感,特别是2000~5000Hz。

  42. 二、噪声( noise) 4. 声级(sound level) 根据人耳对声音的感觉特性,参考等响曲线,使用几种频率计权网络,设计了不同类型的滤波器,使用这些频率计权网络测得的声压级称为声级。 A声级、B声级、C声级、D声级

  43. 二、噪声( noise) A计权网络: 模拟人耳对40方纯音的响应,对低频段 (小于50Hz)有较大幅度的衰减,对高频不衰减,这与人耳对高频敏感,对低频不敏感的感音特性相似。 B计权网络: 模拟人耳对70方纯音的响应曲线,对低频音有一定程度的衰减。

  44. 二、噪声( noise) C计权网络: 模拟人耳对100方纯音的响应特点,对所有频率的声音几乎都同等程度地通过, 故C声级可视作总声级。 D计权网络: 是为测量飞机噪声而设计的,突出高频部分(3k-6kHz)的响应特点。

  45. 二、噪声( noise) 特异作用---听觉系统损害 非特异作用—其他系统的损害 (三)噪声对机体的影响

  46. 二、噪声( noise) 1.对听觉系统的影响 暂时性听阈位移 (temporary threshold shift,TTS) 指人或动物接触噪声后引起听阈变化,脱离噪声环境后经过一段时间听力可以恢复到原来水平。

  47. (1)听觉适应(auditory adaptation)指短时间暴露在强烈噪声环境中,感觉声音刺耳、不适,停止接触后,听觉器官敏感性下降,脱离接触后对外界的声音有“小”或“远”的感觉,听力检查听阈可提高10dB~15dB,离开噪声环境1分钟之内可以恢复。 二、噪声( noise)

  48. (2) 听觉疲劳(auditory fatigue) : 较长时间停留在强烈噪声环境中,引起听力明显下降,离开噪声环境听阈提高超过15dB-30dB,需要数小时甚至数十小时听力才能恢复,称为听觉疲劳 。 二、噪声( noise)

  49. 永久性听阈位移 (permanent threshold shift, PTS) 是指噪声引起的不能恢复到正常水平的听阈升高。根据损伤的程度,永久性听阈位移又分为听力损伤及噪声性耳聋。 二、噪声( noise)

  50. (1)听力损伤(hearing impairment) 听力曲线在3000Hz~6000Hz出现“V”型下陷。此时患者主观无耳聋感觉,交谈和社交活动能够正常进行。 二、噪声( noise)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