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2

瑪莉 . 佛萊特的管理思想

瑪莉 . 佛萊特的管理思想. 1. 雖強調人性,但組織應基於團體倫理而非個人主義來運作 2. 管理者應與工人應將彼此視為夥伴 3. 個人潛力須靠群體的結合而釋放出來. 4. 管理者以經驗與知識來領導部屬,而非僅靠職權 5. 協調是有效管理的根本 6. 與第一線人員有效溝通能制定較佳的決策. 查斯特 . 巴納德的管理思想. 職權接受理論 : 認為主管之所以有職權 , 乃是緣自於部屬的接受 , 若部屬不接受主管的命令 , 主管擁有該項權力嗎 ? ↓ 此理論最大的貢獻是將人性導入組織,也將組織是為一個互相合作的系統. 行為學派.

cain-wilson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瑪莉 . 佛萊特的管理思想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瑪莉.佛萊特的管理思想 1.雖強調人性,但組織應基於團體倫理而非個人主義來運作 2.管理者應與工人應將彼此視為夥伴 3.個人潛力須靠群體的結合而釋放出來

  2. 4.管理者以經驗與知識來領導部屬,而非僅靠職權4.管理者以經驗與知識來領導部屬,而非僅靠職權 • 5.協調是有效管理的根本 • 6.與第一線人員有效溝通能制定較佳的決策

  3. 查斯特.巴納德的管理思想 職權接受理論:認為主管之所以有職權,乃是緣自於部屬的接受,若部屬不接受主管的命令,主管擁有該項權力嗎? ↓ 此理論最大的貢獻是將人性導入組織,也將組織是為一個互相合作的系統

  4. 行為學派 • 要想提高員工的工作績效,管理當局應設法使管理工作包含更多的人性面,給予員工更多的關愛與信任。他們從心理學、社會學和人類學的觀點,主張建立一種民主的,參與的組織系統

  5. 孟斯特伯的工業心理學 • 德國人孟斯特伯提倡應將心理學運用在工業管理上,從過去技術與效率的追求轉為人性的行為探討。因此,他被稱為「工業心理學之父」。

  6. 霍桑實驗 • 霍桑實驗:管理當局真正關心、照顧員工,員工也感受到,將會更努力工作,效率也提高。 • 1.工作環境的改善,可加強員工的心智與情緒平衡,但無法消除其心裡空虛。 • 2.員工對新環境的好奇與興趣,可以降低心靈空虛,獲得較佳的效果,至少在初階段表現較好是謂霍桑效應。

  7. 3.繼電器廠工作之女工期產量之提高 • 4.非正式組織,會影響員工之工作效能 • 5.了解到個人行為與團體的關係,改變企業組織對領導的方式

  8. 馬洛斯的人類需求層次

  9. 生理需求:是維持人類生存的需求,如空氣、水、食物、性慾等。生理需求:是維持人類生存的需求,如空氣、水、食物、性慾等。 • 安全需求:包含身體上或情感上的安全,如房屋、衣服、身體安全及經濟安全。 • 社會需求﹙歸屬感與愛的需求﹚:指追求成功、發揮潛力、達成夢想、不受拘束的需求,是人類最高層次的需求。

  10. 尊重需求:追求自尊及受他人尊重的需求(社會地位、領袖慾、成就感、虛榮)。尊重需求:追求自尊及受他人尊重的需求(社會地位、領袖慾、成就感、虛榮)。 • 自我實現需求:指追求成功、發揮潛力、達成夢想、不受拘束的需求,是人類最高層次的需求。

  11. 三、管理科學學派 管理科學學派亦有人稱為計量學 派,是指運用數學、統計學、電 腦等工具,利用數字、模式,來 分析表示,以尋求解決問題的方 法,供管理者作決策

  12. 商頓則走入實務界,其所建立的 立頓實業是價值高達十億美元的 多角化集團

  13. 管理科學的理論及方法,是將管 理問題中與數量有關的因素予以 數量化,然後代入數學符號及方 程式以建立數學模式,而獲得最 佳的決策方案

  14. 管理科學學派與科學管理學派 之間,不但名稱極其相近,他 們都主張用科學的方法─尤其 數量方法─以解決管理問題

  15. 管理科學學派與科學管理學派比較

  16. 3-4-4近代發展時期 早期的管理理論是運用科學方法,解 決了企業的生產問題,但偏重於個人 效率層面;中期則以解決企業與工人 間的矛盾問題,以員工心理(團體層面) 為主;近代社會由於人權、民主、環 境等意識的升高,現在管理論點在於 要不要將個人、企業、社會,三者同 時考慮?

  17. 一、系統學派 包爾丁在1948年提出的「一 般系統理論」認為世界上所 有事務皆可分成九個系統

  18. 1.系統可分為封閉與開放系統兩種型態,企業是開放型系統1.系統可分為封閉與開放系統兩種型態,企業是開放型系統 2.某一系統可能是另一系統之子(次)系統,而自身包含若干次(子)系統 3.任何系統均無法獨立生存,成敗乃決定於與外在環境的互動良窳 4.系統間相互依賴,任一次系統之變動,均會影響其他次系統 5.任何系統均有其特定的目標

  19. 二、權變學派 權變學派又稱情境學派,發展 於七十年代以後,它認為各種 管理理論的採用,必須與內在 環境的條件相配合,才能發揮 管理效能

  20. 1960年代有學者伯恩、史托克、摩斯、羅齊等人發現,高度結構化(機械式方法)的組織方式,相當適合穩定的外界環境、高度重複性的工作;彈性的組織方式(有機方法)適合快速變遷與複雜的外界環境、非重複性的工作以及具有較高技術與專業技能的員工。也就是說,管理是一種動態的工作,並無最佳的方法,在某一情境下有效的方法或制度,在另一情境下未必有效。權變學派認為沒有一套放諸四海皆準的管理理論,可以適用於任何情境的管理方式

  21. (一)常見的權變因素 1.組織規模 2.工作之技術層次 3.環境不正確性 4.員工差異性

  22. (二)理論特性 1.同時重視內、外在環境交互的影響力 2.管理方法的運用無絕對的對錯與是非 3.沒有一套永久、固定的絕佳管理方法 4.只要有效就是好的管理方法

  23. 權變學派認為管理理論要因 時、因地、因事而異,隨機 應變以變應變,絕不是一成 不變

  24. 許士軍、陳定國教授將二十世紀管理思潮的主要典範和趨勢約分成五階段:許士軍、陳定國教授將二十世紀管理思潮的主要典範和趨勢約分成五階段: 1.科學管理時代(1950年代以前) 2.行銷與多角化時代(1949~1960年) 3.策略管理與行銷時代(1960~1970年) 4.競爭挑戰及企業重組(1972~1988年) 5.企業全球化及知識經濟(1988~2000年)

  25. 三、策略管理與行銷時代(1960年至1970年) 在這個時期,外在環境變動劇烈,越戰爆發加上匯率浮動,逐漸衍生出策略管理理論,高階層經理人的工作是制定策略,以突破現狀,對付競爭者。從環境、競爭者、顧客、供應商及自己,結合電腦進行的研究分析,行成策略經營單位,隨著環境、顧客市場、競爭等外部情境的變化,作為組合內部、制定整體策略的依據

  26. 四、品質管理與組織再造時代(1942年至1988年) 戴明教授更在日本創立「戴明獎」,標榜品質管理,也成功的提升了日本企業的形象,讓過去低品質的東洋貨搖身一變,成為高品質的代名詞。從初期利用統計方式,保持產品穩定性及降低不良率的統計品管(SQC),到品管圈(QCC)、品質控制(TQC)、總體品管(TQM)以至於近幾年來流行的六個標準差,日本企業所發展出的各種品質管控方式和標準,不僅在當時蔚為風潮,更實際影響了全球生產製造業的運作方式

  27. 企業紛紛利用剛萌芽資訊技術, 進行組織減肥、組織再造等工 程,重新整合公司的組織及生產 部門,包括波音(Beoing)、麥道 (MD)、IBM等公司,都是實施企 業再造工程的先驅

  28. 五、企業全球化及知識經濟時代(1988年至2000年)五、企業全球化及知識經濟時代(1988年至2000年) 1988年彼得‧杜拉克提出知識經濟理論的 同時,日本也正面對經濟泡沫化的危機, 產業蕭條。此時的美國憑藉兩項策略,在 本世紀未重返全球經濟霸主的寶座,企業 全球化及知識經濟時代,其特色為:

  29. 1.將電腦與通訊產業結合,從有線的固定電信網路逐漸發展到無線衛星及網路,掌握經濟發展的通路1.將電腦與通訊產業結合,從有線的固定電信網路逐漸發展到無線衛星及網路,掌握經濟發展的通路 2.財務金融產品不斷推陳出新,透過網際網路及資訊科技技術,變成虛擬經濟,形成強大的力量

  30. 領導者的管理方式也在改變,不能用傳統 的命令態度,而是要把部屬當成夥伴。許 世軍表示,知識未來國內企業生存的方 向,靠做黑手或單打獨鬥累積財富的時代 已經過去。至於高階層的人則應該扮演精 神領袖的角色,去完成不可替代的任務

  31. 陳定國認為,唯有讓知識、 創新、管理、組織結合,知 識才會成為生產力

  32. 麥克瑪拉在1940年代進入福特 汽車,隨即運用管理科學的方 法來改進決策,後來成為裁, 又成為美國國防部長,並用此 方法解決國防資源分配問題, 最後還因此成為世界銀行總 裁。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