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5

訓練發展

第七章. 訓練發展. 第一節. 何謂訓練發展. 訓練的定義. 訓 練 組織用以協助員工學習的一套正式程序,其目的在於使員工的後續行為能有助於組織目標的達成 員工對於訓練的觀點 獎賞觀點 福利觀點 問題解決觀點. 訓練設計的流程. 第二節. 訓練需求之決定. 訓練需求之決定. 組織要對人員進行訓練前,須先進行 訓練需求分析 ( TNA) ,分別針對 組織、職務、人員 進行分析,希望能達成以下目的 決定訓練目標與訓練內容 決定受訓者與訓練方式 決定訓練評估的方式. 組織分析. 可以針對下列進行分析. 職務分析.

calida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訓練發展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七章 訓練發展

  2. 第一節 何謂訓練發展

  3. 訓練的定義 • 訓 練 • 組織用以協助員工學習的一套正式程序,其目的在於使員工的後續行為能有助於組織目標的達成 • 員工對於訓練的觀點 • 獎賞觀點 • 福利觀點 • 問題解決觀點

  4. 訓練設計的流程

  5. 第二節 訓練需求之決定

  6. 訓練需求之決定 • 組織要對人員進行訓練前,須先進行訓練需求分析( TNA),分別針對組織、職務、人員進行分析,希望能達成以下目的 • 決定訓練目標與訓練內容 • 決定受訓者與訓練方式 • 決定訓練評估的方式

  7. 組織分析 • 可以針對下列進行分析

  8. 職務分析 • 針對某個職務,分析工作者所需具備的能力,可作為訓練內容設計與發展的參考 • 分析步驟 • 選擇一個職務作為分析對象 • 對該職務熟悉的專家進行個人訪談或團體座談 • 將訪談內容編製成問卷,再以團體決策的方法,請相關專家選出較重要、頻率高且較困難的行為 • 界定執行上述行為之必備知識、技能與態度(KSA),而這些KSA即可成為訓練的內容

  9. (參見表7-1) 人員分析 • 瞭解員工是否已經準備好接受訓練 • 若員工在某項能力中,被列為有待發展,且其技能狀況、學習動機、自我效能都達到一定程度,則可列入受訓者名單,等待受訓

  10. 表7-1 人員分析表範例

  11. (參見表7-2 ) 人員分析(續) • 一般組織所要求的技能可分為四類 • 技術技能 • 行政技能 • 人際技能 • 溝通技能與化解衝突的技能 • 決策與解決問題的技能

  12. 表7-2 訓練需求分析之人員分析的層面說明

  13. 第三節 訓練方案的選擇與執行

  14. 訓練方案的設計 表7-3

  15. 訓練方案的執行原則 表7-4

  16. 訓練方案的類型 表7-5 訓練方案列舉

  17. (參見圖7-2 ) 訓練方案的類型(續) • 工作場內訓練 • 在職訓練 • 在真實工作場合中接受訓練,不會停止生產,也可發揮訓練移轉的效果 • 不太需要工作以外的特殊設備或工具 • 有結構鬆散的問題,甚至有些員工並不懂得如何帶人,使得學習效果有限 • 當受訓者犯錯時,會直接影響到與工作相關的人與事,因此組織必須評估其錯誤可能造成的後果,審慎選擇是否適合在職訓練 • 在職訓練的實施步驟,如圖7-2

  18. 圖7-2 實施在職訓練的流程

  19. 訓練方案的類型(續) • 工作場內訓練 • 玄關訓練 • 讓受訓者在離實際生產線不遠處進行觀察或訓練 • 工作輪調 • 可使員工熟悉相關作業、學習相關技能 • 有時會引發員工的排斥或降低其對工作的認同感 • 員工是否願意接受輪調以進行學習,是此類方法成敗的關鍵

  20. (參見表7-6 ) 訓練方案的類型(續) • 工作場內訓練 • 師徒制 • 由組織中的晚輩擔任徒弟的角色,接受資深者,也就是擔任師父的角色進行引導,通常他們會是一對一的關係,而且除了技術指導之外,師父往往也會提供情緒支持、職涯規劃的協助、問題或錯誤的幫助解決等 • 師徒間的關係,將會歷經表7-6的四個階段

  21. 表7-6 師徒關係的發展階段

  22. (參見表7-7 ) 訓練方案的類型(續) • 工作場內訓練 • 工作指導訓練 • 首先依應有的順序列出所有工作之必要步驟,每一步驟還要列出其「關鍵點」,顯示出工作在此步驟時該做些什麼,而關鍵點則指出應如何做,以及為什麼這樣做 • 範例請參見表7-7

  23. 表7-7 操作電動割紙機的工作指導

  24. 訓練方案的類型(續) • 工作場外訓練 • 講授法 • 方式:進行課堂講述 • 適用時機:同時訓練大量人員 • 視聽技術法 • 方式:以投影片、幻燈片及錄影帶等視聽器材進行訓練 • 適用時機:進行有關工作流程、程序或行為的訓練時

  25. 訓練方案的類型(續) • 工作場外訓練 • 研討會 • 方式:受訓者與訓練師共同針對某個主題進行報告與討論 • 適用時機:訓練內容需要澄清或精緻化,或是現場討論有助於瞭解,而受訓者與訓練師的比例也不是很高時

  26. 訓練方案的類型(續) • 工作場外訓練 • 個案研討法 • 方式:提供實例或假設性的案例讓受訓者研讀,並從個案中發掘問題、分析原因、提出解決問題之方案,並選擇一個最適合的解決方案 • 適用時機:適合在問題解決計畫前,需要集思廣義地發掘各式方案時

  27. 訓練方案的類型(續) • 工作場外訓練 • 管理遊戲法 • 方式 • 將受訓者數人組成一小組,依照實際情境,擬定管理策略或決策,使受訓者各組從事相互間之競爭,從而決定勝負 • 最後請專人講評,參與的各組各自檢討改進,期能更上一層樓 • 適用時機 • 適合訓練經理人決策

  28. 訓練方案的類型(續) • 工作場外訓練 • 角色扮演 • 方式 • 由員工呈現真實或想像之有關人際互動的某些問題,並自發性地演出其中角色 • 通常在角色扮演之後,會討論所發生的事件內容及其原因,並建議未來應該如何有效的處理這些問題 • 適用時機 • 適用於人際技巧方面的訓練 • 適用於行為指導與改變(例如對客戶的行為模式)

  29. (參見圖7-3 ) 訓練方案的類型(續) • 工作場外訓練 • 行為塑造 • 方式 • 以社會學習理論為基礎,由專家示範正確行為,並提供機會讓受訓者進行演練 • 對受訓者的行為提供回饋 • 適用時機 • 適用於人際技巧方面的訓練 • 適用於行為指導與改變(例如對客戶的行為模式) • 建議 • 最好要有一套流程,並配合強化機制,如圖7-3

  30. 圖7-3 行為塑造的流程

  31. 訓練方案的類型(續) • 工作場外訓練 • 電子學習 • 方式 • 受訓者透過電子媒介學習,而電子媒介包含電腦、網際網路、光碟等電子儀器 • 適用時機 • 訓練課程的內容結構日趨完整,以及資訊網路系統健全 • 員工不易同時同地一起接受訓練時

  32. 訓練方案的類型(續) • 工作場外訓練 • 模擬 • 方式 • 一種複製的真實生活情境,讓受訓學員進行決策或行為,而這些決策或行為會導致和真實狀況相似的結果 • 愈接近工作中的所有向度,模擬法的訓練效果會愈好 • 適用時機 • 適合白領者的訓練 • 有助於體會時間管理的重要 • 適合必須處理大量資訊的高層職位

  33. 訓練方案的類型(續) • 工作場外訓練 • 戶外活動訓練 • 方式 • 1980年代首次出現,且有逐漸增加的趨勢,內容包括耗費體力的活動如爬山、攀岩,或是比較不費力的室內活動如信任倒 • 甚至有可能是魔鬼訓練,也就是要求受訓者突破種種相當困難的關卡,以達成既定的訓練目標 • 適用時機 • 需要建立團隊默契、合作信任或是組織面臨艱鉅任務時

  34. 表7-8 部分訓練方法應用之比較

  35. 第四節 訓練效果之評估

  36. 訓練效果之評估 • 對任何方案的評估,基本上都包含了一組程序,藉由系統化的設計,搜集待評估方案的過程與結果,並用以與一些先前設計與定義好的準則進行比較,以瞭解方案在執行與目標達成之間可能的偏差,並採取補救措施,同時也可作為下一次訓練規劃的參考 • 訓練評估的對象,可以分成二方面,包括對訓練結果的評估,以及對訓練過程的評估

  37. 對訓練結果的評估 表7-9 對訓練結果的不同評估層面

  38. 對訓練結果的評估 • 訓練結果評估程序之建立,包含四個步驟 • 發展準則 • 設定目標 • 評估學習的立即結果 • 評估學習的移轉結果

  39. 對訓練過程的評估 • 訓練結果中,有一部分很難評估,再加上整個訓練的前置作業與實施過程,都會影響到訓練的成效,因此有人建議應該同時有過程導向的評估 • 針對員工受訓時的反應,以及訓練實施過程中的優缺點進行評估 • 在前置作業的評估方面,主要還是針對訓練需求分析、訓練目標與方案的設計等等來進行評估,特別是會評估整個訓練設計是否符合學習原則(如表7-10),以及訓練移轉原則(如表7-11)

  40. 表7-10 符合學習原則的訓練設計

  41. 表7-11 符合訓練移轉原則的訓練設計

  42. 行家行話

  43. 組織常見的訓練發展之方式 • 透過系統化的課程,進行員工的訓練發展 • 以經驗歷練的方式,讓員工從中獲得需要之技能 • 以團隊的方式工作並相互學習 • 從行動學習的訓練中,培養專業能力

  44. 問 題 • 你認為組織應該如何運用這四種訓練發展的方法,以確保員工具備因應工作需求應加的能力? • 組織成員往往需要技術能力、人際能力、以及決策能力,以因應其工作所需,你認為以上的四種訓練發展方式,分別對於何種能力的提升有較大的幫助?

  45. 世說新語

  46. 操作制約 • 源自於ABC模式,也就是任何行為都有其前因(Antecedent),然後產生行為(Behavior),以及行為的後果(Consequence) • 行為後果若是讓行為者感到高興,則該行為就會持續下去,也就是行為者學到了某種行為;反之亦然 • 行為的獎懲會影響行為者的學習方向,也就影響該行為是否再發生的可能

  47. 社會學習理論 • 又稱觀察學習 • 人們除了經由自己的行為經驗來學習之外,尚可藉由觀察他人的行為及其結果來學習 • 訓練課程可安排專家示範,讓學員藉由觀察來模仿專家的行為

  48. 敏感度訓練 • 透過小團體的方式,體會團體成員彼此的行為與感受,然後回饋給當事人知道自己的優缺點,並改善成員間的溝通 • 若學員不開放心胸,則可能無法接受別人的批評,且通常學員之間只是提出問題,卻無法解決問題

  49. 編序教學 • 將學習主題分解成細微片段,然後進行有組織的編排,並採用特製設備(一般稱為教學機)或是編製教學手冊,鼓勵學員在訓練的過程中,透過設備或手冊,自主決定自己的學習步伐,對於學習狀況也可以隨時獲得回饋

  50. 不知不可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