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77

第五章 针灸效应及机理

第五章 针灸效应及机理. 针灸是中华民族的宝贵医学遗产. 综观百余年来的中西文化及科学交流史,总体情况是 “ 西学东渐 ” 的多, “ 东学西渐 ” 的少。中医药学是 “ 东学西渐 ” 的范例,而最具规模率先走向世界的则非针灸莫属。几千年来,针灸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和健康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医学科学快速发展的今天,仍然在医疗保健领域发挥着作用,是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 针灸是替代医学组成的主要部分. 1997 年,美国时代周刊把以针灸为主的替代医学列为新世纪十大医学前沿 ( 之七 ) 。. 推动美国针灸发展的几件大事. 我国针灸术在针刺麻醉取得成功的消息在全世界公布;

callie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第五章 针灸效应及机理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五章针灸效应及机理

  2. 针灸是中华民族的宝贵医学遗产 • 综观百余年来的中西文化及科学交流史,总体情况是“西学东渐”的多,“东学西渐”的少。中医药学是“东学西渐”的范例,而最具规模率先走向世界的则非针灸莫属。几千年来,针灸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和健康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医学科学快速发展的今天,仍然在医疗保健领域发挥着作用,是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

  3. 针灸是替代医学组成的主要部分 • 1997年,美国时代周刊把以针灸为主的替代医学列为新世纪十大医学前沿(之七)。

  4. 推动美国针灸发展的几件大事 • 我国针灸术在针刺麻醉取得成功的消息在全世界公布; • 在1971年7月17日,美国《纽约时报》的资深记者詹姆斯 赖斯顿(James Reston)在北京采访期间不幸患阑尾炎,在治疗过程中采用了针刺麻醉和针灸疗法治疗并取得了疗效。作为记者的他在中国除了发出了大量的政治新闻外,还于7月26日在《纽约时报》头版一角转第6版(几乎整版)发表了题为“现在让我告诉你们我在北京的阑尾切除手术”。

  5.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以后,尼克松的随行私人医生塔卡在华时参观了针麻手术,回国后介绍了他的见闻。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以后,尼克松的随行私人医生塔卡在华时参观了针麻手术,回国后介绍了他的见闻。

  6. 1997年11月3一5日,在美国马里兰州白塞斯达市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总部所在地举行了关于针灸的听证会,大会由NIH所属两个机构即非正统(替代)医学办公室和医学研究应用办公室主持,NIH下属癌症研究所(NCI)、药物成瘾研究所(NIDA)等六个研究所协办,与会者将近一千人。其目的是对针刺疗法的科学性和在美国应用的可行性进行广泛听证,会议结束时发表了一个声明:1997年11月3一5日,在美国马里兰州白塞斯达市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总部所在地举行了关于针灸的听证会,大会由NIH所属两个机构即非正统(替代)医学办公室和医学研究应用办公室主持,NIH下属癌症研究所(NCI)、药物成瘾研究所(NIDA)等六个研究所协办,与会者将近一千人。其目的是对针刺疗法的科学性和在美国应用的可行性进行广泛听证,会议结束时发表了一个声明:

  7. Plenary lecture at the Consensus Conference on Acupuncture, NIH, USA, 1997

  8. 1. 根据目前的资料,对化疗引起或手术后发生的恶心呕吐,针刺肯定有效;对多种痛症的疗效也是确切的,包括手术后痛、月经痛、网球肘、纤维性肌炎等等。对戒烟、药物成瘾、中风后遗症、骨关节炎、头痛、哮喘等也都值得应用。 • 2. 在大多数情况下针刺是有效的,无效者为少数。 • 3.针刺疗法的不良副作用极为少见,是其优点之一。

  9. 关于针刺疗法的原理,已经明确的是可以促进中枢阿片肽的释放,也可影响血流和免疫功能,但关于气、经络等的实质尚待研究,穴位特异性也尚不明确。关于针刺疗法的原理,已经明确的是可以促进中枢阿片肽的释放,也可影响血流和免疫功能,但关于气、经络等的实质尚待研究,穴位特异性也尚不明确。

  10. 影响针刺疗法进入当前主流医疗的因素: (1)针灸医师的训练和颁发执照需要标准化; (2)病人在接受针刺疗法前应对该疗法的优缺点有充分了解; (3)使用针具应严格按FDA的要求(消毒,一次性应用等)。

  11. 今后的研究方向: (1)作更多的研究确定针刺疗法的适应证和疗效; (2)进行更多的原理研究,包括对穴位特异性、气的实质的研究等。

  12. 针灸治疗疼痛可追溯到砭石时期,《帛书》中已有灸法镇痛的记载,《内经》中涉及疼痛的篇章有10余篇,有3篇是痛症专论,对疼痛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治疗原则、预后转归进行了系统的论述,是现存最早的关于疼痛的理论。针灸治疗疼痛可追溯到砭石时期,《帛书》中已有灸法镇痛的记载,《内经》中涉及疼痛的篇章有10余篇,有3篇是痛症专论,对疼痛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治疗原则、预后转归进行了系统的论述,是现存最早的关于疼痛的理论。

  13. 针灸热在世界范围内的兴起 • 针灸热在世界范围内的兴起不仅仅是在其临床上的确切疗效,更在于对针灸的作用原理、途径、物质基础有了在科学意义上的求证。

  14. 引 言 • 针灸治疗的疾病谱非常广泛,涉及神经、精神、心血管、消化、内分泌、呼吸、泌尿、妇科、儿科、耳鼻喉科等,其中疼痛性疾病是针灸治疗的优势病种,可以说,在中医针灸的现代研究中,针刺镇痛机理的研究最为深入,特别是尼可松总统访华参观针刺麻醉手术后,促进了针灸走向世界的进程。 • 针刺的作用非常广泛,对各系统都有一定作用。

  15. 主要内容 • 第一节、针灸的优势病种 • 第二节、针刺镇痛效应 • 第三节、针灸对各系统的作用及其机制 • 第四节、针灸作用效应及机理研究展望

  16. 第一节 针灸的优势病种 • 随着现代人类疾病谱的变化,针灸临床治疗病种不断增加。探讨针灸在新疾病谱下的应用前景,以期更好地利用针灸资源,发挥针灸的优势。 • 针灸作用的基本特点决定了针灸治疗的广谱性。1987年世界卫生组织推荐43种疾病可用针灸治疗:

  17. 1987年世界卫生组织推荐针灸治疗的43种疾病 • 1.上呼吸道疾病 (1)急性(慢性)鼻窦炎;(2)急性(慢性)鼻炎;(3)感冒;(4)急性(慢性)扁桃腺炎。 • 2.呼吸系统疾病 (5)急性(慢性)气管炎;(6)支气管哮喘。 • 3.眼科疾病 (7)急性结膜炎;(8)中心性视网膜炎;(9)近视眼;(10)白内障。 • 4.口腔科疾病 (11)牙痛;(12)拔牙后疼痛;(13)牙龈炎;(14)急、慢性喉炎。

  18. 5.胃肠系统疾病 • (15)食道、喷门失驰缓症;(16)呃逆;(17)胃下垂,(18)急、慢性胃炎;(19)胃酸增多症;(20)慢性十二指肠溃疡(疼缓解);(21)单纯急性十二指肠溃疡炎;(22)急、慢性结肠炎;(23)急性(慢性)杆菌性痢疾;( 24)便秘; (25)腹泻;(26)肠麻痹。 • 6.神经、肌肉、骨骼疾病 • (27)头痛;(28)偏头痛;(29)三叉神经痛;(30)面神经麻痹;(31)中风后的轻度瘫痪;(32)周围性神经疾患;(33)小儿脊髓灰质炎后遗症;(34)美尼尔氏综合征;(35)神经性膀胱功能失调;(36)遗尿;(37)肋间神经痛;(38)颈臂综合征;(39)肩凝症;(40)网球肘;(41)坐骨神经痛;(42)腰痛;(43)关节炎。

  19. 根据最新的研究结果,目前针灸已经能够治疗具有中西医明确诊断的病种为351个,共涉及15个系统及科别。根据最新的研究结果,目前针灸已经能够治疗具有中西医明确诊断的病种为351个,共涉及15个系统及科别。

  20. @相关知识链接——关于针灸疾病谱 • 一级疾病谱系指可以独立采用针灸治疗并可获得治愈或临床治愈的疾病。针灸能使本类疾病得到本质性治疗,治疗具有实质性意义,即针灸的作用性质和作用量足以对疾病发病环节进行良性干预和消除,实现疾病的痊愈或临床治愈,如周围性面瘫、癔病等。

  21. @相关知识链接——关于针灸疾病谱 • 二级疾病谱系指可以针灸治疗为主,对其主要症状和体征能产生较好治疗作用的疾病。针灸对本类疾病的本质治疗有明显促进作用,治疗具有实质性意义,但针灸的作用性质和作用量难以对疾病的关键环节给予完全消除,仅用针灸治疗有限,必须结合其他疗法,如轻中度的胃下垂,针灸可增加胃平滑肌和韧带的张力,但必须配合戴胃托带、腹肌锻炼和少食多餐。或本类疾病发病环节夏杂,针灸仅对主要环节之一具有确切的治疗意义,治疗有必要结合能针对疾病其他环节的本质性疗法,如脑血管病、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高粘血症等,自主的肢体功能锻炼直接关系着康复,因此应配合针对性的药物和功能锻炼。

  22. @相关知识链接——关于针灸疾病谱 • 三级疾病谱系指针灸治疗对于疾病本质缺乏确切的实质性意义,而只能对其所派生的部分症状起到缓解的疾病。针灸的作用性质和作用量难以实现本类疾病的实质性治疗,而仅仅对疾病的某一环节或阶段的症状起到缓解,如胆石症、消化性溃疡、萎缩性胃炎、急性阑尾炎,针灸只能起到缓解部分症状的作用。

  23. 四级疾病谱系指针灸疗效不确切或其治疗己有明确的高效手段,很少再用针灸治疗的疾病,如各种癌症、肺结核、淋病、疟疾等。四级疾病谱系指针灸疗效不确切或其治疗己有明确的高效手段,很少再用针灸治疗的疾病,如各种癌症、肺结核、淋病、疟疾等。 • 一级疾病谱可谓针灸的优势疾病谱,具有完全治愈的功效;其余三级疾病谱均属于非完全治愈功效的范畴,须结合其他方法综合治疗。

  24. 第二节 针刺镇痛与针刺麻醉 • 一、概述 • 疼痛(pain)是一种与组织损伤或潜在的损伤相关的不愉快的主观感觉和情感体验,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 针刺镇痛(Acupuncture Analgesia)是指用针刺的方法防止和治疗疼痛的一种方法。它是在传统中医针刺治疗疼痛的基础上,结合现代针刺麻醉临床实践发展起来的一种有效的临床治疗技术,对这一技术的作用机制的研究,称为针刺镇痛原理研究。

  25. 针刺麻醉用于手术病人开颅中可讲话(图)2006年12月28日 8:33来源:新民周刊 • 银针,让病人在开颅中说话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这幅场景是不可想象的:病人正在接受着开颅摘取脑内肿瘤的手术,但他却在不断地与手术医生讲话交流,甚至喝了一口水。而通常,在施行这样的手术时,他应该因为麻醉正昏迷不醒。针刺麻醉,至少在这一例开颅手术中,发挥了神奇的作用。 • 5根银针 坐在手术椅上,时间仿佛放慢了很多倍。手术室里很明亮,但手术椅上的赵先生还是愿意闭上眼睛,他希望这样能让自己放松一些。

  26. 医生护士不停地在眼前穿梭忙着准备手术,时间大约过去了30分钟,但赵先生却感觉已经过了好几个小时。医生护士不停地在眼前穿梭忙着准备手术,时间大约过去了30分钟,但赵先生却感觉已经过了好几个小时。 • 没有病人不惧怕手术,更何况他接受的是开颅手术,谁都知道,作为人体最重要最精密的器官,大脑是容不得半点闪失的。 • 前不久,患者赵先生被推进手术室,他知道这场开颅手术非常特殊,他将依靠传统中医的针刺麻醉方法,结合开刀部位头皮的局部麻醉,完成开颅摘取脑肿瘤的手术。前不久,就在同一层楼的手术室里,一位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被成功地完成了针刺复合麻醉心脏病手术。得到医生建议后,赵先生决定自己也接受针刺麻醉的方式完成手术。

  27. “真的不会痛吗?”赵先生脑子里也时常浮出这个问题,但最终还是信任医生的念头占了上风。“真的不会痛吗?”赵先生脑子里也时常浮出这个问题,但最终还是信任医生的念头占了上风。 •     “不要紧张啊,没问题的。”针灸师李国安教授一边掏出白色针包,一边安慰着赵先生,针包里的银针,将在手术中发挥镇痛作用。李国安是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具有20余年从医经验的针灸医师。听到李医生沉稳笃定的声音,赵先生脸上的肌肉放松了一些,“嗯”了一声。 •     “李教授,你可以扎针了。”主刀的曙光医院脑外科顾国山主任在手术开始前20分钟通知李国安,针刺麻醉大约需要20分钟起效。 • 李医生走到赵先生的脚边,第一根银针扎进左脚脚背太冲穴上,第二根扎进左脚脚踝上方的跗阳穴。接着是赵先生的头后,三根银针分别扎到了头部风池穴和上星穴。正极和负极的电线两头一头绑在银针的尾部,一头与电麻仪相连。1台电麻仪和5根银针,这就是李国安计划在手术中使用的全部针刺。

  28. 准备工作仍然有条不紊,20分钟后,手术就要正式开始。医生们神情自若,站在手术椅边,观看手术全程的记者此时却有些紧张,非常担心手术过程中,病人会不会失去麻醉而发生剧痛。进手术室前,医生介绍了手术的过程和针刺麻醉的历史,但银针麻醉用在将持续90分钟的开颅手术中,还是让记者感到不可思议。准备工作仍然有条不紊,20分钟后,手术就要正式开始。医生们神情自若,站在手术椅边,观看手术全程的记者此时却有些紧张,非常担心手术过程中,病人会不会失去麻醉而发生剧痛。进手术室前,医生介绍了手术的过程和针刺麻醉的历史,但银针麻醉用在将持续90分钟的开颅手术中,还是让记者感到不可思议。 •     “我们将要摘除的海绵状血管瘤长在病人的左枕叶的位置,针刺20分钟后,医生在开刀部位头皮注射麻醉药。然后,切开头皮,打开颅骨,摘除肿瘤,最后是缝合。如果顺利,手术将在90分钟内结束。”顾国山医生介绍说。

  29. 目前临床上,疼痛性疾病依然是针灸的主要适应症之一。目前临床上,疼痛性疾病依然是针灸的主要适应症之一。 • 1996年世界卫生组织意大利米兰会议推荐的64种针灸适应症中,有32种与疼痛有关。

  30. @相关链接---针刺镇痛原理研究的作用和意义 针刺镇痛原理研究,第一次用现代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证明了我国传统医学针刺疗法的科学性,这极大地推动了针灸学科的现代化进程,使针灸疗法逐渐被世界主流医学所认同; 同时,也促进了我国在疼痛生理学方面的研究,所以说,针刺镇痛的原理研究对促进我国生命科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31. 针刺镇痛原理研究是针灸学走向世界的基础。针刺镇痛原理研究的成功推动了针灸学术的发展:针刺镇痛原理研究是针灸学走向世界的基础。针刺镇痛原理研究的成功推动了针灸学术的发展: (1)传统的针灸技术是可以与现代科学相融合的,只要选准研究切入点,针灸学的实践经验和观点是可以被现代科学所认识的。 (2)传统针灸学所蕴含的对生命活动及疾病治疗规律性的认识,可以给研究者以独到的启示;挖掘、整理及揭示传统针灸学的科学内涵,是针灸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32. (3)针刺镇痛原理的研究培养了一支既有一定的传统针灸学基础又掌握现代科学理论和研究技术的针灸研究队伍,这是针灸学术深入发展的决定性因素。(3)针刺镇痛原理的研究培养了一支既有一定的传统针灸学基础又掌握现代科学理论和研究技术的针灸研究队伍,这是针灸学术深入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33. Acupuncture at Heku point 120 * 100 needle manipulation (n=66) 80 60 Pain threshold change (%) 40 control group (n=22) 20 0 -20 0 20 40 60 80 Time in minutes Acupucture-induced analgesia Human Observation: 7

  34. 合谷 优于 足三里 合谷穴 足三里 对照组

  35. 合谷-足三里 双穴 优于 单穴 合谷 - 足三里 合谷穴 对照组

  36. 北京医学院观察到针刺合谷引起皮肤痛阈升高

  37. 针刺非经穴也有镇痛效果 非经穴 合谷穴 合谷穴 对照组

  38. 痛阈变化百分数 耳针镇痛:规律相似 捻针有效,留针效差 留针 留针 捻针 捻针 14

  39. 电针镇痛有个体差异,具有可重复性 不同天 重复电针 同一天 重复电针 大 鼠 实 验

  40. 测痛是否能预测针麻效果? 术前测定针刺镇痛效果 外科手术时 针麻效果

  41. 合谷穴内注射局麻药procaine阻断针刺镇痛 针刺合谷穴 针刺 穴位注射局麻药 加 针刺

  42. 20 40 60 0 0 20 40 60 Rabbit experiment: cross infusion of CSF perfusate aCSF Recipient rabbit Doner rabbit Lat ventricle III ventricle Evidence showing a neurochemical basis for AA AA + CSF perfusion 200 Infusion of CSF Acupuncture 150 Control TFL, % change 100 50 0 Time, min 10

  43. Acupuncture Procaine infiltration in the acupoint abolishes the effect of AA 120 Acupuncture at Heku point 100 Procaine infiltration + Acupuncture (n=10) 80 60 Pain threshold change (%) 40 20 0 -20 0 20 40 60 80 Time in minutes Analgesic effect produced by peripheral nerve Stimulation 8

  44. 韩济生院士实验

  45. @相关知识链接──针刺镇痛研究历史 疼痛一直是针灸疗法的主要适应症 。 • 自1950年以后。由于政府的大力支持,我国针刺镇痛有了新的崛起。 • 1956年北京耳鼻喉医院发表了针灸治疗手术后疼痛的论文。 • 1958年8月30日上海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喉科严惠珠大夫针刺合谷麻醉成功切除扁桃腺。1959年针刺麻醉肺叶切除手术取得成功。1959年12月,第一部《针灸麻醉》编著出版,掀起了针刺镇痛、针刺麻醉研究和应用的高潮。 • 1965年,我国著名神经生理学家张香桐教授,在动物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刺镇痛是来自穴位和来自痛源部位两种不同传入冲动在脑内相互作用的结果”的假说。

  46. 1966年北京医学院开始对针刺镇痛进行系统研究,观察到针刺人的合谷穴能引起皮肤痛阈稳定地升高,以确凿的实验结果证实了针刺镇痛效应的客观存在。同年,在北京召开的针麻研究工作座谈会认为,针麻时可能是针刺激发了体内抗痛物质,对抗手术时所产生的致痛物质,从而起到镇痛作用,并预言找到这类镇痛物质是可能的。1966年北京医学院开始对针刺镇痛进行系统研究,观察到针刺人的合谷穴能引起皮肤痛阈稳定地升高,以确凿的实验结果证实了针刺镇痛效应的客观存在。同年,在北京召开的针麻研究工作座谈会认为,针麻时可能是针刺激发了体内抗痛物质,对抗手术时所产生的致痛物质,从而起到镇痛作用,并预言找到这类镇痛物质是可能的。 • 1971年7月25日《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的记者发表了现场参观针麻肺叶切除手术的纪实文章,从而在美国引起轰动,并迅速影响到全世界 • 1972年,北京医学院的韩济生教授,首次应用家兔脑室交叉灌流法证明针刺镇痛过程中,可能产生了某些具有镇痛作用的物质。

  47. 1973年,《中国科学》发表张香桐教授《针刺镇痛过程中丘脑的整合作用》的著名论文,对推动针刺镇痛原理的研究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1973年,《中国科学》发表张香桐教授《针刺镇痛过程中丘脑的整合作用》的著名论文,对推动针刺镇痛原理的研究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 • 1975年美国加州大学的科学家在国际疼痛会议上首次报告了“内源性阿片样物质参与针刺镇痛”的研究结果。同期的研究表明,多种神经递质与针刺镇痛有关,并找到了某些相应的中枢神经核团。 • 1978年上海医科大学曹小定教授发现,针刺镇痛时中央灰质灌流液中的内啡肽明显增加,且与镇痛效果呈正相关,多巴胺对镇痛产生不利的影响。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