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9

第五讲 唐朝的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

第五讲 唐朝的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 唐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1. 唐代的民族关系 ( 1 ) . 唐朝的民族政策和羁縻府州 ( 2 ) . 突厥 甲 . 东突厥强盛时唐与东突厥关系 乙 . 东突厥及后突厥的相继灭亡 丙 . 唐与西突厥争夺西域 丁 . 唐统一西域的经济文化意义 戊 . 突厥文化 ( 3 ) . 薛延陀. 1. 唐代的民族关系 ( 4 ) . 回纥 甲 . 回纥汗国 乙 . 回纥与唐朝之关系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第五讲 唐朝的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五讲 唐朝的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

  2. 唐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1.唐代的民族关系 (1).唐朝的民族政策和羁縻府州 (2).突厥 甲.东突厥强盛时唐与东突厥关系 乙.东突厥及后突厥的相继灭亡 丙.唐与西突厥争夺西域 丁.唐统一西域的经济文化意义 戊.突厥文化 (3).薛延陀

  3. 1.唐代的民族关系 (4).回纥 甲.回纥汗国 乙.回纥与唐朝之关系 丙.回鹘文化 (5).吐蕃 甲.松赞干布统一吐蕃 乙.吐蕃与唐朝之间的军事争夺 丙.唐蕃和亲 丁.唐蕃会盟 (6).南诏 唐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4. 2.唐代的对外交往 (1).唐朝的国际地位和对外水陆交通 (2).唐朝与日本的交往 甲.遣唐使 乙.鉴真东渡 丙.唐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3).唐朝与朝鲜的交往 甲.唐与高丽、百济及新罗的关系 乙.唐朝文化对新罗的影响 唐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5. 2.唐代的对外交往 (4).唐朝与东南亚、南亚各国的交流 甲.林邑与真腊 乙.天竺 丙.玄奘与义净 (5).唐朝与中亚、西亚等国的交流 甲.昭武九姓与吐火罗国 乙.波斯 丙.东罗马 丁.大食 唐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6. 唐朝的民族政策和羁縻府州 唐代前期对少数民族采取的方针比较成功。唐前期国力强盛,在军事斗争上得以占上风,唐太宗等人还实行了一条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唐王朝广泛与各少数族首领和亲,大量任用少数族将领,在制度上还沿用发展汉以来对少数民族的“羁縻”(笼络束缚)政策,创制了有别于内地一般州县的““羁縻府州”。羁縻府州是一种特殊行政区划,其小者为州,大者为都督府, 如东突厥故地之定襄、云中都督府,回纥之翰海都督府,奚、契丹之饶乐、松漠都督府等。这类府州在唐代先后共有八百五十六个,大部分少数民族集居地均曾设置。羁縻府州之都督、刺史由各少数族首领担任,由唐朝廷颁发印信,可以世袭,府州内少数民族不改变其习俗和生产方式,中央不向这些府州征取贡赋,一般内部事务可以自治,但行政上须接受唐边州都督府和都护府的领导。羁縻府州从根本上说有其局限性,但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它加强了边疆与中原的联系,对少数族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对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积极意义。 开元、天宝以后,随着周边少数族势力的日益发展,羁縻府州逐渐不适时宜,以后为节度使体制所取代。 唐乾陵前61位少数族及外国使者石像 唐代周边民族与国家形势图

  7. 东突厥强盛时东突厥与唐关系 隋末唐初, 东突厥趁中原内乱再次强盛。 隋炀帝曾被东突厥数十万骑兵围困于雁门(今山西代县)。 隋末兴起的刘武周、梁师都、 李轨等割据势力都依附东突厥, 唐高祖也一度向东突厥称臣。 唐朝初年,东突厥颉利可汗屡屡进攻, 甚至进逼到唐朝首都长安。 国力尚未恢复的唐朝只得采取克制态度与之结盟。627年后,东突厥内部矛盾激化, 连年的战争和苛重的贡赋使突厥所属 数十个民族和部落不堪忍受, 纷纷起兵反抗,或归属唐朝。颉利可汗重用西域粟特商人理政, 又使突厥贵族离心, 加上大雪袭击,六畜大批死亡,实力严重削弱。 内蒙锡林郭勒草原发现的突厥石人

  8. 东突厥及后突厥的相继灭亡 629年,唐太宗派李靖、李勣等率军十万分六路向突厥发动全面进攻,重创突厥主力。630年,颉利可汗被俘,十余万人投降,东突厥亡。 唐王朝将归降的突厥人安置在今 北京市至宁夏灵武一带, 在东突厥原统治地区漠南(今内蒙古一带),则分设定襄都督府和云中都督府, 以突厥贵族为都督。 此后约五十年间,突厥统一于唐王朝。东突厥的败亡,使西北诸族纷纷朝贡, 他们到长安尊唐太宗为“天可汗”, 唐王朝在北部边疆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威望。 后突厥:唐高宗时, 漠南东突厥旧部又掀起了新的动乱。 他们不满唐朝施加沉重的兵役负担,数十万人起兵反唐。682年,颉利可汗的族人骨咄禄趁机重建突厥政权,史称“后突厥”。 武则天时,后突厥发展成为东西据地万里, 拥兵四十万的大汗国, 经常发动侵扰唐朝边境和征服西域的战争。唐玄宗时期, 后突厥又陷于内部纷争。属部纷纷独立。745年,回纥首领骨力裴罗率众攻杀后突厥白眉可汗,后突厥亡。 内蒙锡林郭勒草原发现的突厥石人

  9. 唐与西突厥争夺西域 唐朝在灭东突厥之后,开始和西突厥展开争夺西域的斗争。西突厥所控制的西域地区,有许多以城郭为中心的小国。立国在今新疆天山南路的有高昌(吐鲁番)、焉耆、 龟兹(库车)、 于田(和田)、疏勒(喀什噶尔),是当时较著名的五个地方政权。 7世纪焉耆-龟兹飞天像 西域诸国图·古地图 吐鲁番高昌故城遗址

  10. 唐与西突厥争夺西域 635年,唐派兵降伏了以青海为中心的吐谷浑,打通了向西域用兵的道路。 640年(贞观十四年),唐军攻取高昌,以其地为西州,又置安西都护府于交河城(吐鲁番西雅尔和卓)。唐军又占浮图城(新疆吉木萨尔),设庭州。 642年至648年,唐军在接连打败西突厥后,又攻取焉耆、龟兹等地。 天山南路各国纷纷摆脱西突厥的控制,归附唐朝。 唐迁安西都护府于龟兹,统领龟兹、焉耆、于田、疏勒四镇,称“安西四镇”,四镇为唐经营西域的军事基地,对西域的统一起重要的保障作用。 657年(显庆二年),唐军灭西突厥汗国,控制了整个西域地区。唐朝在中亚碎叶川以东置昆陵都护府,以西置蒙池都护府,皆隶属于安西都护府。 原来隶属于西突厥的中亚诸国也都归附唐朝。 唐朝在于田以西、波斯以东的十六国之地,在乌浒河(阿姆河)以北的昭武九姓国之地(乌兹别克境内),也设置了许多都督府和州。 702年(长安二年),武则天在天山以北设置了北庭都护府。 吐鲁番高昌故城遗址 吐鲁番交河故城遗址 库车唐龟兹古镇遗址

  11. 唐朝统一西域的经济文化意义 唐朝统一西域后,西域与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更加密切。唐朝的均田、府兵、租庸调等重要制度,都曾在伊州、西州等地推行。唐政府还在天山南路兴屯田,使中原地区的先进农业技术进一步传播到西域。汉族文化也对西域人民有深刻影响。同时,西域的贵族、僧侣、乐工、画师等也大量进入内地,给汉族人民带来了西域文化和独特的农副产品,大大丰富了汉族文化的内容。唐朝统一西域,保障了“丝绸之路”的畅通,促进了东西方的交流。 李唐起自西陲,历事周隋,不唯政制多袭前代之旧,一切文物亦复不问华夷,兼收并蓄。第七世纪以降之长安,几乎为一国际的都会。各种人民,各种宗教,无不可于长安得之……异族入居长安者多,于是长安胡化盛极一时。此种胡化大率为西域风之好尚:服饰、饮食、宫室、乐舞、绘画,竞事纷泊,其极社会各方面,隐约皆有所化,好之者盖不仅帝王及一二贵戚达官已也。 向达《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 唐三彩胡人牵骆驼俑

  12. 西安出土唐代胡人陶俑 唐三彩胡人骑马俑 唐三彩胡人骑马俑 山西长治出土西域人骑骆驼俑 唐代胡人俑

  13. 突厥文化 突厥是目前已知中国北方民族中第一个使用自己文字的民族。突厥文现存资料主要有19世纪在鄂尔浑河流域所发现的《阙特勤碑》、《苾伽可汗碑》、《暾欲谷碑》和其他一些碑文。突厥文有38至40个字母,通常从右往左横写。 暾欲谷碑(720年立) 汉突厥文合璧《阙特勤碑》(732年立) 暾欲谷碑碑文 古突厥文字母

  14. 薛延陀 东突厥汗国瓦解后,薛延陀和回纥相继在漠北建立了政权。 薛延陀是由薛、延陀两个部落合成的。 628年,薛延陀首领夷男率众击破东突厥的四部帅,被推为可汗。 唐太宗为了拉拢夷男共同对付东突厥, 册封他为真珠毗伽可汗。 东突厥灭亡后,薛延陀汗国的领土东接室韦(额尔古纳河一带), 西至金山,南达漠南,北临瀚海,成为漠北的一大势力。645年,夷男死,其子多弥可汗立,暴虐无道,国内发生混乱。646年,回纥攻杀多弥,唐军乘机进兵,消灭了薛延陀的残余力量。 薛延陀亡后,漠北的铁勒族回纥、同罗等十二姓纷纷归属唐朝。647年(贞观二十一年),唐太宗于其地设六府七州,内附诸部推唐太宗为天可汗。 唐朝的行政权扩展到整个漠北地区。 唐阎立本绘《职贡图》

  15. 吐鲁番出土设色幡画(回鹘贵人像) 回纥汗国 后突厥政权衰落后, 回纥(维吾尔祖祖先)首领骨力裴罗联合其他部落起兵反抗, 摆脱了后突厥的控制,并在744年称可汗。唐玄宗册封他为怀仁可汗。745年,怀仁可汗灭后突厥汗国,尽有突厥故地, 成了漠北的强国。 回纥汗国内部充满着矛盾。 黠戛斯和回纥连续交战二十多年。9世纪30年代末,回纥地区连年发生疾疫, 又大雪成灾,严重地破坏了其经济。840年,回纥将军句录莫贺勾引黠戛斯部十万骑入侵,破可汗城,回纥汗国灭亡。 回纥汗国灭亡后,其部众四散。 一支迁移到河西走廊定居, 一支进入吐鲁番地区, 一支迁至天山北路及葱岭以西地区。 后两支定居新疆的回纥,发展成今天的维吾尔人。

  16. 回纥与唐朝之关系 回纥政权一直和唐王朝保持着密切关系,安史之乱爆发后,回纥曾两次派兵帮助唐朝平定叛乱。唐朝皇帝三次把亲生女儿嫁与回纥可汗。 从757年(至德二年)起,唐每年送给回纥绢二万匹。回纥每年还要向唐朝运送几万匹马,以换取内地丝绢、茶叶等货物。回纥从唐朝得到的大量绢、茶等物品,除自用外,有很大一部分远销到中亚各地,这对其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回纥很快就由纯游牧发展到半定居生活,农业、手工业都有很大发展,还形成了强大的商人阶层。安史之乱以后,吐蕃占据了西域和河西,唐朝和西域的经济交流遭到阻隔。由于回纥对唐友好,唐朝和西域的商人多改道经回纥进行交易,因此回纥一时成为陆上东西交通的枢纽。 809年,回纥上表唐廷请求以 “回旋轻捷如鹘”义改名,从此更名回鹘。 唐人喜好的唐代回纥衣装

  17. 回鹘文化 回鹘文字母表。回鹘西迁后,渐以回鹘文取代突厥文 中国历史博物馆藏新疆出土回鹘文写本长卷

  18. 松赞干布统一吐蕃 松赞干布像 西藏高原原来的土著居民称孟族。战国以后,有一些古羌族部落,如发羌、迷唐等部,逐渐迁移到今西藏地区。他们和当地人民相融合,繁衍发展,形成了吐蕃族。 629年, 弃宗弄赞(松赞干布)继赞普(王)位,统一西藏,建立了吐蕃王朝。 他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 他迁都到逻些(拉萨),从此逻些成为西藏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 松赞干布注意吸收中原、尼泊尔、天竺等四邻地区的先进文化。他先迎娶尼泊尔尺尊公主,又多次向唐朝求婚。他参照唐朝的中央官制和府兵制度,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政治军事制度,开始采用历法,规定统一的度量衡,参照梵文字创造了吐蕃文(后发展成今天的藏文),引进佛教。又制定了严酷的法律。 松赞干布像

  19. 敦煌壁画:吐蕃赞普礼佛图 松赞干布像 敦煌壁画:吐蕃赞普礼佛图

  20. 吐蕃与唐朝之间的军事争夺 松赞干布以后, 吐蕃与唐朝进行了激烈的角逐。 663年,吐蕃灭吐谷浑,又侵入西域,不仅完全控制了西域,而且夺走了河西和陇右地区。763年(广德元年),吐蕃一度攻陷唐都长安。在8世纪下半叶,吐蕃的国力达到了鼎盛阶段。 吐蕃之盛约起于贞观之世,至大中时,其部族瓦解衰弱,中国于是收复河湟,西北边陲稍得安谧。计其终始,约二百年,唐代中国所受外族之患,未有若斯之久且剧者也。 唐关中乃王畿,故安西四镇为防护国家重心之要地,而小勃律所以成唐之西门也。 玄宗之世,华夏、 吐蕃、 大食三大民族皆称盛强,中国欲保其腹心之关陇,不能不固守四镇。欲固守四镇,又不能不扼据小勃律,以制吐蕃,而断绝其与大食通援之道。 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 青海海西唐代吐蕃墓中赞普迎宾图 青海都兰吐蕃墓出土银虎 青海都兰吐蕃墓出土银翼马

  21. 登楼 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 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 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庭终不改, 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 日暮聊为梁甫吟。 这两句所写史实是:广德元年(763)十月吐蕃入侵长安,代宗出奔陕州。吐蕃立广武王李承宏为帝(作傀儡),改元,大赦,置百官,留十五日而退。十二月,代宗还长安,承宏逃匿草野,赦不诛。同月,吐蕃又陷松、维、保三州(在今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东部松潘、理县一带)及云山新筑二城。"终不改"、"莫相侵"均因此而言。

  22. 唐蕃和亲 ·文成公主下嫁松赞干布 布达拉宫内文成公主金像 吐蕃和唐朝虽然进行了长期的军事斗争, 但友好往来一直是双方关系的主流。641年(贞观十五年),唐太宗答应吐蕃的请求, 以宗室女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文成公主进藏时,带去了大量物品, 有锦帛珠宝、生活用品、医疗器械、 生产工具、蔬菜种子, 还有经史、诗文、工艺、医药、历法等书籍。 拉萨大昭寺藏文成公主带入西藏的古六弦琴 拉萨大昭寺文成公主入藏壁画 拉萨大昭寺内文成公主金像

  23. 唐蕃和亲 · 金城公主下嫁弃隶缩赞 唐高宗时,吐蕃又从内地引进了蚕种, 唐朝并派酿酒、制碾碓、造纸墨的工匠到吐蕃传授技艺。中宗景云元年(710)四月辛巳,嗣雍王守礼女为金城公主,嫁弃隶缩赞赞普。 金城公主携带着锦缯各数万匹、多种工艺匠以及一个龟兹乐队进入吐蕃,吐蕃还通过互市,向唐朝购买茶叶、丝绸等物品。 双方派遣的使臣不绝于途,进行修好、朝贡、庆吊、会盟等活动。 汉文化的输入对吐蕃社会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吐蕃文化对汉族也有一定的影响。 当时,吐蕃的马和形制优美奇异的金银器等物品不断地传到内地, 甚至吐蕃的赭面风俗也被汉族妇女所模仿。有研究指出唐代盛行的马球也是从吐蕃传入的。 布达拉宫壁画金城公主像 新疆出土打马球彩俑

  24. 唐蕃会盟 进入9世纪以后,吐蕃开始由盛转衰,不能再向外扩张。821年(长庆元年),吐蕃可黎可足赞普派专使到唐朝请求会盟,缔结友好盟约。隆重的会盟仪式先后在唐都长安和逻些举行,盟文强调要永远和好相处。 823年,在拉萨建立的唐蕃会盟碑,至今还屹立在大昭寺前,成了汉藏两族人民友谊团结的珍贵物证。 西藏大昭寺前唐蕃会盟碑 唐蕃会盟碑碑文

  25. 陇西行(四) 陈陶 黠虏生擒未有涯, 黑山营阵识龙蛇。 自从贵主和亲后, 一半胡风似汉家。 “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成公主,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 《旧唐书·吐蕃传》

  26. 南诏 隋唐时期,在今云南地区错杂散居着许多部落,名号繁多,难以胜计。 就种族来说,主要有白蛮与乌蛮。 唐初,乌蛮大体仍过着畜牧生活, 还不会纺织,男女都用牛羊皮制衣,其社会发展较白蛮落后。从7世纪初叶到中叶,乌蛮征服了当地的白蛮,建立起六个诏。乌蛮称王为诏,六诏即六个王国。 到南诏王皮逻阁时,渐次消灭其他各诏,建立了统一的南诏国, 都太和城(大理市南)。738年(开元二十六年),唐玄宗册封皮逻阁为云南王。南诏随后扩大疆域,成为西南少数民族所建立的一个强大的地方政权。 南诏极盛之时, 版图所及北抵大渡河,与唐以一衣带水为界。其兵力东边达到今贵州的遵义和广西的南部。南方的今越南、泰国,西方的今缅甸,三个国家的北部,俱曾一度为南诏所征服。自第八世纪中至第九世纪末,俨然为东南亚洲一大国。 向达《南诏史略论》 云南大理太和城遗址

  27. 南诏建国传说图卷 九世纪末绘 现藏日本

  28. 唐朝的对外交通 唐朝的对外交通很发达,当时,陆路交通以长安为中心,北路经今蒙古地区到叶尼塞、鄂毕两河上游,往西达额尔齐斯河流域以西地区。西路经河西走廊,出敦煌的玉门关西行, 经今新疆境内有三条路可通中亚、西亚、巴基斯坦和印度。7~9世纪亚非海上交通尤其比秦汉时期有了空前的发展。唐后期甚至发生了波斯、大食人武装从海上攻击广州这样前所未有的事件。陆、海多路的拓展,使唐代中外交通的规模和深度大大超过了前代。 唐朝时期的中国是亚非各国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一个中心。 50年代以来,西安相继发现了一批唐时期来自于日本、东罗马、波斯、阿拉伯等地区的金、银币和文物,1986年,西安市郊唐代墓葬中还出土了着大翻领衣、卷发、蓝眼的非洲黑人男陶俑。 西安出土昆仑奴陶俑 西安附近出土的外国钱币

  29. 遣唐使 唐朝时期, 中国和日本的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达到空前繁荣的时期。 日本对唐朝的昌盛极为赞赏,向唐朝派遣的使者、留学生和学问僧数量很多。 631年(贞观五年),日本派出了由留学生和学问僧组成的第一次 “遣唐使”。 到838年(开成三年)止,日本派出遣唐使共十三次。 唐初,日本派出的遣唐使团一般不超过二百人,从8世纪初起,人数大增,如717年、733年和838年派出的三次遣唐使,人数均在550人以上。 为了吸收中国的文化成果, 日本选派了不少留学生来唐学习, 他们被分配到长安国子监学习各种专门知识。 如阿倍仲麻吕(汉名晁衡),长期留居中国,擅长诗文。在唐历任光禄大夫、秘书监等职。 他与著名诗人李白、王维等人有着深厚的友情, 常作诗相酬赠。 日本来中国学习的学问僧共约九十余人, 其中最著名的是空海。他于804年(贞元二十年)来中国,在长安青龙寺向惠果学密宗, 回国时带回一百八十多部佛经,在日本建立了密宗。 他还对中国的文学和文字有深刻的研究, 在中日文化交流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西安阿倍仲麻吕纪念碑

  30. 郭沫若 鉴真盲目航东海, 一片精诚照太清。 舍己为人传道艺, 唐风洋溢奈良城。 《哭晁卿衡》 李白 日本晁卿辞帝都, 征帆一片绕蓬壶。 明月不归沉碧海, 白云愁色满苍梧。

  31. 鉴真东渡 鉴真,姓淳于,扬州人。 他对于律宗有很深的研究,在扬州大明寺讲律传戒。 他应日本圣武天皇的约请东渡日本, 经过六次努力,历尽艰险,双目失明,终于在754年(天宝十三年)携弟子到达日本,时已年近七旬。鉴真把律宗传到日本, 同时还把佛寺建筑、雕塑、 绘画等艺术传授给日本。 日本现存的唐招提寺,就是鉴真及其弟子所建, 它对日本建筑有重要的影响。鉴真精通医学,尤精本草, 他虽双目失明,但能以鼻嗅分辨各种药物, 对日本医药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鉴真抵达日本图 古代画 鉴真东渡图 日本画《东征绘传》中鉴真启程部分

  32. (日)真人元开 著 日本奈良唐招提寺内鉴真像 日本所传鉴真画像及手迹

  33. 唐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片假名: ァ ィ ゥ ェ オ カ ク ケ コ サ シ ス セ タ チ ●在政治方面,645年(贞观十九年),日本参考隋唐的均田制和租庸调制, 施行班田收授法和租庸调制; 仿照隋唐的官制,改革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制;参照隋唐律令,制订了《大宝律令》。 ●在教育方面, 日本天智天皇时期在京都设立大学, 以后学制逐渐完备,各科学习的内容基本上和唐朝相仿。 ●在语言文字方面,8世纪以前,日本使用汉字作为表达记述的工具。 留学生吉备真备和学问僧空海在日本人民利用中国汉字的标音记意基础上, 创造了日文假名字母, 吉备真备用汉字楷体偏旁造成“ 片假名”,空海采用汉字草体造成“平假名”。这些新体日本文字的发明, 大大推动了日本文化的发展。同时,日文词汇和文法也受到汉语的影响。 ●在文学方面, 唐代丰富多彩的文学, 深为日本人民所欣赏。 唐朝著名作家的诗文集相继传入日本,其中白居易的诗,尤为受到喜爱。 而留学生晁衡、 吉备真备、 橘逸势等人对中国的诗文都有很深的造诣。 平假名: ぁ ぃ う え ぉ か き く け こ さ す せ な 西安出土日本和同开珍银币

  34. 唐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 在艺术方面,唐朝的音乐、绘画、雕塑、书法、工艺美术等也传入日本。日本吸取了唐朝的乐制,并派留学生来中国学习唐朝乐。 日本宫廷还请唐乐师教授音乐。唐朝的绘画也深受日本人的喜爱, 唐人绘画经日本画家仿效摹绘者,称为“唐绘”。 ● 在科学技术方面,唐朝先进的生产技术、天文历法、医学、数学、建筑、雕板印刷等陆续传入日本。 中国式的犁和大型锄传入日本并开始普遍使用。 唐朝的《大衍历》、《宣明历》,也被日本所采用。 中国著名的医学著作《素问》、《神农本草》、《诸病源候论》、《千金方》等书先后传入日本, 他们结合自己的医疗经验,创建了“汉方医学”。 ●在生活习惯方面,唐人打马毬、角抵、围棋等体育活动,亦先后传入日本。茶叶于奈良时期传入日本,到平安时已兴起喝茶之风。唐服传入日本,亦为日本人民所喜爱。 在节令方面, 端午节饮菖蒲酒,七月十五日盂兰盆会,九月九日重阳节,都由唐朝传入日本。 日本奈良唐招提寺

  35. 唐朝地方官府发给日本僧人圆珍的护照。圆珍与圆仁同门,均属日本平安朝僧侣“ 入唐八家” (日)圆仁 著 ”

  36. 唐与高丽、百济及新罗的关系 唐初,朝鲜半岛上仍然是高丽、百济和新罗三国的鼎立局面, 他们都遣使和唐朝往来。唐太宗在平定东突厥和高昌后,以高丽联合百济进攻新罗为借口,于644年(贞观十八年)进攻高丽,第二年败回。唐高宗时,继续对高丽用兵。660年(显庆五年),唐灭百济。666年(乾封元年),唐又派兵攻高丽,两年后攻下平壤,灭高丽。在高丽设置了都督府、州、县等行政机构。 以后由于新罗的反抗,唐朝的势力退出朝鲜,新罗于675年(上元二年)统一了朝鲜半岛。 新罗统一以后,和唐朝发展友好关系。 新罗商人来唐贸易的很多。新罗商人给唐朝带来了各种土特产品,从唐朝贩回丝绸、瓷器、茶叶、书籍等物品。 新罗还经常派大批留学生到长安学习。 在唐朝的外国留学生中,新罗人最多。840年(开成五年),学成归国的新罗人一次就达百余人。 新罗留学生不少人参加过唐朝的进士科举考试, 有人进士及第后,还留在唐朝做官。 韩国庆州新罗国王墓地:五陵 韩国庆州新罗宣德女王墓地

  37. 唐朝文化对新罗的影响 唐朝文化对新罗的影响, 表现在许多方面。675年,新罗开始采用唐朝的历法。 639年至749年,新罗相继设立了医学、天文和漏刻博士, 来研究唐朝的医学、天文和历法。8世纪中叶,新罗仿效唐朝的政治制度改建其行政组织 , 788年, 新罗也采用科举制来选拔官吏。朝鲜原没有文字,7世纪末,新罗学者薛聪创造了 “吏读”法,用汉字作为音符来标记朝鲜语的助词、助动词等, 帮助阅读汉文, 对文化的普及起了推动作用。新罗使臣把茶种带回国, 从此朝鲜开始种茶。唐末五代时, 雕板印刷术也传到了朝鲜。 新罗时期的释迦牟尼坐像

  38. 林邑与真腊 唐朝时,在越南中部立国的还是林邑。 623年和625年,林邑王范梵志两次遣使来唐通好。 贞观时,林邑也一再派使者送来驯象、五色带、朝霞布及火珠等物。高宗、玄宗时期,林邑仍经常遣使来唐。749年(天宝八年)曾送来真珠一百串、沉香三十斤、驯象二十只。 至德以后,林邑改称环王国,仍和唐朝通好。终唐之世的近三百年中,林邑使臣来唐达十五次之多。 在长期的交往中,唐代的典章制度也传播到越南,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真腊原是扶南的藩属,6世纪后期它以武力推翻了扶南王朝,建立以吉蔑族为核心的高棉王国。617年(大业十三年),真腊国建立不久,便派出使者到中国通好。唐朝时,两国邦交进一步密切。 623年(武德六年),真腊派使者来唐。628年(贞观二年)又同林邑一起派使者来唐,唐太宗回赐了很多礼品。 以后,真腊国的使者屡次携礼物来聘问。 始建于九世纪末的高棉王国的吴哥城

  39. 天竺 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唐时统称为天竺。唐初,中天竺王尸罗逸多(戒日王)征服了天竺五部,后不时遣使来通好,唐太宗也一再派出使者报聘。当时两国的贸易往来极为频繁。孟加拉、印度半岛东西两岸,经常有中国商船泊港;印度的商船也经常到广州、泉州来贸易。 唐朝输往印度的商品有麝香、丝织品、瓷器及铜钱等。 从印度输入的物品有宝石、珍珠、棉布、胡椒等。 但中印之间最为源远流长的是文化交流。在文学方面,由于佛教经典的翻译,中国产生了与佛教有密切关系的变文。 在艺术方面,敦煌、云冈、麦积山以及洛阳龙门石窟的壁画和雕塑,都保留着印度北部犍陀罗艺术风格的影响。 此外,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天文、历法、医学、音韵学、音乐、舞蹈、绘画、建筑等也陆续传入,对中国产生较大的影响。 与此同时,在7世纪末叶,中国的纸经中亚传到了印度,以后又经尼泊尔传去了造纸术。从此,印度结束了用白桦树皮和贝叶写字的时代。 敦煌壁画中带有天竺色彩的舞蹈 具有天竺人特征的唐凤头人面铜壶

  40. 玄奘与义净 在唐代中印文化交流史上,两国的佛教徒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其中最著名的是中国的高僧玄奘和义净。 玄奘姓陈,河南缑氏(河南偃师县南)人。627年,他从长安启程去天竺游学。途经今天的新疆及中亚各国,饱经风霜,历尽艰险,最后到达了巴基斯坦和印度。 他游学十九年,走遍了五天竺各地。 645年(贞观十九年),玄奘回到长安,带回了梵文佛经六百五十七部。 他在长安慈恩寺专心译经。这些佛经后来在印度大部分失传,中文译本就成了研究古代印度文学、科学的重要文献。 在印度留学时,玄奘把秦王破阵乐介绍到了印度。回国后,他又把老子《道德经》译成梵文,送往印度。 此外,玄奘还将这次所经历的各地区的风土、人情、物产、信仰和历史传说等等,撰写成《大唐西域记》十二卷,成为研究中古时期中亚、 印度半岛等国的历史、地理和中西交通的宝贵资料。 继玄奘之后的义净,于671年(咸亨二年)搭波斯船从广州出发,浮海赴印度。先在那烂陀寺钻研佛学十年,后又到室利佛逝、末罗瑜(在苏门答腊)搜罗并抄写佛经。他先后周游三十余国,历时二十五年,于695年回国,共带回经书四百部。 归国后在洛阳翻译佛经十二年,还写了《南海寄归内法传》和《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二书,记录了南亚很多国家的社会、文化状况。这些记载也是研究7世纪时印度、巴基斯坦和南洋各国的可贵资料。 敦煌壁画中行脚僧人,一说即为玄奘 古代画:玄奘取经回长安图

  41. 敦煌榆林窟壁画:玄奘西行历险图 《大唐西域记》玄奘口述 辨机执笔

  42. 昭武九姓与吐火罗国 唐朝时,在今中亚锡尔河以南至阿姆河一带,有称为“昭武九姓国”的康、安、石、曹、米、何、史、火寻和戊地九个粟特人国家。相传九国的祖先是月氏人,原居祁连北之昭武城,为匈奴所迫,迁居此地,故总称昭武九姓。粟特人善商贾,很早就和中国通商。唐平西突厥后,他们名义上内附于唐。唐朝内地的胡商中粟特人相当多。昭武九姓音乐在艺术上也对唐产生了巨大影响。 在中亚还有吐火罗国,即今之阿富汗。唐初,吐火罗多次派使臣来唐通好,唐高宗亦曾派使者到那里访问。 玄宗时期,双方往来更为频繁。如724年(开元十二年),吐火罗使臣一次就给唐朝带来乾婆多罗等药物二百余种。 塔吉克出土之粟特壁画 昭武九姓康国铜币

  43. 波斯 唐时期与西亚的波斯和东罗马保持了密切的联系。波斯萨珊王朝,由北魏到隋唐与中国的关系都很密切。 7世纪中,波斯为大食所灭。波斯王卑路斯及其子泥涅斯,先后定居长安,后皆客死唐朝。当时有许多波斯人流亡到中国,并且落户。波斯商人的足迹,遍于各地。以经营宝石、珊瑚、玛瑙、香料、药品而驰名。在今天的吐鲁番、西宁、西安、太原以及广东的英德等地,都曾发现过波斯萨珊朝的银币。 西安出土唐代兽首玛瑙杯 波斯风格的唐代白瓷壶 西安出土唐代波斯银币

  44. 东罗马 643年 (贞观十七年 ), 东罗马遣使来唐, 献赤玻璃、石绿、金精等物。唐太宗回书答礼,并回赠绫、绮等丝织品。唐前期,东罗马遣使凡七次。东罗马的皇帝、贵族、妇女都喜用中国的丝织品,所以当地成为唐朝丝织物的重要转输地。东罗马的医术和吞刀吐火等杂技也传到了唐朝。现代在西安、咸阳等地都曾发现东罗马金币。 西安出土唐代罗马金币

  45. 大食 唐朝称阿拉伯为大食。 7世纪初,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统一阿拉伯半岛后,东灭波斯,西陷开罗,建立了势力达到中亚、南亚和北非的阿拉伯帝国。 651年(永徽二年),大食遣使和唐朝通好,此后,大食遣使来唐有三十七次之多。大食所辖阿拉伯一带商人到中国的也不少。不少人在中国定居落户,有的还在唐朝任职。 751年(天宝十年), 唐将高仙芝在怛罗斯战役中为大食所败,不少唐兵被俘,其中包括造纸工人。大食利用他们的技术设厂造纸,于是中国的造纸术传到了中亚,又传到西亚,最后西传到了非洲和欧洲。 大食旅行者陶俑 西安出土唐代阿拉伯金币 阿拉伯倭马亚朝(白衣大食)金币 唐墓出土的阿拉伯人俑 产于阿拉伯地区的乳香

  46. 怛罗斯之战 从军事角度上讲,怛罗斯之战在中国战争史上只是一次普通的作战,但它对当时的世界格局却影响重大。唐军的失败,使唐在中亚的羁縻府州沦丧殆尽。安西都护府属下的精兵死伤惨重,所剩至几,在以后的日子里,对于入侵之敌,仅有招架之功,再无反击之力。唐朝的号令也不再西出伊犁河。不久,安史之乱爆发,唐再也无暇顾及中亚。不仅如此,唐朝还征发西域精兵入关勤王,北庭和安西又抽调了7000人,只剩一些老弱病残守卫西边,以致不得不依附于新兴的回纥国,勉强支撑残局。后来吐蕃与葛逻禄相联合,首先攻陷了北庭都护府;不久,吐蕃又独力攻陷了安西,唐朝彻底退出西域。八世纪末,回纥汗国强盛,征服天山以北的葛逻禄,赶走天山以南的吐蕃,势力远达碎叶,西域终于归于回纥汗国。怛罗斯一战对大食的影响也很大。大食取得了中亚诸国后,重征赋税,经济实力大为增长,为其继续扩张打下了基础。同时被俘的唐军中有造纸工匠,造纸术也从此传入西方。

  47. 唐朝的国际地位和对外交通 唐章怀太子墓壁画《礼宾图》 7至9世纪的唐朝是世界上最先进、最开放的国家,强盛的国力使唐朝在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上博采众长,充满自信。史载有七十多个国家和唐通使交好,各国使节、商人、学者荟萃长安。天宝末年,仅长居于鸿胪寺的外国人就有4000多。据有人粗略统计,长安一百万人口中,外国人约占百分之二,其中完全穿着唐服与汉人杂居的外国商人将近两千。有外国游记说广州的外国人竟达十数万。长安外国商人开设的珠宝店、酒店等在唐人的文集、诗歌中记载甚多。唐代“蕃胡”和“住蕃”名词的出现表明已经存在中外双向的移民定居。 8世纪前叶欧亚大陆形势图 哈扎尔帝国 法兰克帝国 唐帝国 倭马亚西班牙 拜占庭帝国 阿拉伯帝国

  48. 時世粧,時世粧,出自城中傳四方,時世流行無遠近,腮不施朱面無粉,烏膏注唇唇似泥,雙眉畫作八字低,妍蚩黑白失本態,妝成盡似含悲啼。圓鬟無鬢堆髻樣,斜紅不暈赭面狀。昔聞被髮伊川中,辛有見之知有戎。元和妝梳君記取,髻堆面赭非華風。時世粧,時世粧,出自城中傳四方,時世流行無遠近,腮不施朱面無粉,烏膏注唇唇似泥,雙眉畫作八字低,妍蚩黑白失本態,妝成盡似含悲啼。圓鬟無鬢堆髻樣,斜紅不暈赭面狀。昔聞被髮伊川中,辛有見之知有戎。元和妝梳君記取,髻堆面赭非華風。 白居易《白氏長慶集》卷4〈時世妝〉 从唐代绢画《仕女弈棋图》可见当时妇女的妆束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