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1

中成药临床应用简介

中成药临床应用简介. 南京市鼓楼医院干部保健中心 张洪. 张 洪 简 介. 南京大学附属鼓楼医院主任医师 , 教授。干保中心(老年科)副主任,硕士生导师。南京名中医。中国神志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南京骨质疏松学会副主任委员,南京中医杂病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从事中西医内科的临床、教学、科研工作 30 年。获省级科技进步奖三项。. 什么是中成药?. 中成药是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以中药饮片为原料,按规定的处方和标准制成具有一定规格的剂型,可直接用于防治疾病的制剂。. 中成药的剂型. 1 、 固体制剂 (散剂、颗粒剂、胶囊剂、丸剂、片剂、胶剂、栓剂、丹剂、膏剂、膜剂)

caspar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中成药临床应用简介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中成药临床应用简介 南京市鼓楼医院干部保健中心 张洪

  2. 张 洪 简 介 南京大学附属鼓楼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干保中心(老年科)副主任,硕士生导师。南京名中医。中国神志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南京骨质疏松学会副主任委员,南京中医杂病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从事中西医内科的临床、教学、科研工作30年。获省级科技进步奖三项。

  3. 什么是中成药? 中成药是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以中药饮片为原料,按规定的处方和标准制成具有一定规格的剂型,可直接用于防治疾病的制剂。

  4. 中成药的剂型 1、固体制剂(散剂、颗粒剂、胶囊剂、丸剂、片剂、胶剂、栓剂、丹剂、膏剂、膜剂) 2、半固体剂型 (煎膏剂、软膏剂) 3、液体制剂(合剂、口服液、酒剂、酊剂、糖浆剂、中药注射剂) 4、气体剂型(气雾剂)

  5. 中成药分类 解表剂、泻下剂、和解剂、清热剂、祛暑剂、温里剂、表里双解、补益剂、安神剂、开窍剂、固涩剂、理气剂、理血剂、治风剂、治燥剂、祛湿剂、祛痰剂、止咳平喘剂、消导化积剂、杀虫剂

  6. 中成药安全性 1.中成药出现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 (1)药物本身作用的两重性; (2)特异体质如对某些药物的不耐受、过敏等; (3)辨证不当或适应症把握不准确; (4)长期和超剂量用药,是引起中成药不良反应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特别是含有毒性中药材的中成药,如朱砂、雄黄、蟾酥、附子、川乌、草乌、北豆根等,过量服用即可中毒,导致人体内各系统的异常表现; (5)不适当的中西药配伍。

  7. 2.中成药出现的不良反应的类型 胃肠道反应、过敏反应、各系统副作用、毒性反应、过度作用、继发反应、特异质反应、中西药配伍不当反应、中药配伍不当反应等。

  8. 3.中成药不良反应的预防 (1)加强对中药不良反应的监察,完善中药不良反应的报告制度。 (2)辨证用药,采用合理的剂量和疗程。尤其是对特殊人群,如婴幼儿、老年人、孕妇以及原有脏器功能不良的患者,更应合理调整用药方案。

  9. (3)注意药物过敏史。对有药物过敏史的患者应密切观察其服药后的反应,如有过敏反应,应及时处理,以防止发生严重后果。(3)注意药物过敏史。对有药物过敏史的患者应密切观察其服药后的反应,如有过敏反应,应及时处理,以防止发生严重后果。 (4)注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中、西药并用时尤其要注意避免因药物之间相互作用而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 (5)需长期服药的患者要加强安全性指标的监测。

  10. 中成药临床应用基本原则(出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09年7月制定的《中医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成药临床应用基本原则(出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09年7月制定的《中医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1. 临床使用中成药要合理选择给药途径。 2. 辨证用药(主要原则)。 3. 辨病用药 。 4. 辨病辨证结合用药。

  11. 5. 中成药剂型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体质强弱,病情轻重缓急及各种剂型的特点,加以区别,选择使用。 6. 中成药剂量确定原则:对于明确剂量的,慎重超剂量使用。有剂量范围的中成药,老年人剂量应取偏小值。

  12. 孕妇使用中成药的基本原则 1.妊娠期妇女必须用药时,应选择对胎儿无损害的中成药。 2.妊娠期妇女使用中成药,尽量采取口服途径给药,应慎重使用中药注射剂。

  13. 3.含有可以导致妊娠期妇女流产或有对胎儿致畸作用成分的中成药,应视为妊娠禁忌使用的药物。 该类药物多是毒性较强或药性猛烈的药物,如砒霜、雄黄、轻粉、斑蝥、蟾酥、麝香、马钱子、乌头、附子、土蟞虫、水蛭、虻虫、三棱、莪术、商陆、甘遂、大戟、芫花、牵牛子、巴豆等。

  14. 4、含有可能会导致妊娠期妇女流产或有对胎儿致畸作用成分的中成药,应视为妊娠慎用的药物。4、含有可能会导致妊娠期妇女流产或有对胎儿致畸作用成分的中成药,应视为妊娠慎用的药物。 慎用药包括有通经祛瘀类的桃仁、红花、牛膝、蒲黄、五灵脂、穿山甲、王不留行、凌霄花、虎杖、卷柏、三七等;辛热燥烈类的干姜、肉桂、半夏、天南星、白附子、硫磺等;滑利通窍类的冬葵子、瞿麦、木通、漏芦等。

  15. 儿童使用中成药的基本原则 1.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生理特点选择恰当的药物和用药方法,达到预期治疗目的。 2.儿童中成药用药剂量必须兼顾有效性和安全性,儿童专用中成药一般情况下说明书都列有儿童年龄与体重相应的对照量表,应根据对照量表选择相应药量。

  16. 3.含有较大的毒副作用成分的中成药,或者含有对小儿有特殊毒副作用成分的中成药,应充分衡量其风险/收益,除没有其它治疗药物或方法的疾病必须使用外,其它情况下儿童不应使用。3.含有较大的毒副作用成分的中成药,或者含有对小儿有特殊毒副作用成分的中成药,应充分衡量其风险/收益,除没有其它治疗药物或方法的疾病必须使用外,其它情况下儿童不应使用。 4.儿童患者使用中成药的种类不宜多,应尽量采取口服或外用途径给药,慎重使用中药注射剂。 5.根据中成药治疗效果,应尽量缩短儿童用药疗程,及时减量或停药。

  17. 常见内科疾病中成药使用方法

  18. 感冒 1、风热感冒型 症状:发热,有汗,微恶风寒,头痛,鼻塞流涕浊,口干而渴,咽喉红肿疼痛,或咳嗽,痰黄而黏稠,舌苔薄白或兼微黄,脉浮数。 治法:辛凉解表,疏散风热。 中成药:三九感冒灵胶囊 【主要成分】三叉苦、岗梅、金盏银盘、薄荷油、野菊花、马来酸氯苯那敏、咖啡因、对乙酰氨基酚。辅料为滑石粉。 【制剂】胶囊剂 :每粒装0.5克(含对乙酰氨基酚100毫克)。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2粒,一日3次。 【注意事项】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成药。

  19. 感冒 2、风寒感冒型 症状:鼻塞声重,喷嚏,流清涕,痰多稀薄,甚则 恶寒发热,头项强痛,肢体酸痛,口不渴,无汗,舌苔薄白,脉浮紧或浮缓。 治法:辛温解表,发散风寒。 中成药:正柴胡饮颗粒 【主要成分】柴胡 、陈皮 、防风 、甘草、赤芍 、生姜 【制剂】颗粒剂每袋装: ① 10g; ② 3g。 【用法用量】含糖颗粒:开水冲服,一次10g,一日3次,小儿酌减或遵医嘱;无糖颗粒:开水冲服,一次3g,一日3次,小儿酌减或遵医嘱。

  20. 感冒 3、体虚感冒型 症状:恶寒较甚,发热,无汗,头痛身楚,咳嗽,痰白,咯痰无力,平素神疲体弱,气短懒言,反复易感,舌淡苔白,脉浮而无力。 治法:扶助正气,解表散邪。 中成药:参苏感冒片 【主要成分】党参、苏叶、葛根、前胡、半夏、茯苓、陈皮、桔梗、枳壳、甘草、麦冬、桑白皮 【制剂】片剂:0.5g/片。 【用法用量】口服。1次4-5片,儿童酌减,1日3次。 【注意事项】体质强壮、表证较重、里热炽盛者不宜用。

  21. 咳嗽 1、风寒咳嗽型 症状:咳嗽痰色稀白,呈泡沫状,头痛,鼻塞,流清涕,或伴有怕冷,畏寒,无汗,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 治法:发散风寒,宣肺止咳。 中成药:麻杏止咳糖浆 【主要成分】麻黄、杏仁、甘草、薄荷 【制剂】糖浆剂:100ml/瓶。 【用法用量】口服。1次15ml,1日3次。 【注意事项】忌食生冷,注意保暖。

  22. 咳嗽 2、风热咳嗽型 症状:咳痰黄稠,不易咳出,咽干疼痛,口渴,常伴有发热,头痛,头晕,舌红,苔薄黄,脉浮或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中成药:急支糖浆 【主要成分】鱼腥草、金荞麦、四季青、麻黄、紫菀、前胡、枳壳、甘草 【制剂】100ml/瓶。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20-30ml,每日3-4次;儿童<1岁一次5ml,1-3岁一次7ml,3-7岁一次10ml,>7岁一次15ml,每日3-4次。 【注意事项】孕妇及糖尿病患者忌服;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23. 咳嗽 3、燥热咳嗽型 症状:咳嗽痰少黏稠,或干咳无痰,或痰黏难咳,胸痛,口干咽痛,尿黄,大便秘结,舌红干,苔少黄,脉细。 治法:清热生津,润肺止咳。 中成药:川贝雪梨膏 【主要成分】梨清膏、川贝母、麦冬、百合、款冬花 【制剂】口服液:250g/瓶或120g/瓶。 【用法用量】口服。1次15g,1日2次。 【注意事项】忌辛辣食物。

  24. 咳嗽 4、痰火咳嗽型 症状:痰黄粘稠,不易咳出,咳引胸痛,咽干口渴,小便短黄,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数。 治法:清热宣肺,止咳化痰。 中成药:祛痰灵口服液 【主要成分】鲜竹沥、鱼腥草,辅料为蔗糖。 【制剂】口服液:30ml*6支(旋盖) 。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30毫升,一日3次;2岁以下,一次15毫升,一日2次;2至6岁,一次30毫升,一日2次;6岁以上,一次30毫升,一日2-3次。

  25. 咳嗽 5、痰湿咳嗽型 症状:咳嗽痰多,色白而黏,胸脘满闷,呼吸不畅,舌淡苔滑,脉滑或数。 治法:健脾燥湿,止咳化痰。 中成药:羚贝止咳糖浆 【主要成分】紫苑(蜜)、茯苓 、麻黄 、知母 、金银花 、陈皮、 半夏(姜)、前胡 、远志(制)、平贝母、 罂粟壳、 山楂、 羚羊角 【制剂】每支装10ml;每瓶装100ml 。 【用法用量】口服,一岁以内一次服2-4ml,一岁至三岁一次服5-10ml,四至六岁一次服10-15ml,七岁至十二岁一次服15-20ml,十五岁以上一次服20-30ml,一日3次,饭前30分钟服用。

  26. 咳嗽 6、阴虚咳嗽型 症状: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声音嘶哑、午后潮热、手足心热等 治法:滋阴清热,润肺止咳。 中成药:养阴清肺口服液 【主要成分】地黄、麦冬、玄参、川贝母、白芍、薄荷等 【制剂】口服液:100ml/瓶。 【用法用量】口服。1次10-20ml,1日2-3次。

  27. 咳嗽 7、咳嗽缓解期 中成药:金水宝胶囊 【主要成分】虫草菌粉 【制剂】胶囊剂:0.33g/粒 。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3粒,一日3次;用于慢性肾功能不全者,一次6粒,一日3次。 【注意事项】1.忌不易消化食物。2.感冒发热病人不宜服用。3.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4.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28. 胃痛 1、寒邪犯胃型 症状:胃脘疼痛暴作,畏寒喜暖,胃脘得热痛减,口不渴,喜热饮,苔白,脉弦紧。 治法:散寒止痛。 中成药:温胃舒胶囊 【主要成分】党参、附子(制)、黄芪、肉桂、山药、肉苁蓉、白术、山楂、乌梅、砂仁、陈皮、补骨脂 【制剂】胶囊剂:0.4g/粒。 【用法用量】口服。1次3粒,1日2次。 【注意事项】忌食生冷油腻之品。胃出血时忌用。

  29. 胃痛 2、饮食停滞型 症状:胃脘胀痛,甚则疼痛,嗳腐吞酸,或呕吐不消化食物,吐后痛减,或大便不爽,苔厚腻,脉滑。 治法:消食导滞。 中成药:保和丸 【主要成分】山楂、六神曲、半夏、茯苓等 【制剂】大蜜丸:9g/丸,10丸/盒;水丸:18g/瓶、60g/瓶;浓缩丸:0.2g/丸,每8丸相当于原药3g。 【用法用量】口服。水丸:1次6-9g,1日2次,小儿酌减。大蜜丸:1次1-2丸,1日2次;浓缩丸:1次4-5丸,1日3次。

  30. 胃痛 3、肝气犯胃型 症状:胃脘胀痛,嗳气频繁,大便不畅,每因情志因素而疼痛发作,舌苔薄白,脉弦。 治法:疏肝理气。 中成药:胃苏颗粒 【主要成分】紫苏梗、香附、陈皮、香橼、佛手、枳壳、槟榔、鸡内金(制)。 【制剂】颗粒剂:5g/袋。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5g,1日3次。15天为1疗程,可服1-3个疗程或遵医嘱。偶有口干、嘈杂。

  31. 胃痛 4、肝胃郁热型 症状:胃脘灼痛,痛势急迫,烦躁易怒,泛酸嘈杂,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或数。 治法:泄热和胃。 中成药:三九胃泰颗粒 【主要成分】三亚苦、九里香、白芍、生地、木香等 【制剂】颗粒剂:2.5g/袋,10包/盒。 【用法用量】冲服。1次1袋,1日2次,15天为1疗程。

  32. 胃痛 5、阴虚胃痛 症状:胃痛隐隐,口干咽燥,大便干燥,舌红少津,脉弦细。 治法:养阴益胃。 中成药:胃复春片 【主要成分】红参、香茶菜、枳壳(炒)等。 【制剂】片剂:0.359g×60片/瓶 。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4片,一日3次。

  33. 胃痛 6、瘀血停滞型 症状:胃脘疼痛,痛有定处而拒按,痛为针刺或刀割样,舌质紫暗,脉涩。 治法: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中成药:三七片 【主要成分】三七 【制剂】片剂:每片含生药0.3g。 【用法用量】口服。1次5-8片,1日1-2次。 【注意事项】孕妇忌服。

  34. 胃痛 7、脾胃虚寒型 症状:胃痛隐隐,泛吐清水,喜暖喜按,纳食减少,神疲乏力,舌质淡,脉弱。 治法:温中健脾。 中成药:香砂六君丸 【主要成分】木香、砂仁、人参、白术(炒)、茯苓、炙甘草、陈皮、半夏(制)、生姜、大枣。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9g,一日2~3次。

  35. 慢性胆囊炎 1、饮食停滞型 症状:胁肋疼痛,胃脘胀满,或恶心欲呕,大便不爽,苔厚腻,脉滑。 治法:理气消食,和胃导滞 中成药:保和丸 【主要成分】山楂、六神曲、半夏、茯苓等 【制剂】大蜜丸:9g/丸,10丸/盒;水丸:18g/瓶、60g/瓶;浓缩丸:0.2g/丸,每8丸相当于原药3g。 【用法用量】口服。水丸:1次6-9g,1日2次,小儿酌减。大蜜丸:1次1-2丸,1日2次;浓缩丸:1次4-5丸,1日3次。

  36. 慢性胆囊炎 2、肝气犯胃型 症状:胁肋疼痛,胃脘胀痛,嗳气频繁,大便不爽,每因情志因素而疼痛发作,舌苔薄白,脉弦。 治法:疏肝理气。 中成药:逍遥丸 【主要成分】柴胡、当归、白芍、炒白术、茯苓、炙甘草、薄荷、煨姜 【制剂】水丸剂:每50粒重3g。 【用法用量】空腹温开水送服。1次6-9g,1日3次。 【注意事项】忌生冷油腻饮食,保持情绪舒畅。

  37. 慢性胆囊炎 3、肝胃郁热型 症状:胁肋疼痛,胃脘胀满灼痛,烦躁易怒,泛酸嘈杂,口干口苦,舌质红苔黄,脉弦或数。 治法:疏肝泄热,行气止痛 中成药:消炎利胆片 【主要成分】穿心莲、溪黄草、苦木 【制剂】片剂:100片/瓶。 【用法用量】1次6片,1日3次。

  38. 慢性结肠炎 1、脾胃虚弱型 症状:大便时溏时泄,水谷不化,稍进油腻之物则大便次数增多,食欲不振,脘腹胀满,面色萎黄,肢倦乏力,舌淡苔白,脉细弱。 治法:健脾益气。 中成药:参苓白术散 【主要成分】人参、山药、茯苓、白术、白扁豆、莲子、薏苡仁、砂仁、桔梗、甘草 【制剂】粉剂:3g/包;丸剂:6g/包;胶囊:0.5g/粒。 【用法用量】散剂,口服。1次6-9g,1日2-3次。丸剂,口服,1次6g,1日3次。胶囊,口服,1次3粒,1日3次。

  39. 慢性结肠炎 2、肾阳不足型 症状:黎明之前腹部作痛,肠鸣即泻,泻后则安,性寒肢冷,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细。 治法:温肾健脾,固涩止泻 中成药:桂附地黄丸 【主要成分】熟地黄、山茱萸(制)、山药、牡丹皮、茯苓、泽泻、肉桂、附子(制)。  【规格】丸剂:200粒/盒。 【用法用量】口服。小蜜丸一次9克,一日2次。 【注意事项】1.忌不易消化食物。2.治疗期间,宜节制房事。3.感冒发热病人不宜服用。4.阴虚内热者不适用。

  40. 慢性结肠炎 3、肠胃湿热型 症状:大便溏泄,脘腹胀满,口干口苦,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腻,脉滑。 治法:清热利湿 中成药:葛根芩连微丸 【主要成分】葛根、黄芩、黄连、甘草等 【制剂】丸剂:1g/袋,10袋/盒。 【用法用量】口服。成人1次3g,小儿1次1g ,1日3次,或遵医嘱。

  41. 便秘 1、实热便秘型 症状:大便干结,小便短赤,面红身热,或兼有腹胀腹痛,口干口臭,心烦,舌红苔薄黄,脉滑数。 治法:清热润肠 中成药:麻仁丸 【主要成分】麻仁、苦杏仁、枳实、厚朴等 【制剂】水蜜丸:30g/瓶; 36g/瓶.小蜜丸: 60g/瓶.大蜜丸:9g/丸。 【用法用量】口服。水蜜丸1次6g,小蜜丸1次9g,大蜜丸1次1丸,1日1-2次。

  42. 便秘 2、气机郁滞型 症状:大便秘结,欲便不得,嗳气频作,脘腹胀满,纳食减少,舌苔薄腻,脉弦。 治法:顺气导滞。 中成药:木香顺气丸 【主要成分】神曲、麦芽、山楂、枳壳、槟榔、莱菔子、青皮、陈皮、香附、乌药、茯苓、甘草、木香 【制剂】蜜丸:9g/丸;水丸: ①3g*10袋/盒; ②每5粒重3g,每盒60g;③ 6g*10袋/盒. 【用法用量】口服。蜜丸,每丸重9g,成人1次1丸,1日2次;水丸,1次6-9g,1日2-3次,温开水送服。 【注意事项】本品对脾胃虚弱,大便溏薄者不宜应用。孕妇禁服,年老体弱者慎用。

  43. 便秘 3、气虚便秘型 症状:大便不一定干结,或虽有便意,但临厕努挣,乏力,挣则汗出短气,面色晄白,神疲肢倦,舌苔淡白,脉虚细。 治法:益气健脾 中成药:四君子丸 【主要成分】党参、白术、茯苓、甘草 【制剂】水丸剂:100g/瓶;合剂:100ml/瓶。 【用法用量】水丸剂,温开水送服。成人1次6g,儿童用量减半,1日3次;合剂,口服,1次15ml-20ml,1日3次。

  44. 便秘 4、血虚便秘型 症状:大便秘结,面色无华,头晕目眩,心悸,唇舌淡白,脉细。 治法:养血润燥 中成药:五仁润肠丸 【主要成分】生地、桃仁、火麻仁、郁李仁、柏子仁、苁蓉(酒蒸)、广皮、熟军、当归、松子仁 【制剂】水丸剂:72丸/瓶。 【用法用量】空腹温开水送服。1次4粒,1日3次。

  45. 便秘 5、肾气亏虚型 症状:大便坚涩,排出困难,小便清长,面色晄白,四肢不温,喜热怕冷,腹中冷痛,舌淡苔白,脉沉迟。 治法:温阳通便 中成药: 金匮肾气丸 【主要成分】干地黄、山药、山萸肉、丹皮、茯苓、泽泻、附子、肉桂 【制剂】蜜丸:9g/丸。 【用法用量】温开水或淡盐水送服。1次1丸,1日2次。 【注意事项】凡属肾阴不足,虚火上炎者忌用,孕妇勿用。

  46. 便秘 6、肝肾阴虚型 症状:便秘,头晕目眩,耳鸣健忘,急躁易怒,或精神紧张,失眠多梦,五心烦热,咽干颧红,腰膝酸软,舌红苔少,脉细数。 治法:滋补肝肾,育阴潜阳 中成药:杞菊地黄胶囊 【主要成分】枸杞子、茯苓、牡丹皮、山药、熟地黄、山茱萸、菊花、泽泻等 【制剂】胶囊剂:0.3g/粒;丸剂:9g/丸。 【用法用量】口服。胶囊剂:1次5-6粒,1日3次;丸剂:1次1丸,1日2-3次。

  47. 肾盂肾炎 1、膀胱湿热型 症状:畏冷发热,尿频尿急尿痛,少腹胀痛,腰痛,舌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治法:清热解毒,利湿通淋。 中成药:三金片 【主要成分】金樱根、羊开口、金沙藤、积雪草 【制剂】片剂:含生药2.1g/小片,3.5g/大片。 【用法用量】口服。小片1次5片,大片1次3片,1日3-4次。

  48. 肾盂肾炎 2、肝胆郁热型 症状:寒热往来,心烦欲呕,不思饮食,腰痛,少腹痛,尿频而热,舌苔深黄,脉弦数。 治法:清利肝胆,通调水道。 中成药:茵栀黄注射液 【主要成分】茵陈、栀子、大黄、黄芩甙、氯化钠 【制剂】注射剂: 10ml/支。 【用法用量】1次1-4支,用4%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静脉滴注。

  49. 肾盂肾炎 3、肾阴不足型 症状: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咽干唇燥,尿频而短,小便涩痛,欲出未尽,舌质红,苔薄黄,脉弦细而数。 治法:滋阴益肾,清热降火。 中成药:知柏地黄丸 【主要成分】知母、黄柏、熟地黄、山茱萸(制)、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 【制剂】丸剂:200粒/盒。 【用法用量】空腹或饭前口服:每次8丸,1日3次。

  50. 心肌炎 1、气阴两虚型 症状:心悸怔忡,疲乏无力,失眠多梦,五心烦热,潮热盗汗,面色淡白无华,舌红苔黄,脉结代而细。 治法:补气养阴 中成药:生脉饮口服液 【主要成分】人参、麦冬、五味子 【制剂】口服液:10ml/支。 【用法用量】口服液:1次10ml,1日3次。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