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6

第七章 二十年代的散文

第七章 二十年代的散文. 第七章 二十年代的散文. 第一节 20年代的散文概况 第二节 周作人 林语堂 第三节 冰心 朱自清 第四节 《野草》. 第一节 20年代的散文概况. “ 五四 ” 新文化运动与文学革命使现代散文创作同其他文学样式一样,实现了艺术形式的独立和艺术形态的转变,并获得了迅速的发展和突出的成就。. 第一节 20年代的散文概况. 朱自清曾经在30年代回顾散文的创建与发展时指出:

charla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第七章 二十年代的散文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七章 二十年代的散文

  2. 第七章 二十年代的散文 • 第一节 20年代的散文概况 • 第二节 周作人 林语堂 • 第三节 冰心 朱自清 • 第四节 《野草》

  3. 第一节 20年代的散文概况 • “五四”新文化运动与文学革命使现代散文创作同其他文学样式一样,实现了艺术形式的独立和艺术形态的转变,并获得了迅速的发展和突出的成就。

  4. 第一节 20年代的散文概况 • 朱自清曾经在30年代回顾散文的创建与发展时指出: • “有种种的样式,种种的流派,表现着,批评着,解释着人生的各面。牵流蔓延,日新月异;有中国名士风,有外国绅士风,有隐士,有叛徒,在思想上是如此。或描写,或讽刺,或委曲,或缜密,或劲健,或绮丽,或洗练,或流动,或含蓄,在表现上是如此。”

  5. 第一节 20年代的散文概况 • 现代文学的第一代作家几乎全部涉足过散文小品这个领域,并且产生了像鲁迅、周作人、朱自清、冰心、郁达夫、郭沫若、瞿秋白、叶绍均、徐志摩、林语堂等诸多不同风格的散文作家。 • 1921,周作人的《美文》说是中国文学散文创作进入自觉时期的一种理论体现,,鲁迅的《野草》、瞿秋白的《一种云》,对于象征主义艺术的借鉴十分明显。

  6. 第二节 周作人 林语堂 • 《语丝》是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以散文创作为主的文学刊物,除兼登小说、诗歌、学术文章和译介的外国文学作品外,主要刊登各类散文作品,特别是简短、犀利的思想杂感、社会批评和随笔、小品散文等。

  7. 第二节 周作人 林语堂 • 语丝社的散文创作主要有两大方面:一是以鲁迅为代表的锐利、泼辣的杂文;一是以周作人、林语堂为代表的幽默、冲淡的小品散文。 • 周作人(1885-1967),浙江绍兴人,原名櫆寿,,是鲁迅的二弟。1906年从江南水师学堂毕业后赴日本留学。回国后自1917年起在北大等学校任教并投身新文化运动。

  8. 第二节 周作人 林语堂 • 整个“五四”期间, • 一方面积极倡导“为人生”的文学主张,在《人的文学》、《平民文学》等文章中系统地阐述了以人道主义为核心的“人的文学”的理论,积极推进文学革命的发展; • 另一方面,大力提倡发展现代散文,作为一个现代文学史上有巨大影响的散文家,周作人最早从西方引入“美文”的概念。

  9. 第二节 周作人 林语堂 • “五四”时期周作人最有影响和最有代表性的散文集有《自己的园地》(1923)、《雨天的书》(1926)、《泽泻集》(1927)、《谈龙集》(1927)、《谈虎集》(1928)等。 • 他的散文有“浮躁凌厉”与“冲淡平和”两体。

  10. 第二节 周作人 林语堂 • 其魅力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1、在散文选材构思上,其取材似极平凡而琐碎,在平凡事物上谈出动人的天理物趣。取材极为广泛,强调“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从社会批评到生活琐事,古今中外无所不谈。他写北京的茶食,故乡的野菜,喝茶,饮酒,鸟声,苍蝇,乌篷船,白杨树,自己的初恋,爱女的病……所以有人说周作人的散文单从书目上看,好似一“拍卖品的目录”。然而这些平凡琐碎的事物经过他的笔墨点染就发生了魔术般的变化,透露出别一种人生的况味。

  11. 第二节 周作人 林语堂 • 2、在叙述方式上,周作人的散文小品将中国散文的抒情韵味、乃至日本俳句的笔墨情趣,融合一起,形成其夹叙夹议的书写体制。这种“抒情的论文”,多半以知识为思想感情的“载体”,谈天说地,旁征博引,将诗情和理性暗暗掺入,谈论切实.

  12. 第二节 周作人 林语堂 • 3、周作人的散文小品以口语为基本,吸收文言、欧化、方言等各种成分,加以调和,造成一种“简单味”和“涩味”相结合的十分朴素、自然、简洁而又隽永的文字。 • 4、“和平冲淡”向来被公认为周作人文体的审美特色,他在对感情与文字的处理上,表现出十分的冷静和机智,淡化和节制情感,然而在冲淡的情感之中又深含着诗意。

  13. 第二节 周作人 林语堂 • 写于1924年的名篇《故乡的野菜》,文章虽然写得平和、质朴,细细咏味,就会发现在作者对野菜的谈论中,无一处不掩藏着他眷恋故乡之深情,充满了恬淡而悠长的诗意。 • 作于1926年的另一名篇《乌篷船》,在乌篷船上观赏家乡的山光水色,水乡胜景,一种悠远的水乡之恋便会油然而生。这种涩味和简单味融合而成的独特韵味使人回味不已。

  14. 第二节 周作人 林语堂 • 林语堂(1895-1976),福建龙溪人,早年先后去美国和德国留学,1923年归国后在北京大学教授英文,并开始在《晨报》副刊上发表针砭时事的文章。他是仅次于鲁迅、周作人的《语丝》撰稿人,又是最热心提倡幽默小品的散文家之一。

  15. 第二节 周作人 林语堂 • 他介绍过许多西方幽默理论,主张以幽默的艺术去揭示生活矛盾,针砭社会文明病。他的散文小品庄谐杂陈,深入浅出,语言平实而机智,有一种举重若轻、从容自如的风度;但刻意表现出来的西洋式的幽默和绅士之风,又使“他的幽默,是有牛油气的,并不是中国自来所固有的《笑林广记》”。

  16. 第二节 周作人 林语堂 • 俞平伯(1900-1990)的散文多收在《杂拌儿》、《燕知草》等集中。 • 钟敬文(1903-2002)在他的第一本散文集《荔枝小品》的题记里承认“我的文章,很与周作人先生的相象”。他善于写咏物小品。

  17. 第二节 周作人 林语堂 • 废名(1910-1967),即冯文炳,他的作品专写农村乡镇生活里的人事,对小人物寄情,初时尚注重社会意义。《竹林的故事》等作品名为小说,散文化,很注重意境的传达,清新素朴,抒情气息浓郁,也喜闲谈琐事,以冲淡为衣,表现出朴讷哀伤的风格

  18. 第三节 冰心 朱自清

  19. 第三节 冰心 朱自清

  20. 第三节 冰心 朱自清 • 冰心的散文集有《往事》和《寄小读者》。 • 冰心的散文很少有故事、情节、人物、或细节之类,有的只是一缕幽思,一种挚情,一段佳意,一股情绪。冰心以诗似的散文文字,抒写自己的感想和自然的风景,由于她所表现的多是刹那间涌上心头的思想情绪,空灵而缠绵,纤细而澄澈。所以,冰心的散文无须受严谨结构布局的约束,常常保持着行云流水般的自然、飘逸之趣。

  21. 第三节 冰心 朱自清 • 在语言文字上,冰心的散文清新隽丽,精美典雅,灵活婉转、流动清丽,具有独特的韵味。 • 郁达夫甚至这样推崇冰心的散文:“冰心女士散文的清丽,文字的典雅,思想的纯洁,在中国好算是独一无二的作家了”,“我以为读了冰心女士的作品,就能够了解中国一切历史上的才女的心情;意在言外,文必己出,哀而不伤,动中法度,是女士的生平,亦即是女士的文章的之极致。”

  22. 第三节 冰心 朱自清 •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东海人,后随祖父、父亲定居扬州,亦自称扬州人。 • 朱自清是20世纪中国的一位著名散文家,他先后出版了《踪迹》、《背影》、《欧游杂记》等。 • 朱自清的散文堪称“美文”,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23. 第三节 冰心 朱自清 • 1、他的散文最能打动读者的是他深切、真挚的情感,绝无装腔作势和虚文伪饰。因情真而意深,因情真而愈美,读他的散文,处处可见其诚挚美好的襟怀,以及由于执着人生而产生的“沉痛隐忧”,故而能够打动人、感染人。

  24. 第三节 冰心 朱自清 • 2、善于通过生活细节的描写,往事琐忆,将情感渗透其间,迂回细腻,自然亲切。《背影》之所以感人至深,说到底是一个“情”字。父亲对儿子的舐犊之情,儿子的悔恨之情与感激热爱之情,这些看似普通的人之常情,他作者对家逢变故和颠沛流离生活的伤感交融在一起,表现得曲折回荡,感人至深。

  25. 第三节 冰心 朱自清 • 3、朱自清的散文善于情景交融的抒情描写,以重彩、工笔描绘景物,文章讲究意境。《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温州的踪迹》、《荷塘月色》是他写景抒情的名篇。

  26. 第三节 冰心 朱自清 • 体现出作者对自然景物的精确观察,对声音、色彩的敏锐感觉,通过千姿百态、或动或静的鲜明形象,巧妙的比喻、联想,融入自己的感情色彩,便构成细密、幽远、浑圆的意境。《荷塘月色》着力描写了荷塘的月色,荷叶和荷香。

  27. 第三节 冰心 朱自清 • 呈现在读者眼前的是荷叶田田,荷花朵朵,清香缕缕,“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他的描写,仿佛是以文字作画,笔下呈现出无限的诗情画意,使人读之有身临其境之感。

  28. 第三节 冰心 朱自清 • 梁遇春(1904-1923)耽于思索,他的随笔也有许多对人生哲理的探求和洞明的见解。《春醪集》谈论知识,探索人生,或旁征博引,或触景生情,浮想联翩;语言机智常有精妙的警句和思想的闪光。

  29. 第三节 冰心 朱自清 • 许地山的散文集《空山灵雨》近似散文诗,有浓厚的宗教气氛,既有对现实的不满,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探求。名篇《落花生》质朴短小,有寓意,主张人生“要学花生,因为它是有用的,不是伟大好看的东西。”这是他人生态度的集中体现。

  30. 第四节 《野草》 • 一方面,《新青年》的团体解散了,“五四”新文化运动转入低潮期。“寂寞新文苑,平安旧战场,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鲁迅这个文化战士感受到了深刻的孤独和寂寞;另一方面,鲁迅的家庭内部出现了矛盾,

  31. 第四节 《野草》 • 他与二弟周作人的关系彻底破裂,这对鲁迅来说无疑是人生又一不幸,并且成为《野草》中一些篇章的写作动因。在这个时代苦闷与人生苦闷双重压力下写成的《野草》,又具有超越时代和个人生活范围的普遍意义。

  32. 第四节 《野草》 • 《野草》中的24篇散文诗就其题材而言各自成篇,彼此不相连属,就情绪而言又浑然一体。一部分作品是表现作者内心迷惘、痛苦、苦闷的自我的主观情绪以及对自我存在价值的反省、自剖,捕捉自我微妙的难以言传的感觉、情绪、心理、意识(包括潜意识),逼视自己灵魂的最深处,进行深层次的哲理的思考。

  33. 第四节 《野草》 • 《颓败线的颤动》写一个母亲在最艰难的处境中为自己的生存、为儿女的发展牺牲了一切,包括自己的社会荣誉。然而,儿子长大后却感到有这样一个不名誉的母亲是耻辱的,而遗弃了自己的母亲。这是一个母亲的无可言说的巨大悲剧,同时也是鲁迅内心痛苦的象征。也是爱人者的悲剧。

  34. 第四节 《野草》 • 《死火》是鲁迅自我感情的象征性体现。鲁迅对人类、对本民族、对他人向来怀有深厚的人道主义感情,但在被礼法关系笼罩的感情冰冷的中国社会里,他的火热的情感遭到的却是社会的冰冷。鲁迅感到自己的热情已被冻结成冰,成了“死火”。

  35. 第四节 《野草》 • 《墓碣文》写的是自我内心矛盾之苦以及对这种痛苦的抗争。其中的“墓碣”实际上是鲁迅自己的“墓碣”,“墓碣文”写的是他致死的原因,他内心的矛盾和痛苦。 • 《秋夜》中的枣树虽然受到别人的损害,只剩下了枝干,但它“却仍然默默地铁似的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

  36. 第四节 《野草》 • “小粉红花”只会做美好未来的梦,小飞虫追求光明却被自己的追求而烧灼; • 只有枣树,才是这夜空的真正敌人,它孤独而倔强,具有坚毅的生命力。这是一个坚韧的文化战士对自我存在价值的肯定。

  37. 第四节 《野草》 • 《过客》中的“过客”,不知道前方是什么,不知道自己从何而来,但他依然不停地跋涉、坚定地向前走,不停留在任何温适的地方。《雪》中“朔方的雪”、《这样的战士》中的“这样的战士”,和“过客”一样,都是鲁迅自我的写照。

  38. 第四节 《野草》 • 《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勾勒了三种人的精神特征,“奴才”的特征是永远不满于自己的处境而又不想依靠自己的努力改善这种处境,“怨诉”是这类人宣泄卑屈心情的唯一途径。“聪明人”的特征是永远以空洞的安慰表示对奴才的同情,但他们根本不关心不幸者的生活命运,因而也不会实际地帮助他们改善自己的处境。

  39. 第四节 《野草》 • “傻子”是鲁迅所肯定的人,他们的特征是真诚地同情不幸者,并且实际地为他们争取生活的改善。但在中国更多的是“聪明人”和“奴才”,“傻子”的行为不但得不到奴才们的支持,反而为奴才们提供了向主子们献媚求宠、表示忠心的机会,“傻子”成了他们的牺牲品。

  40. 再见 再 见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