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0

壓力的管理與調適

壓力的管理與調適. 周文祥 雲林科技大學 NYUST. 學習型組織中的熱青蛙理論. Negative adaptation to train stress Lag in training gain Staleness Overtraining Burnout Withdrawal. 習以為常. 我們要坐以待斃嗎 ?. 壓力的定義. 個體知覺到自己的能力與環境要求之間, 產生不平衡的一種狀態 生理 與心理之反應 . 環境的要求.

chika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壓力的管理與調適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壓力的管理與調適 • 周文祥 • 雲林科技大學NYUST

  2. 學習型組織中的熱青蛙理論 Negative adaptation to train stress Lag in training gain Staleness Overtraining Burnout Withdrawal

  3. 習以為常 我們要坐以待斃嗎?

  4. 壓力的定義 • 個體知覺到自己的能力與環境要求之間, 產生不平衡的一種狀態 生理 與心理之反應 環境的要求 個體的知覺

  5. 壓力與健康 身體 情緒 全人 精神 社交

  6. 工作倦怠--BURNOUT • 由於對精力、體力或身體其它資源耗用過度,造成身體匱乏、體力耗盡、或精神衰竭的現象。 • 影響的三個層面 情緒耗竭(emotion exhaustion) 無人情味(depersonalization) 缺乏成就感(personal accomplishments)

  7. 工作倦怠的定義與特徵 • 工作倦怠(burnout)這一個專有名詞最早是由美國精神醫師Herbert J. Freudenberger在1974年所提出的。Freudenberger觀察他的臨床診療病人,發現在那些從事助人工作的相關職業人員(如社會服務人員、精神健康人員、司法相關人員、護士與教師)中,他們對於工作皆呈現出一種逐漸損耗的感覺(wearing out),面對過多的工作壓力並經驗到情緒耗竭、喪失最初的動機、承諾和成就感的現象(Dworkin, 2001 ; Maslach, Schaufeli & Leiter, 2001), Freudenberger把這種共同的現象反應稱之為倦怠(burnout)。

  8. 工作倦怠的定義與特徵(續) • 美國的社會心理學家Maslach從1976年開始研究工作 倦怠,她發現工作倦怠好發在那些在工作環境中感受 到情緒耗盡與過度壓力負荷的個體,這些人普遍經驗 到他們的活動對他們自己是沒有任何益處與幫助的, 且開始會責怪埋怨他們的顧客、病人或是學生沒有長 進,最後導致他們感到喪失職業的成就感(Dworkin, 2001)。

  9. Maslach認為工作倦怠具有三個構成層面,分述如下:Maslach認為工作倦怠具有三個構成層面,分述如下: • (一)情緒耗竭(emotional exhaustion) 在與他人互動的工作過程中,因身體和心理不能達到環 境的要求而感到精疲力竭、精神耗損、無力感與失去興 趣等情緒耗竭的現象。 • (二)缺乏人性(depersonalization) 以消極、冷漠、嘲諷等負面的態度來對待他人,包括工 作夥伴與服務對象。 • (三)成就感低落(reduced personal accomplishment): 對自己的表現不滿,感到沮喪、失敗和能力不足,對自 己有消極負面的評價。

  10. 工作倦怠的症候類型 Spaniol & Caputo(1980)曾將工作倦怠的症候類型 分為三級: • 第一級是輕度倦怠(mild): 呈現出急躁不安、疲倦、容易分心及易遭挫折等暫時現象。 • 第二級是中度倦怠(moderate): 出現和第一級相同的症狀,但持續的時間較長,約為兩個星期。 • 第三級是高度倦怠(severe): 有生理上的疾病,如潰瘍、慢性疼痛、偏頭痛、頭痛等症狀。 (引自林炎旦,民84)

  11. 工作倦怠的六項指標 • 工作過量:壓力日增、全年無休、身兼數職 • 有責無權:沒有自主權,主管事必躬親的管理 • 生活清苦:做的越多,領的越少 • 獨來獨往:公司內鬥文化導致個人自掃門前雪 • 差別待遇:賺錢第一,以利益為導向 • 理念不合:管理階層與實際執行員工間的衝突 (Maslach & Leiter, 1999) 出處:陳柏蒼譯(1999)企業睡人

  12. 發生倦怠的原因(burnout creation) • 工作量超過負荷 • 缺乏控制 • 報酬不足 • 組織功能不彰 • 不公平 • 明顯的價值衝突 (Maslach & Leiter, 1999) 出處:劉小菁譯(2001)助人工作者自助手冊-活力充沛的秘訣

  13. 預防倦怠(burnout prevention) • 適中的工作量 • 覺得有選擇性跟控制感 • 賞識與報酬 • 對組織有認同感 • 公平、尊重跟正義 • 工作有意義、有價值 (Maslach & Leiter, 1999) 出處:劉小菁譯(2001)助人工作者自助手冊-活力充沛的秘訣

  14. 馬氏工作倦怠量表(MBI)簡介 • 這份量表是由美國的社會心理學家Christina Maslach以及Susan E. Jackson所編製而成的。馬氏工作倦怠量表最初是用於助人工作的專業人員上,原始的量表稱之為MBI-Human Services Survey(MBI-HSS),後來又修訂適用於施測在教育人員上的MBI-ES,最後修訂的版本為適用於一般大眾職業的工作倦怠量表,稱之為MBI-General Survey(MBI-GS)。馬氏工作倦怠量表最初的版本(MBI-HSS)有22題,分為「情緒耗竭」、「缺乏人性」以及「個人成就感」三個分量表。三個分量表的題數分別是情緒耗竭9題、失去人性5題和個人成就感8題。最初的設計是採陳述句的方式讓受試者依其實際的工作感受來回答「感受的次數」和「感受的強度」。後來因為許多研究證實在「感受次數」和「感受強度」上的反應是相當一致的,因此,後來的量表就拿掉了感受強度的部分,而只剩下感受次數的部分。

  15. 馬氏工作倦怠量表(MBI)簡介(續) • 此量表有三個分量表,分別為「情緒耗竭分量表」、「缺乏人性分量表」以及「個人成就感分量表」。Maslach特別在其馬氏工作倦怠量表操作手冊中提醒這份量表是不能夠將所有的分數累加而成為一個總分,而是要將這三個分量表分別分開計算(Maslach, Jackson & Leiter,1996)。高工作倦怠反映出在「情緒耗竭」和「缺乏人性」這兩個分量表的得分高,而在「個人成就感」的分量表得分低。低的工作倦怠則反映在「情緒耗竭」和「缺乏人性」這兩個分量表的得分低,而在「個人的成就感」分量表的得分高。

  16. 壓力的調適與管理 • 認知的調整 • 身體放鬆法--心隨身往 • 心智放鬆法--身隨心往 • 社會支持網路的建構

  17. 心隨身往--身體放鬆法 • 肌肉漸進放鬆法 • 運動 • 按摩 • SPA(身心靈)

  18. 身隨心往--心智放鬆法 • 呼吸法 • 自生訓練 • 視覺化的心理圖像 • 靜坐或冥想 調身 調息 調心

  19. 行為改變理論的發展 • 反應性制約理論 新刺激與原刺激的聯結 • 操作性制約理論 增強作用 • 觀察學習(observational learning)

  20. 認知的調整與管理 • 理情思考 • 思想中斷法 • 自我談話 • 情緒管理 RATIONAL THINKING (A)Affair (B)Belief (C)Consequence

  21. A B C D A:activating event,指發生的事件 B:belief,指個人對事件所持的信念 C:emotional consequence,指信念引起 的情緒後果 D:disputing intervention,指勸導干預 (意即治療) 理情治療中的A-B-C-D

  22. 社會支持系統網路的建構 • 能滿足個人需要的不同種類及深度的人際關係

  23. 東西方文化價值觀的差異 • 東西方文化的傳統弱點都很明顯,如果說西方科學是獲得了整個世界,而喪失撩了靈魂,那麼東方冥契主義,便是在追求內在的啟發,而讓他們的子孫挨餓。

  24. 左腦的功能 語言的、系統的 現實的、數量的、邏輯的 分析的、推理的 它是屬於西方的思想型式(科學的思維模式) 右腦的功能 非語文的、視覺延展的 統覺的、空間的、類推的 整體綜合的、直覺的 它是屬於東方的思想型式(禪的思維模式) 左右腦的功能

  25. 真實的 應付能力 真實的 內外要求 回 饋 主觀覺知的 應付能力 主觀覺知的 內外要求 不平衡 壓力 回 饋 情緒經驗 壓力反應 回 饋 心理反應 生理反應 認知防衛 行為反應 壓力的互動模式

  26. 環 境 個 人 <壓力源> <壓力狀態> 生活變動 覺知該生活變動自主性心理反應 生理反應:自律神經系統反應 內分泌系統反應 免疫系統反應 ……………… 性格特質 心理需要 ………… 社會支援 社會支援知覺一致性 情緒反應與因應 不成功 成功 成熟、成長 (形成易感染性) 初步身心症狀 (形成易感染性) 疾病 壓力模式示意圖

  27. Personal/Situational Stress Burnout Hardiness Coaching Issues E D Competitive Level Gender Perceived Stress Burnout Burnout SCAT-C Emo. Exhaustion Depersonalization Personal Accomp. Initiating LS Consideration LS E E E Conceptual model of stress and burnout

  28. Personality and Motivational Factors Situation Demands/ Resources Cognitive appraisal .of demands .of resources .of consequences .of “meaning” of consequences STRESS Physiologic responses, e.g., arousal Coping and task behaviors .Perceived overload .Low perceived pre- dictability and con- troll: helplessness .Perception of few meaningful accom- plishments .Lack of meaning and devaluation of self/ activity .Tension, anger, anxiety, depression .Insomnia, tatigue .Illness suscep- tibility .High or conflicting demands: overload .Low social support .Low autonomy .Low rewards .Low demands: boredom .Rigid, inappropriate behavior .Decreased performance .Interpersonal difficulties .Withdrawal from activity BURNOUT

  29. 結 語 • 壓力是工作與生活的一部份 • 化壓力為學習與成長的動力源 • 增加運動員與教練的抗壓性 • 歲月本長而忙者自促 • 天地本寬而悲者自隘 • 萬物本閒而勞者自冗

  30. 轉化心境—解決問題最好的方法,就是面對問題轉化心境—解決問題最好的方法,就是面對問題 • 何須足量革,盡覆此大地, 片革墊鞋底,即同覆大地。 • 若事猶可為,云何不歡喜, 若已不濟事,何須掛憂心。 • 遇難不應退,皆因修力成, 始聞名生畏,後無彼不樂。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