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7

概念 : 1 、 采区车场:采区上(下)山与区段平巷或阶段大巷连接处的一组巷道及硐室 2 、采区车场巷道:甩车道、存车线、联络巷道及各种硐室 3 、 分类 按地点分: 采区上、中、下部车场

概念 : 1 、 采区车场:采区上(下)山与区段平巷或阶段大巷连接处的一组巷道及硐室 2 、采区车场巷道:甩车道、存车线、联络巷道及各种硐室 3 、 分类 按地点分: 采区上、中、下部车场 按服务对象分: 主提升甩(平)车场; 辅助提升甩(平)车场。 按线路布置分: 单道起坡甩(平)车场; 双道起坡甩(平)车场。. 3. 5. 第一节 采区车场形式. 一、采区上部车场形式 采区上部车场 — 采区上山与采区上部区段回风平巷或阶段回风大巷之间一组联络巷道和硐室. (一) 采区上部 平车场. 布置特点: 1)“轨上”以水平的巷道与阶段回风大巷相连,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概念 : 1 、 采区车场:采区上(下)山与区段平巷或阶段大巷连接处的一组巷道及硐室 2 、采区车场巷道:甩车道、存车线、联络巷道及各种硐室 3 、 分类 按地点分: 采区上、中、下部车场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概念: • 1、采区车场:采区上(下)山与区段平巷或阶段大巷连接处的一组巷道及硐室 • 2、采区车场巷道:甩车道、存车线、联络巷道及各种硐室 • 3 、分类 • 按地点分:采区上、中、下部车场 • 按服务对象分: 主提升甩(平)车场; • 辅助提升甩(平)车场。 • 按线路布置分: 单道起坡甩(平)车场; • 双道起坡甩(平)车场。

  2. 3 5 第一节 采区车场形式 • 一、采区上部车场形式 • 采区上部车场 — 采区上山与采区上部区段回风平巷或阶段回风大巷之间一组联络巷道和硐室

  3. (一)采区上部平车场 布置特点: 1)“轨上”以水平的巷道与阶段回风大巷相连, 并在平巷内布置储车线及调车线。 绞车房与回风大巷在同一水平。

  4. (一)采区上部平车场 据调车方向,上部平车场分:顺向平车场,逆向平车场 顺向平车场 车辆进入储车线方向与提车线方向一致 逆向平车场 车辆进入储车线方向与提车线方向相反

  5. (二)采区上部甩车场 • 1、布置特点: • 1)“轨上”以倾斜的甩车道与区段回风平巷(或石门)相连,在平巷内设储车线及调车线。 • 2)绞车房高于回风水平。 • 3)按甩车方向,上部甩车场可分:单向甩车 • 双向甩车

  6. (三)上部车场形式选择 • 1、平车场 • 采区煤层上部为风化带或松软岩层 • 煤层群联合布置采区,用石门联接各煤层回风平巷和总回风巷 • 当绞车房与上山变坡点距离近,用顺向平车场 • 当绞车房距轨上变坡点较远,逆向平车场

  7. 上部车场形式选择 • 2、采区上部甩车场 • 优点:调车省力;通过能力大,可减少工程量。 • 绞车房高,不易维护,绞车房有下行风。 • 选用:采区上部车场要选在稳定的围岩中。

  8. 二、采区中部车场形式 • 采区中部车场—联结上山和中部区段平巷的一组巷道和硐室。 • 采区中部甩车场车场分: • 按甩车方向,甩入地点 • 单向甩车 绕道式 • 双向甩车 石门式 • 平巷式

  9. (一)石门式中部车场 • 石门式中部车场—采区上山甩车道直接将矿车甩入区段石门 1运输上山2轨道上山3区段运输平巷4区段(或集中)轨道平巷5联络眼6甩车道7区段溜煤眼8区段运输石门(或溜煤眼)9区段轨道石门10采区变电所11区段运煤集中平巷

  10. 石门式中部车场 • 1)单向甩入石门内 • 轨上—石门—轨道平巷相连 • 运上—石门—区段运输平巷相连 • 2)石门内设调车场 • 3)上、下区段过渡期通风。 • 适用:煤层群联合布置采区, • 轨上在下部煤层或底板岩石内

  11. 石门式中部车场 1运输上山2轨道上山3区段运输平巷4区段集中轨道平巷5联络眼7区段溜煤眼8区段溜煤眼9区段轨道石门11区段运煤集中平巷12联络石门13人行道

  12. (二)绕道式中部车场 • 绕道式中部车场—采区上山甩车道由斜面进入平面后再延伸至顶板绕道内,在此设调车线。 单向甩入绕道1运输上山2轨道上山3甩车道4绕道5区段轨道平巷;

  13. (三)平巷式中部车场 • 平巷式中部车场—采区上山甩车道直接甩入区段平巷中,在平巷中设储车线。 1运输上山;2甩车道;3区段轨道平巷4绕道5运输上山;6交叉点。

  14. 平巷式双向甩车中部车场 • 2、布置特点: • 1)采区两翼区段的平巷不在同一水平; • 2)双向甩入不同标高的区段平巷; • 3)巷道交叉点不易维护。 • 适用:地质构造等原因,双翼区段不同标高。

  15. 三、采区下部车场 • 采区下部车场—采区上山与阶段运输大巷联接处的一组巷道和硐室 • 按装车地点不同,采区下部车场可分为: • 大巷装车式; • 石门装车式; • 绕道装车式。

  16. (一)大巷装车式下部车场 • 采区煤仓的煤炭直接在大巷装入矿车或胶带输送机; • 辅运由轨上与大巷间的绕道相联。

  17. 大巷装车式下部车场优缺点 • 优点:布置紧凑,工程量省;调车方便。 • 缺点:影响大巷通过能力;绕道维护量大

  18. (二)石门装车式下部车场 • 1、在石门里布置装车站

  19. 石门装车式下部车场特点 • 工程量小;调车方便,通过能力大,不影响大巷运输。 • 适用:煤层群联合布置的采区。

  20. 石门装车式下部车场的适用条件 • 适用:单一煤层布置的采区。

  21. (三)绕道式下部车场 • 1、绕道式下部车场 • 开一段平行于大巷的巷道,专门布置装车线路。

  22. 绕道式下部车场优缺点 • 优点: • 不影响大巷运输能力。 • 缺点: • 工程量大; • 调车时间长。

  23. 绕道式下部车场适用条件 • 适用: • 采区生产能力大;矿井一翼有两个采区同时生产;不宜布置石门装车站时

  24. (四)布置采区下部车场时注意的问题 1、轨道上山起坡角25。 2、轨道上山顶板或底板绕道出口朝向井底车场方向。 3、轨道上山绕道出口应与通过线接轨。 4、足够的通过能力

  25. 第二节 轨道线路设计基础 • 一、矿井轨道 • 矿井轨道:巷道底板铺设的道床、轨枕、钢轨和联结件等。

  26. 一、矿井轨道 • (一)轨型: • 1、钢轨的型号,以kg / m表示 • 2、类别: • 重轨 24kg /m的钢轨; • 轻轨  24kg /m的钢轨; • 矿井常用轨型有:24、18、15、11等。 • 小矿或运输量小的巷道可选用8.5型。

  27. 3、轨型选用

  28. (二)道岔 道岔— 使车辆由一线路转运到另一线路的装置 • 单开道岔 — DK(one way switch) • 对称道岔 — DC(symmetrical switch) • 渡线道岔 — DX(cross over switch)

  29. (二)道岔 1、道岔结构及参数 (1)道岔结构 1 — 尖轨; 2 — 辙叉; 3 — 转辙器; 4 — 曲轨; 5 — 护轮轨; 6 — 基本轨。 特点:道岔是一个刚性整体装置

  30. (2)道岔参数: • a、b — 外形尺寸, — 辙叉角。 • 在线路图中,道岔以单线表示。 • 道岔主线与岔线用粗实线绘出

  31. 对称道岔 1

  32. 渡线道岔

  33. 道岔 • 2)系列:615、618、624、918、924 • 每个系列按辙叉号码和曲线半径不同,又分: • DK615 — 4 — 12 • DC624 — 3 — 9 • DX918— 5 — 2016 • 第一段数:6、9 - 分别表600mm、900mm轨距。 15、18、24 — 分别表示轨型。

  34. 道岔角 280438 185530 1415 112516 93138 Ctg 2 4.000393 5.999881 8.000185 10.000062 12.000077 M 2 3 4 5 6 道岔 DK615 — 4 — 12, DC624 — 3 — 9,DX918— 5 — 2016 • 第二段数字(4、3、5)为辙叉号码(M) • (3)辙叉号(M): • M 与辙叉角()的关系

  35. DK道岔 DK道岔有5个系列:615、618、624系列各有5个(M):2、3、4、5、6。 918、924系列各有4个(M):3、4、5、6。 b段等长。

  36. DC道岔 • 615、618、624各有2个(M):2、3。 • 918、924各有1个(M):3 • b值为岔线实长b1的水平投影。

  37. DX道岔 • 615、618、624各有2个(M):4、5。 • 918、924各有2个(M):4、5。 • 道岔的  小,R 大,行车速度 

  38. 道岔 • (4)道岔半径 • DK 和DC名称尾数表示道岔曲轨的曲线半径,单位为:m。 DK615 — 4 — 12, DC624 — 3 — 9 • 如:6、9、12、15、20、25、30m。 • DX —尾数有四位数。 • DX918 — 5 — 2016 • DX918 — 5 — 2019 • 四位数 — 前两位数:表示曲线半径,m; • 后两位数:表示轨中心距,dm。 • 如:16表示16dm ;19表示19dm。

  39. (5)道岔的方向性 • DK、DX道岔有左向和右向之分。 • 道岔手册中所列型号均为右向道岔。 • 如:DK615 — 4 — 12,未注明左、右,均为右向道岔。 • 右向道岔 — 岔线在行进方向(由a  b)的右侧。

  40. 道岔的方向性 • 左向道岔:必须在尾数末注上(左)字。 • 如:DK615 — 4 — 12(左) • 岔线在行进方向(由a  b)的左侧。

  41. 3、道岔选择 • 1)与基本轨距一致。如DK615 — 4 —12,只用于600mm轨距。 • 2)与基本轨型一致,高一级,不能低一级。 • 如基本轨型是18 k g /m • 道岔可选18kg /m或者24kg /m。 • 3)与行车速度相适应 • DK:M为2、3号的只能走矿车,不能走机车。 • DC:M为2、3号的只能走矿车,不能走机车。 • R  9m, 185530的只能走矿车,不能走机车

  42. 二、轨道线路 • (一)轨距与线路中心距 • 1、轨距及选用 • 1)轨距:单轨线路上两根轨道轨头内缘的距离

  43. 轨距及选用 • 2)选用: • (1)采用标准轨距:600mm;900mm。 • (2)根据生产能力大小,按表18 — 3选用。 • 600mm轨距: • 1t固定矿车、3t底御式矿车 、辅运 • 900mm轨距: • 3t固定矿车、5t底御式矿车

  44. 2、线路中心距 1)线路中心距:双轨线路的中心线间距S (1)直线段: S  B ,mm。 式中:B — 机车宽度,mm;  — 两车内侧的距离,mm, 0.2m。 装车点: 0. 7m 摘挂钩点: 1m

  45. 线路中心距 (2)弯曲段:S  B  + S 机车运输:S = 300mm 其它运输:S = 200mm。

  46. 线路中心距 • 2)选用:线路中心距一般取100mm为单位的整数。 • 例:1t矿车,机车运输,轨距600mm,机车宽1060mm, • 直线段:S  B ,mm • S=1060+200 = 1260 1300 • 曲线段: • S  B  + S S= 1300 + 300 = 1600

  47. 机车或底卸式矿车双轨大巷中心距

  48. 3、线路表示方法 • 用两根轨道中心线作为线路的标志, • 单轨线路 — 单线(细实线) • 双轨线路 — 双线(细实线)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