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4

第二十三章 低收入家庭與障礙兒童介入的另一個十年

第二十三章 低收入家庭與障礙兒童介入的另一個十年. 01. 1A 前言 (p.567). 啟蒙教育再度獲得授權 99-457 公法修正 資金使用在幼稚園前期計畫 實驗經費越來越困難,計畫被迫結束. 02 .1A 前言 (p.568). 腦的十年,反覆的感官刺激下,做出最大反應 貧窮是有風險的環境 特殊教育兒童的數量增加 病原特徵. 03. 1B 簡述首次探討的結論( p.569 ). 居貧窮劣勢的兒童 貧窮劣勢的兒童絕大多數為黑人兒童 學前介入經驗和學校類似工作能夠提升測試表現 被選為對照組的兒童慢慢趕上實驗組兒童 僅以家庭訪問,對劣勢兒童不見得是有效的.

danton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第二十三章 低收入家庭與障礙兒童介入的另一個十年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二十三章低收入家庭與障礙兒童介入的另一個十年第二十三章低收入家庭與障礙兒童介入的另一個十年

  2. 01. 1A前言(p.567) • 啟蒙教育再度獲得授權 • 99-457公法修正 • 資金使用在幼稚園前期計畫 • 實驗經費越來越困難,計畫被迫結束

  3. 02 .1A前言(p.568) • 腦的十年,反覆的感官刺激下,做出最大反應 • 貧窮是有風險的環境 • 特殊教育兒童的數量增加 • 病原特徵

  4. 03. 1B簡述首次探討的結論(p.569) • 居貧窮劣勢的兒童 • 貧窮劣勢的兒童絕大多數為黑人兒童 • 學前介入經驗和學校類似工作能夠提升測試表現 • 被選為對照組的兒童慢慢趕上實驗組兒童 • 僅以家庭訪問,對劣勢兒童不見得是有效的

  5. 04. 2A居貧窮劣勢的兒童(p.570) • 嬰幼兒時期的介入服務,不一定比學齡前開始的更有效率 • 社會表現的效果,不足以下結論他們代表介入服務對劣勢兒童所帶來的另一種選擇利益。

  6. 05. 2B具特殊需求的兒童(p.570) • 特殊兒童家庭的資料極少 • 計畫結束時,兒童技巧方面有所進步 • 認定計畫是否成功有許多原因: • 對於如何評量發展異常幼兒的進步狀況,未達到共識 • 服務不分類特殊兒童的計畫,某一類型有效果,其他類型則沒有 • 不同評估方法的計畫,有些方法以標準化,有些則是針對該計畫設計 • 難將科學研究計畫應用在特殊兒童上 • 少有追蹤符合介入本身的規定

  7. 06. 1C貧窮特殊兒童介入服務探討(p.571) • 概論 • 嬰兒健康與發展計畫、平等啟蒙和父母為導師、兒童父母中心

  8. 07. 2D為貧困兒童所辦的舊計畫:新資料(p.571) • 基礎/初始計畫/照顧計畫 • 基礎計畫包含一個早期介入服務 • 非裔美國人 • 發展成績四歲開始停滯 • 學前介入對於智力測驗的效果在十二歲消失 • 接受學前介入的兒童組分數較高 • 留級和特殊教育需求較少 • 基礎計畫的焦點應該在「彌補」兒童的「不足」

  9. 08. 3A基礎/初始計畫/照顧計畫(p.572) • 對於貧窮兒童來說,學校並不是一個正面環境 • 「照顧計畫」只透過家庭訪問進行家庭教育 • 僅有家庭訪問組已經受到負面影響,效果可能持續整個學前時期 • 與貧窮有關的問題都是難以解決的

  10. 09. 3B父母兒童發展中心(p.574) • 父母兒童發展中心(PCDC)針對貧窮兒童及父母所辦的介入計畫 • 幫助父母成為其子女的教師,藉此促進幼兒競爭力 • 計畫結束後,持續追蹤兒童一到六年,顯示PCDC對其智力沒有顯著效果 • 有一半的受試母親有憂鬱現象

  11. 10. 3C高瞻遠矚(p.575) • Piaget學派是將兒童視為積極學習者 • 「計畫-執行-複習」程序 • 二十七歲的後續追蹤

  12. 11. 3C高瞻遠矚(p.577) • 比較「高瞻遠矚」課程、直接指導課程、傳統保育學校課程 • 在一九六零年代初期推行,要確定現在有什麼效果

  13. 12. 3D啟蒙教育(p.578) • 樂觀的信念但貧窮兒童的人數急遽增加 • 面對一個在全國各地的啟蒙教育,要使用不同的課程方案 • 啟蒙教育縱貫研究 • 在學前能力測試明顯表現較佳

  14. 13. 3D啟蒙教育(p.579) • 關於啟蒙教育參加如何度過學前和公立學校生活的統計情況 • 課程問題

  15. 14. 2E為貧窮/具風險兒童所進行的新計畫(P.579) • 針對以下三點探討: • 嬰兒健康與發展計畫 • 兒童父母中心 • 兩代計畫

  16. 15. 3E嬰兒健康與發展計畫(P.579~580) • 嬰兒健康與發展計畫IHDP • 一個隨機臨床試驗 • 介入服務會在許多地點同時推行 • 八個醫療機構參予計畫 • Ramey等人:基礎計畫和照顧計畫乃是IHDP介入計劃的原型。

  17. 16. 3E嬰兒健康與發展計畫(P.580) • 參與的兒童 • 重點在出生體重過輕的嬰兒 • 三分之一入選者分配為介入組,三分之二只有醫療行動

  18. 17. 3E嬰兒健康與發展計畫(P.580~581) • 介入服務 • 前12個月,每星期再家受訪一次 • 學習夥伴課程的中心本位介入 • 持續到嬰兒36個月大,計畫終止 • 隨機臨床試驗

  19. 18. 3E嬰兒健康與發展計畫(P.581~582) • 初期結果 • 介入後結果 • IHDP兒童會一直追蹤到8歲。 • 五歲和八歲時,會發表主要的評估報告。

  20. 19. 3E嬰兒健康與發展計畫(P.582) • 調查結果的解讀 • 推行順利、花費高昂,卻得不到應有的效果 • 介入計劃本身並不適合對象 • 學者認為:介入計劃應該針對家庭面齡的風險打造。 • 無效的原因:計畫內容針對沒有健康問題的鄉下貧窮兒童和家庭所設計 • 介入計劃較適合出生體重較重的兒童。

  21. 20. 3F第一章:兒童父母中心(P.584) • 芝加哥公立學校的20個「兒童父母中心」進行 • 持續1到2年 • 採自願性參加,沒有在一開始成立對照組。 • 家長參與是必須的,父母每星期到學校半天。

  22. 21. 3G兩代計畫 (P.585) • 為生活於劣勢環境的兒童擴大介入範圍:兩代計畫。 • 平等啟蒙:結合兒童幼兒教育、成人讀寫能力教育及親職教育。 • 資格:有一個成人符合成人教育的資格,有一個小於八歲的小孩。

  23. 22. 3G兩代計畫 (P.586~587) • Abt聯合公司執行 • 平等啟蒙的各項服務,確實為兒童和他們的父母在許多方面帶來改善。 • 參加親職教育似乎是平等啟蒙的一項非常吸引人的內容。 • 父母為導師:密蘇里州開始,一個支援該州任何參加計劃的新手父母的全方位計劃。

  24. 23. 2F摘要(P.588) • 過去十年,為劣勢兒童所推行的介入計劃,結果卻令人氣餒。 • 所表現的效果,卻還不如都不做。 • 所謂最好的介入計劃,可能就必須要能提供一個清潔、正面、豐富的兒童托育中心,並且對兒童要有足夠的成人和兒童比例,一直到兒童入學。

  25. 24. 1D 障礙兒童介入計劃的回顧與探討(P.589) • 前次回顧之後介入計劃的改變 • 「障礙者教育法修正案」(1986) • 「殘障者教育推廣條例對國會的第七年度報告」(1985) • 教育公民權(1992) • 預防措施

  26. 25. 2G 前次回顧之後介入計劃的改變(P.590) • 社會責任(1990) • 第二代的介入計劃研究 • 新型態的效益研究(1990) • H部分(即現在的C部份)

  27. 26. 2H 99-457公法的推行(P.591) • B部分(三到五歲幼兒) • 全面性分析(1980) • 教室本位的服務 • 巡迴式語言治療 • 加值分析(1991)

  28. 27. 3H B部分(三到五歲幼兒)(P.592) • 個別化教育計畫IEP • 「幼兒環境評估量表」(ECERS) • 「混合計畫」(1996) • B部分介入服務

  29. 28. 3I C部分(出生到三歲服務)(P.593) • 獲得較多的關懷 • 最多的服務 • 多組織化和一致性 • 透過H部份接受早療服務

  30. 29. 3I C部分(出生到三歲服務)(P.593) • 時間量大有不同(P.594) • 與早期療育服務結合 • 單一方式

  31. 30. 2I 單一介入計劃(P.595) • 短期時間

  32. 31. 3J教室本位介入(P.595) • 「夏洛特循環計畫」 • 生理症狀

  33. 32. 3J教室本位介入(P.596) • 特殊兒童介入模式 • 「衍生效果」(1990) • 「殘障兒童早期教育援助法案」

  34. 33. 3J教室本位介入(P.597) • 接受性或表達性的語言障礙

  35. 34. 3K以家庭為中心介入(P.597) • 測試前和測試後的資料 • 腦性麻痺(P.598) • 運動神經介入(1997) • 家庭訪問 • 低密度計畫(1993)

  36. 35. 3K以家庭為中心介入(P.599) • 是否介入開始得越早越好? • 標準測驗 • 主流教育 • 感覺動作期

  37. 36. 2J 特定障礙的研究:自閉症的例子(p600) • 幼兒自閉症 • 矯正與介入發展模式

  38. 37. 3P幼兒研究與介入計畫(p.603) • 小型計畫,是由Seifer、Clark和Sameroff所創立。 • 一個好的介入評估計畫,應該考慮不同的家庭和兒童特質,因為其結果將會影響提供介入計畫的執行。

  39. 38. 3Q 自然情境教學與前語言環境教學調查(p.604) • 一九九○年代對於早期療最系統性的調查之一,由Yoder、Warren、Kaiser與期學生進行調查 • 『自然情境教學』 • 『語言前期自然情境教學』

  40. 39. R性向 × 治療互動(p.606) • Cole、Dale和Mills執行與學前特殊幼兒早期療育對立的縱貫研究 • 『直接指導』與『間接學習』對幼兒的影嚮 • 性向 × 治療,交互作用

  41. 40. 2L結論(p.608) • 有關特殊兒童及其家庭所做的最大介入努力,在效果方面,幾乎沒有接受到任何系統試的關注。

  42. 41. 2M被忽略/未得到充分治療的人口(p.609) • 低收入團體的家庭,父母親顯然拒絕各種型態的介入服務。

  43. 42. 2N計畫精確性(p.610) • IHDP計畫

  44. 43. 1F結論(p.611) • Clarke和Clarke支持兩個發展軌線:生物軌 線和社會軌線 • 基礎計畫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