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8

一起學、一起領導: 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的建構與實踐

一起學、一起領導: 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的建構與實踐. 陳佩英 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2009.04.09 國立基隆女中. 研習目的. 優質化輔助方案將重點發展項目,包含 課程與教學 教師專業發展 學習弱勢學生扶助 與整體資源投入與配置等 為使重點發展項目之發展能夠 環環相扣 ,深化學校優質化之進程,本研習以專業學習社群為主題,希望透過實務的分享與對話,促使各校對於優質化之聚焦行動有更清楚的掌握. http://140.114.40.140/quality/. 為什麼要談 PLC?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ies.

demeter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一起學、一起領導: 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的建構與實踐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一起學、一起領導: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的建構與實踐一起學、一起領導: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的建構與實踐 陳佩英 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2009.04.09 國立基隆女中

  2. 研習目的 • 優質化輔助方案將重點發展項目,包含 課程與教學 教師專業發展 學習弱勢學生扶助 與整體資源投入與配置等 • 為使重點發展項目之發展能夠環環相扣,深化學校優質化之進程,本研習以專業學習社群為主題,希望透過實務的分享與對話,促使各校對於優質化之聚焦行動有更清楚的掌握 http://140.114.40.140/quality/

  3. 為什麼要談PLC?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ies 九年一貫、九八課綱、高瞻計畫、 教師專業發展、行動研究 高中優質化(課程與教學、學生學習、教師專業成長要能環環相扣)

  4. 市場化(八零年代以後) 表現成果(output) 世界教育改革的趨勢(人才競爭力、國力) 公共財(public goods) 資源投入(input) 國家投資 人力資本 公民 量的擴充 GDP比率 班級人數、師生比、設備 九年或十年義務教育 個人投資 服務業 消費者 質的提升 全面品質管理 目標管理、績效責任、市場競爭和多元選擇 教育人員和學校capacity 模式與方法的改善

  5. 世界教育改革的趨勢 empowerment:課程研發與教學領導、參與決策、同儕評鑑

  6. 變革要件: 自我領航/組織學習 (組織文化創新) 符號論述 激勵鼓舞 領導 (願景、培力) 市場 專業學習社群 教師領導 PLC (課程教學) 校務評鑑 教育效能 評鑑(回饋系統、資源分配合理化) 學習(成長) Capacity ( 個人/組織) (個人 /組織) 教師評鑑

  7. Teacher Empowerment (70’, 80’)

  8. Teacher Empowerment (90’) 專業成長

  9. •Empowerment •Personal dignity •Collective responsibility for student learning 支持PC的 結構條件 支持PC的 社會與人力資源 Kruse, Louis & Bryk(1995):校本專業社群

  10. PLC 發展條件 Source: Louis, Kruse, et al.(1995)

  11. PLC=? • Team •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 Action research

  12. 面向與特性(Hord, 2004) • 分享領導 • 共享價值與遠景 • 共同學習和應用 • 內部支持與外部支援 • 共享教學實務

  13. 專業學習社群(自主+夥伴) 是否是教師專業成長和解決教學現場問題的有效方式? (自我與團體回饋機制) • 定義:教師、行政人員、校長與學生、家長、社區保持對話、合作與分享彼此的學習經驗,以提升自我專業與教學效能為實踐之的目,進而提升學生學習效果。

  14. Hipp & Huffman, 2009 • Professional educators working collectively and purposefully to create and sustain a culture of learning for all students and adults.

  15. DuFour (2004) • 追求共享價值觀與目標 • 注重學習的互惠互賴 • 致力於提升學習成就最有效的方法 • 參與系統性的建構,持續保持進步 • 以過程而非結果為導向 發展歷程 • 起步 • 磨合 • 發展 • 維持

  16. Bolam 團隊 (2005) • Effective PLC 1. 將資源與結構最佳化; 2. 推動個人與團體學習; 3. 重視專業學習社群的效能表現; 4. 領導與管理

  17. 支持PLC的相關理論

  18. 社會建構主義(Social Constructivism): • 相關研究論文大多將教師的專業學習團隊之建構,視為一種分散式、情境式、和社會性建構主義式的知識生產方式。社會建構主義式主張學習本身即為社會行動,是個人與社會反覆對話與共享實務經驗而建構的意義,蘊含社會性話語與知識。這意味著知識的建構不可能是內向式的故步自封,而必須對外界開放,而且總著床於社會意識(Wertsch, 1985; Vygotsky, 1986)。 • Communities of practice (Wenger, 1998)

  19. 「情境中學習」(Situated Learning): • Lave和Wenger(1991)區分出兩種學習方式:一是書本上的學習,強調如何在去脈絡化的情境中傳授知識;另一種被稱為「情境中學習」,是將學習視為組織成員經由對話、摩擦與協商之中進行學習。 • 第二種學習方式很明顯近似於PLC的定義,換言之,專業學習社群的學習方式並非被動的接受知識,而是在對話過程中開展的學習型態。不過,Lave和Wenger也指出,倘若學習是從組織互動中獲得,那麼不同的成員組成、組織脈絡、以及組織所共享價值觀的等等差異,都足以影響組織學習的成果。

  20. 「組織學習」(Organizational Learning) Senge在1990年推出《第五項修練》(The fifth discipline),提出重新想像組織運作的方式,他認為組織不應該視為是權力由上而下操控的結構,而是提供成員自由揮灑想像力和相互學習的場域。 組織學習的目的是使一個組織及其成員能夠不斷地共同學習,促進個人心智模式、專業知能及系統化思考的成長,使成員願意分享彼此的觀點,強化及充實個人的知識與經驗,並逐漸改變組織的整體行為,以增進組織適應外在變化的創新能力。

  21. 「行動學習」(Action Learning) • 行動學習將行動與學習結合,對實務作有意識地的反思與分析(Schon, 1983)。行動學習爾後延伸為教師專業發展與改善教學的行動研究。 • 行動研究被界定為自我批判反省的行動,是由實務工作者於其實際工作情境中,以解決實際工作問題而持續作學習與研究的一種歷程(吳明隆,2001)。不同於一般學術研究的是,由實務工作者(行動者)同時擔任研究者,將理論與實務結合,並關注於實際問題之解決,因此行動研究是為行動而研究,其歷程為螺旋式發展,經由「規劃—行動—觀察—反省」的循環模式,來執行行動方案。

  22. 「教師領導」(Teacher Leadership)與 「分散式領導」(Distributed Leadership): • 教師領導指的是教師被期待跨越教室、教學與學習的傳統角色,擴展到參與行政和管理,與同儕、家長互動,和促進社區參與等其它面向,發揮影響力。 • 教師領導將學校領導的重心由單一校長轉移到學校中為數眾多的教師身上,相信所有教師都能領導(Barth, 2001)。 • 教師領導因而與分散式領導觀點有相當的類似,後者主張以跨界、開放、多元中心、協同合作的專業領導;兩者同樣認為領導是廣泛存在於組織成員之中的影響力(Harris, 2003)。

  23. 社群學習理論的四個元素 Learning as belonging community Learning as doing Learning identity practice Learning as becoming meaning Learning as experience Source:Wenger, 1998

  24. 知識的循環: 內隱—外顯 (Nonaka, 2000) Dialogue Tacit Linking explicit Knowledge Field Building Explicit Learning by doing

  25. 實例討論 • 新竹高中經驗 • 中山女高經驗

  26. 個案研究:新竹高中高瞻計畫行動方案 Source: 陳佩英、焦傳金;師大教育學報3月

  27. 我自己很熱衷,但我覺整個團沒有熱衷……我也五十幾歲了阿,我又一起協助,又沒有酬勞,但我還是可以一起做。但我……發現XX老師都沒有在做事,他一件事就推推推,就莫名其妙到我這邊來了。我自己很熱衷,但我覺整個團沒有熱衷……我也五十幾歲了阿,我又一起協助,又沒有酬勞,但我還是可以一起做。但我……發現XX老師都沒有在做事,他一件事就推推推,就莫名其妙到我這邊來了。 • 老師那樣分工作只是給壓力,但是沒有互動討論,大家都不想去。所以XX老師第一個就不來了(最資深的)……。寬輝就慢半個小時來,提早十分走,中間都不講話,那其實就是在抗議了。…慧潔以前是傅老師學生啊,也不知該怎辦。家帆也是被拉來的

  28. 我們喜歡給學生多塞一點正規的、具體的知識,這是我們模式,沒創意! 我們會和葉教授講的一樣,永遠上不完,我們還是在知識層面上打轉,……這些絕對無法引起學生興趣,只是增加知識,可是高瞻教育就是要引發學生的興趣和思考。 • 葉老師就說…你們幹麻要這個,要那個……。他那次來就把我們批的一文不值,我當場和他力爭,「我們很努力,你都沒看到」。開完一兩個禮拜,我就知道我受傷很深。

  29. 我覺得以學校名義出面去合作這一個高瞻計畫,不可以丟臉。我就很強烈去主導,所以剛開始我們撞擊很嚴重……我就很努力把他們意見壓下來,壓著他們做,做到一段時間,我很累,每次要開會好像要作戰。我覺得以學校名義出面去合作這一個高瞻計畫,不可以丟臉。我就很強烈去主導,所以剛開始我們撞擊很嚴重……我就很努力把他們意見壓下來,壓著他們做,做到一段時間,我很累,每次要開會好像要作戰。 • 既然是高瞻我就要用不一樣思維來想,的確葉老師這樣說的對。我就選擇等待轉變,就不再強勢。我就等待大家看大家要做什麼,我就站原地,不往前衝,開始醞釀,那時候正好有讀書會,又有一些新的想法想要把他整合起來。

  30. 跨領域,過去我們沒有這種經驗,幾乎沒有。那我們現在要發展一套統合的教材,未來的趨勢也是獨立性的學科會越來越少。……如果有價值,要花很多時間我們還是要去做。我是覺得這東西對老師成長很有幫助。跨領域,過去我們沒有這種經驗,幾乎沒有。那我們現在要發展一套統合的教材,未來的趨勢也是獨立性的學科會越來越少。……如果有價值,要花很多時間我們還是要去做。我是覺得這東西對老師成長很有幫助。 • 其實要轉成「概念」我煩惱過,因為我第一次出去的內容就被葉老師講說「你這樣講我睡著了」,你必須要有一個「概念」。我就回去想好幾天都沒有睡覺,一想到就趕快跳起來寫,不然會忘掉。

  31. 一開始週會大家都會討論個人想法,也發生針鋒相對的時候,因為每個人觀點不同,可是透過這種見解討論,讓我們收穫更多……我覺得後來大家一直討論,有打開彼此之間的結,因為學化學、生物、數學每個人看到的點不一樣。一開始週會大家都會討論個人想法,也發生針鋒相對的時候,因為每個人觀點不同,可是透過這種見解討論,讓我們收穫更多……我覺得後來大家一直討論,有打開彼此之間的結,因為學化學、生物、數學每個人看到的點不一樣。 • 雖然我教這麼多年,有些時候我還是會覺得卡卡的,所以我那時候接觸到探索式教學的時候,我知道我不可能全程使用這些東西,但是我覺得這對我教學會有動力。…我教書教這麼久,可是好像沒有教到感動的感覺,我想這是一個轉機。

  32. 尋求外援 共識 磨合 支持 團隊合作 發現不足 專業能 力發展 進行學習 討論 差異 知能提升 加入 主題 聚焦 反省 改進 教案 設計 三階段: 摸索 磨合 開展 教學創新 觀察 記錄 進行 教學

  33. 優質化的PLC • 行政團隊 • 課程創新與教學改善 • 教師專業發展評鑑 • 弱勢學生學習 • 學校特色發展 …. • PLC 多大? • 同質或異質組合 • 如何開始?(或如何加入) • 需要加班嗎? • 學校如何支持PLC?

  34. 一起學、一起領導: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的建構與實踐一起學、一起領導: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的建構與實踐 感謝聆聽!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