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9

科技渴望社會─家庭中的工業革命

科技渴望社會─家庭中的工業革命. 人社院學士班大四陳巧 昕 許凱茹. 導讀 性別與科技的討論可略分為兩類: 使用者的性別與科技的關係 2. 討論性別與科技「相互生成」相互形塑的關係. 功能學派的社會學者對於工業科技對現代家庭所產生的影響的解釋:. 工業化之前. 工業化之後. 家庭扮演的社會功能只剩下消費、小孩社會化和紓解情緒的功能 →家庭中的婦女要做的事變少了. 家庭是社會的基本單位、大家庭、自給自足 →成年婦女的時間幾乎全部花在家務工作上. 現代家庭的問題 →有些婦女為角色焦慮、離婚、進入市場,甚至要求解放. 重新學習消失的生產科技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科技渴望社會─家庭中的工業革命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科技渴望社會─家庭中的工業革命 人社院學士班大四陳巧昕 許凱茹

  2. 導讀 性別與科技的討論可略分為兩類: 使用者的性別與科技的關係 2. 討論性別與科技「相互生成」相互形塑的關係

  3. 功能學派的社會學者對於工業科技對現代家庭所產生的影響的解釋:功能學派的社會學者對於工業科技對現代家庭所產生的影響的解釋: 工業化之前 工業化之後 家庭扮演的社會功能只剩下消費、小孩社會化和紓解情緒的功能 →家庭中的婦女要做的事變少了 家庭是社會的基本單位、大家庭、自給自足 →成年婦女的時間幾乎全部花在家務工作上 現代家庭的問題 →有些婦女為角色焦慮、離婚、進入市場,甚至要求解放

  4. 重新學習消失的生產科技 重建家庭的凝聚 以「就只是一群有錢、沒別的事好做的家庭主婦」來消解婦女運動 ? →進一步去認識工業化對階級和地理位置都相似的家庭 造成什麼影響

  5. Question: 當美國中產階婦女每天家務所要用到的操作工具改變時,發生了什麼事? 當家庭用品發生科技改變時,是否影響了美國家庭結構、或是影響了掌握美國女人的行為意識形態、或是影響了家庭所扮演的角色?

  6. Answer : • 家庭生活層面: • 1928年,瓦斯燈→電燈 (電氣化) • 1920年代末期,舊式熨斗消失→1929年,電熨斗 • 1920年代早期,洗衣粉+1920年代中期,洗衣機 • 1920年間,浴室熱 • ( 大戰後,工業化襲捲了浴室工業,鑄鐵搪瓷進入量產且設備都被標準化 ) • 熱水的現代化系統 • 1918年後,以燒水方式洗衣或洗澡的敘述已經很難找到了 • 1920年代,中央暖氣系統

  7. 廚房、飲食方面: • 1918年後,煤/柴火爐子→瓦斯爐、煤油爐或電爐 • 1920年代,罐頭食品變成中產階級的標準食品之一 • 1920年代早期,美國餐桌上出現速食食品 • 1920年代中期,醃漬食品幾乎成為一項失傳的技藝

  8. 有些家務不用做了,但其他家務卻增加了,尤其要小心翼翼地維持另一個房間(浴室之類的家庭空間)的乾淨。有些家務不用做了,但其他家務卻增加了,尤其要小心翼翼地維持另一個房間(浴室之類的家庭空間)的乾淨。

  9. 過去科技的改變=工業革命 →因為我們不習慣將家庭主婦是為勞工或是把家務工作當作是一 個有經濟價值的商品 工業革命 家務科技 ?

  10. Question: 當家務的科技發生革命時,這特別的勞動人口發生了什麼變化? 是否發生結構性的改變? 是否產生了新科技所需要的新工作? 我們是否能識別出影響家務勞動者行為的新意識形態?

  11. Answer: 勞動人口方面發生顯著的結構性改變: 有酬及無酬家傭(像是未婚的女兒或未婚老姑媽姨媽、祖父母) 的消失 「三合一太太」,這個三合一太太既是廚子、女傭、也是女主 人 2. 這個改變使工作量增加了,也增加對被留在家裡的家務勞動者既有的工作要求(job description)。 Ex. 育兒、經濟商品的消費

  12. 新科技所需要的新工作產生了。 「家戶細菌」(householdgerm) 家務的機器化 新的意識形態被創造出來了,是為了鞏固新行為模式。 家務勞動情感化

  13. 不是標準社會學模型所預期的。 →社會變革不是像功能主義模式所預期的一樣。 與其說是離婚率、就業率的提升,不如說是勞動人 口結構、科技及意識形態的改變。 但……

  14. Question: 這兩系列的現象(家務勞動人口結構、科技及意識形態和家電用品科技改變)之間有什麼關連呢? 有可能去指出其因果關係或是因果關係發展的方向嗎? 有雇用傭人的家庭數降低是導致家務工作機械化的因還是果? →雞生蛋,蛋生雞的關係

  15. Answer: 社會變遷和科技改變間的中介者,讓人很快聯想到的就是廣告者(advertiser) 這些廣告者可以說是 1920 年代的「意識形態塑造者」(ideologues)。 →困窘尷尬和罪惡感。 →推廣「明智」消費行為 但,這都只是個假設……

  16. 結論: 預測現代科技對家庭生活影響的標準社會學模型顯然需要做些修正 在這些家庭中,家庭主婦肩負的功能並非減少,反而增加了;而家庭生活的解體事實上並沒有發生。

  17. 標準模型所謂在科技改變的壓力下將導致勞動人口改變結構的這種說法,同樣也要修正。標準模型所謂在科技改變的壓力下將導致勞動人口改變結構的這種說法,同樣也要修正。 • 家庭主婦是美國唯一還沒有專門化的工作者 • 工作被一般化時,她也同時被無產階級化(財產不是 • 自己的) • 這樣的轉變可以解釋 1960 到1970 年代婦女解放運 • 動之前無法解釋的一些面向 3.「無以名狀的問題」的社會通病

  18. 對於文本的反思-如今的狀況真是如此嗎 • 兩性平權概念漸普及的今日,男主外女主內已非常態,雙薪家庭成為普遍現象,女性的成就不再僅限於家庭。 →家電產品可說是一種助力,讓疲憊的女主人在回家之後,可以以最省力、省時的方式處理家事。

  19. 電腦/電視與網路於家庭的影響 • 電腦/電視與網路好似便捷的象徵,於主婦而言,也是另一個購物的場域 →不用出門,點一點滑鼠、動一動遙控器、打個電話就可以買到生活必需品 然而,卻並非更省時省力,要花時間瀏覽眾多網頁、過濾資訊、等待貨物的到來,這或許比自己出一趟遠門還要費時。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