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2

后教学法时代的外语教学研究

后教学法时代的外语教学研究. 吴一安 wuyian@bfsu.edu.cn 北京外国语大学. 要点. 1. 教学法时代( the method era )回顾( 1950s - 1980s ) 2. 外语教学的基本要素 3. 外语教师研究 4. 外语学习者研究 5. 高等外语教育对新生的期待. 前 “ 教学法 ” 时期. 语法翻译法:强调阅读、语法、文学欣赏,通过翻译学习外语 十九世纪的社会变革 改革运动( Reform Movement ):强调口语和语音的准确性,运用会话进行教学,运用实例教语法,摒弃翻译教学法

dezso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后教学法时代的外语教学研究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后教学法时代的外语教学研究 吴一安 wuyian@bfsu.edu.cn 北京外国语大学

  2. 要点 1. 教学法时代(the method era)回顾(1950s-1980s) 2. 外语教学的基本要素 3. 外语教师研究 4. 外语学习者研究 5. 高等外语教育对新生的期待

  3. 前“教学法”时期 • 语法翻译法:强调阅读、语法、文学欣赏,通过翻译学习外语 • 十九世纪的社会变革 • 改革运动(Reform Movement):强调口语和语音的准确性,运用会话进行教学,运用实例教语法,摒弃翻译教学法 • 直接教学法(Direct Method) • “教学法”概念的形成

  4. 1. 教学法时代(1950s-1980s) • “教学法” :由理论支持的、据有系统性的教学程序或实践,如听说法。 • 信念:严格遵循某一教学法会提高教学效果。 • 信念:如果教师运用最佳教学法,教学质量会得到提高。

  5. 教学法概览 • 主流:听说法;情景法;交际法; • 非主流:沉默法(the Silent Way);自然法(the Natural Approach);整体反应法(Total physical response);整体语言教学法(Whole Language Approach);词汇教学法;多维智能教学法(Multiple Intenlligences);基于能力的教学(Compentency-based Instruction)等

  6. 中国学界的反映 • 多数教师不跟风,但也缺乏对教学法辩论的了解。 • 交际法的教学目的被认可,但实践与认识有一定距离。

  7. 教学法的理论构架 • 理论思路(approach) 语言的性质,语言学习的性质 • 教学设计(design) 教学目标;教学模式,如选材标准和组织标准;教学活动类型;教师角色;学生角色,教材角色 • 实践程序(procedure) 教学资源;互动模式;教与学的策略和方法 (Richards & Rogers 1986/2001: 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

  8. 价值和问题 • 价值 -使新教师了解教学研究领域的发展 -为新教师提供一些资源,供选择、修正、补充 -提供教学手段 • 问题 -缺乏科学研究的支持 -实际教学远比想象的复杂。

  9. 新思考:语言教学的概念框架 • 语言教学的历史 • 语言学(语言理论和语言描述) • 心理学、心理语言学、神经心理学 • 社会学、社会语言学、人类学 • 教育学(教育哲学、教育心理学、课程学) (Stern 1983: Fundamental concepts of language teaching)

  10. 90年代至今 • 当前国际范围交际法教学的几个思路:交际法;自然法(natural approach);以学科内容为依托的教学(Content-based approach);任务教学法(Task-based approach);合作学习(Corperative Learning) • 教学法时代基本结束,新的研究思路正在形成 • 中国外语教学界:思潮活跃,理论提升薄弱,凝聚力有待加强

  11. 2 外语教学的基本要素 • 教师:教育的主体,教学的主导 • 学生:教学的主体,有经历、有想法的人 • 目的语:不同于母语的另一种语言,承载目的语文化,也是思维的介质 • 教学环境:社会环境(教师、学生、家长、朋友等);物理环境;设备环境等 (吴一安等,2007)

  12. 基本要素的研究状况 • 目的语研究-语言学:对语言性质和对英语的研究成果累累,对汉语的研究相对薄弱;对语言与文化的研究已经成为热点,对语言与思维的研究相对薄弱 • 学习者研究-二语习得:学习过程;学习者差异;学习者语言(中介语) • 外语教师研究-教师教育与发展、课堂教学:国际上90年代起步,我国本世纪起步 • 环境:薄弱

  13. 3. 外语教师研究 • 普通教育: 1980s (Shulman 1987) • 外语教师发展 -Second Language Teacher Education (Richards & Nunan 1990) - 学术刊物特刊(MLJ, TESOL Quarterly等) -国际应用语言学学会(AILA)兴趣组 -国际会议

  14. 在中国 • 博士论文: 周燕1997、欧阳护华2000、王群?吴宗杰2002、战菊?吴欣2004、张莲2004、李晓博2005、朱晓燕2006、刘学惠2007,郑新民2008、等等 • 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周燕 2008、张莲、吴一安 2007等) • 已经召开4次全国性学术研讨会 • 即将成立“中国英语教学研究会教师教育与发展专业委员会”(09年12月)

  15. 研究重点:之一 • 教学观(view of teaching) -行为观:教学是行为,寻求求教学行为和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 (1960s-1980s) -认知观:教学是思维,教学受教师学科知识、个人信念和想法的支配 (1980s),是教师认知支配下的教学决策过程

  16. -建构主义、解释学观(1990s- , constructivism, hermeneutics ):教学是理解(teaching as interpreting),理解教学事件必需理解教师的个人教学经验、教学观和其教学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共同对教学产生作用

  17. 研究重点之二 • 教师知识 -Shulman(1987)的分析性框架 (1)学科知识;(2)一般性教学知识;(3)课程知识;(4)学科教学知识;(5)学习者知识;(6)教育环境知识;(7)教育目的和目标、价值及其哲学和历史基础

  18. -Richards (1998)的外语教师知识 (1)教学理论知识;(2)课堂教学技能和课堂管理;(3)目的语交际技能/能力;(4)学科知识;(5)教学推理(reasoning )和决策能力;(6)环境知识 (J. C. Richards. 1998. Beyond Training. CUP.)

  19. -吴一安课题组(2007) :I:优秀英语教师的专业知识框架 (1)教学职业观和教学伦理 (2)语言教学观 (3)学科教学能力 (4)教师专业发展观 II:外语教师知识 (1)外语学科教学知识 (2)解放性知识 (Drawing on Haberma’s (1972) nature of knowledge -Technical, practical, emancipatory; )

  20. 研究重点之三 • 教师专业发展(含教师知识) -性质和规律 -发展阶段 -发展因素 -教师学习(teacher learning)和专业发展 -教师教育

  21. 研究方向与方法 • 方向 -教师知识 -教师发展 -课堂教学 • 研究方法 质的研究为主,不排除必要时使用量化手段

  22. 4.外语学习者研究 • 学习过程(learning process)研究 -第一语言影响(Transfer ) -泛化(Generalization) -简化(Simplification) -模仿(Imitation) -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作用,有意识和无意识的学习过程 -习得顺序(Sequences & phases of L2 development)

  23. 学习者差异研究 -能力 -习性 -认知 -行为 -情感

  24. 能力上的差异 • 智力 整体智力(general intelligence)和多种智力(multi-intelligences) • 语言学能:与学习效果呈正相关关系 -现代语言学能测试(MLAT):音位符码能力、语法敏感性、归纳式学习能力、记忆性学习能力 -分析性学能、创新性学能、实践性学能 -语言学能的各个构成部分与语言习得的阶段

  25. 习性上的差异 • 学习风格(例如:场独立性、场依赖性) • 学习动机:认知和情感激发的一种状态,导致为达到既定目标而采取有意识的行为。动机强度。动机是静态的还是动态的?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与学习效果呈正相关关系。(参见高一虹、刘润请、吴一安等人的研究) • 人格:(例如:内向、外向) • 乐于交际程度

  26. 认知上的差异 • 学习信念(learner belief): 对目的语、语言学习、教师角色、课堂教学等的认识 • 自我认同(self-identity):我是谁?我的个人能力、交际方式、价值体系、群体归属等。学习外语会导致学习者自我认同的变化吗?(参见高一虹等)

  27. 行为上的差异 • 学习策略 -元认知策略 -认知策略 -情感策略 -社会文化-互动策略 (Oxford 2009) • 影响因素:动机、学习的不同阶段、人格、学习风格、学习条件、年龄、文化背景等

  28. 情感上的差异 • 兴趣 • 自尊 • 焦虑

  29. 研究方法与方向 • 研究方法 -问卷 -访谈 -内省法 • 研究方向 -把学习者变量与习得阶段联系起来 -把学习者变量与习得过程联系起来 -对现有的和新的学习者因素进行深入研究

  30. 5. 高等外语教育的期待 • 英语运用:准确、流利、得体 • 态度和策略: 心理素质、学习策略 • 语言与文化:视野、修养、情操 • 语言与思维:鉴别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独立思考能力

  31. 参考文献 Oxford, R. L. 2009. Teaching and ResearchingSelf-Regulatory 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Dialogues for the New Millennium. Richards, J. C. 1998. Beyond training. CUP. Richards, J. C. & Numan, D. (eds.). 1990. Second language teacher education. CUP. Richards & Rogers 1986/2001: 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 CUP. Saville-Troike, S. 2006. Introduc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CUP. Shulman, L. 1987. Knowledge and teaching: Foundations of the new reform. Harvard Educational Review 57, 1-21. Stern, H. H. 1983. Fundamental concepts in language teaching. CUP. 高一虹等,2007,《大学生英语学习社会心理:基础阶段跟踪研究》,国家社科项目结项报告。 吴一安等,2007,《中国高校英语教师教育与发展研究》,外研社。 周 燕, 2008,中国高校英语教师发展模式研究,《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123, 40-47。

  32. 谢谢大家!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