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3

物理教研室教学活动讲稿

专题 3 光的干涉 (部分内容). 物理教研室教学活动讲稿. 课件制作及主讲:钟寿仙. 2006 年 9 月 16 日. 专题 3 光的干涉. 一、研究的主要问题. 1 、干涉条纹特点. 静态分布(形状、位置、间距). 动态变化(位置的移动、形状间距的变化). 2 、光强分布. (1) 求透明介质的厚度或折射率. 3. 应用题型:. (2) 求球状物体的直径. 二、物理思想与方法重点提示. 1 、实现光的干涉的思想与方法. 获得相干光基本思想:. —— “ 一分为二 ” 思想. 即将同一波列一分为二. 分波阵面法. 获得相干光的方法:.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物理教研室教学活动讲稿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专题 3光的干涉(部分内容) 物理教研室教学活动讲稿 课件制作及主讲:钟寿仙 2006年9月16日

  2. 专题 3 光的干涉 一、研究的主要问题 1、干涉条纹特点 • 静态分布(形状、位置、间距) • 动态变化(位置的移动、形状间距的变化) 2、光强分布 (1)求透明介质的厚度或折射率 3.应用题型: (2)求球状物体的直径

  3. 二、物理思想与方法重点提示 1、实现光的干涉的思想与方法 • 获得相干光基本思想: ——“一分为二”思想 即将同一波列一分为二 分波阵面法 • 获得相干光的方法: 光路图; 分振幅法 (光)程差法 2、研究干涉问题的方法: 振幅矢量叠加法

  4. 反射光2 反射光1 · n0 A e x n x n0 p r1 · d o r2  D 劈尖  杨氏干涉  l1 n0 n1 e l2 n2 探测器 迈克尔逊干涉仪 增(反)透膜 • 光路图——原理图

  5. 程差法: 由光程差出发,分析干涉条纹的分布及变化规律、 处理干涉问题的方法。 ——研究光的干涉的基本方法 (1)干涉光强、明暗条纹条件可完全由光程差决定 相干项 而 再有: • 明纹条件 • 暗纹条件 可见,干涉结果可以完全由光程差决定。

  6. 程差法: ——研究光的干涉的基本方法 • 光程差的计算是研究光的干涉的关键 三、课堂思考讨论与练习 1.波的叠加原理(相干与非相干叠加讨论) 2.条纹移动(干涉条纹动态变化、方法) 3.练习(方法、原理、应用)

  7. 思考讨论题 《(新)辅导书》P101四、1 1.有人认为:相干叠加服从波的叠加原理,非相干叠加 不服从波的叠加原理,对不对? 不对! (1)相干与非相干在本质上都是波的叠加的结果。 所以,非相干叠加同样服从波的叠加原理。 而干涉现象是波的叠加的一种特殊情况。 (2)相干叠加与非相干叠加有何区别? 相干项 ——简单叠加 举例说明

  8. 1、波的叠加原理——普遍规律 2、干涉现象是波的叠加的一种特殊情况。

  9. 思考讨论题2: ——条纹移动问题 (1)如图,若把S向上移,条纹将如何变化? ● (2)在S1 后放一玻璃片,条纹又如何变化? • 讨论条纹变动 ——基本出发点还是光程差 关键是抓住“零光程差”进行分析。

  10. 求透明介质的厚度或折射率 * [练习1]用云母片(n=1.58)覆盖在双缝实验装置的一 条缝上,观察到干涉条纹移动了9个条纹的距离。 已知光源的波长为=550.0nm, 试求玻璃片的厚度t。 问题:如何求解? 方法和原理? 利用定点(P)观察的方法、 还是从光程差入手求解! 未加云母片,明纹满足 加未加云母片,明纹满足

  11. * 依题意,条纹移动了9条,所以 题后小结: (1)若介质的厚度t 已知 • 测量透明折射率方法之一 (2)t 的最终结果与 同理证明,当光源S 的位置变动时 (如图所示), t 与n仍满足上式关系。 • t(或折射率n)与光源 S的位置也无关; (3)从计算过程可以发现, 介质的厚度是通过观察到 原理? 条纹移动的数目来计算的。

  12. * 求透明介质的厚度或折射率 (条纹移动问题) • 测量原理: 改变一个波长, 可知, 由 就有一根条纹移过考察点, 移过考察点N条纹 则有: ——测量透明介质的厚度和折射率的原理 ——分别是变动前后两束相干光到考察点的光程差。 • 测量厚度t(或折射率n)的关键是光程差改变量的计算。

  13. l1 l2 探测器 迈克尔逊干涉仪 题后小结: • 测量厚度t(或折射率n)关键是光程差改变量的计算。 (3)介质的厚度 条纹移动 N=9 条, 由此看出,利用光学原理所进行的测量,精度较高, 一般为波长的数量级。 (4)也可用迈克尔逊干涉仪: (5)相关练习题 教材 P159 3.16 新辅导书 P106 五. 6 P124二. 8

  14. * D 程差法 ——研究光的干涉的基本方法 (2)如何求本问题中条纹移动的距离 ? d >> ,D >> d 杨氏干涉

  15. [练习2] 图中有一在空气中镀有双层增透膜的玻璃,第一层膜、第二层膜及玻璃的折射率分别 n1、n2、n3,且知n1<n2>n3,今以真空中波长为λ的单色平行光垂直入射到增透膜上, 设三束反射光(只考虑一次反射)a、b、c 在空气中的振幅相等, 欲使这三束光 相干叠加后的总强度为零, 求: 第一层膜和第二层膜的最小厚度。 (说明:为区别三束反射光,图中没有将它们画成垂直于反射面) 《(新)辅导书》 P104五.课堂练习题3

  16. 《(新)辅导书》 P104五.课堂练习题3 已知:介质的折射率分布n1<n2>n3, λ—单色平行光 光垂直入射 (i=0) 求: 分析: 本题是三束光反射相干光干涉问题,属于 多光束干涉问题。 如何处理? 方法1: 由(两束相干光)光强 考虑两两相干叠加求解。 具体怎么求? 方法2: 利用振幅矢量叠加法求解

  17. 在什么情况下,三束光相干叠加后的总强度为零?在什么情况下,三束光相干叠加后的总强度为零? • 三个同振幅矢量构成闭合三角形时,就有 • 此时,多边形外角和: a与b光程差: 又因: 故:

  18. 三个同振幅矢量构成闭合三角形时: b与c光程差: 又: 故:

  19. 三个同振幅矢量构成闭合三角形时: 题后小结 1、由本题的求解可以看到: 光程差的计算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注意: 涉及到反射光干涉问题时  应考虑是否计入“附加光程差”;  与折射率的分布有关; 2、干涉问题 ——可归为振幅矢量叠加的问题处理 • 振幅矢量叠加法 ——一种处理多束相干光干涉问题的较好的方法 简单、直观、快捷!!

  20. p  d  0 f • 三个同振幅矢量构成闭合三角形时: 题后小结 2、干涉问题 ——可归为振幅矢量叠加的问题处理 • 振幅矢量叠加法 ——一种处理多束相干光干涉问题的较好的方法 简单、直观、快捷!! 拓展

  21. 三个同振幅矢量构成闭合三角形时: 题后小结 4、照相机、望远镜等光学仪器镜头上 常常要镀薄膜, 镀什么样的材料的膜(介质)? 镀多厚才能达到我们需要的效果(比如,为了减少照相机镜头的反射光,常在照相机镜头上镀一层或几层增透膜,使反射光相干叠加后,总光强为零) 可利用光学的方法 ——薄膜干涉原理来设计。

  22. [练习3]利用光的干涉可以检验工件质量 现将A, B,C三个直径相近的滚珠放在两块平玻璃之间,用单色平行光垂直照射,观察到等厚条纹如 图所示。 (1) 怎样判断三个滚珠哪个大,哪个小? (2) 若单色光波长为,试用表示三个滚珠直径之差。 分析:由于三个滚珠直径不等,故两平玻璃之间的空气膜形成劈尖。 相关例题参见习题册 四.3

  23. 小结:研究干涉的方法 (1)搞清发生干涉的(两)光束; (2)画出装置、光路、标出各量的几何关系 ——原理图 (3)计算(两)相干波程差(光程差); (4)搞清条纹特点: 条纹间距、条纹移动等; 形状、 位置、 级次分布、 (5)计算光强、画出光强曲线。 • 研究光的干涉的关键是计算光程差。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