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6

台 灣 地 理 環 境 與 自 然 災 害 台 灣 之 大 山 崩 及 其 造成 因 素

台 灣 地 理 環 境 與 自 然 災 害 台 灣 之 大 山 崩 及 其 造成 因 素. 指導老師 : 范銚燻教授 班 級 :4 服 3A 姓名 : 吳乙君. 目 錄. 1 前 言 2 台灣之大山崩及其造成因素 3 山 崩. 前 言. 台灣的自然環境是多崇山峻嶺與丘陵陡地,也多豪雨與地震,因此山崩與土石流也是台灣常見的自然現象。 由於人口快速增加,經濟蓬勃發展,在平原面積不足的情況下,山坡地開發成為必然的趨勢。然而由於對山崩與土石流的認識不足,以致土地利用不當,發生重大的生命財產損失。.

dot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台 灣 地 理 環 境 與 自 然 災 害 台 灣 之 大 山 崩 及 其 造成 因 素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台 灣 地 理 環 境 與 自 然 災 害台 灣 之 大 山 崩 及 其 造成 因 素 指導老師:范銚燻教授 班級:4服\3\A 姓名:吳乙君

  2. 目 錄 • 1前 言 • 2台灣之大山崩及其造成因素 • 3山 崩

  3. 前 言 • 台灣的自然環境是多崇山峻嶺與丘陵陡地,也多豪雨與地震,因此山崩與土石流也是台灣常見的自然現象。由於人口快速增加,經濟蓬勃發展,在平原面積不足的情況下,山坡地開發成為必然的趨勢。然而由於對山崩與土石流的認識不足,以致土地利用不當,發生重大的生命財產損失。 http://email.ncku.edu.tw/~em50190/ncku/196/b/b1.htm資料來源

  4. 台灣位於歐亞板塊和菲律賓板塊之交界,由於板塊之互相擠作用,使得台灣地盤之上升速度很快,由於地形上升快,溪谷下切之速度也變得很快,坡度就變得很陡,加上雨量大及地震多,這些因素組合起來,使得台灣島內由於自然因素造成之山崩很多。台灣位於歐亞板塊和菲律賓板塊之交界,由於板塊之互相擠作用,使得台灣地盤之上升速度很快,由於地形上升快,溪谷下切之速度也變得很快,坡度就變得很陡,加上雨量大及地震多,這些因素組合起來,使得台灣島內由於自然因素造成之山崩很多。 台灣之大山崩及其造成因素 http://email.ncku.edu.tw/~em50190/ncku/196/b/b1.htm資料來源

  5. 台灣有三分之二地區是山區,人口密度又大,大家只好向山區發展,山區過度開發之結果,也使得山坡變得很不穩定,因此台灣地區由於人為因素造成之山崩也不少。台灣有三分之二地區是山區,人口密度又大,大家只好向山區發展,山區過度開發之結果,也使得山坡變得很不穩定,因此台灣地區由於人為因素造成之山崩也不少。 先天條件不佳加上人為不當調配,使得台灣變成一個幾乎年年有大型山崩及土石流之地區,也使得山崩及土石流變成台灣居民的夢魘。本文介紹幾個台灣過去幾十年發生過死傷較嚴重之山崩以及其形成因素,希望讓讀者粗略了解一下造成這些山崩的原因。 http://email.ncku.edu.tw/~em50190/ncku/196/b/b1.htm資料來源

  6. 山 崩 • 一、山崩定義:在山坡或坡地上,因為土石的下滑力大於摩擦力,所造成的一種土石下滑運動。 • 二、引發山崩的作用力:重力是最基本的動力,其加速作用的動力則有颱風、梅雨帶來的豪雨、地震…等。 http://email.ncku.edu.tw/~em50190/ncku/196/b/b1.htm資料來源

  7. 三、山崩發生的原因: • 地質的性質:地層與地層之間的交界面,稱為「地層面」,而地層再外力擠壓,所衛生的破裂面,稱為「節理面」,先天形成的地層面與後天造成的節理面,通稱為「不連續面」。土石的崩塌,往往就是從這些不連續面開始滑動的,假設地表下的岩層相當破碎或是空隙多,又受到水的滲秀,便容易構成潛在的滑動面。所以,岩曾膠結不好,較鬆散時,或節理、斷層發達,則較易崩落。 http://www.tyhs.edu.tw/campus/haz2117.htm

  8. 坡地與地形:坡度愈大,山崩發生的機率愈高;若山坡地為順向坡也容易造成岩層的滑動。坡地與地形:坡度愈大,山崩發生的機率愈高;若山坡地為順向坡也容易造成岩層的滑動。 • 氣候:潮濕多雨或氣候變化劇烈的地區,會使風化侵蝕作用加劇,易造成山崩。 • 植被:若山坡地有植被覆蓋,可避免山坡地的岩體直接受到雨水、流水的侵蝕,且植物的根部可使表土固定,不易流失、下滑;但山坡地若缺乏櫝物覆蓋,坡體也會因為受到侵蝕、沖刷的作用,而增加崩塌的可能性。

  9. 水的影響:當崩塌遇到水,危險性便相對的提高了,雨水滲入地表下形成地下水,地下水在岩層中,會形成特殊的水壓力,進而弱化岩石或土壤的力學強度。且水量多、風化和侵蝕作用加強,地層中含水量會使整體重量如大,容易崩落;此外,水會降低岩層間的摩擦力,造成山崩。水的影響:當崩塌遇到水,危險性便相對的提高了,雨水滲入地表下形成地下水,地下水在岩層中,會形成特殊的水壓力,進而弱化岩石或土壤的力學強度。且水量多、風化和侵蝕作用加強,地層中含水量會使整體重量如大,容易崩落;此外,水會降低岩層間的摩擦力,造成山崩。 http://email.ncku.edu.tw/~em50190/ncku/196/b/b1.htm資料來源

  10. 水的影響:當崩塌遇到水,危險性便相對的提高了,雨水滲入地表下形成地下水,地下水在岩層中,會形成特殊的水壓力,進而弱化岩石或土壤的力學強度。且水量多、風化和侵蝕作用加強,地層中含水量會使整體重量如大,容易崩落;此外,水會降低岩層間的摩擦力,造成山崩。水的影響:當崩塌遇到水,危險性便相對的提高了,雨水滲入地表下形成地下水,地下水在岩層中,會形成特殊的水壓力,進而弱化岩石或土壤的力學強度。且水量多、風化和侵蝕作用加強,地層中含水量會使整體重量如大,容易崩落;此外,水會降低岩層間的摩擦力,造成山崩。 http://email.ncku.edu.tw/~em50190/ncku/196/b/b1.htm資料來源

  11. 人為開發:人為的開發山坡地,往往會破壞植被,使山坡地的坡度變大,建築建築物使山坡地的負荷過重,這些作用會增加山坡地的不穩定造成山崩,目前此因素可能是山崩發生最重要的因素。如下圖,為使山坡地適合蓋房子,建商常為整出一塊平地而挖除腳、或填上土方,這種作法會增加坡度,使山崩機率增加。人為開發:人為的開發山坡地,往往會破壞植被,使山坡地的坡度變大,建築建築物使山坡地的負荷過重,這些作用會增加山坡地的不穩定造成山崩,目前此因素可能是山崩發生最重要的因素。如下圖,為使山坡地適合蓋房子,建商常為整出一塊平地而挖除腳、或填上土方,這種作法會增加坡度,使山崩機率增加。 http://email.ncku.edu.tw/~em50190/ncku/196/b/b1.htm資料來源

  12. 人 為 開 發 的 圖 片 http://email.ncku.edu.tw/~em50190/ncku/196/b/b1.htm資料來源

  13. 其他因素:如地震引發整體的憾動,會對山坡地的結構造成傷害,稍有不穩即發生山崩。其他因素:如地震引發整體的憾動,會對山坡地的結構造成傷害,稍有不穩即發生山崩。 http://email.ncku.edu.tw/~em50190/ncku/196/b/b1.htm資料來源

  14. 四、山崩的類型: • 1.潛 移:岩石潛移 鬆散的土石潛移 • 現象 :土石下滑移動的速度極慢,不易察覺,但從傾斜的電線桿、樹幹及地層被推動可得知,此現象稱為「潛移」。 • 成因 :岩層中有不連續面,岩石或岩屑受摩擦力減弱及重力的影響,使岩層沿同一滑動面向下滑動,而造成潛移。   http://email.ncku.edu.tw/~em50190/ncku/196/b/b1.htm資料來源

  15. 2.墜 落:落石岩屑、土壤 • 現 象:體積大小不依一的岩塊或土石,受重力影響以自由落體的方式從陡峭邊坡或懸崖掉落、跳落或滾落,落石經常發生於地形較陡峭的山坡地或窄小、高峭的道路邊坡。運動進行得極快,常因暴風雨或地震等因素,助長岩塊墜落的機率。由於落石衝擊力很大,來勢凶悍,常會摧毀道路邊的結構體,掩埋房舍、阻塞較通等狀況出現,偶而也會不幸擊中來往車輛,造成人員的傷亡。 • 成 因:岩層受風化、侵蝕之後會分解成較小的岩塊或岩屑。一旦雨水持續沖刷,岩塊 或岩屑便會崩落造成落石。而發生地震等震動因素也會產生同樣的 。 http://email.ncku.edu.tw/~em50190/ncku/196/b/b1.htm資料來源

  16. *滑動 : 順向坡 大片岩塊滑動、 鬆散的土石 楔形破壞 大片岩塊、 • 鬆散的土石 土壤滑動 土壤 • 滑 動:岩石或岩屑沿同一滑動面向下滑。此滑動的磚裂面可以是岩層的地層面或節理面,大多發生在均質的岩體。常見的滑動破壞有三種: • (1)順向坡 • 就是一般說的「順向坡滑動」。 • 岩層層面間的結合力會比較弱,尤其是砂、頁岩互層時,頁岩因組成的顆粒較細,所以透水性差,水容易聚集在頁岩上方,如此會增加上方砂岩岩體重力及減少兩岩層間的摩擦力,故易造成整片岩層沿著順向坡下滑的山崩。 http://email.ncku.edu.tw/~em50190/ncku/196/b/b1.htm資料來源

  17. (2)楔形破壞 • 《現象》山坡地內之地層被三組以上不連續面切割成為楔形岩塊之岩坡稱為楔形坡。楔形坡由於坡腳的挖除或岩體內的水壓過大,而產生向外位移滑動的現象,形成崩塌。 • 《成因》這些不連續面有可能為層面、斷層面、節理面或片理面。此外,發生楔形破壞時向下位移的的不連續面其下滑力大於山坡上的摩擦力,且有兩個不連續面無法提供拉力阻止其下滑,所以就產生破壞。 http://email.ncku.edu.tw/~em50190/ncku/196/b/b1.htm資料來源

  18. (3)土壤滑動:山坡上的材質為土壤,受外力向下滑動稱之。(3)土壤滑動:山坡上的材質為土壤,受外力向下滑動稱之。 • 《現象》:岩層被兩組垂直節理切割成柱狀的岩塊,山坡地若擁有幾近垂直的不連續面或破裂面,最容易發生自上而下的向前傾翻或崩移。落石與翻覆破壞後的現場特徵很類似,但是產生的原因卻不相同。 • 《成因》:主要是由顧坡腳有開挖工程或是河岸之沖刷、淘刷作用造成,加上山坡內岩塊或土塊之不連續或破裂面中可能有水壓力。坡腳一旦稍有移動,被 連續面或破裂面切開的岩體或土體,便會因本身的重力而突然折斷,產生倒塌破壞。 http://email.ncku.edu.tw/~em50190/ncku/196/b/b1.htm資料來源

  19. *流 動:土石流 土石混合+ 水 • 泥流 泥土居多+ 水 • 流 動:由巨石、礫、砂、泥等岩石碎屑與水混斤產生的流動體,沿著山坡藉助重力向下傾流,而造成傷害。 • (1)土石流 • 《現象》一般發生於山嶺溝谷間,土壤、岩塊及水三者混合在一起向下流動。 http://email.ncku.edu.tw/~em50190/ncku/196/b/b1.htm資料來源

  20. 《現象》:一般發生於山嶺溝谷間,土壤、岩塊及水三者混合在一起向下流動。 《成因》形成: • 條件一:土石流的形成包括下列三項條件,一個地區必須完全具備這些條件,才會產生土石流。 • 擁有豐富的鬆散岩石碎屑 岩層多節理或斷層等脆弱面、岩石風化破碎厲害、地震頻繁,以及山崩災害的地區,擁有豐富的鬆散岩石碎屑,都是容易發生土石流的地區。 http://email.ncku.edu.tw/~em50190/ncku/196/b/b1.htm資料來源

  21. 條件二:暴雨帶來大量地表逕流降雨強大、累積降雨量及集水面積適中地區,容易匯流成大量地表逕流或地下逕流,尤其是在暴雨的情形下,更容易產生此現象。 • 條件三:位於陡峻的山區溝谷 山區中坡度大的狹窄溝谷,捷供了鬆的岩石碎屑順坡向下的理想滑動通道,因而增加了土石流產生的可能性。 http://email.ncku.edu.tw/~em50190/ncku/196/b/b1.htm資料來源

  22. 災 害 形 式 • 災害一:沖 刷 • 在發生區和流動區內土石流流速很快,溪床會被沖刷,兩岸溪谷會塌垮,導致大量坡面土壤和河床泥沙被沖刷,帶走沉積,使河床沉積變薄,甚至被剝光,使沿岸設施、交通和水利工程等遭破壞。 • 災害二:磨 蝕 • 土石流含有大量泥沙、石塊,在快速流動時,對各種保護目標及防治工程物的表面造成嚴重的磨蝕。 http://email.ncku.edu.tw/~em50190/ncku/196/b/b1.htm資料來源

  23. 災害三:撞 擊 • 在快速流動的土石流中,其中的石塊具有很大的動能,尤黃是巨石,能撞毀橋樑、堤壩、房屋、車輛等。 • 災害四:堵 塞 • 若土石流流流停停,便很容易堵塞自身的流路、匯入的主流,形成天然的堤壩,使得小溪或小溪溝上游水位增高,淹毃兩岸各種目標。等到兩岸堤壩潰決,又會形成大規模的土石流或洪水,對小溪、小溪溝下游造成危害。 http://email.ncku.edu.tw/~em50190/ncku/196/b/b1.htm資料來源

  24. 災害五:漫 流 改 道 • 土石流的岩石碎屑堵塞其流路,上游的土石流無法流向下游,只好另譽出路,造成漫流改道,沖毀或淹沒下游民房或道路。 • 災害六:淤 埋 • 在土石流活動的平緩地帶,土石流停止流動,大量泥沙石塊淤埋各種建築物、農田、農園,土石流規模愈大,淤埋就會愈嚴重 http://email.ncku.edu.tw/~em50190/ncku/196/b/b1.htm資料來源

  25. 災害七:壓 擠 主 河 道 • 土石流沖出的大量泥沙使沖積扇不斷擴大,形成阻礙通航河道的險灘,並將主逼向對岸,使對岸遭重沖刷,進而崩塌,危害岸上的各種目標。 http://email.ncku.edu.tw/~em50190/ncku/196/b/b1.htm資料來源

  26. E N D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