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7

20 世纪人民文学的代表 —— 萧洛霍夫

20 世纪人民文学的代表 —— 萧洛霍夫. 萧洛霍夫是前苏联小说家, 1965 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得奖理由是「在描写历史上一段时期俄罗斯人民的生活时表现出真实和艺术的力量」。 萧洛霍夫 1920 年参加红军, 1924 年返回故乡顿河地区的哥萨克村庄。曾数度访问西欧, 1959 年陪同赫鲁晓夫访美。 1932 年加入共产党, 1961 年被选为中央委员。

eamon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20 世纪人民文学的代表 —— 萧洛霍夫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20世纪人民文学的代表——萧洛霍夫

  2. 萧洛霍夫是前苏联小说家,1965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得奖理由是「在描写历史上一段时期俄罗斯人民的生活时表现出真实和艺术的力量」。萧洛霍夫是前苏联小说家,1965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得奖理由是「在描写历史上一段时期俄罗斯人民的生活时表现出真实和艺术的力量」。 • 萧洛霍夫1920年参加红军,1924年返回故乡顿河地区的哥萨克村庄。曾数度访问西欧,1959年陪同赫鲁晓夫访美。1932年加入共产党,1961年被选为中央委员。 •   他17岁时开始写作,出版的第一本书是短篇小说集《顿河的故事》(Donskie rasskazy,1926)。1925年开始写著名的长篇小说《静静的顿河》(Tikhy Don,4卷;1928∼1940),用了12年时间才完成。(另一部长篇小说《被开垦的处女地》(Podnyataya tselina,1932∼1960),用了28年时间来写作。)

  3. 《静静的顿河》描写顿河哥萨克人1912至1922年间俄罗斯两次革命(二月革命﹑十月革命)和两次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国内战争)中的重大历史事件,以及哥萨克人们在这10年间的动荡生活;并广泛地反映了哥萨克人独特的风土人情,及他们为争取独立而进行的英勇争战。在苏联拥有广大读者,被称为社会主义写实主义的有力典型。这是一部深刻描绘巨大的社会变革时代以及全面而庞大的时间面貌的杰出作品,于1965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4. 一个人的遭遇

  5. 一个人的遭遇 《一个人的遭遇》表现了一个普通人在俄国卫国战争中所经历的家破人亡的悲惨遭遇。战争刚爆发,木工索科洛夫就上了前线,他被浮过;在集中营里做过受尽折磨的苦工;又机智地驾车回到了苏军阵地,还俘获了一个德冠少校,带来了重要的情报。战争使索科洛夫失去了人间所有的亲人和温暖的家,但他并没有变得冷酷无情,并没有被痛苦折磨得失去生存的意志。他不仅自己要坚强地活下去,而且还要以破碎的心灵中的全部的爱去温暖一个无依无靠的弱小生命。 索科洛夫终于在生活中找到了精神支柱,这支柱就是人道主义的力量。索科洛夫是以人道主义的精神来医治自己心灵的创伤的。他在抚慰这颗幼小的心灵的过程中,忘却了自己的伤痕。 作品的主题思想是要告诉人们,一个遭受战争创伤的人,没有理由永久地为自己的痛苦哭泣,只要他还活着,他就应该不吝惜自己的爱,去温暖比他更弱小的生命。 在线观看或下载http://www.ktvb.cn/html/2985.html#playlist

  6. 字音字形 如鲠在喉 邂逅 哽咽狼吞虎咽 嗜好 狙击手 胡诌 一撮盐 雏儿 凝眸 xiè hòu gěng yàn gěng yè jū shì zhōu zuǒ chú móu

  7. “一个人的遭遇”,这个人是? 索科洛夫

  8. 阅读思考 • 课文《一个人的遭遇》只是节选,节选部分写了索科洛夫的哪些遭遇?体现了他怎样的心情? • 从索科洛夫的遭遇中可以看出他怎样的性格特点? • 索科洛夫领养凡尼亚这一部分为什么写得特别详细?  • 是什么把索科洛夫和凡尼亚这一对毫无血缘关系的陌生人结成了父子? • 最后一节中,凡尼亚举手向“我”告别时,“仿佛有一只柔软而尖利的爪子,抓住了我的心”,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9. 轻松和光明,找到寄托有了依靠 喜气洋洋,骄傲,重燃希望 激动兴奋 成功逃亡 找到儿子 领养凡尼亚 妻女炸死 儿子牺牲 心缩成一团,难受,穿心的悲痛 心痛,埋葬欢乐和希望 波澜起伏——文如看山不喜平

  10. 索科洛夫 人物形象 历尽苦难而坚忍不拔 受尽摧残而心地善良

  11. 这部分是索科洛夫情感变化的重要转折,是索科洛夫从战争创伤中走出来的重要契机。两个饱受战争创痛的人就像被飓风卷到一起的树叶,凡尼亚是索科洛夫余生的精神慰藉。 这部分是索科洛夫情感变化的重要转折,是索科洛夫从战争创伤中走出来的重要契机。两个饱受战争创痛的人就像被飓风卷到一起的树叶,凡尼亚是索科洛夫余生的精神慰藉。 

  12. 是战争,是对在战争中具有同样命运的人的同情和爱,也是出于索科洛夫对家庭生活的向往和对亲人的渴望。是战争,是对在战争中具有同样命运的人的同情和爱,也是出于索科洛夫对家庭生活的向往和对亲人的渴望。

  13. 凡尼亚举手向“我”告别时,“仿佛有一只柔软而尖利的爪子,抓住了我的心”。假如你就是“我”,当时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觉?请用200字左右的文字来表达你的感觉。凡尼亚举手向“我”告别时,“仿佛有一只柔软而尖利的爪子,抓住了我的心”。假如你就是“我”,当时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觉?请用200字左右的文字来表达你的感觉。  索科洛夫的儿子回到村子里的情景,文章只用了很简单的话——“晚上他回到村子里,瞧了瞧弹坑,连夜回城里去了”,请用200字左右的文字写出索科洛夫的儿子此时的心情。  索科洛夫带着凡尼亚离开乌留平斯克以后,将依靠什么怎样生活下去?请你用200字左右为他设想一个未来的生存空间。  请你用200字左右设想一下,如果有一天凡尼亚发现索科洛夫不是自己的亲生父亲,他会怎么想?怎么做?

  14. “一个人的遭遇”,这个人是? 索科洛夫 这个人真的是索科洛夫吗?

  15. 这是战争中千千万万普通苏联人的遭遇!! 这是——一个人的遭遇! 这也是所有在战争中饱受战争创伤的人的遭遇!!!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