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5

國中教育會考計分說明

國中教育會考計分說明. Date : 102.09. 為何採用標準參照?. 測驗目的與基測與特招考試不同 - 非升學考試 作為學力監控機制以 協助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 順利達成 協助「 降低壓力以活化學習 」和「 確保品質以維持競爭力 」兩個目標之間的平衡。. 會考具體目的. 降低考試壓力,活化學生學習 檢視學生學力,確保學習品質 回饋學習成果,強化適性輔導 提供學力資訊,俾利因材施教. 執行策略. 藉由 各科成績級分減少 (分為 3 表現等級)來達到適度減低考試壓力的目的 藉由 標準參照 的作法達到學力監控與提供具體學力訊息的目的。. 測驗難度.

edith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國中教育會考計分說明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國中教育會考計分說明 Date:102.09

  2. 為何採用標準參照? • 測驗目的與基測與特招考試不同-非升學考試 • 作為學力監控機制以協助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順利達成 • 協助「降低壓力以活化學習」和「確保品質以維持競爭力」兩個目標之間的平衡。

  3. 會考具體目的 • 降低考試壓力,活化學生學習 • 檢視學生學力,確保學習品質 • 回饋學習成果,強化適性輔導 • 提供學力資訊,俾利因材施教

  4. 執行策略 • 藉由各科成績級分減少(分為3表現等級)來達到適度減低考試壓力的目的 • 藉由標準參照的作法達到學力監控與提供具體學力訊息的目的。

  5. 測驗難度 • 會考主要是要將學生能力與事先訂定的成績等級標準作比較,以瞭解學生學習程度 • 為提升測驗信度及適當地將學生分為「精熟」、「基礎」及「待加強」3等級,各科測驗難度規劃為「難易適中」,各科平均通過率為五成至六成

  6. 標準參照與常模參照有何不同? • 「標準參照」著重在瞭解個人的測驗表現是否達到事先所設定的標準。如:國中教育會考 • 「常模參照」則是注重個人與團體內其他成員的比較,藉由與其他人相比,來瞭解個人表現的優劣程度。如:國中基測

  7. 成績計算 • 教育會考將採標準參照,透過測驗的標準設定,各科評量結果將分為3表現等級 • 「精熟」:精通熟習該科目國中階段所學習的知識與能力 • 「基礎」:具備該科目國中階段之基本學力 • 「待加強」:尚未具備該科目國中教育階段之基本學力 • 寫作測驗的評分等級為一至六級分

  8. 表現等級如何制訂 • 參酌課程綱要及學科內涵,確認知識和能力(表現)範圍 • 諮詢學科專家、測驗專家及現場國中教師,初步訂出能力層級與描述 • 參考歷屆基測考生答題反應資料,檢核等級描述和學生能力的對應性

  9. 各科目等級描述

  10. 寫作測驗評分規準

  11. 標準設定之目的 • 國中教育會考為標準參照測驗,在測驗前已依據課程綱要及教師專業撰寫精熟、基礎、待加強三個等級學生之表現標準描述。 • 標準設定流程則是將已完成的表現標準描述,透過一組專業評定者經過三輪標準設定流程,討論評估教育會考各科基礎與精熟、基礎與待加強的切點。將學生依各等級表現標準描述精確區分精熟、基礎與待加強。

  12. 標準設定小組成員 • 測驗專家:提供各科標準設定相關問題諮詢。 • 學科研究員:負責各科設定者之訓練並參與各科標準設定作業。 • 學科教授:依據課綱專業,進行標準設定作業。 • 學科老師:依據現場教學經驗,進行標準設定作業。

  13. 等級人數推估 • 目前模擬結果

  14. 102年試辦國中教育會考各科答對題數與等級對照表102年試辦國中教育會考各科答對題數與等級對照表 -

  15. 102年試辦國中教育會考各科各等級人數比例 -

  16. 三能力等級加註標示 • 為激勵學生學習,並解決升學競爭較激烈區域免試超額時可能抽籤的困境 • 在維持三等級的計分標準原則下: • 精熟(A)等級前 50%,分別標示 A++(精熟等級前 25%)及 A+(精熟等級前 26%~50%), • 基礎(B)等級前 50% ,分別標示 B ++(基礎等級前 25%)及 B+(基礎等級前 26%~50%)

  17. 國中教育會考成績通知單

  18. 寫作測驗評分說明

  19. 寫作測驗評量能力 透過各類寫作類型,評量國中畢業學生表達見聞與思想的能力,包含: • 立意與取材:學生能切合題旨,選擇合適素 材,表現主題意念。 • 結構組織:學生能掌握寫作步驟,首尾連貫,組織完整篇章。 • 遣詞造句:學生能準確流暢的使用本國語文。 • 錯別字、格式及標點符號:學生能正確運用文字、格式及標點符號。

  20. 寫作測驗示例 題目:從那件事中,我發現了不一樣的自己 說明:也許你總是無法在籃球場上與人搶快爭球,嘗試練投三分球後,才發現自己可以成為一名稱職的射手;也許你一直以為自己內向害羞,擔任義工之後,卻發現自己也可以大方地付出愛與關懷;也許你曾為嗓門太大感到困擾,卻在園遊會叫賣時,發現自己聲音的特點也可以發揮作用……。你,曾從哪件事中發現了不一樣的自己?又給了自己什麼樣的新評價?請以「從那件事中,我發現了不一樣的自己」為題,寫下你的經驗、感受或想法。 ※不可在文中洩漏私人身分 ※不可使用詩歌體

  21. 評分品質的控管 • 評分規準的建立 • 評分人員的訓練 • 線上閱卷

  22. 評分方式 • 評分方式採級分制,將學生寫作能力由劣至優區分為一至六等級,四級分達一般水準。另針對使用詩歌體、完全離題、只抄寫題目或說明及空白卷等考生,因無法判斷其寫作能力,給予其零級分。 • 字體美醜、文章長度不在評分規準中。 • 一篇文章由兩位評閱委員分別評閱,若兩位委員評定結果相差二級分以上(包含二級分),或其中一閱分數為零級分時,則再請核心委員進行複閱。

  23. 閱卷教師的訓練 • 透過事前對於評分規準與樣卷對照之專業訓練,使閱卷委員更能掌握各級分間的差異,增加評分者信度。 • 持續召開樣卷挑選會議(每場會議五位大學教授,十位高中老師)。 • 持續訓練評閱委員。

  24. 閱卷流程

  25. 寫作測驗作答注意事項 • 一般注意事項: • 請從第一頁右邊第一行開始作答,並不得要求增加答案卷作答。 • 以下情形影響作答結果呈現,可能影響得分: • 未用本國文字書寫(正體字);未用黑色墨水的筆書寫(不得使用鉛筆);書寫內容超出答案卷格線外框。 • 以下情形違反考場規則,將不予計分: • 於答案紙上透露私人身分;污損答案卷,或於答案卷上作任何標記;使用詩歌體。

  26. 答案卷樣式:正面

  27. 答案卷樣式:反面

  28. 墨水不足

  29. 字體太小

  30. 超出格線

  31. 洩漏私人身分

  32. 洩漏私人身分

  33. 註記符號

  34. 詩歌體

  35. 數學科非選擇題評分說明

  36. 評分規準 • 評閱學生解題過程中,擬定「策略」的適切性與過程「表達」的合理、完整性。 • 「策略」是指學生察覺題目條件要素,將題目轉化成數學問題並擬定解題方法。 • 「表達」是指解題過程的呈現與步驟間合理性的說明。

  37. 評分規準

  38. 評分指引 • 評分規準為數學非選試題評分的架構,每一試題依據評分規準及該題評量目標,需訂定每一試題評分指引,以方便評閱委員進行閱卷。 • 評分指引能明確表達出各分數點學生具體的表現樣貌,使用了什麼策略,表達到何種程度。 • 評分指引由20幾位核心委員(教授、高中教師)依據評分規準及試題評量目標共同討論,訂定評分指引,並挑選各評分指引之樣卷,針對所有評閱委員進行閱卷訓練,利用樣卷進行說明,確保評閱委員對評分指引理解的一致性

  39. 評分機制 • 每份試卷皆由兩位評閱委員進行閱卷,當兩閱分數不一致時,則由核心委員進行複閱。 • 複閱分數與其中一位初閱分數相同時,則以複閱分數作為最後得分。 • 複閱分數若與前兩閱分數不一致時,則為疑問卷,由核心小組開會討論決定最後得分。 • 學生洩漏私人身份則為違規卷,包含姓名、准考證號,該科則不計列等級。

  40. 閱卷品質監控 • 每天進入閱卷系統及離開系統30分鐘以上,都需先試閱三份試卷用以調整其評閱一致性;在閱卷中隨機插入測試卷,隨時調整評閱委員閱卷一致性,若評閱委員評分偏差時,則會被迫停止閱卷,先調整其評閱一致性。 • 為了確保評閱一致性,每天都會以統計方式計算所有閱卷委員評閱一致性,並針對評閱較不一致的委員進行溝通,校正其一致性。

  41. 數學非選示例1 • 罐頭工廠生產了400個罐頭並排成一列,由左至右分別標記號碼1~400。檢驗員從中抽出罐頭檢驗,首先抽出5號罐頭,之後向右走,並以某固定的間隔陸續抽出罐頭。若此檢驗員抽出15個罐頭後,無法再依此方式抽出第16個,則最後一個被抽出的罐頭號碼為何?請寫出所有可能的答案與計算過程。

  42. 數學非選示例1

  43. 數學非選示例1

  44. 數學非選示例1 • 3分樣卷:臆測可能間隔代入檢驗,找出所有可能的罐頭號碼383、397;並以計算方式呈現間隔不可能為26與29的原因。

  45. 數學非選示例1 • 2分樣卷:利用等差數列公式及不等式求出公差的上下界,但求罐頭號碼時出現漏加5之計算錯誤。

  46. 數學非選示例1 • 1分樣卷:能列出恰當的等差數列公式及不等式的關係式,但只求出公差之上界。

  47. 數學非選示例2 ¯¯ • 如圖(十三),△ABC中,M為BC中點,D、E兩點分別在AC、BC上,且AE // DM,AM與DE相交於F點。請說明為何△CDE面積為△ABC面積的一半。 ¯¯ ¯¯ ¯¯ ¯¯ ¯¯ ¯¯

  48. 數學非選示例2

  49. 數學非選示例2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