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95

中医脉诊

中医脉诊. 《 黄帝内经 · 三部九候论 》 :“岐 伯曰:天地之至数,始于一,终于九 焉。一者天,二者地,三者人。因而 三之,三三者九,以应九野。故人有 三部,部有三候,以决死生,以处百 病,以调虚实,而除邪疾。 帝曰:何谓三部? 岐伯曰:有下部,有中部,有上部; 部各有三候,三候者,有天有地有人 也。必指而导之,乃以为真。上部天, 两额之动脉;上部地,两颊之动脉; 上部人,耳前之动脉;中部天,手太 阴也;中部地,手阳明也;中部人, 手少阴也;下部天,足厥阴也;下部. 三部九候. 地,足少阴也;下部人,足太阴也。 故下部之天以候肝,地以候肾,人以

efia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中医脉诊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中医脉诊 12

  2. 《黄帝内经·三部九候论》:“岐 伯曰:天地之至数,始于一,终于九 焉。一者天,二者地,三者人。因而 三之,三三者九,以应九野。故人有 三部,部有三候,以决死生,以处百 病,以调虚实,而除邪疾。 帝曰:何谓三部? 岐伯曰:有下部,有中部,有上部; 部各有三候,三候者,有天有地有人 也。必指而导之,乃以为真。上部天, 两额之动脉;上部地,两颊之动脉; 上部人,耳前之动脉;中部天,手太 阴也;中部地,手阳明也;中部人, 手少阴也;下部天,足厥阴也;下部 三部九候 12

  3. 地,足少阴也;下部人,足太阴也。 故下部之天以候肝,地以候肾,人以 候脾胃之气。 帝曰:中部之候奈何? 岐伯曰:亦有天,亦有地,亦有人。 天以候肺,地以候胸中之气,人以候 心。 帝曰:上部以何候之? 岐伯曰:亦有天,亦有地,亦有人。 天以候头角之气,地以候口齿之气, 人以候耳目之气。 三部者,各有天,各有地,各有人; 三而成天,三而成地,三而成人。三 而三之,合则为九。九分为九野,九 野为九脏;故神脏五,形脏四,合为 九脏。五脏已败,其色夭,夭必死 矣。” 12

  4. 《难经》:“寸口者,脉之大会,手太阴肺动也。人一呼脉行三寸,一吸脉行三寸,呼吸定息,脉行六寸。人一日一夜,凡一万三千五百息,脉行周身五十度,周于身。漏水下百刻,荣卫行阳二十五度,行阴亦二十五度,为一周也,故五十度而复会于手太阴。寸口者,五脏六腑之所终始,故法取于寸口也。”《难经》:“寸口者,脉之大会,手太阴肺动也。人一呼脉行三寸,一吸脉行三寸,呼吸定息,脉行六寸。人一日一夜,凡一万三千五百息,脉行周身五十度,周于身。漏水下百刻,荣卫行阳二十五度,行阴亦二十五度,为一周也,故五十度而复会于手太阴。寸口者,五脏六腑之所终始,故法取于寸口也。” 十二经皆有动脉独取寸口,以决五脏死生吉凶之法何也? 12

  5. 《难经》:“尺寸者,脉之大要会也。从关至尺是尺内,阴之所治也,从关至鱼际是寸内,阳之所治也。故分寸为尺,分尺为寸。故阴得尺内一寸,阳得寸内九分,尺寸终始一寸九分,故曰尺寸也。”《难经》:“尺寸者,脉之大要会也。从关至尺是尺内,阴之所治也,从关至鱼际是寸内,阳之所治也。故分寸为尺,分尺为寸。故阴得尺内一寸,阳得寸内九分,尺寸终始一寸九分,故曰尺寸也。” 脉有尺寸何谓也? 12

  6. 《难经》:“初持脉。如三菽之重。与皮毛相得者,肺部也。如六菽之重,与血脉相得者,心部也。如九菽之重,与肌肉相得者,脾部也。如十二菽之重,与筋平者,肝部也。按之至骨,举之来疾者,肾部也。故曰轻重也。”《难经》:“初持脉。如三菽之重。与皮毛相得者,肺部也。如六菽之重,与血脉相得者,心部也。如九菽之重,与肌肉相得者,脾部也。如十二菽之重,与筋平者,肝部也。按之至骨,举之来疾者,肾部也。故曰轻重也。” 脉有轻重何谓也? 12

  7. 脉诊基础 12

  8. 脉象的指感形态由叔和统一诊断标准后,又经历代医家的不断探索和补充,今已基本定型。但临床医生仍有“在心易了,指下难明’’的感觉。因此人们早就有把脉象形状变为直观图形的愿望。近些年医务界用西方的脉搏描记技术进行脉象图形象化的尝试,现在我们将此次成果简单介绍给大家,使我们眼界更加开阔。脉象的指感形态由叔和统一诊断标准后,又经历代医家的不断探索和补充,今已基本定型。但临床医生仍有“在心易了,指下难明’’的感觉。因此人们早就有把脉象形状变为直观图形的愿望。近些年医务界用西方的脉搏描记技术进行脉象图形象化的尝试,现在我们将此次成果简单介绍给大家,使我们眼界更加开阔。 脉象图尝试 12

  9. 第一节脉象图的定义 • 心脏收缩搏动,将血液射入动脉管道,使动脉管内的压力、容积与血流状态均发生一系列变化。这些变化,包括血流、管壁运动和脉搏波传播等综合性反映,在表浅的桡动脉可被切知,诊者再施以不同的指法压力,获得受检者脉搏搏动的形象概念,这就是脉象。应用特殊制造,用以测定脉象的仪器,模拟切脉方法,通过仪器把脉象信息描画出记录曲线来,即是脉象图。 • 典型的正常脉象图是由一组波群及各波之间的间期组成,并代表一个完整的脉搏搏动周期。图5中的右上图为一‘正常人正常脉象图,图中有三组波群,表示三次脉动周期,时间可用U-U′t或P-P′t表示(见图5)。 12

  10. 12

  11. 第二节脉象图的波组 • ▲图5脉图波形命名及主要测量标志 • Q—Utt脉波传播时间 • U—Pt:心室收缩、快速射血时问 • P—Vt:心室射血后期,射血缓慢时间 • V—Dt.心室舒张、主动脉瓣关闭间期 • U—U ′t(P—P′t):脉波周期时问 12

  12. A波(A—Wave前波):是波组中最早出现的-个小波。产生的机理,目前尚无一致的说法。多数研究者认为,A波是心房收缩在脉图上的反映;有者则认为是静脉波(Vein Wave),属于下降支末端接近基线处的一个小波,故也称“V波”。也有的研究者认为,A波是心室收缩,主动脉瓣开放时的振动,系由脉搏波的传导所引起,因脉搏波的传播速度远比血流速度为快。 12

  13. ...A波的临床意义尚无定论。在正常人脉象图中,A波出现率为76.O8%;病理性脉象图中的出现率为66.15%,因此尚有待大量的脉象图资料分析与研究。...A波的临床意义尚无定论。在正常人脉象图中,A波出现率为76.O8%;病理性脉象图中的出现率为66.15%,因此尚有待大量的脉象图资料分析与研究。 12

  14. U点(UP Stroke始射点):始射点是整个脉象图的最低点,反映心脏舒张末期血管内的压力与容积。代表心室快速射血,血液流入动脉的开始点,故亦称“流入点”。 12

  15. P波(Percussion Wave主波):主波是脉象图的主体波幅,是基线至主波峰顶的一条上升曲线。顶点为脉象图的最高峰,反应动脉内压力与容积的最大值。构成主波的上升支反映心室快速射血,动脉压迅速上升,管壁突然扩张。上升速度可用主波幅高与流入时间的比值(上升支斜率)表示。上升速度受心输出量、心室射血速度、动脉阻力和管壁弹性的影响。 12

  16. P角(Angle of percussion wave∠P主波角):主波角也称主峰角、顶角,是主波峰顶的一个夹角。它反映动脉内最大压力对管壁的作用时间。P角受心输出量,动脉阻力和管壁弹性的影响。 12

  17. T波(Tidal wave潮波):位于下降支,一般迁延于主波之后,低于主波而位置高与重搏波。它反映左心室停止射血,动脉扩张、降压,动脉内血液流动逆向反射波。T波可受外周血管阻力、血管弹性及降支下降速度等变化程度的影响。 12

  18. V波(降中峡、降中波Valley):是主波降支与重搏波升支构成的波形向下的切迹波。表示主动脉静压排空时间,为心脏收缩与舒张的分界点,受外周血管阻力和降支下降速度的影响。V波(降中峡、降中波Valley):是主波降支与重搏波升支构成的波形向下的切迹波。表示主动脉静压排空时间,为心脏收缩与舒张的分界点,受外周血管阻力和降支下降速度的影响。 12

  19. D波(重搏波Dicrotic wave):是下降支中突出的一个明显波。一般认为系主动脉瓣在心室舒张早期突然关闭,血液倒流撞击在主动脉瓣上,并弹回血流,使主动脉压再次稍有上升,血管又轻微扩张所形成的主动脉弹性回缩波。因此,受血管弹性与主动脉关闭状态的影响较大。 12

  20. 第三节脉象图各项指标测量与分析 12

  21. 在测量分析脉象图的意义之前,应首先了解脉象图的走纸速度和定标的高度。以图6表示:在测量分析脉象图的意义之前,应首先了解脉象图的走纸速度和定标的高度。以图6表示: 12

  22. 12

  23. 脉象图纸由直线和横线划分成1毫米大的小方格。垂直线表示高度,横线代表时间。每小方格的高度=1毫米(mm),宽度=0.04秒,每5×5=25个小方格组成一个大方格,高度=5mm,宽度=0.20秒。脉象图的走纸速度,一般为25mm/秒,如脉搏频率太快时,可用50mm/秒速度,但必须在脉象图记录纸上标明秒速。脉象图描记前,或于脉象图描记后应打上标准高度,以标高计算波幅的高度,如标高为5mm时,脉象图纸由直线和横线划分成1毫米大的小方格。垂直线表示高度,横线代表时间。每小方格的高度=1毫米(mm),宽度=0.04秒,每5×5=25个小方格组成一个大方格,高度=5mm,宽度=0.20秒。脉象图的走纸速度,一般为25mm/秒,如脉搏频率太快时,可用50mm/秒速度,但必须在脉象图记录纸上标明秒速。脉象图描记前,或于脉象图描记后应打上标准高度,以标高计算波幅的高度,如标高为5mm时, 12

  24. 测得脉象图主波幅为10mm,则主波幅的实际高度应为l0mm×2=20mm,因标准讯号的电阻值通常定为0.1Ω(欧姆),以高度lmm表示,并常用l0mm(1.0欧姆)定为标准高度来计算波幅的高度。可用下述公式计算: 12

  25. 测量与分析脉象图应备有双脚器(分规)和透明量角器。测量与分析脉象图应备有双脚器(分规)和透明量角器。 • 脉象图描记各项指标的分析,时间指标均以“秒”计单位,量角均以“度”为单 • 位,波幅高度以“毫米(mm)”为单位。 12

  26. 一、脉波频率的测量 • 常用方法有下列二种: 12

  27. 1.测定二个U点或二个P波峰顶平行横线间的时间(秒数),代入①式;或小格数,代入②式:1.测定二个U点或二个P波峰顶平行横线间的时间(秒数),代入①式;或小格数,代入②式: • ①式: • 脉波频率=60U-U,或P-P,间隔时间(秒) • ②式: • 脉搏频率= 1500U-U, 或P-P,间小格数 • 上两种方法仅用于脉率规整者,如有明显脉率不齐者,应采用下法测量。 12

  28. 2.视脉律不齐的程度,可计算数6秒、l0秒或20秒连续记录脉象图中的脉波U或P数目,再乘以l0、或6、或3等,可得每分钟的脉波频率。2.视脉律不齐的程度,可计算数6秒、l0秒或20秒连续记录脉象图中的脉波U或P数目,再乘以l0、或6、或3等,可得每分钟的脉波频率。 • 正常值:成人脉波频率60至100次/分,U—U,或P-P,间距差值<0.12秒。 12

  29. 二、波段常用指标的测量 • 各波段的测量一般选择基线较稳,脉图曲线清晰的波型为宜。 • 1.U角(∠U、流入角、上升角、主波升支角):为主波升支与基线之间所形成的夹角。测量以“度”为单位。 • 正常值:800~870 • 意义:反应血管弹性与血液粘性指标。动脉硬化时,角度显著变小,血液粘滞度大 时,角度也明显变小。U角的大小与主波幅大小成正比关系,波幅高U角大,波幅低U角小。 12

  30. 2.P波(主波幅):用双脚规测量基线上缘至主波顶的垂直距离,即主波幅高度,测量值以“毫米(mm)”为单位。2.P波(主波幅):用双脚规测量基线上缘至主波顶的垂直距离,即主波幅高度,测量值以“毫米(mm)”为单位。 • 正常值:9~22mm。 12

  31. 意义:P波代表心脏收缩期动脉中的管壁承受的压力和容积。其高低反映动脉收缩压与舒张压之间脉压的大小。心主血脉,心气盛则有力鼓运气血,营血足才可充盈脉道。故P波幅的高低在某种意义上讲可反映心阳的盛衰,心血的虚实和脉道的通畅状况。P波幅是反映血管充盈度或搏动性血液供应的主要指标。当心力充沛而血液供应又充足时,波幅明显增高。服用血管扩张药物(活血药物)后波幅明显增高。波幅的高低在年龄、性别与体位之间稍有差别。正常青年人略高于老年人;女性多数稍高于男性,卧位时主波幅高于立、坐位。主波幅降低:表示心气不足、心血亏少,气滞血瘀。见于动脉硬化、外周血管痉挛、血管闭塞所致血管阻力增加、心力衰竭及有效血容量减少等。主波幅增高:表示阳热盛、血液丰盛,见于高热、代谢亢进、血管扩张或心动过缓时。波幅的高低值也受一定因素的影响,在检查与分析时应予注意。意义:P波代表心脏收缩期动脉中的管壁承受的压力和容积。其高低反映动脉收缩压与舒张压之间脉压的大小。心主血脉,心气盛则有力鼓运气血,营血足才可充盈脉道。故P波幅的高低在某种意义上讲可反映心阳的盛衰,心血的虚实和脉道的通畅状况。P波幅是反映血管充盈度或搏动性血液供应的主要指标。当心力充沛而血液供应又充足时,波幅明显增高。服用血管扩张药物(活血药物)后波幅明显增高。波幅的高低在年龄、性别与体位之间稍有差别。正常青年人略高于老年人;女性多数稍高于男性,卧位时主波幅高于立、坐位。主波幅降低:表示心气不足、心血亏少,气滞血瘀。见于动脉硬化、外周血管痉挛、血管闭塞所致血管阻力增加、心力衰竭及有效血容量减少等。主波幅增高:表示阳热盛、血液丰盛,见于高热、代谢亢进、血管扩张或心动过缓时。波幅的高低值也受一定因素的影响,在检查与分析时应予注意。 12

  32. 3.P角(∠P):为上升支与下降支之间所形成的夹角。P角大小以“度”为单位,用量角器测量。测量方法是平行上升支与下降支的速降段各引一条延长线,两条延长线相交之后的夹角即P角度(见图7)。病理状态下的P角变异较大,可参照图8、9、10、11中的方法测量。P角呈平顶状者,其角度较大(相似于900),可不测量角度数值,而以文字记述为“平顶型角”即可(见图11)。3.P角(∠P):为上升支与下降支之间所形成的夹角。P角大小以“度”为单位,用量角器测量。测量方法是平行上升支与下降支的速降段各引一条延长线,两条延长线相交之后的夹角即P角度(见图7)。病理状态下的P角变异较大,可参照图8、9、10、11中的方法测量。P角呈平顶状者,其角度较大(相似于900),可不测量角度数值,而以文字记述为“平顶型角”即可(见图11)。 12

  33. 12

  34. 图11 12

  35. 正常值:l90~420。 • 意义:P角主要反映血管弹性和血流状况。当血管弹性减退,血液粘滞度增大而表现有气滞血瘀时,角度增大,变成钝角或平顶角。 12

  36. 4.U—P时间(流入时间、上升时间):即上升支由U点上升到P波顶点所需时间。反映左心室开始收缩排血到最大排血量之时间,是反映血管充盈度的一项重要指标。心脏收缩后,血液流入动脉,使桡动脉扩张,血液充盈达到最大程度及持续最大扩张度所需要的时间。4.U—P时间(流入时间、上升时间):即上升支由U点上升到P波顶点所需时间。反映左心室开始收缩排血到最大排血量之时间,是反映血管充盈度的一项重要指标。心脏收缩后,血液流入动脉,使桡动脉扩张,血液充盈达到最大程度及持续最大扩张度所需要的时间。 • 测量方法:自主波的最高点向下划一垂直线至基线。测量U点至垂直线与基线交界点之间的时间,即U—P时间(见图5)。如主波顶为二峰或三峰时,乃以最高峰顶点作垂直引线(见图l0)。平顶峰也以峰顶最高点向下作垂直引线(见图ll)。 12

  37. 正常值:0.O7~O.11秒。 • 意义:U—P时间的长短取决于血管弹性、血管管腔状态与血液的粘滞度。故与血液流入动脉所遇阻力的大小关系密切。U-P时间缩短,表明血管弹性良好,血管易于扩张,血液粘度值小,血液流动受阻力小。临床见于青年人滑脉者。U—P时间延长,表示血管弹性差,血管紧张度增大,血液流动所遇阻力大,或血液粘滞度增大等。临床常见于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痉挛、血液高凝状态之气滞血郁出现之弦脉或涩脉等。 12

  38. 5.T波(潮波、重搏前波):是位于主波降支,重搏波前的小波。5.T波(潮波、重搏前波):是位于主波降支,重搏波前的小波。 • 位置表示法:由主波峰顶点至脉波终末点(下一个波群的U点)划一连线,称“主终线”;再由主波峰顶点至降中峡最低点划一条连线,称“主峡线”。潮波曲线的最突点在主终线的右上方,或平行于主终线者为T波位置偏上;T波位置在主终线与主峡线之间者为中位;T波位于主峡线左下方者为T波位置居下。可用下法表示T波的量与程度: 12

  39. T+:表示T波明显,位置偏上(+号写于T字的右上角)。T+:表示T波明显,位置偏上(+号写于T字的右上角)。 • T++:表示潮波显著(波幅值>lmm),位在中间(++号书写与T字平行)。 • T+:表示潮波明显,位置偏下。 • T-:无潮波表示。 12

  40. 意义:正常人脉象图中约59.1%无T波,40.9%可见T波,其中3.57%为上位(正常人弦滑脉),40.07%为中位,55.36%为下位。T波位置升高主要见于弦脉类。在弦脉中T波上位约占68.42%,中位占31.58%,极少有下位者,T波消失的病理意义基本相同T波高位,主要见于动脉管壁弹性降低、血管痉挛或血液粘度增大性疾病,如气滞血郁,阴虚阳亢,高度动脉硬化;显著滑脉,T波可与重博波融合表现出高大的重博波而无T波。T波显著增大,表示血管弹性良好,血液粘度明显降低,血液流动畅利,见于明显滑脉。意义:正常人脉象图中约59.1%无T波,40.9%可见T波,其中3.57%为上位(正常人弦滑脉),40.07%为中位,55.36%为下位。T波位置升高主要见于弦脉类。在弦脉中T波上位约占68.42%,中位占31.58%,极少有下位者,T波消失的病理意义基本相同T波高位,主要见于动脉管壁弹性降低、血管痉挛或血液粘度增大性疾病,如气滞血郁,阴虚阳亢,高度动脉硬化;显著滑脉,T波可与重博波融合表现出高大的重博波而无T波。T波显著增大,表示血管弹性良好,血液粘度明显降低,血液流动畅利,见于明显滑脉。 12

  41. 6、V波(降中峡): • 测量方法:测量V波的最低点至基线之间的垂直距离,以毫米(mm)数表示其波幅的高低。并用下公式计算出V波的实际实高度。 • V波值=测得V波高度(mm)×10mm测得标准高度(mm) 12

  42. 单一的V波幅值难以显示其生理与病理意义。因为V波系主波幅降支中的一个拐点,代表主动脉瓣关闭之前降支段的下降速度。所以,拐点的位置受主波幅高低的影响,故应求得V波幅/P波幅的相对高度,并以%数表示。单一的V波幅值难以显示其生理与病理意义。因为V波系主波幅降支中的一个拐点,代表主动脉瓣关闭之前降支段的下降速度。所以,拐点的位置受主波幅高低的影响,故应求得V波幅/P波幅的相对高度,并以%数表示。 • 正常值;25-57%。 • 意义:V波幅增高反应外周血管阻力高,降支下降速度慢。见于气滞血瘀、肝阳上亢.弦.紧.涩脉等。V波幅值减低反应外周管扩张、阻力降低、血液粘度明显减小,血流滑利。见于外感表证、血虚、湿盛、显著浮滑之脉等。 12

  43. 7.D波(重搏波): • 测量方法:自v波最低点和D波峰的顶点各引一条水平线,两水平线间的垂直距离,即D波幅高度(见图5)。 • D波幅及位置表示方法可用如下方式: • ①D波幅表示法:以“一”、“+”号代表D波的有无。以“+”的多少表示D波的程度,并将符号写于D字母的右侧 12

  44. 例如: • D一:表示无重搏波(见图l2)。 • D±:表示重搏波不明显(见图l3)。 • D+:重搏波明显可见,波幅高度在2mm以下(见图l4)。 • D++.表示重搏波波幅高大,>2mm(见图l5)。 12

  45. ②D波位置表示法:以D波的始点(V波的最低点)为位点,可用V波幅/P波幅的比值来表示。小于30%者为D波位偏下;大于70%者为D波位偏上;在30~70%之间者为中位D波。如v波峡不明显者,可将D波的最突出处视作始点(图13箭头所指)。记录方法可用“+”在D字母右侧的上、中、下位置表示: ②D波位置表示法:以D波的始点(V波的最低点)为位点,可用V波幅/P波幅的比值来表示。小于30%者为D波位偏下;大于70%者为D波位偏上;在30~70%之间者为中位D波。如v波峡不明显者,可将D波的最突出处视作始点(图13箭头所指)。记录方法可用“+”在D字母右侧的上、中、下位置表示: 12

  46. 图14 12

  47. 图15 D++D坡增大为4mm 12

  48. D±:D波位置中位,不显著(见图l3)。 • D++:D波中位,显著增大(见图l5)。 • D+:D波位置偏下,明显(见图l4)。 • 正常值:0.5一2mm。D波随年龄增长明显程度渐减。位置多居中位。 12

  49. 意义:D波主要反应血管弹性与血液流动状态。D波明显,表明血管弹性良好,血流滑利;显著增高,常表示血液粘滞度显著降低,见于重度滑脉,或血管较浅表(脉浮位)时。而血管弹性不良、血液粘度增大、或肥胖之人,D波减弱或消失。D波在降支位置的高低与血管紧张度和外周血管阻力大小有关。血管紧张度增高,外周阻力增大,D波位置偏上;血管紧张度低,外周阻力小,D波位置下移。 意义:D波主要反应血管弹性与血液流动状态。D波明显,表明血管弹性良好,血流滑利;显著增高,常表示血液粘滞度显著降低,见于重度滑脉,或血管较浅表(脉浮位)时。而血管弹性不良、血液粘度增大、或肥胖之人,D波减弱或消失。D波在降支位置的高低与血管紧张度和外周血管阻力大小有关。血管紧张度增高,外周阻力增大,D波位置偏上;血管紧张度低,外周阻力小,D波位置下移。 12

  50. D波幅高度计算可用下例公式: • D波幅=测得D波幅高(mm)/测得标准高度(mm)×10mm 12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