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0

楊瑪利(天下雜誌副總編輯)

現職: 天下雜誌副總編輯 國立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專技講師(2001至今)  教育 : 澳洲國立大學環境管理碩士 (1997-1999) 台灣大學外文系學士 (1982-1986)  經歷: 天下雜誌主編 (2000,1---2000,9) 天下雜誌資深撰述 (1999) 澳洲國立大學研究生(1997,1,1999,1) 天下雜誌資深編輯 (1992-1996) 天下雜誌記者 (1988-1992) 中華日報記者 (1986-1988 ) 地址: 台北市南京東路一三九號十一樓 02-25078627轉252,0937-047-688

elinor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楊瑪利(天下雜誌副總編輯)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現職: 天下雜誌副總編輯 國立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專技講師(2001至今)  教育: 澳洲國立大學環境管理碩士 (1997-1999) 台灣大學外文系學士 (1982-1986)  經歷: 天下雜誌主編 (2000,1---2000,9) 天下雜誌資深撰述 (1999) 澳洲國立大學研究生(1997,1,1999,1) 天下雜誌資深編輯 (1992-1996) 天下雜誌記者 (1988-1992) 中華日報記者 (1986-1988) 地址: 台北市南京東路一三九號十一樓 02-25078627轉252,0937-047-688 maryyang@cw.com.tw ma_liyang@hotmail.com 榮譽: 吳舜文新聞獎雜誌報導獎首獎 (2001)作品: 「全球荒漠化危機 吹襲台灣」 花旗銀行新聞報導獎三獎(2001),作品:「全球獵人大戰」  吳舜文新聞報導獎,(1998)「二次土地革命─農地釋出方案」 花旗銀行新聞報導獎首獎(1997),作品:「環境台灣」 吳舜文新聞報導獎首獎 (1997),作品:「環境台灣」 澳洲教育基金會獎學金得主 (1996-1998) 花旗銀行新聞報導獎首獎 (1996),作品: 「向世界標竿學習的新加坡」 新聞局金鼎獎公共服務報導獎 (1994),作品: 「前瞻台灣」 新聞局金鼎獎公共服務報導獎 (1993),作品:「自省的台灣」 楊瑪利(天下雜誌副總編輯)

  2. 主題:編輯與記者有效互動 • 做個對記者有幫助 • 對整本雜誌有加分效果的後製作(文稿為主),幫忙雜誌親近顧客,接近讀者

  3. 一:後製作部門的自我認知 • 編輯部無形的權力結構 • 請問,在你的組織中,感覺起來誰比較強勢?  (感覺起來或實際情形) ──前製作(記者)? ──後製作(文稿,攝影,美編等)? • 為什麼?

  4. 答案應該是前製比較強勢 • 雜誌的發動權是在記者,在前製。前製決定做什麼議題,後製全體去配合。 • 但是很諷刺的是,你拿到並翻開一本雜誌,你最先看到什麼?是什麼決定你要不要看下去?買回家?是文章內容嗎? • 還是標題,設計,或照片,是否吸引了你?

  5. 引自:這本書要賣一百萬本 • 書的標題最具影響力。甚至有人斷言,書要靠有巧思的標題才能暢銷。 • 最糟糕的設計,是配合內容的設計。 • 而是依據購買這本書的讀者心情來設計的。這是親近和正確的做法。例如歲末要出版的書,可特別加上金色的書腰, • 美編最重要的工作,應該是去思考這本書的封面是否能吸引讀者的購買。

  6. 典範轉移 • 過去是資訊封閉時代,資訊最珍貴,誰能提供資訊,誰就最值錢 • 現在是資訊爆炸時代,取得資訊不可貴,但能分析, 解讀資訊,賦予意義,誰就取得優勢。 • 同時,資訊,要能在眾多資訊中勝出,需要包裝編輯,達到Attention catching,或eye catching,就要注重後製作部門的整體包裝 •  (標題,設計,版面,照片)

  7. 因此,重新建立後製的自我認知 • 不再是前製的附庸。權力結構至少要是對等重要的。(不該是逆來順受的小媳婦,不該是弱勢) • 是文章作品的化妝師,要幫他們加分,親近顧客。 • 後製的工作,更是第一線接近市場 • (千言萬語,比不上一個好標題,一張令人記憶的照片,一個好的封面設計等)

  8. 續前頁 • 因此,文稿,或是整個後製作,應該認知自己是:前製的好幫手,一起幫雜誌加分。而且這種認知,應該讓前製記者大爺知道。 • 沒有誰比較重要,不重要。儘管議題發動權在前製,但是,後製卻是決定成功與否的另一關鍵因素。 • (內容不好,硬坳很痛苦,但是內容好,卻沒有擦亮它,卻十分對不起作者)

  9. 二:編輯與記者的異與同 • 1基本上,一般記者與編輯的先天個性存在有極大差異 一般記者個性:老愛往外跑 沒有耐心坐在辦公室 喜歡開創冒險 叢林中找獵物 不怕見大人物,天天見陌生人物, 個人主義 自我中心 好奇心強 興趣廣泛 不喜重複 喜愛任何新奇新鮮事務  一般編輯:喜歡秩序感 不太喜歡social 不喜天天見陌生人,要拿起電話打給陌生人有點痛苦 比較可以遵守辦公室秩序 比較有耐心 比較不會自我 

  10. 續前頁─記者與編輯又有共通點: • 對文字敏感,喜愛文字工作 • 喜愛閱讀,喜愛思考 • 喜愛(至少不排斥)寫作

  11. 在異與同中,編輯與記者可發展互補關係 • 編輯不可不知的記者盲點: • ─資訊太多了,他們不知道重點在哪裡 • ─太貪心了,要太多回來,什麼都想要呈現,知道的通通想要寫,卻分不清輕重的層次 • ─陷在訊息裡,不夠客觀,不知道意義在哪裡?吸引人的地方在哪裡? • ─只想到採訪對象(的壓力),卻可能忘了讀者 • ─面臨寫作時的困難, 理不出頭緒,劃不出架構等

  12. 續前頁 • 記者的困難,除了看稿人可協助,其實好的文稿也可協助。 文稿─除了校對審核錯誤外,  要會包裝議題,會掌握文章的重點與對讀者的意義  化繁為簡,題綱契領  更高竿的文稿,甚至要會幫記者REWRITE

  13. 三:文稿如何做到與記者互補? • 一:頭腦清晰,邏輯清楚,可掌握重點,可掌握層次與架構。可補部分記者的不足 • 二:對市場有嗅覺,有新聞sense,也要知道什麼才是讀者有興趣的 • 三:要累積路線上的專業知識。(在國外大雜誌,後製也是分路線的) • ─所以文編,不是被動等待的角色,也要主動,多看多聽多想多寫,關鍵時候發揮影響力

  14. 四:前製與後製的互動,愈早愈好 • 尤其是大題目的進行,就應該前後製組成小組,針對題目方向,文章內容,版面,可能的標題,照片等,就展開溝通,各自分工進行。定期聚會。修正討論等。

  15. 常常,真正令人會記得的好標題與設計,是在文章進行中就有了,不是等文章出來後常常,真正令人會記得的好標題與設計,是在文章進行中就有了,不是等文章出來後 • ─背叛 • ─高投資 低報酬 三十歲的焦慮 • ─弱智媒體 • ─現代成吉思汗

  16. 五:輪調是個好辦法 • 記者,不知道編輯的重要性,以為他們只是後面逆來順受的苦工,沒有附加價值,只是幫忙找找錯字等。 • 編輯,不知道記者的困難,以為他們天天在外面吃喝玩樂,卻遲遲交稿,交來的稿子也缺東缺西,少一個數字,寫錯人名等。 • 最好的方法就是互調。至少一小段時間。會增加同理心,減少本位主義。

  17. 其實,記者就是最好的編輯。只要他在交稿後,願意多花點心思,在文章的標題前言上,或在進行採訪時,就有編輯的概念,就等於在包裝自己的文章。其實,記者就是最好的編輯。只要他在交稿後,願意多花點心思,在文章的標題前言上,或在進行採訪時,就有編輯的概念,就等於在包裝自己的文章。 • 同時,好的編輯出身,也可以做很好的記者。只要,他們克服一些個性上的障礙。因為他們知道讀者想看什麼,知道如何找到最有意義,最吸引人的地方給讀者。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