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ml5-img
1 / 55

第十一章 农村社会问题

第十一章 农村社会问题. 第一节 社会问题概述. 一、社会问题的含义和要素 1、含义: 是社会关系或环境的失调,使相当一定数量的社会成员的正常生活和社会进步发生障碍,引起社会上众多人们的注意并需采取集体行动去解决的问题。. 2、社会问题的要素. (1)影响的对象具有社会性 (2)对社会具有危害性 (3)社会成员具有解决社会问题的愿望和要求 (4)社会问题的控制和解决具有社会性. 二、社会问题的特点和类型. 1、特点 (1)社会问题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第十一章 农村社会问题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十一章 农村社会问题 共23页

  2. 第一节 社会问题概述 一、社会问题的含义和要素 1、含义: 是社会关系或环境的失调,使相当一定数量的社会成员的正常生活和社会进步发生障碍,引起社会上众多人们的注意并需采取集体行动去解决的问题。 共23页

  3. 2、社会问题的要素 (1)影响的对象具有社会性 (2)对社会具有危害性 (3)社会成员具有解决社会问题的愿望和要求 (4)社会问题的控制和解决具有社会性 共23页

  4. 二、社会问题的特点和类型 1、特点 (1)社会问题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空间无限性:无处不在,无所不在 普遍性 时间无限性:无时不在,无刻不在 空间差异性 特殊性 时间差异性 共23页

  5. (2)社会问题的多元性和复合性 2、类型 (1)美国社会学家莫顿和尼斯贝特《当代社会问题》根据社会问题的直接成因分为两类: 一是偏差行为 二是社会解组 共23页

  6. (2)台湾学者龙冠海《社会学》中,依据人类社会生活的范围将社会问题划分为人口问题、种族与民族问题、婚姻与家庭问题、经济问题、政治问题、国际问题、道德问题、宗教问题、教育问题、娱乐问题、公共卫生或保健问题、交通运输问题、灾害问题(2)台湾学者龙冠海《社会学》中,依据人类社会生活的范围将社会问题划分为人口问题、种族与民族问题、婚姻与家庭问题、经济问题、政治问题、国际问题、道德问题、宗教问题、教育问题、娱乐问题、公共卫生或保健问题、交通运输问题、灾害问题 共23页

  7. (3)陆学艺《社会学》根据我国情况,把社会问题分为三种类型:(3)陆学艺《社会学》根据我国情况,把社会问题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结构型 第二,变迁型 第三,偏差行为型 共23页

  8. (4)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认为,社会问题可以从两个角度划分。(4)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认为,社会问题可以从两个角度划分。 第一,从社会问题产生的历史条件和地域差异分为普遍性社会问题和特殊性社会问题。 第二,从社会问题产生的根源分为结构失调性社会问题和功能失调性社会问题。 共23页

  9. 三、社会问题的理论研究 1、社会整合论 2、社会解组论 3、文化失调论 共23页

  10. 第二节 农村社会问题的特点和成因 一、农村社会问题的特点 1、具有明显的地域性 2、具有很强的历史延续性 3、更多地涉及经济利益 共23页

  11. 二、农村社会问题的成因 1、农村落后的社会生产力是农村社会问题产生的物质基础; 2、传统的伦理道德和价值观念是农村社会问题产生的思想基础; 3、农村教育科学文化落后是农村社会问题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4、政策失误是导致我国目前一些农村社会问题发生的原因之一。 共23页

  12. 第三节 农村社会的主要问题 一、农村贫困问题 (一)贫困的界定 世界各国研究贫困的学者提出过各自不同的关于贫困的定义,目前比较有影响的有以下几种: 共23页

  13. 英国的汤普森在他的《英国的贫 困:家庭财产和生活标准的测量》一书中写道:“所有居民中那些缺乏食物、很少参加社会活动和缺少最低生活条件的资源的个人、家庭和群体就是所谓贫困的。” 共23页

  14. 世界银行在《1990年世界发展报告》中将贫困界定为“缺少达到最低生活水平的能力。” 世界银行在《1990年世界发展报告》中将贫困界定为“缺少达到最低生活水平的能力。”  • 中国的童星、林闽在《我国农村贫困线标准研究》中是定义贫困为:“贫困是经济、社会、文化落后的总称,是由最低收入造成的缺少生活必需品和服务以及没有发展机会和手段的一种生活状况。”  共23页

  15. 联合国开发署在《1997年人类发展报告》中提出“人文贫困”的概念。这一贫困概念不仅包括人均国民收入的因素,还包括人均寿命、教育、卫生和生活条件等因素,即从40岁以前可能死亡的人口比例、文盲率、获得基础卫生保健服务、可饮用水和合适食物的状况等方面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贫困的程度。联合国开发署在《1997年人类发展报告》中提出“人文贫困”的概念。这一贫困概念不仅包括人均国民收入的因素,还包括人均寿命、教育、卫生和生活条件等因素,即从40岁以前可能死亡的人口比例、文盲率、获得基础卫生保健服务、可饮用水和合适食物的状况等方面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贫困的程度。 • 根据以上定义的归纳分析可以看出,贫困问题,已经不再是简单饥饱问题,缺吃少穿的单一经济问题,而是与经济、社会、文化等诸多因素密切相关了。 共23页

  16. 根据上述定义,可以将贫困划分为两类: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根据上述定义,可以将贫困划分为两类: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 • 绝对贫困是指缺乏维持生存的基本物质条件,相对贫困是指相对一定社会的中等生活水平而言的贫困。 • 以上四个定义都属于相对贫困。一般说来,绝对贫困是一种客观定义,强调:“延续生命”这一概念。相对贫困是一种主观定义,重点强调社会成员之间生活水平的比较,带有明显的价值判断含义。 共23页

  17. 贫困实际上是分层次的: • 一是区域意义上的贫困,称之为宏观贫困,即从整体角度来看待贫困,例如,国家贫困、地区贫困、农村贫困、城市贫困等。 • 二是个体意义的贫困,称之为微观贫困,即从个人和家庭角度看待贫困。从这种角度来理解,所有国家都有贫困问题。 共23页

  18. (二)中国农村贫困人口现状1978-2006 共23页

  19. 农村贫困标准Main Poverty lines for rural China (yuan/year. person) 共23页

  20. 历年脱贫人口Poverty Population Reduced(10000p) • 1990-1999  年均脱贫680万 • 2000200万 • 2001273万 • 2002107万 • 2003    增加80万  • 2004 290万 • 2005 245万 • 2006 217万 共23页

  21. 2000年以来低收入人口规模Low income population since 2000 共23页

  22. 1981年 63366 1984年 42527 1987年 31043 1990年 37433 1993年 33421 1996年 21144 1999年 22278 2002年 17661 2004年 12836 2015年预计 3663 世界银行测算的中国农村贫困人口(万人)Rural poverty in China based on one US dollar per day(10000P) 注:世行使用中国农村住户消费数据,按1天1美元的标准测算得到中国农村贫困人口 共23页

  23. 2000-2006年农村贫困人口构成与分布-1Poverty Distribution 2000-2006 共23页

  24. 2006年农村贫困人口构成与分布-2 Poverty Distribution 2006 贫困发生率( Poverty head count ):全国农2.3% 8 省 <1% 17省 1-5% 5省  5-10% 1省 >10% 最高的省 10.9% 低收入标准以下人口比重( Low income rate ):全国农村6.0% 15省 <5% 9省 5-10% 7省 >10% 最高的省 24.1% 共23页

  25. 主要经济指标,2000年及2006年 Main Economic Indicators 2000 &2006 共23页

  26. 主要食品消费量,2000年及2006年(公斤/人)Food Consumption 2000 &2006(kg/p) 数据来源:全国农村住户抽样调查。 共23页

  27. 耐用消费品拥有情况,2000年及2006年Durable Consumer Goods 2000 &2006 (set/100HHs) 共23页

  28. 儿童在校率、文盲率Enrolment Rate and Illiteracy Rate 共23页

  29. 农村基础设施情况Rate of Village Access to Facilities(%) 共23页

  30. 主要农产品出售率Rate of Main Agri. Products for Sale 共23页

  31. (三)现阶段贫困的特点New characteristics of China poverty • 极端贫困人口很难通过开发扶贫而脱贫 • 自然灾害和疾病成为返贫的最重要原因 • 农村低收入人口缺乏收入持续增长机制 • 农村社会发展严重落后于经济发展,公共教育、卫生比较落后 • 社会不平等程度加剧 • 贫困人口群集型与插花型并存 共23页

  32. (四)贫困的成因和对策 1、贫困的原因 (1)客观方面:受环境和资源制约,一般贫困地区都是环境恶劣,交通不便,资源短缺,还受政策和制度的制约。 (2)主观方面:人口素质,教育,科技和文化落后。 共23页

  33. 2、反贫困的对策 (1)促进经济开发 • 促进农业发展 • 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非农产业 • 输出劳务,扩大异地就业 • 发展乡镇企业 • 发挥比较优势,确立贫困地区支柱产业,促进区域经济成长 • 发展农村交通,促进对外联系 共23页

  34. (2)加强社会服务 • 提供基本的生活、医疗保健与教育等社会服务 • 改善贫困地区资源与环境质量 • 为贫困人口提供就业机会,生产指导与技术服务 • 采取相适应的技术扶持,资金筹措和投放机制 共23页

  35. (3)提高人口素质 • 通过发展农村教育、发展农村文化事业和政府的文化扶贫,从根本上提高农村人口素质、改善发展的内部条件。 共23页

  36. 二、农村教育问题 (一)义务教育后劲不足 1、农村失学儿童失学率仍相当高 2、农村师资力量短缺,教师素质参差不齐,教师流失现象仍在继续 3、农村教育经费短缺,教学设施落后 (二)职业教育落后 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中农村人少,技术人员少,多数为城镇人口 共23页

  37. 三、农村生态环境问题 (一)生态与环境问题 1、环境就是以人为中心的外部世界,它包括自然环境、人工环境和社会环境。 2、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的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对周围自然环境的干预和影响,导致环境污染,生态平衡遭到破坏,进而引起有害于人类的各种问题。 化学物质,废弃物,人口激增 共23页

  38. (二)农村生态环境问题 1、耕地流失 2、环境污染:乡镇工业排放的“三废”,化肥、农药施用不当 3、生态环境恶化 • 大规模水土流失 • 土壤沙漠化严重 • 自然灾害日益增多 共23页

  39. 严重的水土流失 • 长江上游重点水土流失区包括“四大片”:金沙江下游及毕节地区、陇南及陇南地区、嘉陵江中下游、三峡库区,水土流失面积为18.9万km2,年均土壤侵蚀量为8.8亿t。 共23页

  40. 共饮一江水 这样的水你敢饮用吗? 共23页

  41. 怪异的雕塑 思 考 你知道酸雨会带来哪些危害吗? 共23页

  42. 人口过度膨胀 • 据目前有关资料统计,长江上游重点水土流失区共有人口7565.5万人,随着人口剧增,对环境压力加大,毁林开荒、陡坡种植的现象有增无减,泥石流、滑坡、洪灾等自然灾害加重,阻碍了经济发展。人口压力→陡坡垦殖→恶化环境→生产效益降低→经济困难→生活艰苦→又继续开荒。如此反复,造成了越开荒越穷,越穷越开荒的恶性循环。 返 回 共23页

  43. 坡地的过牧过伐 • 丘陵或山区未开垦的坡地(荒坡、灌木林、疏幼林地)是重要的放牧用地和薪柴用地。以四川达县为例,全县约有80万人口的民用燃料主要靠这些土地提供,另有11.6万头牛和3.2万只羊要在这些土地上放牧。这些土地存在着严重的过采和过牧问题,植被常年处于衰退状态,植被覆盖率多数在40%以下,保水固土能力十分薄弱,再加上牛、羊频繁的践踏地表,水土流失十分严重。 返 回 共23页

  44. 破土采石、开矿 •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盖新房十分普遍,修水库、水塘、鱼池、修石房等基本建设也处处可见。这些基本建设,都需要大量石料,然而采石料均无固定所在,都是随着乱采。开采之处不仅铲掉了土壤,而且碎石、废料还要埋掉比开采多3~5倍的土地。每开采一处,毁掉土地少者100m2,多者达2000m2。一个村少者几处,多者达几十处采石场。另外采煤、采石灰石也比较多,每开采一处,碎石、煤矸石、废料等也要埋掉大量土地,被埋掉的这些土地植被很难恢复,更谈不上种植庄稼。失去植被的土地,后果必然是水土流失。 返 回 共23页

  45. 洪水猛于虎 • 1998年夏季长江发生了自1954年以来的又一次全流域性特大洪水,这场来势凶猛的洪水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据不完全统计仅湖南、湖北、江西几省直接经济损失就达1000多亿人民币,死亡人数1320人。 返 回 共23页

  46. 酸雨形成 返 回 共23页

  47. (三)农村环保工作的基本方针 1、坚持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2、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统一 3、坚持变废为宝,化害为利 4、依靠广大农民群众,搞好环境保护 5、树立可持续发展观 共23页

  48. 四、农村社会治安问题 (一)表现 1、农村多种犯罪现象增加 2、农村各种不健康的活动滋生蔓延,道德滑坡 3、农村封建迷信活动盛行 共23页

  49. (二)农村犯罪的主要特点 1、青少年犯罪多。在审结的农村犯罪案件中,犯罪年龄在30岁以的,占到67%,其中不乏在校中学生。 2、流动犯罪多。农村区域广,作案空隙大。农村犯罪分子往往易地作案、本地销赃。这类犯罪侦破难度大。 3、财产型犯罪多。盗窃、抢劫是农村犯罪的主要形式和手段,约占农村犯罪总数的48.7%,作案目标主要是自行车、三轮车、摩托车、彩电、音响等,作案价值呈增高趋势。 共23页

  50. (二)农村犯罪的主要特点 4、刑事自诉案件比例高。轻伤害案件占绝大部分,占农村刑事自诉案件的94%以上。这类案件多发生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当事人之间以亲属、邻里居多,矛盾和纠纷产生的过程带有渐进性。 5、突发性强。其表现是案前无预谋,无准备,发案急,难预防。据统计,80%的农村重大刑事案件如强奸、杀人、抢劫等案件,属于这种情况。 6、共同犯罪多。有近67%的农村盗窃,破坏电力设备、抢劫等案件,系共同犯罪。 共23页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