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0

现代未成年人身心特点 及其违法犯罪预防

现代未成年人身心特点 及其违法犯罪预防. 主 讲: 宋晓明 教授 (广东警官学院) 电 话 : 139-2416-4801. 四大内容:. 一、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严峻现实 二、未成年人生理发展、心理变化与违法犯罪 三、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的不良社会因素 四、采取综合治理措施,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 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 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 梁启超 《 少年中国说 》.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现代未成年人身心特点 及其违法犯罪预防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现代未成年人身心特点 及其违法犯罪预防 主 讲: 宋晓明 教授 (广东警官学院) 电 话: 139-2416-4801

  2. 四大内容: 一、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严峻现实 二、未成年人生理发展、心理变化与违法犯罪 三、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的不良社会因素 四、采取综合治理措施,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

  3.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 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 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4. 未成年人犯罪成为全球第三大公害(吸毒贩毒、环境污染)未成年人犯罪成为全球第三大公害(吸毒贩毒、环境污染)

  5. 未成年人是指未满18周岁的公民。 • 被国际法称为“少年”或“儿童”。 • 我国未成年人总数有4亿,占总人口的1/3。 • 广东省的未成年人目前达2400多万人。

  6. 一、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严峻现实 (一)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一直呈上升趋势,近期内不会有大的下降

  7. 2000年至2004年,广东全省法院判决未成年人犯罪共28000人,年均增长20%,其中14岁至16岁初次实施犯罪行为的超过八成。2000年至2004年,广东全省法院判决未成年人犯罪共28000人,年均增长20%,其中14岁至16岁初次实施犯罪行为的超过八成。 • 2005年,广东省法院判决的未成年犯8666人,比2004年增长20.34%。相当于平均每天有23.7个未成年人犯罪,每小时接近有一个未成年人被判刑。 • 广东省未成年犯管教所关押的未成年犯人已人满为患。

  8. 此外,社会上还有一些不满14周岁不够刑事处罚,但已多次触犯刑律的违法少年,司法机关无从处理,其他部门又处理不了。此外,社会上还有一些不满14周岁不够刑事处罚,但已多次触犯刑律的违法少年,司法机关无从处理,其他部门又处理不了。

  9. (二)“小孩”作大案,初犯年龄低,低龄化趋势明显(二)“小孩”作大案,初犯年龄低,低龄化趋势明显 • 90年代以来,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初始年龄要比70年代提前2—3岁。 • 年龄最小的还不满10岁。 • “危险的14岁”。

  10. 砍伤母亲的10岁小孩正接受 民警的训诫

  11. (三)违法犯罪人员中在校学生逐年增加,初中生居多(三)违法犯罪人员中在校学生逐年增加,初中生居多 • 未成年犯罪人中,在校学生占28—30% 。 • 初中生约占未成年人犯罪人数的18—22%,且仍呈上升趋势。 • 从14岁的偏差行为,到15、16岁的犯罪行为 。 • 初中阶段是不良行为的高发阶段。

  12. (四)少年犯主要来自1000万闲散未成年人 • 发达地区的未成年犯绝大多数是非户籍人口。 • 多是初中未毕业的辍学生。 • 且多次犯罪的比例高,有3次以上犯罪经历的闲散未成年人达到45.3%。 • 从犯罪类型看,主要以财产犯罪为主。

  13. 一群流浪儿活埋两人

  14. 闲散未成年人犯罪前的特征: • 多数有学业失败的经历。 • 多数有多年的行为不良习性。 • 交友倾向于讲哥们义气,择友时往往带有很大的盲目性。 • 犯罪前多数已处于家庭、学校、社会监管无力的状态。

  15. (五)犯罪形态越来越复杂,呈现组织团伙化、手段成人化、罪行多元化的特征(五)犯罪形态越来越复杂,呈现组织团伙化、手段成人化、罪行多元化的特征 1、团伙犯罪: • 未成年人团伙型犯罪案件占未成年人犯罪总数的比例都在65%以上。 • 广东省未成年人团伙犯罪占67.5%。 • 珠三角某市未成年人团伙犯罪更是达到了83.4%。 • 少年黑社会 ,校园地下帮会。 • 警惕少年团伙被黑社会组织利用。

  16. 2、手段成人化 • 手段残忍 • 持凶器犯罪的多 • 未成年人暴力犯罪尤其是抢劫犯罪增长明显。 • 孩子的暴力倾向是暴力文化影响的结果。 • 智能化 • 犯罪中使用的工具越来越先进。 • 实施高科技犯罪。 • 一定的反侦查意识和实施反侦查手段。

  17. 14岁少年杀害老师母女

  18. 3、罪行多元化 • 排在前5位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依次为:抢劫、盗窃、故意伤害、强奸、寻衅滋事 。 • 未成年人的犯罪欲望增强 • 未成年人的恶习加深,犯罪连续性、关联性强 • 未成年人的犯罪技能增强

  19. (六)犯罪以财欲、性欲、表现欲为主 1、极强的贪婪性 • 1998—2004年,全国公安机关抓获的实施侵财类案件的未成年人占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作案人员总数的85%以上。 • 广东未成年人以侵犯财产犯罪案件为主,其中又以抢劫、盗窃、抢夺犯罪尤为突出。

  20. 2、对性的变态追求 3、极强的“表现欲”

  21. (七)吸贩毒问题渐趋严重 • 2003年,16岁以下未成年吸毒人员已超过11万。 最小的仅7岁。 • 警惕犯罪分子利用未成年人贩毒。

  22. (八)重新犯罪率不断增加 • 公安机关抓获的未成年违法犯罪人员中,42%有过违法犯罪前科。 • 成年男犯中,在未成年时期曾有过违法犯罪经历的比没有违法犯罪经历的要多7倍。 • 劳改、劳教后,由“一面手”变成了“多面手”,所犯新罪往往比以前所犯严重得多 。

  23. 对今后未成年人犯罪的预测: • 总量不会出现大的起伏 。 • 涉案范围会进一步扩大,犯罪类型日趋多样化、复杂化 。 • 大要案件会有所上升 。 • 暴力化程度会进一步加剧 。 • 毒品犯罪和向黑社会性质演变的集团犯罪会不断增多 。

  24. 二、未成年人生理发展、心理变化与 违法犯罪 (一)生理发展与未成年人违法犯罪 1、身体外型发生巨变 2、体内机能进一步健全,性意识开始萌芽 并逐渐成熟 • 通常男子在13、14岁首次遗精,女子在12、13岁初潮。

  25. 找男朋友的标准——“四哥” • 要富如比哥(比尔·盖茨) • 潇洒如发哥(周润发) • 浪漫如李哥(里奥纳多) • 健壮如伟哥(这个我就不解释了)

  26. 中学生性行为调查: • 半数以上是师生公认的好学生; • 1/3来自重点中学甚至是名声显赫的学校; • 他们初次性行为时100%不用安全套; • 父母与教师对他们有过性交经历的事实100%不知道; • 他们对学校与家庭的性教育100%不满意。

  27. 开放的性态度、贫乏的性知识和不成熟的性心理,是中学生性观念的真实写照。开放的性态度、贫乏的性知识和不成熟的性心理,是中学生性观念的真实写照。 • 没有人告诉青春期的孩子:女孩与异性交往中该如何保护自己,而男孩又该如何克制自己的性冲动…… • “负面性教育”却不断向他们进攻。 • 在押未成年犯中,性犯罪人数占近1/5。

  28. (二)心理变化与未成年人违法犯罪 1、认识上的变化与未成年人违法犯罪 • 强烈的独立意向 (1)激起强烈反感和不满,甚至反抗; (2)我行我素,或当面俯首听命,背后自行其是,养成撒谎的习惯; (3)养成依赖性。

  29. (二)心理变化与未成年人违法犯罪 2、感情上的变化与未成年人违法犯罪 • 对异性的爱慕和对性的羞耻感,有虚荣心 • 开始有理想 • 追求新奇方面敢作敢为

  30. (二)心理变化与未成年人违法犯罪 3、意志上的变化与未成年人违法犯罪 • 14岁左右的少男少女的自制力反比11岁左右的人差 。 • 意志力不强,盲目模仿走上犯罪道路的。

  31. 三、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的不 良社会因素 • 马加爵恶性杀人的反思。 (一)不良家庭教育的影响 • 在一些孩子眼中,父母甚至成了“蛋白质” • 德国著名教育家福禄贝尔说:“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操在掌权者手中,倒不如说是掌握在母亲手中。” •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高发人群主要集中在暴富家庭、单亲家庭、父母关系恶劣家庭中。

  32. 全国“十杰”女法官尚秀云 : 犯罪孩子来自四类家庭: • 失和的家庭 • 失教的家庭 (溺爱、打骂、放任) • 失德的家庭 • 失才的家庭 • “留守儿童”像孤儿一样生活

  33. (一)不良家庭教育的影响 1、父母冲突 2、破碎家庭 • 少年犯有26.6%的少年犯来自破碎家庭。 • 单亲家庭子女性格大多内向、自卑,容易产生对人设防甚至抵触、敌视心态。 • 家长离异对孩子影响大于服刑 • 父母离异男孩“心伤”最重 • 经验教训

  34. (一)不良家庭教育的影响 3、家庭教育方法不当 (1)溺爱 • “溺爱出孽子” • “四二一综合症” • 未成年人犯罪有60%与隔代老人教育不当有关。 • 苏霍姆林斯基:“爱自己的孩子,这是母鸡都会的事情,重要的是如何教育孩子。”

  35. (一)不良家庭教育的影响 (2)虐待 • 在广东,家庭和学校体罚儿童现象普遍存在。儿童的躯体暴力主要来自父母,精神暴力主要来自学校。 • 一个7岁男孩的画:“我心目中的父母” • 棍棒教育是:一次挨打战兢兢;二次挨打不作声;三次挨打骨头硬;四次挨打功夫成

  36. 家庭暴力是未成年人产生不良行为的催化剂 • 加剧了不良行为的产生 。 • 加剧了亲子冲突 。 • 易产生不良的性格特征 。 • 父母的暴力行为成为孩子的攻击性示范

  37. (一)不良家庭教育的影响 (3)放任自流 • 家庭教育出现两极分化趋势,要么百般溺爱,要么严格粗暴 。 • 6至12岁中国儿童心理:爸爸比妈妈亲 • 父亲的影响大于母亲 • 家长们起不到“家庭辅导员”、“家庭监督员”的作用 • 决定教育效果的是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能力 • 父母需要接受再教育

  38. (二)不良学校教育的影响 1、重智育轻德育 • 是贯彻执行教育方针问题 。 • 对家教指导工作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 让学习困难生和问题生“劝退”和“转学” 。 • 体罚学生。

  39. (二)不良学校教育的影响 2、对后进生简单粗暴 • 3亿多中小学生中,5000万是“差生”、“后进生” • “看见恶心,想到伤心,不来上课省心,被公安局抓去放心”。

  40. (二)不良学校教育的影响 关于校园暴力: • 男生比女生更容易遭受校园暴力 。 • 受到老师暴力侵犯的学生对老师的评价差。 • 遭受校园暴力的学生宁愿得罪父母也不愿对不起朋友,宁愿得罪老师也不愿出卖同学 。 • 经常遭受校园暴力的学生有很强的暴力倾向。 • 经常遭受校园暴力的学生容易行为越轨。

  41. 直面心理弱点,避免校园暴力 • 懦弱型 • 孤僻型 • 露富型 • 张扬型 • 拔尖型 • 厌学型 • 弱智型 • 自卑型

  42. 全国第一条“差生拯救热线”(0755—81669980)在深圳开通全国第一条“差生拯救热线”(0755—81669980)在深圳开通 • 注意教育中的“软暴力” 。 • 学生最怕语言伤害。 • 有三类话应当成为教师的“职业忌语”: • 家长说“我心目中的好老师” : • 学生最爱“朋友老师”: • 台湾校园口号: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 • 教育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是心灵的艺术!

  43. 3、对“好学生”的管理和教育存在偏差 • 好学生是不是一切都好呢? • 自高自大,骄傲自满,是“好学生”的致命弱点。 • 要管好“坏学生”,也要管住“好学生”。 • 要对“好学生”进行“挫折教育”

  44. 4、一些课程和教育难富有成效 • 道德、法制、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被称之为“副课”。 • 青春期教育问题一直是学校没能很好解决的问题。

  45. 5、管理教育的“死角”还存在 • 学生宿舍 • 校园群体斗殴 • 关注校园安全 • 门卫形有而实无 • 学校无视学生的自救意识与技能 • 校园周边的商家缺少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意识

  46. 6、学生辍学流失的现象依然存在 • 18岁以下的流动人口达1982万人。 • 流动人口中处于义务教育年龄段的孩子有9.3%处于失学、辍学状态,近半数适龄儿童不能及时入学。 • 流失生是当今少年犯罪的主流,流失生犯罪的比率仍将上升 。 • 一条共同的轨迹:辍学—流失—染上恶习—犯罪。

  47. 校园治安,学校颇有苦衷和难处 • 学校的管理力度不够。 • 政策受限学校管理缩手缩脚。 • 老师在管理上有顾虑。 • 学校周边的私营经济的诱惑 。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