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4

第八章 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第八章 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教学目的和要求:. 1、党和国家在恢复和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时的主要措施。 2、取得的成就。 3、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的必要性。 4、加速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建设的方针、原则。 5、加速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文化事业的政策和措施. 第一节 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第二节 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政策. 第三节 大力发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社会事业. 第一节 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本节主讲问题:. 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恢复和发展

ethan-boyer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第八章 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八章 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2. 教学目的和要求: 1、党和国家在恢复和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时的主要措施。 2、取得的成就。 3、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的必要性。 4、加速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建设的方针、原则。 5、加速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文化事业的政策和措施

  3. 第一节 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第二节 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政策 第三节 大力发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社会事业

  4. 第一节 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5. 本节主讲问题: • 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恢复和发展 • 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

  6. 经济状况 一、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概况 ⑴ 极度贫苦的历史起点 以狩猎为生的鄂伦春等民族的主 要生产工具是自制的弓箭和扎枪。 以农业生产的独龙、布郎等民族 的主要生产工具以木制、竹制为主。 和汉族邻近的少数民族,铁制工 具少,多从汉族地区输入。

  7. 云南金平拉祜族苦聪人

  8. 经济状况 ⑵ 生产关系发展不平衡 少数民族生产关系和社会发展的不 平衡,展现了一部活的社会发展史。 在原始社会阶段有60——70万; 在奴隶社会阶段有100万彝族; 在农奴制阶段有 400万藏、傣族; 在封建社会阶段有3000万回、满族。

  9. 经济基础薄弱,人民生活困苦 以新疆为例: 1949年,全疆工农业总产值仅有41761万元(按1952年不变价格计算),其中,农业总产值33743万元,工业总产值为8018万元,工业产值仅占工农业总产值的19.2%。 全疆只有38个邮政局,50%以上的县城没有邮电机构。

  10. 新中国成立前,新疆几乎没有现代工业。1949年,全疆仅有工业企业363个,其中347个是私营手工业作坊和个体手工业,只有16家设备简陋、规模很小的工厂,工人900多人,工业总产值9800万元。工业产品仅有煤、盐、皮革、红砖、面粉、食油、硫酸等10多种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所需要的工业品和日用品,主要靠内地供应和从国外进口。新中国成立前,新疆几乎没有现代工业。1949年,全疆仅有工业企业363个,其中347个是私营手工业作坊和个体手工业,只有16家设备简陋、规模很小的工厂,工人900多人,工业总产值9800万元。工业产品仅有煤、盐、皮革、红砖、面粉、食油、硫酸等10多种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所需要的工业品和日用品,主要靠内地供应和从国外进口。

  11. 解放前,新疆的卫生事业十分落后,各族人民生活贫困,是我国严重缺医少药的地区之一。当时全疆的医疗卫生机构仅有54所, 从业人员534人,其中医师只有18人,平均每千人有卫生技术人员0.08人; 有病床696张,平均每千人占有病床0.15张。 有两台X线机和4台显微镜;卫生防疫及妇幼保健工作一片空白,婴儿死亡率达420‰~600‰,孕妇死亡率为150/10万人,人均期望寿命只有30岁。 在20多万平方公里的阿勒泰草原上,只有3所极为简陋的卫生院。世世代代生活在帕米尔高原上的牧民,几乎没有见到过医生。

  12. “新中国的民族工作主要有两大历史任务:一是通过进行社会制度的变革,引导翻身解放的各民族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二是通过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加快各民族特别是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在党的领导下,第一项任务早已胜利完成,第二项任务也已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三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江泽民(1999年9月29日)

  13. 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1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一大批重点工程项目相继竣工 2 民族地区已初步建立起门类基本齐全的现代工业体系 初步形成了粮食生产为主导,以发展特色农业、牧业、林业为保障的现代综合农业体系; 3 初步形成了以铁路为骨架,公路为支撑,以航空、水运、管道运输协调发展的现代交通运输网; 4 民族地区的通讯设施、水利建设、对外贸易、旅游业等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5

  14. 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忧虑: • 我国地域辽阔,自然、地理、民族差异很大。由于多种原因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形成了中国区域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和东西部发展的差距,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民族地区与较发达地区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实行沿海发展战略,争取以最短时间积累经济腾飞所需要的财力,这种“效率优先”的经济发展战略,导致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地区发展差距不但没有缩小,反而呈现出逐年扩大的趋势。

  15. “2004年,民族自治地方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只有全国平均数的67.4%,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全国平均数的71.4%。”“2004年,民族自治地方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只有全国平均数的67.4%,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全国平均数的71.4%。” 胡锦涛:《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5年5月28日。

  16. 差距突出表现: 贫困状况仍很严重,到2003年底,还有1304万少数民族人口未解决温饱问题,占全国贫困人口的45%,尤其是22个人口较少民族中,还有四分之一左右的人口未解决温饱问题。 民族地区的经济总量还比较低,除内蒙古自治区排在全国中游外,其他民族省区均排在全国后8位。战略差距; 农业基础薄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农牧民增收渠道少,农村劳动力转移困难。 经济效益差,财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自我发展能力弱。 1 2 3 4

  17. 二、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意义: 1 是加快国家现代化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战略任务。 2 是缩小少数民族地区与发达地区差距的必由之路。 3 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增强民族团结的根本途径。 4 是维护祖国统一,巩固国防的物质基础。

  18. 第二节 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政策

  19. 本节主讲问题: 坚持国家帮助和自力更生相结合的方针 抓住西部大开发历史机遇,加快民族地区经 济发展 实施“兴边富民”行动,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繁荣 1 2 3

  20. 一、坚持国家帮助和自力更生相结合的方针 “必须帮助各少数民族的广大人民群众,包括一切联系群众的领袖人物在内。争取他们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的解放和发展”。 1945年4月,毛泽东同志在《论联合政府》 “人民政府应帮助各少数民族的人民大众发展其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建设事业。” 1949年9月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53条 “上级人民政府应帮助各民族自治区发展其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卫生事业。”1952年8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第33条 “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加速经济和文化的发展”。1982年通过的宪法总纲第4条

  21. 建国以来,国家对少数民族及民族地区的帮助,主要采取以下4种形式:建国以来,国家对少数民族及民族地区的帮助,主要采取以下4种形式: • 财政照顾,税收减免 • 贸易扶持 • 扶贫攻坚,对口支援 • 促进开放,加强开发。

  22. 财政照顾,税收减免 • 主要体现在给少数民族地区管理财政以更大的自主权。中央财政从建国起一直对少数民族地区财政给予补助,除给予固定补助外,还设立了多项专项补助。80年代为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国家财政体制改变了沿用多年的统一计划管理模式,实行“划分税种、核定收支、分级包干”的财政管理体制,但对民族地区仍采取“适当照顾”的政策。除对内蒙古、广西、新疆、西藏、宁夏5个自治区和青海、云南、贵州3个民族省实行定额补助每年递增10%的制度外(1980年—1988年),还设立了“支援不发达地区发展资金”(1980年至今)、“边境事业补助费”(1977年至今)、“边境建设专项补助投资”(1977年—1988 年)等专项补助资金。

  23. 贸易扶持 1997年6月国家出台“九五”期间民族贸易和民族用品生产政策规定: • (1)“九五”期间,对民族贸易和民族用品定点生产企业的正常流动资金贷款利率实行月息低2.4厘的优惠政策,利差由人民银行补贴,再由中央财政相应扣减人民银行上缴收入。(2)“九五”期间每年由人民银行安排l亿贴息贷款,用于民族贸易网点建设和民族用品定点生产企业的技术改造,利息补贴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各承担一半。

  24. 扶贫攻坚,对口支援 • 1986年首次确定的331个国家重点扶持贫困县中,民族自治地方有141,占总数的42.6%。少数民族贫困地区除享受一般贫困地区的优惠政策外,国家还采取一系列特殊优惠政策予以扶持开发。如1990年设立的“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温饱基金”、1992年设立的“少数民族发展资金”等。1994年国家开始实施《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在确定的592个国家重点扶持贫困县中,民族自治地方有257个,占总数的43.4%。从2001年开始实施的《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再次把民族地区确定为重点扶持对象,在新确定的592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中,民族自治地方(不含西藏)增加为267个,占重点县总数的45.1%。扶贫的重点也从解决温饱转移到教育扶贫和生态扶贫,以提高贫困人口的生活质量和综合素质。

  25. 促进开放,加强开发 • 自80年代以来,国家对民族地区采取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以促进民族地区对外开放。为加快对外贸易发展,对内蒙古、广西、新疆、西藏、宁夏5个自治区和青海、云南、贵州3个民族省外汇留成比例作了特殊照顾,西藏外汇留成100%,其它4区3 省外汇留成50%,而全国平均外汇留成25%。对有困难的民族地区,对外贸易酌情给予额度外汇补助。1992年先后开放了内蒙古满州里、二连浩特市,新疆伊宁、塔城、博东市,云南瑞丽、畹町、河口市和广西凭祥市、东兴镇等少数民族边境城市和241个一类开放口岸,设立了14个边境经济技术合作区,其中绝大多数在民族自治地方;自治区首府实行沿海开放政策。

  26. 国家帮扶与自力更生相结合 • 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要在国家大力帮扶的基础上从本地实际出发走出一条具有本地特色的加快发展的新路子,努力开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局面;要把自力更生和国家帮助有机结合起来,努力挖掘内部潜力,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 民族地区各族干部群众要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真正把各项优惠政策和各方面的扶持帮助转化为自我发展的能力,而不能一味的“等、靠、要”。目前,国家也已转向开发式扶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也应变“增加输血总量”为“增强造血功能”。 • 为此,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要高度重视农村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加快培育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推进农业产业化,带动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要坚持按经济规律和市场规律办事,有效配置资源和各种生产要素,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发展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进一步把民族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切实搞好公有制经济,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要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搞好综合治理,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27. 二、抓住西部大开发历史机遇,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二、抓住西部大开发历史机遇,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1999年6月,江泽民总书记审时度势,号召要把加快开发西部地区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2000年12月) 《关于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2001年8月) 《关于进一步完善退耕还林政策措施的若干意见》(2002年4月) 《西部地区人才开发十年规划》(2002年3月) 《"十五"西部开发总体规划》(2002年7月)

  28. 西部开发战略与民族地区发展 西部范围 包括西北四省区:宁夏、甘肃、青海、新疆。 西南四省区:云南、贵州、四川、西藏。 陕西、内蒙古。 重庆、广西。 包括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延边朝鲜族自治州(15)。

  29. 有48个少数民族居住在西部,人口约占全国少数民族人口的86%。全国8个民族省区均在西部;全国155个民族自治地方中,5个自治区、27个自治州、83个自治县(旗)分布在西部,约占全国民族自治地方总面积96.7%,占西部地区总面积的85%左右。西部少数民族人口超过8000万,约占全国少数民族人口的80%。有48个少数民族居住在西部,人口约占全国少数民族人口的86%。全国8个民族省区均在西部;全国155个民族自治地方中,5个自治区、27个自治州、83个自治县(旗)分布在西部,约占全国民族自治地方总面积96.7%,占西部地区总面积的85%左右。西部少数民族人口超过8000万,约占全国少数民族人口的80%。 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政策 地域概念: 西部地区包括广西、云南、贵州、四川、重庆、西藏、青海、内蒙古、陕西、宁夏、甘肃、新疆12个省(区、市)。

  30. 《"十五"西部开发总体规划》 {“十五”西部开发的主要任务} • 加快水利、交通、能源、通信、市政等基础设施建设,实施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公路国道主干线、江河上水利枢纽等关系全局的重大项目。 • 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实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防沙治沙、天然草原恢复与建设、江河上游水污染治理和中心城市大气污染治理等重点工程。 • 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建设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发展特色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 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建设一批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基地。 • 加快发展科技教育,推动科技进步,提高国民素质。六是促进社会事业发展,加强文化、卫生、体育等建设。

  31. 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 1、地表植被破坏。 2、土地荒漠化日益严重。 3、水资源破坏严重。 4、环境污染日趋严重。

  32. 措施 首先,在民族地区实行资源开发和节约并举,统筹规划土地资源,并且严格执行土地、水、森林、矿产等资源管理制度和法律、法规; 其次,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上,以提高人们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认识。

  33. 基础设施

  34. 旅游资源

  35. 中国资源大调动

  36. 三、实施“兴边富民”行动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繁荣三、实施“兴边富民”行动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繁荣 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政策 新的追赶战略 发展 目标 富民为本,促进人类发展 人力资源开发,“软件”投资 投资重点 旅游、金融 劳动密集型,利用比较优势,发展本土化经济 服务行业 产业发展 工业发展 农业发展 传统民族手工业、医药业、文化产业、轻工业 生产特征 城乡关系 环境发展 多样化、专业化、特色化 开放型经济,注重建立开放的统一市场 保护生物多样性,注重生态环境建设 缩小差距

  37. 原则:“试点先行、总结经验、逐步推进” • 2000年在9个边疆省、自治区确定了9个全国兴边富民行动试点县(旗、市、市辖区),2001年扩大到17个。几年来,试点工作进展顺利,取得了明显成效,为全面推进兴边富民行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02年底,全国投入兴边富民行动的各类资金超过150亿元,兴建了各类兴边富民项目2万多个。其中,广西壮族自治区开展边境建设大会战两年多,集中资金21.6亿元,完成建设项目1.7927万个,从根本上改善了边境地区军民的生产生活条件;西藏自治区投资1亿多元,安排项目近400个,切实解决了群众吃水、行路、就医、上学等方面的困难。但也要看到,各地区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对开展兴边富民行动重视不够、资金不能足额到位、配套措施不完善等问题,切实完成富民、兴边、强国、睦邻的任务仍相当艰巨。各级政府应加大工作力度,不断推进兴边富民行动向纵深发展。

  38. 第三节 大力发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社会事业

  39. 本节主要讲授问题: 保护和开发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促进民族文化事业发展 一、优先发展民族教育,全面提高少数民族文化道德素质 1 2 大力发展科技事业,提高民族地区的竞争力 3 4 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体育事业,提高少数民族人口素质

  40.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自主地发展民族教育,培养少数民族专业人才。依照法律的规定,决定本地方的教育规划,各级各类学校的设置、学制、办学形式、教学内容、教学用语和招生办法。在少数民族牧区和经济困难、居住分散的少数民族山区,设立以寄宿为主和助学金为主的公办民族小学和民族中学,保障就读学生完成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业。招收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班级)和其它教育机构,有条件的应当采用少数民族文字的课本,并用少数民族语言授课;根据不同情况从小学低年级或者高年级起开设汉语文课程,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41. 一、优先发展民族教育,全面提高少数民族文化道德素质一、优先发展民族教育,全面提高少数民族文化道德素质 民族地区教育发展面临的问题 1、教育观念相对滞后,教育改革进程缓慢 ; 2、教育基础薄弱,普及义务教育和发展其他各类教育相对迟缓 ; 3、教师队伍数量不足、质量不高 ; 4、教育投入不足,办学条件难以改善,学生上学困难问题较为突出,教师待遇需要进一步改善。

  42. 措施 (1)深化教育改革,增强办学活力 。 (2)加快“两基”步伐,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 。 (3)进一步增强对民族教育的扶持力度 。 (4)加大对民族教育的投入 。 (5)进一步加强对民族教育的支援工作。 (6)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7)大力推进民族中小学“双语”教学。 《关于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

  43. 内蒙古教育取得的成就和经验: 第一,坚持“优先重点”发展方针,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 第二,坚持“两主一公”办学模式,在调整学校布局、优化资源配置、扩大办学规模、增强办学效益等方面做出不懈努力。

  44. 二、大力发展科技事业,提高民族地区的竞争力二、大力发展科技事业,提高民族地区的竞争力 措施 首先,大力推进科技体制改革; 其次,制定和实施鼓励自主创新的政策措施 ; 第三,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 第四,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 第五,要建设社会化、网络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大力培育和发展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引导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向专业化、规模化和规范化方向发展 。

  45. 三、保护和开发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促进民族文化事业发展。三、保护和开发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促进民族文化事业发展。 •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历史、社会、政治、经济生活和地理环境的特点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它对于一个民族的心理素质、民族性格、价值观念以及审美意识的形成,情操的陶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国各少数民族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是丰富多彩的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和繁荣少数民族文化,对于满足各民族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促进各民族团结进步、加速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46. 加强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 •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自主地管理本地方的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保护和整理民族的文化遗产,发展和繁荣民族文化。” 1982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百一十九条 • “收集、整理、翻译和出版民族书籍,保护民族的名胜古迹、珍贵文物和其他重要历史文化遗产” 2001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47. 对待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原则: • 一是要在各民族“文化自觉”的过程中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加强对各民族的传统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促进民族文化事业的发展。 • 二是要一如既往地坚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原则,把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结合起来,正确处理继承、发展、创新的关系,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中不断创新。要关于吸收汉族和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不断为民族文化注入新的活力。立足本国又充分吸收国外先进文化和一切文明成果,既不搞民族虚无主义,也不搞全盘西化。 • 三是要研究和制定促进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的优惠政策,鼓励民族地区利用独特的自然和人文优势,将开发民族文化资源与发展旅游业结合起来,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和经济社会发展。四是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积极培育民族地区文化市场。

  48. 四、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体育事业,提高少数民族人口素质四、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体育事业,提高少数民族人口素质 医辽卫生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少数民族医疗卫生事业,不仅赋予少数民族地区自主地决定本地方的医疗卫生事业的权利,还制定了发展少数民族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规划,采取了一系列促进民族地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使少数民族医疗卫生事业迅速发展,逐步形成了一支适合民族地区需求的医疗卫生队伍,传统的少数民族医药得到进一步开发和保护,城乡医疗卫生服务网基本形成,防病治病工作卓有成效,少数民族人民的身体素质显著提高。 2003年底,民族自治地方农村有乡卫生院7234个、床位5.5万张。医疗事业的发展,使少数民族人口的预期寿命显著提高,其中有13个少数民族高于全国71.40岁的平均水平,有7个少数民族高于汉族73.34岁的水平。

  49. 我国许多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独到的医药和医术,有的还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科学的理论体系。如蒙医、藏医、苗医、壮医、维吾尔医等。这些少数民族的医药丰富了中华民族的医药理论和技术,为中华民族的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采取各种措施,积极调查、整理、抢救少数民族的传统医药,继承和发展广大少数民族的传统医药。 民族医药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