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1

三、三十年战争后的欧洲纷争 与五强 “ 均势 ” 格局的形成

三、三十年战争后的欧洲纷争 与五强 “ 均势 ” 格局的形成. 英国 法国 奥地利 普鲁士 俄罗斯. (一)英国海上霸权的初步确立 与对欧洲大陆的“平衡”政策. 1640 年发生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继尼德兰革命之后的又一次资产阶级革命,强烈地震撼了欧洲的封建势力。法国、西班牙、德意志诸邦以及荷兰等国作出了不同的反映。   当时正值三十年战争的末期,所以欧洲各强国都无力干涉英国革命。. (一)英国海上霸权的初步确立 与对欧洲大陆的“平衡”政策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三、三十年战争后的欧洲纷争 与五强 “ 均势 ” 格局的形成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三、三十年战争后的欧洲纷争与五强“均势”格局的形成三、三十年战争后的欧洲纷争与五强“均势”格局的形成 英国法国奥地利普鲁士俄罗斯

  2. (一)英国海上霸权的初步确立 与对欧洲大陆的“平衡”政策 1640年发生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继尼德兰革命之后的又一次资产阶级革命,强烈地震撼了欧洲的封建势力。法国、西班牙、德意志诸邦以及荷兰等国作出了不同的反映。   当时正值三十年战争的末期,所以欧洲各强国都无力干涉英国革命。

  3. (一)英国海上霸权的初步确立 与对欧洲大陆的“平衡”政策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 与克伦威尔的对外政策 海洋政策 ——建立世界贸易霸权 大力进行殖民扩张 大陆政策 ——利用法西矛盾, 干预欧陆政治

  4. 2、《航海条例》与英荷海上争霸 ●第一次英荷战争(1652-1654)(威斯敏斯特条约) 非经英国政府允许,外国商人不得与英属殖民地通商。      ▲法西战争与《比利牛斯和约》1659年      ▲遗产继承战争与《亚琛和约》 ●第二次英荷战争(1665-1667)(布雷达条约) 既定范围内的商品只能直接运到英国;   不在既定范围内的商品则只能由英国船只运到英国。 起初,在第二次英荷战争中,法荷结成同盟,共同对英国作战;随着法国进兵西属尼德兰,法荷关系逆转。荷英签订“布雷达条约”,荷、瑞、英结盟。

  5. 2、《航海条例》与英荷海上争霸 ●第三次英荷战争(1672-1674)(第二个威斯敏斯特条约)   第三次英荷战争是荷法战争(1672-78年)的一个组成部分。 1670年英法签订《多佛尔密约》。1672年,法国向荷兰宣战,从而第三次英荷战争随之爆发。法荷战争是遗产继承战争的继续。荷兰改变过去反西班牙的传统。同时,法国秘密贿赂瑞典,破坏了英荷瑞同盟。这样,这场战争以法国、英国、瑞典为一方,以荷兰、奥地利、西班牙、勃兰登堡和其他德意志诸邦为另一方。然而,英国詹姆斯女儿与荷兰奥伦治亲王威廉三世结亲后,英国退出与法国的同盟,第三次英荷战争结束。 荷兰的衰落与英国海上霸权的逐步确立

  6. 3、“光荣革命”(1688)后英国的对外战略 (1) 海洋战略 在争夺海外殖民地和海上战略据点的对外扩张中,更多地采取攻势。 (2) 欧陆战略 英法矛盾逐渐上升为当时欧洲国际关系的主要矛盾;出现了英荷特殊关系 “背信弃义的英国人”对欧洲大陆采取“力量均衡”政策(频繁更换联盟对象)——均势理论

  7. (二)法国的大陆扩张与西欧列国的反法斗争 1、路易十四 1638—1715年,5岁即位,23岁亲政,自号太阳王,波旁王朝。   王权至上:朕即国家、君权神授;   只有君主才有权利思考、决策,其他人只有执行的义务

  8. (二)法国的大陆扩张与西欧列国的反法斗争 2、路易十四对“天然疆界”的追求 法西战争(1649 投石党武装起义) 与《比利牛斯和约》(1659) “遗产战争”(1667) 与《亚琛和约》(1668) 法荷战争(1672) 与荷、西、奥《奈梅根和约》(1678) “九年大同盟战争”(1688)巴拉丁选帝侯  与西、荷、英、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勃兰登堡,奥格斯堡同盟 《里斯维克和约》(1697)     ▲法国逐渐确立西欧霸权,与许多国家的关系趋于紧张与敌对

  9. (二)法国的大陆扩张与西欧列国的反法斗争 3、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1700) 与《乌得勒支和约》(1702-1710\1711-1713年) 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起因于法国与奥地利争夺 王位,整个欧洲分裂为两大阵营。 菲利普(腓力普)五世(路易十四次孙,安茹公爵) V.S. 查理(奥地利大公,后来的皇帝查理六世)

  10. 《乌得勒支和约》瓜分了西班牙王国,并成为划定18世纪西欧国家疆界的基础。欧洲大陆的均势得以维护并且更加稳固。   英国得到直布罗陀、北美法属殖民地;勃兰登堡选帝侯获得了国王的称号;哈布斯堡得到了那不勒斯、撒丁岛、米兰公爵领地、西属尼德兰。 ——该条约签定后,欧洲形成了新的国际政治格局,英国确保了海上和殖民地的优势与主导权,法国虽然丧失了大量海上殖民地,但也基本上保住了欧洲大陆头等强国的地位。

  11. (三)奥地利的转变 抛弃一切神圣的和帝国的光环,决心作为 一个现实的民族国家参与列强的争夺。 通过1683年开始的奥土战争,奥地利得到 了大片土地,增强了自己的实力和地位,也大 大提高了它在德意志和欧洲的威望。而奥斯曼 帝国向中欧扩张的历史就此结束,旨在瓜分其 遗产的所谓“东方问题”由此产生。 通过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奥地利打击了 法国的扩张野心并得到大片土地,最终成为列 强之一。

  12. (四)普鲁士的崛起 霍亨索伦家族   勃兰登堡选侯国   普鲁士公国 ●勃兰登堡选帝侯:腓特烈一世(15世纪前叶) ●大选帝侯:腓特烈·威廉(1640-1688) ●腓特烈三世 (1688–1713),1701年加冕为普鲁士国王,称腓特烈一世 霍亨索伦城堡

  13. 勃兰登堡-普鲁士的扩张之路 ● 1415年霍亨索伦家族的腓特烈一世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那里取得了勃兰登堡领地和选帝侯的称号。 ● 在16世纪宗教改革中,勃兰登堡改宗路德教,成为新教国家。 ● 1618年勃兰登堡选帝侯取得了波兰的附庸国——东普鲁士(普鲁士公国),勃兰登堡选帝侯成为勃兰登堡一普鲁士选帝侯。 ● 1648年大选帝侯腓特烈·威廉兼并了东波美拉尼亚和易北河流域的几个小领地 。

  14. 勃兰登堡-普鲁士的扩张之路 ● 1701年,选帝侯腓特烈三世取得了普鲁士国王的称号。勃兰登堡一普鲁士选帝侯变成普鲁士国王。 ● 在七年战争中,普鲁士从奥地利夺取了西里西亚。 ● 1772年瓜分波兰时,普鲁士得到了西普鲁士(格但斯克和托伦除外)。从而,勃兰登堡和东普鲁士连成一片 。 ● 勃兰登堡原先领地的面积仅有2万多平方公里,到1772年,普鲁士王国的领土就增加到近20万平方公里。

  15. 普鲁士的崛起之路 有人这样描述普鲁士的军国主义: “对其他国家来说,是国家拥有一支军队;对普鲁士而言,则是军队拥有一个国家。” “普鲁士不是一个有军队的国家,而是一支有国家的军队”

  16. (五)俄罗斯的海陆扩张 ●东正教的“帝国崇拜观念” 与“泛斯拉夫主义” ●彼得大帝(1682-1725) ——“西化”改革与现代化之路 改革的目标:使俄国成为一个 欧洲强国,夺取波罗的海和黑海的港口 “彼得大帝是斯拉夫扩张主义的奠基人,由他树立的陆路蚕食加水域开拓的传统,构成了俄罗斯对外扩张的一贯政策”

  17. 彼得的对外扩张——夺取出海口 俄瑞北方大战(1700-1721) ——争夺波罗的海出海口和波罗的海霸权 战后签订的《尼斯塔得和约》使俄罗斯在 波罗的海获得了出海口以及沿岸地区,开始从 一个内陆国家扩张为濒海强国。 早期俄土战争(1695、1696;1710) ——争夺黑海出海口计划 俄国争夺黑海出海口的计划,终彼得之世 也未完成,这个任务由而后的俄国女皇叶卡德 琳娜二世继承下来。

  18. (六)十八世纪的欧洲列强争霸 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 七年战争 波兰王位继承战争 俄普奥三次瓜分波兰 “东方问题”与俄土战争

  19.    ●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1740-1748)   英奥联盟 VS.法普联盟   英法争霸:争夺殖民地、贸易和海上霸权; 《亚琛和约》使英、普得到加强,而法、奥则遭削弱。    ●七年战争(1756-1763) 乔治二世,汉诺威选帝侯 1756外交革命,亦称“外交大改组”,“联盟颠倒”   英普联盟 VS.法奥联盟(法、奥、俄、瑞)   实质:普奥争夺德意志领导权;英法争夺殖民地和海上霸权。 两条战线——欧陆战场和海外殖民地战场 《巴黎和约》、《胡勃图斯伯格和约》

  20.    七年战争是英法长期争夺欧洲政治优势、商业和殖民地霸权的继续,是一次属于英法争霸性质的战争。其他参战国尽管都在为各自的目标而战,却受到英法争霸大格局的制约,并且不自觉地充当了英法争霸的胁从,蒙受英法摆布和战争胜负的结局。   七年战争是英法长期争夺欧洲政治优势、商业和殖民地霸权的继续,是一次属于英法争霸性质的战争。其他参战国尽管都在为各自的目标而战,却受到英法争霸大格局的制约,并且不自觉地充当了英法争霸的胁从,蒙受英法摆布和战争胜负的结局。   七年战争后,欧洲形成了新的政治格局:法国 丧失了欧洲霸主地位,英国则成为海外贸易和殖民地霸主,欧洲国际政治斗争的重心东移,普、奥、俄开始成为欧洲政治舞台上的主角。    英国得到了大片殖民地,加拿大、密西西比河以东的全部土地从法国转入英国;西班牙把佛罗里达让与英国,从法国得到路易斯安那的西部。印度、西印度群岛、菲律宾等地。

  21. ●波兰王位继承战争(1733-1735) ●波兰国王、萨克森选帝侯奥古斯都二世,亲俄派; ●列申斯基,曾在北方大战中被瑞典国王卡尔十二扶植为波兰国王;   法国、西班牙 VS. 俄罗斯、奥地利 《维也纳最终和约》法俄各得其所,俄国达到了控制波兰的图谋,而法国也得到了洛林。波兰历史进入被列强任意宰割的痛苦阶段。

  22. 俄普奥三次瓜分波兰(1772、1793、1795)   ◆18世纪的最后30年,俄国、普鲁士和奥地利合伙瓜分了波兰,改变了东欧的政治地理形势。

  23. 俄普奥三分波兰(1772、1793、1795)之一 1772年,普鲁士联俄制奥,进行第一次瓜分。俄国为推翻土奥联盟,同意奥地利参与瓜分。俄国得到第聂伯河以东地区;普鲁士占领西普鲁士全省;奥地利得到加里西亚。

  24. 俄普奥三分波兰之二 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波兰爱国者受革命影响希望收复失地。1792年,俄军进入波兰。普鲁士借口防止法国大革命蔓延,进军波兰。1793年,俄普缔结瓜分条约《彼得堡协定》。俄国得到乌克兰和立陶宛一部分,普鲁士得到但泽和波兹南。奥地利未得到任何好处。“哑巴会议”。

  25. 俄普奥三分波兰之三 1794年,波兰爆发起义。俄国立即进行武装干涉。普奥入侵。1795年,俄奥签订瓜分条约,然后通知普鲁士。俄国得到立陶宛等地;奥地利占领了克拉科夫和卢布林;普鲁士得到华沙。 波兰这个昔日的欧洲大国一度从欧洲版图上消失。

  26. 俄土战争 ●东方问题的起源 ●俄罗斯的野心 ●俄土战争:1768-1774    俄罗斯获得黑海出海口、克里米亚 ●俄土战争:1787-1792   第一次东方危机(近东危机) ●《雅西和约》   俄罗斯获得德涅斯特河以东土地,兼并了整个黑海北岸。

  27. 经过一个多世纪优胜劣汰、弱肉强食的纷争后,18世纪欧洲的政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西班牙、荷兰、瑞典和波兰等从一流强国沦为二流国家,法国、英国、奥地利、普鲁士和俄罗斯等欧洲五强崛起。它们成为18世纪欧洲外交舞台上的主角,并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外交思想。经过一个多世纪优胜劣汰、弱肉强食的纷争后,18世纪欧洲的政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西班牙、荷兰、瑞典和波兰等从一流强国沦为二流国家,法国、英国、奥地利、普鲁士和俄罗斯等欧洲五强崛起。它们成为18世纪欧洲外交舞台上的主角,并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外交思想。 欧洲大陆中心地带的法、奥、普渐呈三足鼎立之势,维持着一种均势。而欧洲侧翼的两个国家——英国和俄国则在努力确保欧陆均势的情况下,向欧洲以外的地区扩张。英国的殖民步伐迈向浩瀚的海洋,而俄国的扩张矛头则指向了广袤的欧亚大陆东端。

  28. 四、17-18世纪的欧洲与世界 (一)围绕美国独立战争的国际斗争 ● 1775年美国独立战争与欧洲列强的反应   ▲1778年法美同盟 ▲1779年西班牙、1780年荷兰参战 ▲1780年俄国《武装中立宣言》 ▲《巴黎和约》的签订 ● 美国的独立是全球性国际关系体系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一环

  29. (二)拉丁美洲的殖民制度(西班牙、葡萄牙)(二)拉丁美洲的殖民制度(西班牙、葡萄牙) (三)亚洲:一个相对“独立”的世界 ●清王朝: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康乾盛世 VS.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尼布楚条约 雍正、乾隆“闭关自守” ●印度莫卧儿帝国的衰落 ——英国东印度公司开启殖民步伐 ●日本幕府的对外政策 (四)非洲与外部世界的关系 1、奴隶贸易 2、荷兰对南非开普的统治

  30. 【思考题】 1、试分析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性质和特点。 2、试述18世纪的欧洲国际形势。 【参考书】 1、《国际关系史》,袁明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2、《国际关系史》,王绳祖主编,法律出版社1986年版。 3、《近现代国际关系史》,唐贤兴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7月版。 4、《国际条约集》(1648-1871),世界知识出版社1984年版。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