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3

2008 年电子科技期刊编辑培训 相关专业术语

2008 年电子科技期刊编辑培训 相关专业术语. 开本: 880 mm×1 230 mm 系列; 900 mm×1 280 mm 系列 16K: 210 mm×297 mm ( A4 ) 过渡期尺寸: 200 mm×285 mm ; 个别期刊使用尺寸: 188 mm×260 mm 32 K: 148×210(A5) 64 K: 105×144(A6) . 破栏 ( 也称为“跨栏” ) : ≤栏长称为短栏;

ewan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2008 年电子科技期刊编辑培训 相关专业术语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2008年电子科技期刊编辑培训相关专业术语 开本: 880 mm×1 230 mm系列; 900 mm×1 280 mm系列 16K: 210 mm×297 mm(A4) 过渡期尺寸:200 mm×285 mm; 个别期刊使用尺寸:188 mm×260 mm 32 K: 148×210(A5) 64 K: 105×144(A6)

  2. 破栏(也称为“跨栏” ): ≤栏长称为短栏; ≥栏长称为长栏,也称为破栏。 破栏又分两种:穿堂式(通栏);跨栏。 背 题: 版权页: 其他还有:另行,顶格,缩格,居中,等。

  3. 电子科技期刊编辑培训物理量、单位与符号 1 计量单位在我国的实施概况 1.1 国际机构 国际标准化组织,缩写ISO(埃索),是联合国甲级咨询机构,1947年成 立,是制定 国际标准的机构。有89个成员国(其中72个正式成员、17个通 讯成员),3年召开一次大会。 ISO下设:170个技术委员会,缩写“TC”; TC下再设600个分委员会,缩写“SC”; SC下设工作组,用“WG”表示。 ISO共制定出版了近6 000个国际标准,1947~1956年,制定29个; 1957~1975年,制定178 个;1976~1985年,制定3 000个 ……

  4. 1.2 中国标准化机构 20世纪50年代初,在国家科委内设标准化局,60年代开始制定标准。 1963~1964年,制定500多 个标准; 1964年,制定347个标准; 1966~1975年,制定546个; 1968~1971年,每年制定2个; 到1984年共颁布国家标准6 179个;现在已制定17 000多个。 国家标准的发布和执行机构:国家技术监督局。 制定单位:国家技术监督局、文化部 、国家科技部、新闻出版署、国 家文字工作委员会、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 研究会等,并请有关专家共同协商、起草。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分为两类: 推荐性标准(GB/T); 强制性标准(GB) 。 

  5. 2 我国的法定计量单位 国家技术监督局颁布的法定计量单位标准有: GB3100-3102, 最后一次是1993年。 2.1 构 成 我国的法定计量单位构成是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制定的以国 际单位制为基础的、加选16个非国际单位制的单位构成的(共614 个),如表1所示。 2.1.1 SI基本单位(共7个), 如表2所示。 2.1.2 具有专门名称的SI导出单位(共21个) , 如表3所示。 2.1.3 我国选定的作为法定单位的非SI的单位(共16个) ,见表4。 2.1.4 组合形式的导出单位 具有组合形式的导出单位有550个,具体见GB3100-3102。 2.1.5 SI词头 其中增加了Y 、y 、Z和z 4个词头(共20个) ,见表5。

  6. SI基本单位(7个) (表2) SI单位 包括SI辅助单位在内的具有专门名称的SI导出单位(21个) (表3) SI导出单位 组合形成的导出单位GB3101~3102,共614-7-21-21-16=550个 我国法定计量单位的构成 SI SI单位的倍数单位(20个)表5共20个其中Y(1024)、Z(1021)、y(10-24)、z(10-21)是新增加的 我国选定的作为法定单位的非SI单位(16个):表4 表1 我国法定计量单位构成表

  7. 量的名称 符号 单位名称 符号 量纲 备注 表2 SI基本单位 长度 L , l 米 m L 圆括号的名称系同义词; 生活和贸易中习惯称为 重量。 方括号内的字在不引起 混淆时可以省略,是 简称。 质量 m 千克(公斤) kg M 时间 t 秒 s T 电流 I 安[培] A I 热力学温度 T ,Θ 开[尔文] K Θ 物质的量 n 摩[尔] mol N 发光强度 J 坎[德拉] Cd J

  8. 量的名称 单位名称 单位符号 其他表示示例 表3 具有专门名称的SI导出单位(21个) [平面]角 弧度 rad 立体角 球面度 sr 频率 赫[兹] Hz s-1 力 牛[顿] N kg·m/s2 压力,压强,应力 帕[斯卡] Pa N/m2 能[量],功,热量 焦[耳] J N·m 功率,辐[射能]通量 瓦[特] W J/s 电荷[量] 库[仑] C A·s 电压,电动势,电位 伏[特] V W/A 电容 法[拉] F C/A 电阻 欧[姆] Ω V/A 电导 西[门子] S A/V 磁通[量] 韦[伯] Wb V·s 磁通[量]密度,磁感应强度 特[斯拉] T Wb/m2 电感 亨[利] H Wb/A 摄氏温度 摄氏度 ℃ K 光通量 流[明] lm cd·sr [光]照度 勒[克斯] lx lm/m2 [放射性]活度 贝可[勒尔] Bq s-1 吸收剂量 戈[瑞] Gy J/kg 剂量当量 希[沃特] Sv J/kg

  9. 量的名称 单位名称 单位符号 换算关系和说明 时间 分 [小]时 日,(天) min h d 1 min=60 s 1 h=60 min=3 600 s 1 d=24 h=86 400 s [平面]角 [角]秒 [角]分 度 ″ ′ º 1″=(/648 000) rad 1′=60″=(/10 800) rad 1º =60′=(/1 80) rad 旋转速度 转每分 r/min 1 r/min = (1/60) s-1 长度 海里 n mile 1 n mile = 1 852 m (只用于航程) 质量 吨 原子质量单位 t u 1 t=103 kg 1 u1.660 540×10-27 kg 体积 升 L, (l) 1 L=1 dm3=10-3 m3 能 电子伏 eV 1 eV1.602 177×10-19 J 级差 分贝 dB 线密度 特[克斯] tex 1 tex=10-6 kg/m=1 g/km 面积 公顷 hm2 1 hm2=10 000 m2 速度 节 kn 1 kn=1 n mile/h= (1 852/3 600)/ m/s(只用于航行) 表4 我国选定的作为法定单位的非SI的单位

  10. 名 称 符号 代表的 因数 名 称 符号 代表的 因数 表5 SI词头 尧[它](yotta) Y 1024 分(deci) d 10-1 泽[它](zetta) Z 1021 厘(centi) c 10-2 艾[可萨](exa) E 1018 毫(milli) m 10-3 拍[它](peta) P 1015 微(micro)  10-6 太[拉](tera) T 1012 纳[诺](nano) n 10-9 吉[咖](giga) G 109 皮[可](pico) p 10-12 兆(mega) M 106 飞[母托](femto) f 10-15 千(kilo) k 103 阿[托](atto) a 10-18 百(hecto) h 102 仄[普托](zepto) z 10-21 十(deca) da 101 幺[科托](yocto) y 10-24

  11. 3 有关量、单位和符号使用的一般原则 3.1 量、单位和数值 量(物理量): 单位: 数值: 三者之间的关系举例如下。 例如:钠的一条谱线的波长为 Λ ≈ 589.6 nm (1) 式中 λ 为物理量波长的符号;nm 长度单位纳米的符号;而 589.6 则是以纳米为单位时,这一波长的数值 在GB 3101—93中,如果物理量用 A 表示、单位用[A]表 示、数值用{A}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写成: A ={A}·[A] (2) 3.1.1 数值的表示 1) {A}=A/[A] 2) {A}[A](将量的符号加上花括号,用单位的符号 作为下标来表示)

  12. 公式(1)可以写成; λ/nm= 589.6 或 {λ}nm = 589.6 3.1.2 量的数学运算 1) 同一类量可相加减: 量方程 h1+h2-h3 =h4 数值方程 h 1/m+h 2 /m- h 3/m =100 +20-10=110= h4/m 2) 不同类量间可按代数法则进行乘除运算,如 量方程 A B ={A}{B}·[A][B] A/B={A}/{B}·[A]/[B] 3) 指数、对数、三角函数中的变量都是数、数值或量的量纲 1 的组合,例如:如果A是量纲1的量,那么有, 1n A ( 1nw;logφ;exp N 等) 如果A是非量纲1的量,则应以“{A}[A]”或“A/[A]”作 为变量代入函数方程。 即: 1n{A}[A]或(1n A/[A])

  13. 3.1.3 量方程和数值方程 量方程: v =s/t  数值方程: A,B,C A ={A}·[A],B={B}·[B], C ={C}·[C] 如果: “A =B/C”(例如 v =s/t)关系(量方程),用数值表 达, {A}[A] ={B}[B] /{C}[C]  对于量方程 v = s/t(3) 如果选 km h-1、m s -1为单位,则有: {v}km h-1=3.6{s}m /{t}s (4) 如果选 km h-1,hm,h,则有: {v}km h-1=0.1{s}hm /{t}h (5) 由公式(4)和(5)可知,数值方程是与单位的选择直接相关 的,因此当在论文中如要采用数值方程,则必须指明单位。

  14. 选择不同单位获得不同结果的例子: 舟山群岛普陀岛南端新立一座汉白玉观音像,据导游介绍说,像高 33 m 。 游客A、B、C、D 4 个人对观音身高的意义发生了争论: A 高 33 米,代表观音 33 个法身分居 33 重天; B (美籍华人):观音身高代表观音在此讲经 110 次(1 ft ≈ 0.3 m); C (英籍华人):观音身高代表观音南面有门徒1 300个(1 in=0.025 4 m);  D 观音身高代表宇宙倒数第 3 次大爆炸至今的时间 330 亿年,观音就是那 次大爆炸时诞生的。(1 nm=10 -9 m) 问:他们谁的意见对?分歧在何处? 答:4 人意见都对;分歧在于各自所取的单位不同,由于涉及数值 ,4 人计 算均应确定单位,据数值方程,已知:h=33 m,故有 4 个结果: A: 33= h/m B: 110= h/ ft=33 m / ft =33 m / 0.3 m C: 130= h / in = 33 m / 0.025 4 ≈ 1 300 D: 330×108= h/nm

  15. 3.2 量的名称和符号使用的一般原则 3.2.1 量的名称 1) 不应使用已经废弃的旧名称。标准化量名称与废弃名称共有16个,见表6。 2) 不得使用自造的名称。例如:亩数 ;秒数;瓦数。 3) 应该优先标准化的新名称。 标准中暂许使用的旧名称有共15个,见表7。 3.2.1 量的符号 1) 一般为单个符号。25个特征数、pH 值除外,它们由2个字母组成。例如: 韦伯数 We ,马赫数Ma、傅里叶数Fo 等。 注意:现在很多期刊用多个字母(有的是用单词,有的是用英文名称的缩 写)作为量符号,例如:SNR ,PSL(最大旁瓣),MSE(最小均方误差)等。 2) 拉丁或希腊字母(无中文符号)。 3) 量的编排格式 一般用斜体﹝(pH、e、π、i(虚数)除外),向量、矢量、 张量、矩阵符号使用黑斜体。 4) 量的辅助符号 为了表示量的特定状态、位置、条件、或者测量方法等,可 以根据需要附加修饰成分,“修饰”又分为 3 类: 

  16. 标准化名称 废弃的名称 说 明 质量 重量 在科学技术中,重量表达的是力的概念,其单位为N 而质量的单位为kg,二者不可混淆。只在人民生活和贸易中,质量习惯称为重量,但国家标准不赞成这种习惯 体积质量,[质量]密度 比重 历史上“比重”有多种含义:当其单位为kg/m3时,应称为体积质量;当其单位为1,即表示在相同条件下,某一物质的体积质量与另一参考物质的体积质量之比时,应称为相对体积质量 相对体积质量,相对[质量]密度 质量热容,比热容 比热 定义为热容除以质量,单位为J/(kg·K) 质量定压热容,比定压热容 定压比热容,恒压热容 定义为定压热容除以质量,单位为J/(kg·K),称为定压比热容违背“比字加在量的名称前用以指该量被除质量所得的商”这一规定 电流 电流强度 单位为A 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量 二者的单位为1 相对分子质量 分子量 分子质量 单位为kg,常用u 表6 常见标准化量名称与废弃名称的对照例表

  17. 物质的量 摩尔数,克原子数,克分子数,克离子数,克当量 单位为mol。“摩尔数”是在量的单位名称“摩尔”后加上“数”字组成的量名称,这类做法是错误的。使用mol时必须指明基本单元 质量分数 重量百分数,质量百分比浓度,浓度 单位为1,是某物质的质量与混合物的质量之比 体积分数 体积百分比浓度,体积百分含量,浓度 单位为1,是某物质的体积与混合物的体积之比 质量浓度 浓度 单位为kg/m3,是某物质的质量除以混合物的体积 浓度,物质的量浓度 摩尔浓度,体积克分子浓度,当量浓度 单位为mol/m3,常用mol/L。是某物质的物质的量除以混合物的体积 粒子注量 粒子剂量 单位为m-2。通常粒子一词用所指粒子的名称代替,如质子注量、中子注量等 [放射性]活度 放射性强度,放射性 单位为Bq 续表6

  18. 标准量名称 暂许用旧名称 单 位 表7 常用的标准化量名称与旧名称对照例表 角频率 圆频率 rad/s或s-1 弹性模量 杨氏模量 Pa 切变模量 库仑模量 Pa 摩擦因数 摩擦系数 l 热力学能 内能 J 光出射度 面发光度 lm/m2 电通[量]密度 电位移 C/m2 电通[量] 电位移通量 C 摩尔热力学能 摩尔内能 J/mol 质量热力学能 质量内能 J/kg B的活度因子 B的活度系数 l 原子或电子的g因数, 原子核或核子的g因数 g值,朗德因数 l 比结合能 [每个核子的]平均结合能 J 反应堆时间常数 反应堆周期 s

  19. (1) 已作为法定符号组成成分,如Mr, Ar 等; (2) 附加其他符号修饰 如 “c(B)” ,“p(B)”, “sin(ωt+θ)”,“tan nπ”, “lg x ” 等; (3) 附加上、下角标修饰,如“ h max”,“hmin”,F(x)2等。 5) 下角标正斜体标注规则 (1) 斜体: 量符号和代表变动性数字及坐标轴的字母作下角标; 其他情况用正体。例如:体膨胀系数 av;电能 Wi (i=1,2,3)。 (2) 正体:名人,人名,某物质的代号,阿拉伯数字均用正体。例如:磁阻 Rm,m是magnetic(磁学的)缩写;P min是minimum(最小的) 缩写。 (3) 正斜体下角标的混合使用 鉴于混合使用的正斜体下角标比较复杂,编辑 加工时一定要了解每个下角标的含义,区分所用的字体,并一一标注清楚。为了 防止混淆,混合使用的下角标之间可以用逗号隔开,例如:Rm,max;也可以留一 适当空隙 Rm max;不至于引起混淆时,也可以紧接着排,例如:N i l。 (4) 不得已时用汉语拼音下角标(如带有中国地理特征的下角标),但应尽 量避免使用汉字作下标,特别是在学术论文中。 6) 同类字母在不同的地方可以代表不同的量。例如: “t/℃”,在其他地方 t 可以为 “t/s”;但是,同时存在时,可选“t/℃”为“θ/℃”。

  20. 3.3. 单位名称和符号使用的一般原则 3.3.1 单位的重要性 目前经常见到的“ 英寸[in (口寸)] ”、“英尺[ft ( 口尺)] ”、“加仑”等单位, 至今仍 是英美科学家常用单位,诸如“ppm”之类的单位至今常见诸科学文献。坚持“英 制”实际上是一种不科学行为,因为美国和欧洲一些国家之间在英制计量单位上 有差异,如: 1 英尺=0.304 8 m (英制)=0.304 800 6 m (美测绘制) 1 加仑(英)-1加仑(美)=4.546 092 dm3-3.785 412 dm3= 0.760 680 dm3(若用水计算,相差0.760 680 L) 目前市面一桶纯净水容积大约 V =4 加仑 但没有明确是美制还是英制。如: V =4 加仑: 英制装水 4.546×4=18.2 kg 美制装水 3.785×4=15.1 kg “英制”-“美制”=3.1 kg 如:V =5 加仑: 英制为 4.546 092×5≈22.7 kg, 美制为 3.785 412× 5≈18.9 kg, “英制”-“美制”=3.8 kg

  21. 3.3.2 单位名称 1) 单位名称有简全两种,在GB 3102的中,没有方括号的单 位名称均为全称,去掉方括号的为简称,即:“简+[]”为其全称 部分。例如:帕[斯卡],“帕斯卡”为全称“帕”为简称。有一部分的 全称和简称相同,例如:米(m)、秒(s)、升(L)等。 2) 组合单位的名称与其符号表示的顺序一致,乘号无名称,除 号的名称为“每”,“每”字只能出现一次。例如:Pa·s “ 帕秒 ”; J/kg K-1“焦耳每千克开尔文”;m/s“米每秒”。 3) 乘方形式的单位名称:其顺序是指数名称在前,单位名称在 后,指数名称由相应的数字加“次方”二字构成。例如:核四极矩的 单位 m2称“二次方米”。 特殊情况:由长度构成的体积、面积则称为“立方”、“平方”。例 如:m2称“平方米”。 附带说明: 30 m × 30 m 不能表示为 30 × 30 m2 30 m × 30 m×30 m 不能表示为 30 × 30 × 30 m3

  22. 4) 中文符号 单个单位名称的简称,就是这个单位的中文符号。例如:“牛 顿” 为“牛”;“开尔文” 为“开”。 注意:(1). 相乘组合单位有加 “·” 或者“留空隙” 2 种形式。例 如:“Ω·m”或者“Ω m” (2) 相除乘组合单位有 “ / ”、“ · ” 、“ — ” 3 种形式。 (3) GB 3100—93规定:单位的“中文符号只在小学、初中教科 书和普通书刊中在有必要时使用。” 同时还指出:“不应在组合单位中同时使用单位符号和中文符 号,例如:不能使用km/时。” 例外:元/t ;kg/(月·人) 等。 5) 单位符号的使用要求 (1) 单位符号必须使用正体字母。 (2) 一般符号为小写正体;来源于人名的单位,首个字母大写: J(焦),Ω(欧),Wb(韦伯)。 例外:“升”用大写字母“L”,“l” 可以任意用”,但是一篇文章中 不能同时用。 编辑过程中常见的单位符号大小写容易混淆的例子如表8所示。

  23. 表8 常见的单位符号大小写混淆示例

  24. (3) 度、[角]分、[角]秒 的符号在组合单位中应为 : ( º)、( ′)、( ″) (4) 不是单位符号的“符号”不能作为单位符号使用。 例如: 不能把单位英文名称的非标准缩写甚至全称作为单位 符号。常用非标准单位符号 一共有14个。 如表9所示。

  25. 表9 常用非标准单位符号例表

  26. (5) 必须停止使用被用作单位符号的一些英文缩写,如表10所示。原因: a. 不是单位名称,也不是单位符号; b. 不是专门的数学符号; c. 只是表示份额的英文名词缩写,而且ppb,ppt,ppq等在不同的国家表示不同的数值。

  27. 表10 不能用作单位符号的4个英文缩写词

  28. (6) 单位符号不能进行修饰,这是单位国际化的一条 重要原则。例如: 错误地加下角标,例如; i =10 A max 应为 imax=10 A 在组合单位中插入数字 g/100 mL 应为 g/dL 或 10-2g/L (7) 单位符号应该写在全部数字的后面,并留适当的 空隙,一般留1/3-1/4 个字的空隙。例如:1.86 m 。 例外:( º)、( ′)、( ″)和 ℃ 不留空隙。即: 32º45′54″,30℃。

  29. 6)停止使用的非法定单位 1992年1月1日起, 停止使用所有市制单位有 :斤、尺、 里、亩等单位。 公制单位只保留:“公斤”、“公里”、“公顷”,废除“公 尺”、“公升”、“公吨”不能称“米”为“公尺”、“升”为“公 升”、“吨”为“公吨”。 如果必须用到某些英制单位时,应该注意: a. 应将名称写对,如英寸、英尺、英里等不能写成 口寸、口尺、口里 ; b.同时注明与法定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例如: 1 in = 25.4 mm 废弃单位的换算关系见 : GB 3100-3102-93 。

  30. 3.4 SI词头和符号使用的一般规则 1)词头一律使用正体字母。 2)词头与单位符号之间不留空,不加任何符号,如:kHz 。 3)词头不能独立使用。编辑过程中常见独立使用的有 μ、k、 M 。如将电容C =50μF,写为 电容C =50μ;内存500 Mbit,写为 内存500 M 等。 4)词头符号不能重叠使用。编辑过程中常见重叠使用的词头符 号有mμm , mμs , μμm ,μμF ,kMW等。应该改为 nm , ns ,pm, pF ,GW 。 例外:[( º)、( ′)、( ″)]、℃、时间单位(s除外)和 kg等不能使用词头符号构成倍数单位。n mile、r/min 等也不能加词 头符号。 6)高次方的倍数单位的指数,应包括词头符号在内,例如: 5 km2= 5×(km) 2 =5×(1 000 m×1 000 m)= 5×(1 000 ×1 000 m2)= 5×1 000 000 m2

  31. 7)组合单位加词头的规则 (1) GB 3100-3102-93 规定“组合单位的倍数单位一般只用1个词头,并尽量用在第1个单位。”例如:对于冲量单位N·s加词头k 应为 kN·s 。 (2) 2个例外的情况: a. 电阻率单位Ω·m ,加词头应为kΩ·m,MΩ·m ,但当加词头c 时,则要写成Ω·cm 。 b. 货运单位“吨公里”,它是按习惯写成“t·km”,k 写在第2个单位的前面。

  32. 参考文献 [1] GB 3100~3102-93.量和单位[S].北京:中国 标准出版社,1994:1~36. [2] 沈竣成.校对手册[M].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5. [ 3] 王天思,张全顺,张文科.出版工作手册 [M]. 2版.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4. [4] B/T 788—2001 图书杂志开本及其幅面尺[S].

  33. 谢 谢!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