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5

八年级第 22 、 23 章教材分析

八年级第 22 、 23 章教材分析. 两个章节三块教学内容:. 四边形: 注重知识结构的整理,严格书写规范。 平面向量: 明确概念,能算会画。 概率初步: 了解等可能事件,学会枚举法,控制难度。. 一、四边形:. 矩形. 平行四边形. 正方形. 菱形. 四边形. 梯形. 等腰梯形. 直角梯形.

felix-combs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八年级第 22 、 23 章教材分析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八年级第22、23章教材分析

  2. 两个章节三块教学内容: • 四边形: 注重知识结构的整理,严格书写规范。 • 平面向量: 明确概念,能算会画。 • 概率初步: 了解等可能事件,学会枚举法,控制难度。

  3. 一、四边形: 矩形 平行四边形 正方形 菱形 四边形 梯形 等腰梯形 直角梯形

  4. 几点注意:1.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是本章的核心内容.其余图形都是在平行四边形的基础上,遵循定义,性质 和判定的顺序进行学习的,探索的方法也一脉相承,例如通过性质的逆命题来探索判定,因此有几个假命题需引起重视,或是确为真命题但不能作为定理使用的命题. 例1、一组对角相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例2、一组对角相等,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 几点注意:2.引导学生直接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不能总在全等三角形里 兜圈子. P74/例4 已知: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 E、F分别是BC、AD 上的点, 且AE∥CF.求证:∠BAE = ∠DCF . 1、平行线的性质 2、全等三角形 P78/例6也能说明同样的问题.

  6. A D B C 几点注意:3.四边形内容涉及较多边角的计算,应严格规范格式书写. P72/例2 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比∠B大60度,求这个四边形各个内角的度数. 如用列方程或列方程组的方法解决几何计算问题,列式的依据应有清晰的说理过程 P82/练习1,P88/练习1如书写过程的话,是颇费周折的.

  7. F F 几点注意:4.一些常规辅助线. P97例6P84/例3P100/例8 P95/定理证明 (图有所不同)

  8. 二、平面向量: 二期课改教材中“向量”是新增内容。新增“向量”的内容是因为“向量”贴近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直观性强,与学生熟悉的“几何”、“三角”等内容的联系较为丰富。而且“向量”对拓展学生的数学观念和为学生学习物理提供了数学工具。 当然放在此处的原因是因为向量的概念及其加减运算内容,以平行线,平行四边形和平移等知识为基础.

  9. 向量与数量的区别: 注意: (1)与 表示两个不同向量,它们是互为相反向量,也是平行向量. (2)零向量与零是不同的,零向量是有方 向的,书写时应有箭头;零向量是方向不确定的向量,它可以平行于任何向量.

  10. 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第二个向量与第一个向量首尾相接,那么 以第一个向量的起点为起点,第二个向量的终点为终点的向量就是和向量. 强调:第二个向量与第一个向量首尾相接、由起指终的原则. + =

  11. 向量减法的“三角形法则”:抓住关键,两个向量共起点。它们的差向量以减向量的终点为起点,被减向量的终点为终点.向量减法的“三角形法则”:抓住关键,两个向量共起点。它们的差向量以减向量的终点为起点,被减向量的终点为终点. 向量加减混和运算:运算顺序与数的运算顺序一样。通常在运算中把减法转换成加法,便于利用几个向量相加的多边形法则. 向量加减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形式上与三角形法则不同,但本质一致. - =

  12. 三、概率初步知识结构 必然事件(U) P(U)=1 确定事件 不可能事件(V) P(V)=0 生活中的事件 大数试验 频率估计概率 随机事件 等可能试验 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其他

  13. 注意事项: 1、应用等可能试验中事件的计算公式 的三个步骤 (1)判断试验是否为等可能事件 (2)写出等可能试验的所有等可能的结果数n (3)写出事件A包含的等可能的结果数k,并应用公式 计算 2、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用枚举法求出所有等可能的结果数. (1)其中“列表”,“树形图”是重要的分析问题的方法. (2)注意控制难度,不涉及排列组合.

  14. 谢谢大家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