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9

第六章 分配理论

第六章 分配理论. 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在西方经济学的传统上是分配论的一个重要部分。 19 世纪的西方经济学家们习惯于把生产要素分为三类,即土地、劳动和资本。这三类生产要素的价格,则被分别称作地租、工资和利润。因此,那时的生产要素价格理论就是地主、工资收入者和资本家这三个主要社会经济阶级之间的收入分配理论。到 19 世纪末,第四种生产要素 —— 企业家才能被 “ 发现 ” ,于是,利润被看成是企业家才能的收益,而资本所有者的收益被局限为 “ 利息 ” 。. 第一节 基于边际生产力理论的分配理论. 一、边际生产力

foy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第六章 分配理论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六章 分配理论 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在西方经济学的传统上是分配论的一个重要部分。19世纪的西方经济学家们习惯于把生产要素分为三类,即土地、劳动和资本。这三类生产要素的价格,则被分别称作地租、工资和利润。因此,那时的生产要素价格理论就是地主、工资收入者和资本家这三个主要社会经济阶级之间的收入分配理论。到19世纪末,第四种生产要素——企业家才能被“发现”,于是,利润被看成是企业家才能的收益,而资本所有者的收益被局限为“利息”。

  2. 第一节 基于边际生产力理论的分配理论 一、边际生产力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追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所增加的产量是该要素的边际生产力。 假定生产中所用的要素只是资本与劳动,当劳动量不变而资本量连续增加时,最后增加的一单位资本所增加的产量,就是资本的边际生产力。当资本量不变而劳动量连续增加时,最后增加的一单位劳动所增加的产量就是劳动的边际生产力。

  3. 二、边际生产力决定工资和利息 边际生产力论可以运用于解释各种不同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既可以解释资本的价格,也可以用以解释工资水平的决定。克拉克以农业生产中的劳动价格即工资的决定为例,说明如何以边际生产力论来说明要素价格的决定。 最后的结论: 工资=劳动的边际收益产品 地租=土地的边际收益产品 利息=资本的边际收益产品

  4. 图6-1 工资等于劳动的边际产品收益

  5. 第二节 基于均衡价格理论的分配理论 (一)生产要素的需求 生产要素需求的特点 (1)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一种引致需求 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与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具有不同的性质。消费者需要面包、衣服等最终产品,是因为这些消费品能直接给消费者带来满足或效用。而企业购买厂房、设备、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并不是因为它们能直接提供满足,而是因为通过使用这些生产要素生产出产品来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可以获得收入,所以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不是直接需求,而是间接需求。

  6. (2)生产要素的需求是联合需求 在一般情况下,某一种生产要素不可能独自创造产出。如两手空空的工人不可能生产出有价值的产品,光有机器本身也无法创造产品。只有人与机器及其他原材料结合起来,才能生产出符合消费者需要的产品。所以产出是由不同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某种要素(如劳动)的生产率,取决于能够与之相匹配的要素的数量和水平。所谓“劳动是产品之父,土地是产品之母”,但我们无法确切说明劳动和土地各生产了多少产品。这就是对生产要素需求的联合特征,即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是联合的、相互依赖的需求。 正是由于土地、劳动和资本在生产中的相互依赖性,才使得收入的分配成为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

  7. 2、影响生产要素需求的主要因素 从生产要素需求的特点可以看出,影响生产要素需求的因素主要有: (1)市场对产品的需求和产品的价格。一般来说,市场对某种产品的需求大,产品的价格高则生产这种产品时对各种生产要素的需求也就多,反之,对各种生产要素的需求也就少。 (2)生产技术状况。如果生产技术是资本密集型的则对资本需求量大;如果生产技术是劳动密集型的,则对劳动的需求量大。 (3)生产要素的价格。生产要素的价格影响厂商的成本和利润,从而影响生产要素的需求。

  8. 3、分析生产要素需求时应注意的问题 由于厂商对要素的需求是派生的需求,所以对要素需求的分析要比对产品需求的分析复杂一些。在对要素需求进行分析时要区分各种不同的情况: (1)产品的市场结构是完全竞争还是非完全竞争; (2)一家厂商对要素的需求和一个行业对要素的需求的 联系和区别; (3)只有一种要素可以变动还是多种要素可以变动; (4)生产要素的市场结构是完全竞争还是非完全竞争。

  9. (二)生产要素的供给 同种类生产要素的供给各有自己的特点。一般来说,可将生产要素分为三类,即自然资源、资本品和劳动。就自然资源而论,经济分析中一般假定自然资源的供给是既定不变的;就资本这种生产要素而论,它是利用其他资源生产出来的,它作为某个行业的产品往往就是使用该产品的另一行业的生产要素,例如冶金行业的钢铁是汽车制造业的生产要素,因此资本的供给曲线(遵循产品分析的原则),例如汽车制造业使用的生产资料钢铁的供给曲线,就是作为冶金业产品的钢铁的供给曲线,假如钢铁市场是非完全竞争,则钢铁的价格决定于需求和成本;就非物质的人的劳动而论,又有不同于物质要素的特点,其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后弯曲的线。

  10. 二、工资理论 工资是劳动这一生产要素提供劳务的报酬,它是由劳动的供给和需求决定的。 (一)劳动和闲暇 劳动供给涉及消费者对其拥有的既定时间资源的分配。说消费者拥有的时间资源是既定的具有两层含义。首先,每天只有24小时,这是不会改变的;其次,在这固定的24小时之中,有一部分必须用于睡眠而不能挪为他用。必需的睡眠时间虽不是绝对不变的,但对于特定的消费者而言,短期内不会变化很大。如果将必需的睡眠时间挪做他用,则消费者的满足程度即效用以及劳动生产力都将受到很大的影响。为了方便起见,这里假定消费者每天必需睡眠8小时。因此,消费者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资源每天为固定的16小时。

  11. 消费者选择一部分时间作为闲暇来享受,选择其余作为劳动供给。前者即闲暇直接增加了效用,后者则可以带来收入,通过收入用于消费又增加了消费者的效用。因此,就实质而言,消费者并非在闲暇和劳动二者之间进行选择,而是在闲暇和劳动收入之间进行选择。或者更一般地说,是在自用资源和收入之间进行选择。消费者选择一部分时间作为闲暇来享受,选择其余作为劳动供给。前者即闲暇直接增加了效用,后者则可以带来收入,通过收入用于消费又增加了消费者的效用。因此,就实质而言,消费者并非在闲暇和劳动二者之间进行选择,而是在闲暇和劳动收入之间进行选择。或者更一般地说,是在自用资源和收入之间进行选择。

  12. (二)劳动的供给曲线 劳动的供给有自己的特殊规律。一般来说,当工资较低时,随着工资的上升,劳动者为较高的工资吸引将减少闲暇,增加劳动供给量。在这个阶段,劳动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但是,工资上涨对劳动供给的吸引力是有限的。当工资涨到W1时(见图6-2),劳动者的劳动供给量达到最大,此时如果继续增加工资,劳动供给量不仅不会增加反而会减少。于是劳动供给曲线从工资W1处开始向后弯曲。可见,劳动的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后弯曲的曲线。

  13. 劳动的供给曲线为什么会向后弯曲? 图6-2 劳动的供给曲线

  14. (三)劳动的需求 厂商对劳动的需求取决于多种因素,如市场对产品的需求、劳动的价格、劳动在生产中的重要性等等,但主要还是取决于劳动的边际生产力。由于劳动的边际生产力递减,劳动的需求曲线通常总是向右下方倾斜。 见图6-3。在图中,横轴OL代表劳动的需求量,纵轴OW代表工资水平,D为劳动的需求曲线。

  15. 图6-3 劳动的需求曲线 图6-4 均衡工资的决定

  16. (四)均衡工资的形成 劳动的需求与供给共同决定了均衡工资水平,见图6-4。在图6-4中,劳动的需求曲线D和劳动的供给曲线S相交于E点,E点即为劳动市场的劳动供求均衡点。该均衡点决定了均衡工资为W0,均衡劳动数量为L0。因此,均衡工资水平是由劳动市场的供求曲线决定的,且随着这两条曲线的变化而变化。

  17. (五)影响工资的其他因素 除了劳动的需求与供给决定工资以外,工资还受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 1、补偿 在劳动市场上,不同职业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工资差异,它产生于各种补偿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类: (1)对不愉快或冒险的工作条件的补偿。 (2)对高度紧张的脑力劳动和重体力劳动的补偿。 (3)对职业缺乏稳定性的补偿。 (4)对职业风险的补偿。 (5)对教育、训练所花费的时间与费用的补偿。

  18. 2、工会的作用 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会在劳动力市场上的主要功能,是以集体议价取代个人议价,达到提高工资、改善会员待遇的目的。如果工会面对的是许多彼此竞争的劳动购买者,即劳动市场呈现卖方垄断、买方竞争的态势,则工会可以通过三种方式达到提高工资的目的。

  19. 图6-5 工会限制劳动供给 图6-6 最低工资法对工资水平的影响

  20. (1)限制劳动供给 限制劳动供给,使前来寻找工作的工人人数不超过一定的范围,从而导致劳动供给曲线向左移动,这无疑会提高工资水平。如图6-5所示,供给曲线由S向左移动到S1,均衡工资便由W0提高到W1,但劳动量由L0减少到L1。工会限制劳动供给的主要方法有:对移民的限制、对最长工作时间的立法、禁止使用童工、强制退休、禁止企业使用非工会会员等。

  21. (2)最低工资立法 工会通过政府立法规定最低工资,该最低工资高于市场均衡的工资水平。如图6-6所示。工会要求将工资提高到高于均衡工资水平W0的W1。在W1这一工资水平上,劳动供给大于劳动需求,多余的劳动量为L2L1。此时,厂商可以自行决定雇佣谁或不雇佣谁,工会只是设法阻止那些受高工资吸引前来寻求工作的工人在行业内找到工作机会。

  22. (3)增加需求 为防止会员失业,工会在强迫提高工资的同时,会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协助厂商进行广告宣传、提高产品的竞争力与价格、向政府施加压力要求限制进口或减少购买其产品的消费者的税收等,来提高企业的效益,扩大生产规模,以增加对工会会员的劳动需求。

  23. 三、利息理论 (一)资本与利率 1、资本 什么是资本?西方经济学认为,资本是人们生产出来并且被用作投入,以便进一步生产商品和劳务的生产要素。从这个定义中可以看出,资本作为与劳动和土地并列的一种生产要素,具有如下特点:第一,它的数量是可以改变的,即它可以通过人们的经济活动生产出来;第二,它被生产出来的目的是为了生产出更多的商品和劳务;第三,它是一种投入要素,即通过参与生产过程来获得更多的商品和劳务。

  24. 2、利率 作为生产服务的源泉,资本本身具有一个市场价格,即所谓资本价值。例如,一台机器、一幢建筑物在市场上可按一定价格出售;另一方面,资本也与土地和劳动等其他要素一样,可以在市场上被租借(注意不是出售)出去。因此,作为生产服务,资本也有一个价格,即使用资本(或资本服务)的价格,或者说,资本所有权得到的价格。这个价格通常称为利率,并用r表示。

  25. (二)资本的供给 资本的供给来自居民户的储蓄。决定居民户储蓄的两个最重要的因素是:居民户相对于预期未来收入的现期收入和利率。 资本的供给来自资本所有者所牺牲的目前消费。因为期待在未来获得更多的收入和消费,资本所有者延缓目前的消费,将收入的一部分储蓄起来,提供给资本使用者。相应的,资本所有者要求资本使用者为他做出的牺牲提供补偿,即除经一定时间偿还其资本值外,还要按一定的比率支付利息,这就是从供给方面所要求的利率。一般来说,单位时间利率越高,资本所有者所愿意牺牲的目前消费就越多,所提供的资本数量就越多,因此利率与资本供给量成正比变化。

  26. 如图6-7所示,资本的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线段。图中纵轴表示利率,横轴表示资本的供给量。但是,在特定时间,资本的供给量又是固定的。因为即使人们愿意提供更多的储蓄,也需要时间在消费物品和资本物品之间进行调整。因此,如图6-8所示,资本的短期供给曲线为没有弹性的垂直线段。随着时间的推移,资本供给会更富于弹性。 图6-7 资本供给曲线 图6-8 资本短期供给曲线

  27. (三)资本的需求 对资本的需求来自厂商。厂商对资本的需求取决于资本的边际生产力。由于边际生产力递减,因此资本的需求曲线是一条自左向右向下倾斜的曲线。如图6-9所示。图中,横轴表示资本的需求量,纵轴表示利率。 图6-9 资本的需求曲线 图6-10 资本市场的短期和长期均衡

  28. (四)均衡利率的形成 利率是由资本的供给和需求共同决定的。资本市场的均衡可以用图6-10加以说明。在短期中,短期供给曲线S与需求曲线D相交于E1点。该点所决定的短期利率为r1,资本量为Q1。随着时间的进展,积累的资本越来越多,短期供给曲线向右移动,利率越来越低,而积累的资本越来越多。如此继续进行一直到E2点,即长期供给曲线LS与需求曲线D的交点。在该点,长期利率为r2,整个社会的资本量为Q2。此时,资本的边际产品价值正好等于或补偿这个社会为了得到更多的将来消费而节约目前消费所想要有的报酬。除非资本的供给和需求曲线有所变动,也就是说,除非社会牺牲目前消费所想要有的报酬和社会的边际产品价值有所变动,利率的高低和社会资本总量不会改变。

  29. 四、地租理论 经济学上的土地,泛指一切自然资源,其特点被描述为“原始的和不可毁灭的”。说它是原始的,因为它不能被生产出来;说它是不可毁灭的,因为它在数量上不会减少。土地数量既不能增加也不能减少,因而是固定不变的。或者可以说,土地的“自然供给”是固定不变的,它不会随着土地价格的变化而变化。

  30. (一)地租的决定 地租是使用土地的报酬,它形成土地所有者的收入。地租由土地市场的供给与需求共同决定。 土地这一要素的自然供给即自然赋予的土地数量是固定不变的,它不会随土地的价格即地租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土地的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线,如图6-11所示。图中,纵轴OR表示地租,横轴ON表示土地的数量,S为土地的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于横轴的线。 土地的需求取决于土地的边际生产力。而随着社会对土地需求的增加,人们只能使用越来越差的土地(土质和位置),因而每增加单位土地使用所增加的收益是递减的。即土地的边际生产力是递减的,从而对土地的需求曲线如同其他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一样,呈现为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如图6-11所示,D0、D1表示土地的需求曲线。

  31. 地租的决定可用图6-11来说明。土地的供给曲线S与需求曲线D0相交于E0点,决定均衡地租为R0。如果社会对土地需求增加,需求曲线从D0移动到D1,则地租上升到R1。这就是说,土地供给固定时,地租高低只决定于土地的需求,与需求同方向变化。随着经济的发展,对土地的需求不断增加,因此,地租有不断上升的趋势。地租的决定可用图6-11来说明。土地的供给曲线S与需求曲线D0相交于E0点,决定均衡地租为R0。如果社会对土地需求增加,需求曲线从D0移动到D1,则地租上升到R1。这就是说,土地供给固定时,地租高低只决定于土地的需求,与需求同方向变化。随着经济的发展,对土地的需求不断增加,因此,地租有不断上升的趋势。 图6-11 地租的决定

  32. (二)级差地租 以上对地租所做的讨论,实际上使用了土地都是同质的这一假设。但事实上对于土地来说,由于其肥沃程度和地理位置不同,土地是非同质的。根据土地的肥沃程度、地理位置、交通便利程度等,土地可分成各种等级,不同等级土地的使用者交不同数量的地租,就形成了级差地租。 图6-12 级差地租

  33. 如图6-12所示,图中横轴OQ表示土地上所生产产品(简称为土地产品)的数量,纵轴OP表示土地产品的价格和生产的平均成本。AC1、AC2和AC3分别表示耕种优、中、劣三种土地所耗费的平均成本。假如此时土地产品的市场价格为P1,即等于优等土地上的平均成本,则优等土地被耕种。而由于土地产品的价格低于中、劣等土地的平均成本,中、劣等土地无须被使用。由于土地产品价格等于平均成本AC1,耕种优等土地者的收入正好补偿成本,故该土地为“边际土地”,无须缴纳地租。如图6-12所示,图中横轴OQ表示土地上所生产产品(简称为土地产品)的数量,纵轴OP表示土地产品的价格和生产的平均成本。AC1、AC2和AC3分别表示耕种优、中、劣三种土地所耗费的平均成本。假如此时土地产品的市场价格为P1,即等于优等土地上的平均成本,则优等土地被耕种。而由于土地产品的价格低于中、劣等土地的平均成本,中、劣等土地无须被使用。由于土地产品价格等于平均成本AC1,耕种优等土地者的收入正好补偿成本,故该土地为“边际土地”,无须缴纳地租。

  34. 由于经济发展和人口增加等原因,社会对土地产品的需求增加,土地产品的价格相应上涨。假如升至P2,这时中等土地被用于耕种,中等土地成为“边际土地”,无须缴纳地租。但优等土地由于土地产品的价格上升,高于生产的平均成本,因而存在剩余P2P1。剩余部分就成为耕种优等土地者需要缴纳的地租。由于经济发展和人口增加等原因,社会对土地产品的需求增加,土地产品的价格相应上涨。假如升至P2,这时中等土地被用于耕种,中等土地成为“边际土地”,无须缴纳地租。但优等土地由于土地产品的价格上升,高于生产的平均成本,因而存在剩余P2P1。剩余部分就成为耕种优等土地者需要缴纳的地租。 假如上述过程持续下去,土地产品的价格进一步上涨到P3,即等于劣等土地的平均成本,这时劣等土地也可以被利用,劣等土地为“边际土地”,无须缴纳地租。此时中等土地需要缴纳的地租为P3P2,而优等土地需要缴纳的地租则为P3P1。

  35. (三)租金、准租金和经济租金 租金 按照上面的定义,地租是当土地供给固定时的土地服务价格,因而地租只与固定不变的土地有关。但在很多情况下,不仅土地可以看成是固定不变的,而且有许多其他资源在某些情况下,也可以看成是固定不变的。例如,某些人的天赋才能,就很有些像土地一样,其供给是自然固定的。这些固定不变的资源也有相应的服务价格。这种服务价格显然与土地的地租非常相似。为与特殊的地租相区别,可以把这种供给同样固定不变的一般资源的服务价格叫做“租金”。换句话说,地租是当所考虑的资源为土地时的租金,而租金则是一般化的地租。

  36. 图6-13 准租金 图6-14 经济租金

  37. 准租金 所谓准租金就是对供给量暂时固定的生产要素的支付,即固定生产要素的收益。 准租金可以用厂商的短期成本曲线来加以分析(见图6-13)。在图6-13中,MC、AC、AVC分别表示厂商的边际成本、平均成本和平均可变成本。假定产品价格为P0,则厂商将生产Q0。这时的可变总成本为面积OGBQ0,它代表了厂商为生产Q0所需的可变生产要素量而必须做出的支付。固定要素得到的则是剩余部分GP0CB,这就是准租金。 如果从准租金GP0CB中减去固定总成本GDEB,则得到经济利润DP0CE。可见,准租金为固定总成本与经济利润之和。当经济利润为0时,准租金便等于固定总成本。当然,准租金也可能小于固定总成本—当厂商有经济亏损时。

  38. 经济租金 再回到租金是固定供给要素的服务价格这个定义上来。固定供给意味着要素价格的下降不会减少该要素的供给量。或者更进一步,要素收入的减少不会减少该要素的供给量。据此,也可以将租金看成是这样一种要素收入:其收入数量的减少不会引起要素供给量的减少。有许多要素的收入尽管从整体上看不同于租金,但其收入的一部分却可能类似于租金,也即如果从该要素的全部收入中减去这一部分并不会影响要素的供给。我们将这一部分要素收入叫做“经济租金”。 经济租金的几何解释类似于所谓的生产者剩余(见图6-14)。在图6-14中,要素供给曲线S以上、要素价格R0以下的阴影区域AR0E为经济租金。要素的全部收入为OR0EQ0。但按照要素供给曲线,要素所有者为提供Q0量要素所愿意接受的最低要素收入却是OAEQ0。因此,阴影部分AR0E是要素的“超额”收益,即使去掉,也不会影响要素的供给量。

  39. 五、利润理论 经济学将利润分为正常利润和超额利润。 正常利润是企业家才能的价格,也是企业家才能这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收入。正常利润包含在成本之中,其性质与工资相似,也是由企业家才能的需求与供给决定的。 超额利润是指超过正常利润的那部分利润,又称为纯利润或经济利润。超额利润有其不同的来源,从而也就具有不同的性质。

  40. 利润在经济中的作用 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利润是社会进步的动力。 这是因为: 第一,正常利润作为企业家才能的报酬,鼓励企业家更好地管理企业,提高经济效益,促进经济繁荣,加快社会发展,增进社会福利; 第二,由创新而产生的超额利润鼓励企业家大胆创新,这种创新能促进科技繁荣,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第三,由风险而产生的超额利润能鼓励企业家勇于承担风险,从事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风险事业; 第四,追求利润的目的使企业按社会的需要进行生产,努力降低成本,有效地利用资源,从而在整体上符合社会的利益; 第五,整个社会以利润来引导投资,使投资与资源的配置符合社会的需要。

  41. 第三节 洛伦斯曲线与基尼系数 洛伦斯曲线是用来衡量社会收入分配(或财产分配)平均程度的曲线。为了研究国民收入在国民之间的分配,美国统计学家M.L.O.洛伦斯提出了著名的洛伦斯曲线。洛伦斯首先将一国总人口按收入由低到高排队,然后考虑收入最低的任意百分比人口所得到的收入百分比。如,收入最低的20%人口、40%人口……等等所得到的收入比例分别是3%、7.5%……等。如果把社会上的人口分为五个等级,各占人口的20%,按他们在国民收入中所占份额的大小可以做出表6-1。

  42. 表6-1 最后,将这样得到的人口累计百分比和收入累计百分比对应关系,描绘在图形上,即得到洛伦斯曲线。见图6-15。图中横轴OP代表人口累计百分比,纵轴OI代表收入累计百分比。OY为450线,在这条线上,每20%的人口得到20%的收入,表明收入分配绝对平等,称为绝对平等线。OPY表示收入绝对不平等,是绝对不平等线。根据上表所作的反映实际收入分配状况的洛伦斯曲线介于这两条曲线之间。洛伦斯曲线与OY越接近,收入分配愈平等;洛伦斯曲线与OPY越接近,收入分配越不平等。如果把收入改为财产,洛伦斯曲线反映的就是财产分配的平衡程度。

  43. 图6-15 洛伦斯曲线

  44. 根据洛伦斯曲线可以计算出反映收入分配平等程度的指标,这一指标称为基尼系数。根据洛伦斯曲线可以计算出反映收入分配平等程度的指标,这一指标称为基尼系数。 如果我们把图6-15中洛伦斯曲线与绝对平等线之间的面积用A来表示,把洛伦斯曲线与绝对不平等线之间的面积用B来表示,则计算基尼系数的公式为: 当A=0时,基尼系数等于0,这时收入分配绝对平等。 当B=0时,基尼系数等于1,这时收入分配绝对不平等。 实际基尼系数总是大于0而小于1的。基尼系数越小,收入分配越平均;基尼系数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平均。

  45. 一、洛伦斯曲线与基尼系数的运用 运用洛伦斯曲线与基尼系数可以对社会收入分配和财产分配实际情况及发展变化进行分析比较,也可以对各种政策的收入分配效应和财产分配效应进行分析。作为一种分析工具,洛伦斯曲线与基尼系数是很有用的。 第一,从空间上,可以运用洛伦斯曲线与基尼系数,对各国和各地区的收入分配的平均程度进行对比; 第二,从时间上,可以运用洛伦斯曲线与基尼系数,对同一国家和地区在不同时期的收入情况进行对比; 第三,对各种政策的收入效应可以运用洛伦斯曲线与基尼系数进行比较。

  46. 1、洛伦斯曲线的运用 在图6-16中有a、b、c三条洛伦斯曲线,我们如果把这三条曲线分别作为A、B、C三个国家的洛伦斯曲线,那就可以看出,A国收入分配最平均,B国收入分配程度次之,C国收入分配最不平均。 如果我们把这三条曲线分别表示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在不同时期的收入分配状况,a代表某国20世纪70年代的洛伦斯曲线,b代表20世纪80年代的洛伦斯曲线,c代表20世纪90年代的洛伦斯曲线,则该国收入分配不平均程度呈现出日益扩大化的趋势。 如果我们把a、b这两条洛伦斯曲线作为实施一项政策前后的洛伦斯曲线,那就可以看出,在实施该项政策后,收入分配更不平等了。

  47. 图6-16 洛伦斯曲线的比较

  48. 2、基尼系数的运用 按国际上通用的标准,基尼系数小于0.2表示收入分配绝对平均;0.2-0.3表示比较平均;0.3-0.4表示基本合理;0.4-0.5表示差距较大;0.5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加大。在1978年,城镇个人收入分配的基尼系数为0.185,1990年为0.23,1996年为0.456,1998年为0.456,1999年为0.457,2000年为0.458,2001年为0.46,已经超过国际警戒水平。为此,中国税务机关应进一步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改进和加强对高收入者所得税的征收和管理,调节过高收入,缓解社会收入分配不公的矛盾。

  49. 二、库兹涅茨“倒U字型”假说 库兹涅茨“倒U字型”假说的内容是:不平等的长期波动构成长期收入分配的特性:在从前工业文明向工业文明快速转变的经济增长早期,不平等扩大;经过一个时期后会变得稳定;后期将使不平等缩小。 这就是说,在经济增长的早期阶段,即从前工业文明转向工业文明最迅速的时期,长期收入中的不平等程度会扩大,之后的一段时间内这种不平等程度处于稳定状态,到达后期阶段即经济充分增长的阶段时,不平等程度会趋于缩小。 如果用横轴表示经济增长的指标(通常以人均产量来表示),用纵轴表示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的指标(通常用基尼系数来表示),则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的组合轨迹在平面坐标中构成一条“倒U字型”曲线,即库兹涅茨曲线。如图6-17所示。

  50. 图6-17 库兹涅茨曲线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