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2

一.教材上的实验:

一.教材上的实验:. (一)传统实验和类传统实验:. 完全相同的:. 1* .研究共点力的合成。. 2 .研究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条件。. 3 .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 4 .用多用表测电阻、电流和电压。. 5 .研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复习内容:. 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 实验器材:. 数据记录:. 数据处理:. 误差分析:. 实验步骤:. 实验结果:. 研究共点力的合成:. 实验目的:研究合力与两个分力的关系。. 实验原理:如何显示力的作用效果,如何保证一个力作用与两个力作用等效。.

fritz-wells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一.教材上的实验: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一.教材上的实验: (一)传统实验和类传统实验: 完全相同的: 1*.研究共点力的合成。 2.研究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条件。 3.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 4.用多用表测电阻、电流和电压。 5.研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2. 复习内容: 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 实验器材: 数据记录: 数据处理: 误差分析: 实验步骤: 实验结果:

  3. 研究共点力的合成: 实验目的:研究合力与两个分力的关系。 实验原理:如何显示力的作用效果,如何保证一个力作用与两个力作用等效。 实验器材:两个弹簧秤、带绳套的橡皮筋、图板、图钉、白纸、刻度尺、量角器。 数据记录:结点伸长到的位置,合力与两分力的大小与方向。 数据处理:用相同标度作出两个分力与合力F,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两个分力的合力F’,再比较F和F’。

  4. A O 1、弹簧测力计 (1)使用前先将测力计的指针调好零位,再将两个测力计的挂钩勾在一起,向相反方向拉,如果两个示数相同方可使用。 (2)实验时,不得使合力大于量程,读数时,应准确到最小分度。 2、实验中的两只细绳套不要太短,要使测力计的弹簧与细绳套在同一直线上,弹簧秤细绳、橡皮条都应与木板平行 3、在同一次实验中,使橡皮条拉长时结点的位置一定要相同。 4、)在同一次实验中,画力的图示选定的标度要相同,并且要恰当选定标度,使力的图示稍大一些。

  5. 使结点仍拉 到位置O, 注意事项:弹簧秤水平放时调零,弹簧秤与细线平行与木板平行。 实验步骤: 1.用两个弹簧秤互成角度地拉绳套,使橡皮筋伸长到一定的位置, 记下结点的位置O, 画出两绳套的方向,记录两弹簧秤示数F1和F2, 2.用一个弹簧秤将橡皮筋拉伸, 画出绳套方向,记录弹簧秤示数F, 3.用相同标度作出F1、F2与合力F, 以F1和F2为邻边作出平行四边形,得到其对角线F’,看F’和F是否完全重合,

  6. 4.改变两力的夹角再做几次。 实验结果: 在误差范围内力的合成符合平行四边形定则。 复习方法: 抓关键词。 边听边记,边听边练。

  7. 图4 在“用DIS研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实验中。小车的总质量为M,钩码质量为m。用mg作为小车在运动方向受到的合外力F。计算机计算出对应的加速度a。 (1)为了获得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应该保持___________不变。 (2)某同学按照正确的操作步骤得到了5组a和M的数据并填在了上表中。为了用图象获得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请代计算机在左图中做出a-M图像。 (3)另一位同学发现a-M图像无法获得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他将质量一栏的数据取,做a-1/M图象,试代计算机在右图中完成工作。 (4)根据图像可求出钩码的质量为。

  8. a 1/ M 0 甲 乙 丙 图3 a a A B C M 0 F 0 探究a与F、M关系时,由a=F/M,控制M,得到a-F图线(甲图);控制F,可得a-M线(乙图)。经过线性处理,又可得a-1/M关系(丙图)。如果图线在纵轴上有截距,即为(甲图中A线);若在横轴上有截距,为(甲图中C线),此截距为大小,图线斜率为。丙图中斜率为。

  9. 电流传感器 ’R 电压传感器 【实验步骤】 1把电压、电流传感器分别接入数据采集器第一、第二输入口; 2、 按原理图连接电路; 3、 调节滑动变阻器R',使其阻值最大; 4、 打开“通用软件”中的“计算表格”,闭合开关S,点击“手动”计录按钮,改变滑动变阻器的触点,同时连续点击“手动”计录按钮,记录几组不同的电压、电流值; 5、 打开“坐标绘图”界面,设x轴为“I2”,y轴为“U1”,点击“直线拟合”,得实验图像如下图:

  10. 例2:在“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 (1)某同学的操作步骤为: a.取一根细线,下端系住直径为d的金属小球,上端固定在铁架台上 b.用米尺量得细线长度l c.在细线偏离竖直方向5位置释放小球 d.用秒表记录小球完成n次全振动所用的总时间t,得到周期T=t/n e.用公式g=42l/T2计算重力加速度 按上述方法得出的重力加速度值与实际值相比_________(选填“偏大”、“相同”或“偏小”)。 偏小

  11. (2)已知单摆在任意偏角时的周期公式可近似为T’=T0[1+a sin2(/2)],式中T0为偏角趋近于0时的周期,a为常数。为了用图像法验证该关系式,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_________;若某同学在实验中得到了如图所示的图线,则图像中的横轴表示_________。 T’和 sin2(/2) T’=T0a sin2(/2)+T0 sin2(/2)=T’/aT0-1/a T’

  12. (一)传统实验和类传统实验: 稍有改动或全新的: 1.描绘平抛运动的轨迹 。 2.研究磁通量变化时感应电流的方向。 3.研究一定质量的气体温度不变时压强与体积的关系 。 4.用DIS实验测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 5*.描绘电场的等势线 6*.用单分子油膜法测分子的大小。

  13. (二)原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的实验: 1.观察波的干涉现象。 2.观察光的干涉与衍射现象。 3.用DIS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 4.用DIS研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14. 观察波的干涉现象: 频率相同的两个波源产生的两列波迭加能产生干涉现象 频率不同的两个波源产生的两列波的迭加不能产生干涉现象。 观察光的干涉现象: 双缝干涉是等宽等亮的条纹, 保持双缝间隙不变光屏到双缝的距离越大屏上条纹间距越大, 保持屏到双缝的距离不变,双缝间隙越大屏上条纹间距越小。

  15. 观察光的衍射现象: 衍射条纹与干涉条纹不同的特点, 保持屏到缝的距离不变,缝越宽条纹间距越小。 知道怎么自制间隙不同的双缝和间距可调的单缝的。

  16. 实验3、4:重点实验 原理涉及连接体 知道小车质量用天平测,力用钩码重代替,加速度用位移传感器测 1.控制变量法, 2.画数据点并连线的方法, 3.化曲为直的方法 4.简单误差分析方法

  17. (三)DIS实验: 1.用DIS测定位移和速度。 2.用DIS测定加速度。 3.用DIS研究机械能守恒定律。 4.用DIS研究通电螺线管的磁感应强度。 5.用DIS研究回路中感应电动势大小与磁通量变化快慢的关系。

  18. 前两个实验: 一是强调位移传感器有两个部分 二是能根据s-t图像和v-t图像利用斜率求平均速度和加速度 三是知道瞬时速度是用光电门测定的, 第三个实验重点在变形。 第四个实验知道用的是磁传感器,能解释所得图像。 第五个实验强调控制变量法及化曲为直。

  19. (四)其它实验: 1.设计、组装简单的模块式电路。 知道有传感器、控制器与执行器三部分。 传感器有光传感器、声传感器和热传感器,并要知道光敏电阻、热敏电阻的性质与作用。 控制器有“或”、“与”和“非”门。 执行器有灯、风扇、蜂鸣器等。 2.测直流电动机的效率。

  20. 二.设计实验: (一)原有习题改编。 (二)原有实验改编。 (三)自行设计实验: 1.由物理量的定义式出发设计。 2.比例法。 3.替代法。 4.比较法。

  21. (一)原有习题改编: 例:某同学设计了如图(a)所示电路研究电源输出功率变化情况。电源E电动势、内电阻恒定,R1为滑动变阻器,R2、R3为定值电阻,A、V为理想电表。 (1)若滑动片P由a滑至b时A示数一直变小,则R1和R2必须满足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 R1≤R2 如果R1>R2 R并就先增大后减小

  22. 例:某同学设计了如图(a)所示电路研究电源输出功率变化情况。电源E电动势、内电阻恒定,R1为滑动变阻器,R2、R3为定值电阻,A、V为理想电表。例:某同学设计了如图(a)所示电路研究电源输出功率变化情况。电源E电动势、内电阻恒定,R1为滑动变阻器,R2、R3为定值电阻,A、V为理想电表。 (2)若R1=6,R2=12,电源内电阻r=6,当滑动片P由a滑至b时,电源E的输出功率P随外电路总电阻R的变化关系如图(b)所示,则R3的阻值应该选择( ) (A)2。 (B)4。 (C)6。 (D)8。 R并max=4 R并min=0

  23. (二)原有实验的改进: 例:测Rx,电动势未知,电源内阻与电流表内阻均不计,R为电阻箱。 1.要测Rx,R至少取____个不同值。 二 =I1R1+I1Rx, =I2R2+I2Rx,

  24. (二)原有实验的改进: 例:测Rx,电动势未知,电源内阻与电流表内阻均不计,R为电阻箱。 2.若电流表每个分度的电流值未知,要测Rx,R至少取____个不同值。 二 =kA1R1+kA1Rx, =kA2R2+kA2Rx, /k=A1R1+A1Rx, /k=A2R2+A2Rx,

  25. (二)原有实验的改进: 例:测Rx,电动势未知,电源内阻与电流表内阻均不计,R为电阻箱。 3.若电源内阻不可忽略,能否用此电路测Rx。 =I1R1+I1(Rx+r), =I2R2+I2(Rx+r), (三)自行设计实验: 1.由物理量的定义式出发设计:

  26. 例:图甲为某一热敏电阻(电阻值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且对温度很敏感)的I—U关系曲线图。例:图甲为某一热敏电阻(电阻值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且对温度很敏感)的I—U关系曲线图。 (1)为了通过测量得到图甲所示I-U关系的完整曲线,在图乙和图丙两个电路中应选择的是图____,简要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电源电动势为9 V,内阻不计,滑线变阻器的阻值为0—100 ) 9=U+100I URmin=5.3V

  27. (2)在图丁电路中,电源电压恒为9 V,电流表示数为70 mA,定值电阻R1=250 ,由热敏电阻的I-U关系曲线可知,热敏电阻两端的电压为____V,电阻R2的阻值为_____。 (3)举出一个可以应用热敏电阻的例子:______。 112 热敏温度计 34mA 70mA 3.8V 36mA 5.2V

  28. Rx A1 R E S A2 R0 2.比例法: 思考:某待测电阻Rx的阻值约为20 ,现要测量其阻值,实验室提供器材如下: A.电流表A1(量程150mA,内阻约为10) B.电流表A2(量程20mA,内阻r2=30 ) C.定值电阻R0=100 D.滑动变阻器R,最大阻值约为10 E.电源E,电动势E=4V(内阻不计) F.电键S及导线若干 (1)根据上述器材完成此实验,测量时要求电表读数不得小于其量程的1/3,请你在画出测量Rx的一种实验原理图。 I1=4/30=0.133A I2=4/130=0.03A

  29. Rx Rx A1 A1 R R R E E E S S S Rx A1 A2 A2 A2 R0 R0 R0 比例法: 定义法: I1(Rx+r1)=I2(R0+r2) (2)实验时电流表A1的读数为I1,电流表A2的读数为I2,用已知的和测得的物理量表示Rx=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 (I1-I2)Rx=I2(R0+r2)

  30. 3.替代法: 例:用替代法测一个未知电阻Rx常温下的阻值可以用如下电路,图中Rs为电阻箱,A为电流表,S2为单刀双刀开关,R0为规格(0—20Ω)的滑动变阻器。测量前应将滑动变阻器R0的滑片P调至__________(选填“a”或“b”),电阻箱Rs阻值调至__________(选填“最大”或“最小”)。闭合S1开始实验,接下来的步骤有以下一些: (A)慢慢移动滑片P,(B)将S2闭合在2端,(C)将S2闭合在1端,(D)调节电阻箱Rs的值,(E)将S1断开,(F)观察电流表指针变化直至某一位置,(G)记下电阻箱上电阻读数。 合理的次序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b 最大 C A F B D F G E

  31. 1 0 5 0 10 4、比较法: 例:有一测量微小时间差的装置,是由两个摆长略有微小差别的单摆同轴水平悬挂构成的,两个单摆摆动平面前后互相平行。 (1)现测得两单摆完成50次全振动的时间分别为50.0 s和49.0 s,则两单摆的周期差为T=________s。 T=0.02s T1=1s T2=0.98s

  32. 4、比较法: 例:(2)某同学利用此装置测量小于单摆周期的微小时间差。具体操作如下:把两摆球向右拉至相同的摆角处,先释放长摆摆球,接着再释放短摆摆球,测得短摆经过若干次全振动后,两摆恰好第一次同时同方向通过某位置,由此可得出释放两摆的微小时间差,若测得释放两摆的时间差t=0.165 s,则在短摆释放________s(填时间)后,两摆恰好第一次同时向________(填方向)通过________(填位置)。 向左 平衡位置 t2=nT2 n=t/T =8.250.98s =8.25 =8.085s

  33. 0 1 2 3 0 10 20 4、比较法: 例:有一测量微小时间差的装置,是由两个摆长略有微小差别的单摆同轴水平悬挂构成的,两个单摆摆平面前后互相平行。 (3)为了能更准确地测量微小时间差,你认为此装置还可做的改进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nT 减小两单摆的摆长差 增大 减小

  34. 三、数据处理: 例1:如图所示的电路中,AB是一段均匀的电阻丝,R是保护电阻,电阻值为2,电源的电动势为6V,电流表内阻不计,其示数为I,滑动片P与电阻丝有良好接触,且AP长度为L,其他连接导线电阻均不计,闭合电键,调节P的位置,记录L和与之相对应的I数据在下表。(1)表中第三行是电流倒数1/I,计算后填入表中,在图中画出1/I -L图像, I=E/(R0L+R+r) 1/I=R0L/E+(R+r) /E

  35. 直线的优点: 能看出物理量间的关系 消除偶然误差 利用斜率截距计算一些物理量

  36. 例1:如图所示的电路中,AB是一段均匀的电阻丝,R是保护电阻,电阻值为2,电源的电动势为6V,电流表内阻不计,其示数为I,滑动片P与电阻丝有良好接触,且AP长度为L,其他连接导线电阻均不计,闭合电键,调节P的位置,记录L和与之相对应的I数据在下表。例1:如图所示的电路中,AB是一段均匀的电阻丝,R是保护电阻,电阻值为2,电源的电动势为6V,电流表内阻不计,其示数为I,滑动片P与电阻丝有良好接触,且AP长度为L,其他连接导线电阻均不计,闭合电键,调节P的位置,记录L和与之相对应的I数据在下表。 (2)从图像求出截距b和斜率k, (3)根据截距和斜率,求出电源内电阻r和该电阻丝单位长度的电阻值R0。

  37. (2)从图像求出截距b和斜率k, k=1.6 b=0.40

  38. (3)根据截距和斜率,求出电源内电阻r和该电阻丝单位长度的电阻值R0。(3)根据截距和斜率,求出电源内电阻r和该电阻丝单位长度的电阻值R0。 1/I=R0L/E+(R+r) /E R0/E=k=1.6 R0=9.6/m (R+r) /E=b=0.40 r=0.40

  39. 例2:一同学用下图装置研究一定质量气体的压强与体积的关系。实验过程中保持温度不变。最初,U形管两臂中的水银面齐平,烧瓶中无水。当用注射器往烧瓶中注入水时,U形管两臂中的水银面出现高度差。实验的部分数据记录在右表。例2:一同学用下图装置研究一定质量气体的压强与体积的关系。实验过程中保持温度不变。最初,U形管两臂中的水银面齐平,烧瓶中无水。当用注射器往烧瓶中注入水时,U形管两臂中的水银面出现高度差。实验的部分数据记录在右表。 (1)根据表中数据,在右图中画出该实验的h—1/V关系图线。 (2)实验时,大气压强p0=___cmHg。

  40. 例2:在“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 (1)某同学的操作步骤为: a.取一根细线,下端系住直径为d的金属小球,上端固定在铁架台上 b.用米尺量得细线长度l c.在细线偏离竖直方向5位置释放小球 d.用秒表记录小球完成n次全振动所用的总时间t,得到周期T=t/n e.用公式g=42l/T2计算重力加速度 按上述方法得出的重力加速度值与实际值相比_________(选填“偏大”、“相同”或“偏小”)。 偏小

  41. (2)已知单摆在任意偏角时的周期公式可近似为T’=T0[1+a sin2(/2)],式中T0为偏角趋近于0时的周期,a为常数。为了用图像法验证该关系式,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_________;若某同学在实验中得到了如图所示的图线,则图像中的横轴表示_________。 T’和 sin2(/2) T’=T0a sin2(/2)+T0 sin2(/2)=T’/aT0-1/a T’

  42. 谢 谢 大 家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