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1

改革开放 30 年 经济社会巨变

改革开放 30 年 经济社会巨变.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副院级督导员 潇湘职业学院党委书记. 雷立成 教授. 一、 GDP 从占世界 1.8 %升至 6 % 综合国力由弱到强. 国内生产总值( GDP )是一国经济核心指标,是综合国力的体现。 1978 年,我国 GDP 只有 3645 亿元,而 2007 年上升至 24.95 万亿元,年均增长 9.8 %,而同期世界经济平均增速只有 3.0 %。. 国家统计局报告指出, 9.8 %的增速不仅明显高于 1953 年至 1978 年平均 6.1 %的速度,而且与日本、韩国经济起飞阶段年均增速不相上下。.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改革开放 30 年 经济社会巨变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改革开放30年经济社会巨变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副院级督导员 潇湘职业学院党委书记 雷立成 教授

  2. 一、GDP从占世界1.8%升至6% 综合国力由弱到强

  3.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一国经济核心指标,是综合国力的体现。1978年,我国GDP只有3645亿元,而2007年上升至24.95万亿元,年均增长9.8%,而同期世界经济平均增速只有3.0%。国内生产总值(GDP)是一国经济核心指标,是综合国力的体现。1978年,我国GDP只有3645亿元,而2007年上升至24.95万亿元,年均增长9.8%,而同期世界经济平均增速只有3.0%。

  4. 国家统计局报告指出,9.8%的增速不仅明显高于1953年至1978年平均6.1%的速度,而且与日本、韩国经济起飞阶段年均增速不相上下。国家统计局报告指出,9.8%的增速不仅明显高于1953年至1978年平均6.1%的速度,而且与日本、韩国经济起飞阶段年均增速不相上下。

  5. 30年来,我国GDP世界位次由第10位上升到第4位。我国2007年GDP相当于美国的23.7%、日本的74.9%,经济总量占世界的份额从1978年1.8%上升到2007年的6%。按照世界银行标准,我国已由低收入国家跃升至世界中等偏下收入国家行列。30年来,我国GDP世界位次由第10位上升到第4位。我国2007年GDP相当于美国的23.7%、日本的74.9%,经济总量占世界的份额从1978年1.8%上升到2007年的6%。按照世界银行标准,我国已由低收入国家跃升至世界中等偏下收入国家行列。

  6. 二、从1132亿到5.1万亿元 财政家底愈发厚实

  7. 国家统计局报告显示,1979年至2007年,国家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4.1%。其中,1978年国家财政收入仅1132亿元;1985年翻了一番,1993年再翻一番;1999年跨上1万亿台阶,2003年超过2万亿元;2007年,国家财政收入达到51322亿元。国家统计局报告显示,1979年至2007年,国家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4.1%。其中,1978年国家财政收入仅1132亿元;1985年翻了一番,1993年再翻一番;1999年跨上1万亿台阶,2003年超过2万亿元;2007年,国家财政收入达到51322亿元。

  8. 三、城乡居民收入实际增长超过6倍 实现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

  9. 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1978年实际增长6.5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6.3倍,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实际提高7.2倍,居民人均储蓄存款从21.9元增加到1.3万元。城乡居民生活实现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1978年实际增长6.5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6.3倍,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实际提高7.2倍,居民人均储蓄存款从21.9元增加到1.3万元。城乡居民生活实现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10. 就业持续增加,扶贫取得巨大进展。30年来,我国就业人员年均增加1270万人,累计创造并实现就业岗位3.7亿个。到2007年末,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减少为1479万人。就业持续增加,扶贫取得巨大进展。30年来,我国就业人员年均增加1270万人,累计创造并实现就业岗位3.7亿个。到2007年末,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减少为1479万人。

  11. 四、从世界第29位到第3位 成为名副其实的外贸大国

  12. 国家统计局报告指出,对外经济大开放,我国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折。2007年,我国进出口总额比1978年增长104.3倍,居世界位次由第29位跃升到第3位,占世界贸易总额的比重也由0.8%提高到7.7%。国家统计局报告指出,对外经济大开放,我国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折。2007年,我国进出口总额比1978年增长104.3倍,居世界位次由第29位跃升到第3位,占世界贸易总额的比重也由0.8%提高到7.7%。

  13. 30年来,我国利用外资规模不断扩大,对外投资从无到有发展迅速。1979年至2007年,我国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7602亿美元,近年来利用外资一直居于世界前三位。2003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额(非金融部分)仅为29亿美元,2007年达到了187亿美元。30年来,我国利用外资规模不断扩大,对外投资从无到有发展迅速。1979年至2007年,我国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7602亿美元,近年来利用外资一直居于世界前三位。2003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额(非金融部分)仅为29亿美元,2007年达到了187亿美元。

  14. 五、从1.67亿到1.9万亿美元 外汇储备由短缺到富足

  15. 国家统计局报告说,1978年,我国外汇储备仅1.67亿美元,人均只有0.17美元。短缺是当时外汇储备的基本特征。国家统计局报告说,1978年,我国外汇储备仅1.67亿美元,人均只有0.17美元。短缺是当时外汇储备的基本特征。

  16. 1990年我国外汇储备超过百亿美元,1996年超过千亿美元,2006年超过万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一;2007年我国外汇储备扩大到15282亿美元。1990年我国外汇储备超过百亿美元,1996年超过千亿美元,2006年超过万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一;2007年我国外汇储备扩大到15282亿美元。

  17. 六、从国有占绝对优势到非公 快速发展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18. 1978年,全民所有制工业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77.6%,国有占绝对优势;2007年,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下降到29.5%。1978年,全民所有制工业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77.6%,国有占绝对优势;2007年,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下降到29.5%。

  19. 国有企业占比的下降并没有改变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在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仍占绝对优势。与此同时,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对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和活跃市场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2007年规模以上工业中非公企业产值占68%。国有企业占比的下降并没有改变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在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仍占绝对优势。与此同时,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对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和活跃市场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2007年规模以上工业中非公企业产值占68%。

  20. 七、城镇化率从17.9%上升到44.9% 城乡协调共同发展

  21. 我国城镇化水平由1978年的17.9%上升到2007年的44.9%,年均上升0.9个百分点;城镇总人口年均增加1453万人,乡村总人口年均减少216万人。城镇就业人员占全国的比重从1978年的23.7%上升到2007年的38.1%。我国城镇化水平由1978年的17.9%上升到2007年的44.9%,年均上升0.9个百分点;城镇总人口年均增加1453万人,乡村总人口年均减少216万人。城镇就业人员占全国的比重从1978年的23.7%上升到2007年的38.1%。

  22. 八、主要产品产量世界前列 商品和服务从短缺到总体平衡

  23. 农产品供给能力稳定提高。2007年,粮食产量达50160万吨,比1978年增长64.6%;肉类产量增长5.5倍。工业产能扩张迅速,制造业大国地位初步确立,第三产业迅速成长。2007年工业增加值突破10万亿元,比1978年实际增长了23倍;我国制造业占世界比重在22个大类中有7个(如纺织品等)名列第一;第三产业增加值实际增长18.6倍。农产品供给能力稳定提高。2007年,粮食产量达50160万吨,比1978年增长64.6%;肉类产量增长5.5倍。工业产能扩张迅速,制造业大国地位初步确立,第三产业迅速成长。2007年工业增加值突破10万亿元,比1978年实际增长了23倍;我国制造业占世界比重在22个大类中有7个(如纺织品等)名列第一;第三产业增加值实际增长18.6倍。

  24. 九、新增公路269万公里 基础设施基础产业“瓶颈” 不断缓解

  25. 能源生产能力由弱变强。2007年,我国能源生产总量达23.5亿吨标准煤,比1978年增长2.8倍,成为世界第二大能源生产国,总自给率达90%。能源生产能力由弱变强。2007年,我国能源生产总量达23.5亿吨标准煤,比1978年增长2.8倍,成为世界第二大能源生产国,总自给率达90%。

  26. 交通运输能力明显增强。铁路营业里程由1978年的5.2万公里增加到2007年的7.8万公里;公路里程由89万公里增至358万公里。交通运输能力明显增强。铁路营业里程由1978年的5.2万公里增加到2007年的7.8万公里;公路里程由89万公里增至358万公里。

  27. 邮电通信业蓬勃发展。移动电话用户由1990年的1.8万户迅猛发展到2007年末的5.47亿户;互联网上网人数达到2.1亿人,居世界第二位。邮电通信业蓬勃发展。移动电话用户由1990年的1.8万户迅猛发展到2007年末的5.47亿户;互联网上网人数达到2.1亿人,居世界第二位。

  28. 十、教育普及程度接近中等 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社会事业加快发展

  29. 教育普及程度接近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2007年,全国高等、高中、初中教育毛入学率分别达到23%、66%和98%,小学教育净入学率达到99.5%。2007年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比1995年增长9.6倍。教育普及程度接近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2007年,全国高等、高中、初中教育毛入学率分别达到23%、66%和98%,小学教育净入学率达到99.5%。2007年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比1995年增长9.6倍。

  30. 卫生、文化、体育事业都取得了长足发展。2007年,我国每千人口医师数和医院卫生院床位数达到发展中国家中等偏上水平。居民预期寿命由1981年的67.8岁提高到2005年的73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运动员共获得世界冠军2137个,占建国以来总数的99%.卫生、文化、体育事业都取得了长足发展。2007年,我国每千人口医师数和医院卫生院床位数达到发展中国家中等偏上水平。居民预期寿命由1981年的67.8岁提高到2005年的73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运动员共获得世界冠军2137个,占建国以来总数的99%.

  31. 30年的成就巨大辉煌,未来任务仍相当艰巨。国家统计局报告指出,要清醒地认识面临的诸多问题,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结构矛盾和粗放型发展方式尚未根本改变,农业基础仍比较薄弱,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国际形势日趋复杂多变。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