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1

第六章 扁形动物门 (Platyhelminthes)

身体背腹扁平,故称 扁形动物 。 约 20000 多种,包括 涡虫 、 吸虫 和 绦虫 。 动物进化史上的一次飞跃。. 第六章 扁形动物门 (Platyhelminthes). 一、两侧对称 (bilateral symmetry): 从本门动物开始,身体获得了两侧对称。 意义: 使动物有了背腹、前后之分,背面起保护作用,腹面负责运动和摄食。. 促使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向前集中,运动由不定向变成了定向。 左右对称的身体,使动物既适于水中游泳,又适于水底爬行,从而为动物过渡到陆地上爬行打下了基础。 使动物能够主动寻找食物、躲避敌害,对外界环境的反应也更迅速、准确。.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第六章 扁形动物门 (Platyhelminthes)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身体背腹扁平,故称扁形动物。 约20000多种,包括涡虫、吸虫和绦虫。 动物进化史上的一次飞跃。 第六章 扁形动物门 (Platyhelminthes)

  2. 一、两侧对称(bilateral symmetry): 从本门动物开始,身体获得了两侧对称。 意义: 使动物有了背腹、前后之分,背面起保护作用,腹面负责运动和摄食。 促使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向前集中,运动由不定向变成了定向。 左右对称的身体,使动物既适于水中游泳,又适于水底爬行,从而为动物过渡到陆地上爬行打下了基础。 使动物能够主动寻找食物、躲避敌害,对外界环境的反应也更迅速、准确。 第一节 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3. 在内外胚层之间增添了一层中胚层。中胚层与腔肠动物的中胶层有本质的区别。在内外胚层之间增添了一层中胚层。中胚层与腔肠动物的中胶层有本质的区别。 中胚层形成的意义: 极大地减轻了内外胚层的负担,引起了一系列组织、器官、系统的分化,为动物结构的复杂化提供了条件,使扁形动物在身体结构上达到了器官、系统的水平。 由于中胚层分化出了肌肉,大大增强了机体的运动,提高了动物主动摄食和适应环境的能力,促进了机体的新陈代谢速度。 代谢产物的增多,又促进了排泄系统的形成。同时,神经系统、感觉器官更加发达,并进一步向前集中。 二、中胚层产生(mesoderm):

  4. 即原肾管(protonephridium),由身体两侧的外胚层内陷形成。即原肾管(protonephridium),由身体两侧的外胚层内陷形成。 三、出现了原始的排泄器官:

  5. 出现了原始的中枢神经系统—— 梯式神经系统。神经细胞不完全集中在“脑”中,也分散在神经索中,所以说是原始的。 四、神经系统:

  6. 出现了生殖导管,即输卵管(oviduct)和输精管(vas deferens)。 五、生殖系统:

  7. 本门动物营自由生活或寄生生活。分 3 个纲。 一、涡虫纲(Turbellaria): 个体大小不一,5 mm-50 cm。 虫体腹面常覆以纤毛,多数海生,少数淡水生。常分4目。 第二节 扁形动物的分类

  8. (一) 无肠目(Acoela): 无肠道(只有一囊状管,是一团来自内胚层的细胞),是最原始的涡虫。 生活在浅海岸的砂石中,体长约 2 mm。如旋涡虫。 (二) 单肠目(Rhabdocoelida): 肠道无分支。如中口涡虫。 生活在淡水池塘及浅海。 无肠目 单肠目

  9. (三) 三肠目 (Tricladida): 肠道3分支,1支向前,2支向后,每支上各有许多分支。 生活在淡水或海水。如真涡虫。 (四) 多肠目 (Polycladida): 肠道有复杂的分支。 全部海生。如平角涡虫。 三肠目 多肠目

  10. 真涡虫(Dugesia): 2cm左右,似柳叶,淡水生。 1、外部形态:有一对眼点,一对耳突;口位于腹面近体后1/3处,后方为生殖孔,无肛门,腹面密生纤毛。 现以真涡虫为例说明涡虫纲的主要特征:

  11. 2、皮肤肌肉囊: 表皮细胞、基膜、肌肉层紧贴在一起,构成了皮肤肌肉囊(体壁)。 表皮细胞内含杆状体,能排出体外,在水中形成粘液,使虫体在粘液上爬行。 除肠道外,体内被实质组织填充(由中胚层形成,有贮存营养的功能。

  12. 表皮细胞(柱状) 基膜(非细胞结构) 肌肉层 皮肤肌肉囊 (体壁) 环肌 纵肌 (中胚层形成)

  13. 有口无肛门,属不完全消化系统。 口位于腹面中部稍后,咽鞘能从口中伸出捕食。 肠分 3 支主干,主干有分支,小支末端封闭。不能消化的食物仍从口排出。 3、消化系统:

  14. 无呼吸系统,通过体表吸收水中的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无呼吸系统,通过体表吸收水中的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 4、呼吸:

  15. 原肾管。基本单位是焰细胞,中空,内有一束纤毛摆动,似火焰,故称焰细胞。原肾管。基本单位是焰细胞,中空,内有一束纤毛摆动,似火焰,故称焰细胞。 焰细胞收集体内废物,经分支小管,排泄总管、背部的排泄孔排出体外。 5、排泄系统:

  16. 头部有一对脑神经节,由此发出的 2 条腹神经索通向体后,并有横向神经相连,构成了梯式神经系统。 6、神经系统:

  17. 雌雄同体,异体受精。生殖孔位于口的后方。体内有精巢和输精管,也有卵巢和输卵管。雌雄同体,异体受精。生殖孔位于口的后方。体内有精巢和输精管,也有卵巢和输卵管。 7、生殖与再生:

  18. 有性生殖: 两虫腹面贴合,交换精子,将对方的精子暂时贮存在受精囊内,当卵巢排卵时,从囊内放出与卵结合。

  19. 无性生殖: 多见。常从咽部断裂,发育成两个个体。 若将涡虫切成数段,每一段都能形成新的个体。 长期饥饿时,体内的组织器官(除神经)可作为营养被吸收。一旦获得食物,被消化的组织还可复原。

  20. 约3000多种,全部寄生生活。内寄生多(脊椎动物体内);外寄生少(鱼类、两栖类体表)。约3000多种,全部寄生生活。内寄生多(脊椎动物体内);外寄生少(鱼类、两栖类体表)。 由于长期适应寄生生活,在形态和生理上发生了一系列变化。 二、吸虫纲 (Trematoda):

  21. 1、体表的纤毛、杆状体消失。 2、感觉器官退化(无眼)。 3、出现了强有力的吸盘,能固着于寄主体上。 4、消化道趋于退化(只有口、咽、食道、肠)。 5、内寄生种类营厌氧呼吸。 6、生殖系统发达。 7、生活史趋于复杂,内寄生种类常有2-3个寄主。 吸虫的主要变化:

  22. 寄生于人、狗、猫的肝脏胆管内。全国分布。 (一) 主要特征: 长10-25 mm。具口吸盘和腹吸盘(前端和前端1/5处腹面)。 虫体后1/3处有 2 个树枝状睾丸(精巢),故名。 例:华枝睾吸虫(Clomorchis sinensis):

  23. 1、体壁: 由于寄生,与涡虫的体壁不同。 皮层细胞之间界限消失,无核,只是一层细胞质,内仅含线粒体。这种组织称合胞体(含基膜) 皮层细胞本体下沉到实质中,由细胞质的突起与表皮细胞质层融合在一起。 好处: 有利于抵抗寄主消化酶的作用。 有利于呼吸。 有利于废物排泄。 有利于胞饮作用。

  24. 口:位于口吸盘的中央。 咽:球形,内含肌肉。 食道:二肠支的汇合部分。 肠管:食道后分出的二条支管(盲管),无肛门。 主要取食人肝脏的胆管上皮细胞。 2、消化系统:

  25. 由于内寄生,环境周围没有氧,所以进行厌氧呼吸,即依靠无氧酵解自身贮存的糖原来获得能量。由于内寄生,环境周围没有氧,所以进行厌氧呼吸,即依靠无氧酵解自身贮存的糖原来获得能量。 3、呼吸系统:

  26. 与涡虫相似(原肾管)废物经焰细胞,、排泄管、排泄囊、排泄孔排出。与涡虫相似(原肾管)废物经焰细胞,、排泄管、排泄囊、排泄孔排出。 5、神经系统: 梯式神经系统(与涡虫相似) 4、排泄系统:

  27. (1) 雄性生殖器官: 精巢1 对,精子由输精小管(输出管)汇合到输精管、储精囊,经雄性生殖孔到体外。 (2) 雌雄生殖系统: 卵巢位于精巢之前,经输卵管与弯曲状子宫相连,开口于雌性生殖孔。 6、生殖系统:雌雄同体。

  28. 自体受精:精子从雄性生殖孔出来、由自身雌性生殖孔进去,经子宫,到达受精囊。自体受精:精子从雄性生殖孔出来、由自身雌性生殖孔进去,经子宫,到达受精囊。 异体受精:两虫交配,一个个体通过雌性生殖孔接受另一个体的精子,暂存于受精囊 精子和卵子常在输卵管中结合。

  29. 受精卵排出——人胆管——小肠——肛门——体外。受精卵排出——人胆管——小肠——肛门——体外。 虫卵——入水——第一中间寄主吞噬(各种沼螺等)。 卵在沼螺的体内孵化出毛蚴、胞蚴、雷蚴、尾蚴。 尾蚴离开螺体进入水中,再寄生到第二中间寄主(某些淡水鱼或虾) 的肌肉中,脱去尾部形成囊蚴。囊蚴是感染期,人吃了含囊蚴的鱼虾就会被感染。 (二)生活史:

  30. 囊蚴进入人的十二指肠内,囊壁被消化掉,幼虫脱出,最终进入人的胆管,一个月后变成成虫。人是华枝睾吸虫的终寄主。囊蚴进入人的十二指肠内,囊壁被消化掉,幼虫脱出,最终进入人的胆管,一个月后变成成虫。人是华枝睾吸虫的终寄主。 防治:不生吃或半生吃淡水鱼虾。

  31. 1、单殖亚纲(Monogenea): 外寄生(鱼、两爬类的体表),不更换寄主。 无口吸盘,体后有带钩的附着器。 如三代虫:寄生于鱼的鳃和表皮。 (三)吸虫纲分类:可分3个亚纲:

  32. 2、盾腹亚纲(Aspidogastrea): 内寄生(鱼和爬行类体内),寄主 1-2个。 附着器很大,占据整个腹面,吸盘上有纵横肌肉,将吸盘分割成许多小格。 如盾腹吸虫。

  33. 3、腹殖亚纲(Digenea): 内寄生,需 2 个以上寄主。包括许多人体寄生虫。 附着器官包括一个口吸盘和一个腹吸盘。 如华枝睾吸虫、姜片虫、日本血吸虫等。

  34. 成虫寄生于人、家畜的小肠内。 (一)外部形态: 虫体由一头节、颈部和多数体节组成。 头节:膨大成球杆状,上有吸附器官。 三、绦虫纲(Cestoidea)

  35. 颈部:头后面的一部分,细小,后面的节片均由此产生。颈部:头后面的一部分,细小,后面的节片均由此产生。 节片:颈部以后的体节,由前向后逐渐变宽。可分为幼节片、成熟节片和孕(卵)节片。 孕卵节片

  36. 1、无口腔,消化系统完全退化,体表多微毛,有利于营养吸收。1、无口腔,消化系统完全退化,体表多微毛,有利于营养吸收。 2、排泄器官为原肾管。 3、神经系统不发达,无感觉器官。 4、多为雌雄同体,自体受精,每一体节都有一套完整的雌雄生殖系统,生殖能力极强。 (二)内部构造:

  37. 1、猪带绦虫(Taenia solium): 成虫寄生于人的肠道内。幼虫寄生在猪肌肉中。 头节4个吸盘,顶部有小钩;体长2-8米。 生活史: 孕卵节脱落,随粪便排出人体。 虫卵被猪吞噬进入小肠,变成六钩幼虫;刺破血管,随血液到达肌肉,发育成囊尾蚴。囊尾蚴乳白色,比米粒稍大,这种含有囊尾蚴的猪肉称“米猪肉”。 人食用后,被感染。 (三)重要种类:

  38. 寄生在人体:吸取营养,分泌毒素引起腹泻。寄生在人脑引起癫痫、昏迷,寄生在眼部可引起视力障碍。寄生在人体:吸取营养,分泌毒素引起腹泻。寄生在人脑引起癫痫、昏迷,寄生在眼部可引起视力障碍。 新鲜猪肉中的囊尾蚴 分离的囊尾蚴

  39. 2、牛带绦虫(Taeniarhynchus saginatus): 体长5-12米,头节球形,有4个吸盘,顶部无小钩。 成虫寄生于人的小肠内,中间寄主是牛。 生活史同上。 头节

  40. 牛带绦虫生活史:

  41. 两侧对称。 三胚层(出现了中胚层)。 无体腔(消化道和体壁之间无空腔)。 有口无肛门。 身体出现了器官和系统。 体壁由表皮和肌肉层共同组成皮肤肌肉囊。 梯式神经系统。 排泄系统为原肾型(焰细胞)。 出现了生殖导管 没有呼吸和循环系统。 扁形动物门特征概括: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