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0

现代汉语

现代汉语.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现代汉语概述 第二节 汉语规范化和推广普通话 第三节 现代汉语课的性质、内容和任务. 本章要点. 本章要点:. 第一节 现代汉语概述 第二节 汉语规范化和推广普通话 第三节 现代汉语课的性质、内容和任务. 第一节 现代汉语概述. 一、现代汉语的概念 二、现代汉语民族共同语及其形成过程 三、现代汉语方言 四、现代汉语的特点 五、现代汉语的地位 六、现代汉语课程的任务、内容和学习方法。 . 一、现代汉语的概念. (一)语言 1 、认识语言 ① 列宁: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gella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现代汉语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现代汉语 第一章 绪论

  2. 第一节现代汉语概述 第二节 汉语规范化和推广普通话 第三节 现代汉语课的性质、内容和任务 本章要点

  3. 本章要点: 第一节现代汉语概述 第二节 汉语规范化和推广普通话 第三节 现代汉语课的性质、内容和任务

  4. 第一节现代汉语概述 一、现代汉语的概念 二、现代汉语民族共同语及其形成过程 三、现代汉语方言 四、现代汉语的特点 五、现代汉语的地位 六、现代汉语课程的任务、内容和学习方法。 

  5. 一、现代汉语的概念 (一)语言 1、认识语言 ① 列宁: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②它是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③语言是社会的产物,它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6. 语言是知识宝库,是一切文化成果的载体。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人类特有的一种信息载体。虽然不同民族有不同的语言,但都是利用它来进行交际,交流思想,达到相互了解的目的。所以,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7. 2、语言的性质 社会性 全民性 体系性

  8. (二)汉语 全世界有确切记录的语言在3000种 以上,有些早已成为历史遗迹。 如:拉丁语、我国的西夏语、鲜卑语等。 1、汉语是汉民族使用的语言。 2、汉语在世界语言谱系中属于汉藏语系。

  9. (三) 现代汉语 1、现代汉语是现代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 2、现代汉语有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的含义。 广: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和现代汉语方言。 狭: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10. 1、共同语:是一个民族全体成员通用的语言。它是相对于方言而言的。一个民族的共同语是在这个民族的一种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它是我国汉族各地区和我国各民族用来进行交际的语言。1、共同语:是一个民族全体成员通用的语言。它是相对于方言而言的。一个民族的共同语是在这个民族的一种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它是我国汉族各地区和我国各民族用来进行交际的语言。 二、现代汉语民族共同语及其形成过程

  11. 2、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它是我国汉族各地区和我国各民族用来进行交际的语言。 形成:现代汉语是从古代汉语逐渐发展起来的,是在近代汉语的基础上形成的。在汉语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共同语和方言、书面语和口语的分歧;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确立,经历了一个克服分歧、渐趋统一的复杂过程。

  12. 现代汉语形成的历史过程 1、理论基础 马克斯曾指出:“方言经过经济集中和政治集中而集中为一个统一的民族语言。” 意即:民族共同语是在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是与经济政治分不开的。如果某一地区正是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并且人口较多,那么,这一地区的方言有可能成为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

  13. 2、历史过程 (1)现代民族共同语是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形成的。根据文献记载,每个时代都有当时统一的共同语。 先秦:雅言 汉代:通语 明代:官话 民国:国语 现代:普通话

  14. (2)文白分化 ① 书面语 汉民族共同语的书面形式产生得较早,代代相传,后来脱离口语,发展为通常称的“文言”。唐宋时代,产生了一种接近口语的书面语,即“白话”。从此,用白话写作的文学作品大量出现: 唐代 变文 宋代 语录 宋元 话本 宋金元 清宫调·元曲 明清 小说(红、水、西、儒)

  15. 特点: 这些作品虽然带有地方色彩,但是所用的多为北方方言,它们大量流传到非北方话地区,促进了北方话的推广。这样,白话就在一定程度上有了全民性。

  16. ② 口语: A.十三世纪以来,北方逐渐成为全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中心。以北方话为代表的“官话”不仅成为各级官方的交际语言,而且也逐渐成为各方言区之间共同交际的工具。 B.元末明初的《朴通事》和《老乞大》成为用北方口语写成的两种供朝鲜人学习汉语的会话课本,促进了北方口语的 传播。 C.清朝时,在福建广东等地区设立“正音书院”教授官话。 并且规定不会官话的人不准作官。 以北京话为代表的官话就成了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口头形式的来源。

  17. (3)五四运动促进文白合流 影响:这两个运动的开展一方面动摇了文言文的统治地位,一方面促使北京语音成为民族共同语的标准音。从而使书面语和口语接近并形成了一致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a.      白话文运动 b.      国语运动

  18. (4)规范化 中国科学院于1955年召开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会上确定把汉民族共同语称为普通话,主张向全国大力推广。会后经研究,正式确定了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含义。它的作用和影响日益扩大。

  19. 3、普通话定义: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即现代汉语,它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从十三世纪开始,北京就成为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所以北京成为标准音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北方方言区地广人多,北方话词汇随着官话和白话文正迅速的传播,已经成为书面语白话文的基础。

  20. 三、现代汉语方言 1、方言是语言变体。一种语言和其方言之间的关系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语言存在于方言之中,方言是语言的具体表现形式。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数很少的汉族先民逐渐向四周迁移扩散,同时,汉族社会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同的分化和统一,汉语也逐渐发生变化,产生了分布在不同地域上的汉语变体,即方言。 (一)现代汉语方言产生的原因

  21. 2、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 方言是语言的变体,根据性质,方言可分为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 。

  22. 3、方言和共同语的关系 ①共同语是在某一种方言的基础上建立并发展起来的。 ②民族共同语并不等于基础方言。 ③共同语以某一种方言作为基础方言,但并不排斥其它方言。

  23. (二)现代汉语方言介绍 现代汉语除了普通话这一全民族的共同语之外,还有许多不同的方言。汉语的这些方言也是从属于民族共同语的语言低级形式。它们同民族共同语之间虽然有明显的差异,但由于语音上对应规律很整齐,基本词汇和语法构造也大体相同,因而只是汉民族共同语的地域分支(或地方变体),并不是独立的语言。

  24. 根据各方言的特点,联系方言形成和发展的历史,现代汉语方言大体上可分为七大方言根据各方言的特点,联系方言形成和发展的历史,现代汉语方言大体上可分为七大方言 (1)北方方言:以北京话为代表,可分为八个次方言区; (2)吴方言:以上海话为代表,可分为八个次方言区; (3)湘方言区:以长沙话为代表,可分为新、老两个方言片; (4)赣方言:以南昌话为代表; (5)客家方言:以梅县话为代表; (6)闽方言:可分为八个次方言区,分别以福州话、厦门话、建瓯话、永安话、莆田话等为代表; (7)粤方言:以广州话为代表;

  25. 七大方言分布图 七大方言分布图

  26. (三)现代汉语方言的分布格局 1、差异性大小 北方各方言一致性大、差异性小,南方各方言差异性大,一致性小。 2、与普通话差异的大小 闽粤两大方言>吴方言>客家、赣、湘>北方方 言

  27. (四)七大方言区细述 1、北方方言 也称北方官话,以北京话为代表,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分为四个次方言区:华北官话、西北官话、西南官话、江淮官话。 分布在长江以北,镇江以西,九江以东的长江南岸沿江地带、四川、云南、贵州、湖北(东南角除外)等省,湖南西北角,广西西北部。 使用人口: 70%以上 华北(济南) 西北(西安) 江淮(合肥) 西南(成都)

  28. 2、吴方言 也称江南话或江浙话,以上海话(苏州话) 为代表。 分布在上海市,江苏省长江以南镇江以东地区(不包括镇江),南通小部分地区,浙江省的大部分地区,江西东北部,安徽南部和福建西北角。 8.4% 使用人口%:

  29. 3、赣方言 也称江西话,以南昌话为代表。 分布在江西省大部分地区(东北沿海地区和南部 除外)和湖北东南、福建西北、安徽西南、湖南东北部分地区。 使用人口%: 2.4%

  30. 4、湘方言 也称湖南话,以长沙话为代表。分为新湘语、老湘语 分布在湖南省大部分地区(西北角除外)广西北部。 使用人口% : 5%

  31. 5、客家方言 也称客家话,以广东梅县话为代表。 分布在广东东部和北部,广西东南部,福建西部,此外,湖南、四川也有一些客家方言点。客家人从中原迁徙到南方,虽然居住分散,但客家话仍自成系统,内部差别不算太大。 4% 使用人口%:

  32. 6、闽方言 也称福佬话,以福州话为代表 有闽南(厦门话)、闽东(福州话)、闽北(建瓯话)、闽中(永安话)、莆仙(莆田话)五个次方言。闽方言主要分布在福建省,广东的东部潮州、汕头一带,海南省和台湾省的大部分地区。华侨和华裔中有很多人是说闽方言的。闽方言使用人数福建、广东的南部,海南岛,雷州半岛地区,浙江南部和台湾省。华侨华裔中也有讲闽南话的。 4.2% 使用人口%:

  33. 7、粤方言 也称广东话,以广州话为代表。 分布在广东,广西部分地区以及香港和澳门特区,华侨华裔中也有不少说粤方言的。 5% 使用人口%:

  34. (四 )各方言区方言的差异 这些方言之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等各个方面。其中语音方面差别最为明显,词汇涉及面最宽,语法的差别比较细微。 语音>词汇>语法

  35. 1.语音 声母方面,有的保留成套的古浊音(吴方言),有的浊音很少;有的分舌尖前音和舌尖后音,有的不分。韵母方面,有的有-m、-n、-ng、-b、-d、-g韵尾,有的只有-n、-ng,有的-n和-ng不分。(文明weng ming \根本gen ben——gengbeng ) 声调方面,各方言的人声情况很不相同,调类也从三个到十个不等,调类相同的,调值也不同。(去声:北京51、贵阳13、扬州55、桂林213) 此外,它们声、韵、调的配合关系也不一样。(fi )

  36. 2.词汇 同一件事物在各方言区常常有不同的名称,如“萤火虫”,明火虫,亮火虫、夜火虫、火夜姑、火金姑等。(名词) 动词:喝茶——饮茶——吃茶 有时书面形式相同的词在不同的方言区其真实含义有所变化,表现为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对换、词义转移等。 词义扩大:肥(南方,如广东,既指胖、又指肥) 词义缩小:面(普通话,面条、面粉;南方只指面条) 词义转移:普通话,父亲;浙,爷爷。 (如普通话的“包子”和“馒头”指两种食品,区别在于有馅无馅,而不少方言只用一个词兼指这两种食品,有的方言用包子,有的方言用馒头。)

  37. 方言词汇差异

  38. 3.语法 北京话说“等我一下”,广州话说“等一 下我”。 一个人 今天比昨天冷 (北京话) 一只人 今天冷过昨天 (客家话) 表示比较的句式中,北方方言说“小王 比小李还老实”,牟平方言说“小王较老实 小李”。 双宾语:我送一本书给他——我送一本书他(广东)

  39. 四、现代汉语的特点 (一)语音方面 (二)词汇方面 (三)语法方面

  40. (一)语音方面: 韵多声少,响亮悦耳。现代汉语的音节没有复辅音,元音占绝对优势,有声调。 1、没有复辅音 现代汉语的音节一般可分为声母和韵母两部分,同时又没有复辅音,像英语boss(老板)那样的辅音连缀现象在汉语中是没有的。汉语的音节由声母和韵母构成,声母在前,韵母在后,音节结构形式比较整齐,音节界线比较分明,易于分辨。

  41. 2、元音占优势 现代汉语普通话共有21个声母,39个韵母。就汉语音节的组合情况看,一个音节可以没有声母,但决不能没有韵母。除hm、ng(哼)m(呒)n(嗯)等少数音节由辅音构成外,辅音一般不能单独构成音节。元音在音节中占优势,乐音成分比例大,听起来响亮悦耳。

  42. 3、有声调 汉语每个音节都有声调。声调是汉语不可缺少的因素,它不仅有辨别词义的作用,而且声调的抑扬顿挫,使音节分明洪亮,加以双音词又有双声、叠韵、叠音等语音形式,使得现代汉语具有独特的音乐美。

  43. (二)词汇方面 1、汉语语素以单音为基本形式 单音节语素是汉语语素的基本形式,它在汉语语素中占绝对优势,这是汉语语素的一个特点。

  44. 2、广泛运用词根复合法构成新词 现代汉语造词方法灵活,其造词方法可以是“词根+词根”的,也可以是“词根+词缀”或“词缀+词根”“词缀+词根+词缀”的,可以是模拟自然声音的,也可以是变化语音的(如轻声、儿化),对外来词语可以是音译的,也可以是意译或音义结合的,而运用词根复合法构成新词最为普遍。

  45. 3、双音节词占优势 双音节化是现代汉语词的结构的主要倾向。上古汉语里就有一些双音节词,到现代汉语里,词的双音节化就成为一个明显的特点了。 如:目→眼睛、耳→耳朵、鼻→鼻子、谋→谋求。外交部长→外长、科学技术→科技、中国人民代表大会→人大。

  46. (三)语法方面 1、汉语的形态变化很少,语序和虚词是两个重要的语法手段。 在汉语中,同样的成分组合,语序有所不同往往会改变结构关系并改变意义。 例如:工人--人工 汉语里,同样的组合成分中,用不用虚词或用不同的虚词,会产生不同的意义。 例如:我的妹妹--我和妹妹

  47. 2、词、短语和句子的结构原则基本一致 都由主谓、动宾、补充、偏正、联合五种基本语法结构关系来构成。 3、词类和句法成分不是简单的对应关系 4、量词十分丰富,有语气词

  48. 汉语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语言,无论过去或现在,在国内外都有很大的影响,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1、在国内,目前,汉语不仅是汉族人民与兄弟民族交际的工具,也是兄弟民族人民经常使用的交际工具,说汉语的人占全国总人数的90%以上,汉语是我国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汉语对我国各族人民的相互了解、相互学习,对全国人民的大团结,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五、现代汉语的地位

  49. 2、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汉语在世界上的地位也日渐提高。1973年,联合国大会把汉语列为联合国的6种法定工作语言之一(其他5种分别是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和阿拉伯语)。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不断扩大,汉语的国际影响也越来越大,要求学习汉语的人也越来越多,形成了学习汉语的热潮。2、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汉语在世界上的地位也日渐提高。1973年,联合国大会把汉语列为联合国的6种法定工作语言之一(其他5种分别是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和阿拉伯语)。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不断扩大,汉语的国际影响也越来越大,要求学习汉语的人也越来越多,形成了学习汉语的热潮。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