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7

第五章 二战后 40 ~ 70 年代的建筑思潮 --- 现代建筑派的普及与发展 (1)

西方近现代建筑史电子教案. 第五章 二战后 40 ~ 70 年代的建筑思潮 --- 现代建筑派的普及与发展 (1).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城市规划专业. 2005 年 12 月 19 日. 本章主要内容及重点. 1 、主要内容: ( 1 )现代建筑设计原则。   ( 2 )介绍建筑设计思潮的七种倾向。 2 、重点:   ( 1 )现代建筑设计原则,重理与偏情两类设计态度的特点。 ( 2 )七种设计倾向各自的特点,并举例说明。. 第一节 进程中的反复. 1 、现代建筑派的形成与发展 2 、 现代建筑 派的内涵 3 、新传统派的出现

gerard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第五章 二战后 40 ~ 70 年代的建筑思潮 --- 现代建筑派的普及与发展 (1)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西方近现代建筑史电子教案 第五章 二战后40~70年代的建筑思潮 ---现代建筑派的普及与发展(1)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城市规划专业 2005年12月19日

  2. 本章主要内容及重点 1、主要内容: (1)现代建筑设计原则。   (2)介绍建筑设计思潮的七种倾向。 2、重点:   (1)现代建筑设计原则,重理与偏情两类设计态度的特点。 (2)七种设计倾向各自的特点,并举例说明。

  3. 第一节 进程中的反复 • 1、现代建筑派的形成与发展2、现代建筑派的内涵 • 3、新传统派的出现 • 背景:一系列国家政权的变更。 • 实质:强调政治美感,而手法相当保守的建筑学派。 • 特点:构图手法上全面继承学院派,而形式上抛弃了古典主义装 饰,代之以简化的国家传统特色。 • 建筑作品:前苏联-苏维埃宫方案、新德里总督府、纽约伍尔沃 斯大厦等。

  4. 纽约伍尔沃斯大厦 克莱斯勒大厦、帝国州大厦 屋顶加上塔楼,墙面装饰丰富, 借此炫耀资本家实力和财富。

  5. 4、CIAM的几次会议 • 第六次大会:提出为人创造既能满足情感需要,又能满足物质 需要的具体环境。 • 第八次大会:城市的公共空间形象设计--新建筑是否要与历史 建筑形式相呼应。 • 第九次大会:批判“雅典宪章”,认为老一代建筑大师没有摆脱 功能主义的现状,提出在城市设计中应考虑到城市 的可识别性、邻里感、归属感、场所感等等,反映 新一代更关心城市具体形态与社会心理学之间的关系 。 • 第十次大会

  6. 5、 二战后的建筑设计思潮的特点: • “现代建筑”设计原则的普及; • 建筑形式五花八门; • 美国成为设计思潮的主要动力之一。 6、 “现代建筑”的设计原则: • 创时代之新,建筑要有新功能、新技术、新形式; • 理论上承认建筑具有艺术与技术双重性,提倡两者结合; • 认为建筑设计是空间的设计及表现; • 反对外加装饰,提倡适用和实际,以空间的容量和体量在组合 构图中的比例与表现为准则; • 提出四向度构图手法 。

  7. 7、20世纪50年代涌现的七种设计倾向 • ——既满足人的物质需要,又满足人的情感需要。 • 对理性主义进行充实和提高的倾向; • 粗野主义倾向 • 讲求技术精美的倾向 • 典雅主义倾向 • 注重高度工业技术的倾向 • 人情化和地域化倾向 • 讲求个性与象征的倾向

  8. 第二节 战后40-70年代的建筑思潮 战后设计思潮的分期: 第一阶段:40年代末~50年代下半叶,这是欧洲“理性主义”新形势下的普 及、成长与充实时期,也是某些片面东西的发展时期;第二阶段:50年代末到60年代末,“现代建筑”五花八门的时期;第三阶段:60年代末至今,形式各异的“现代建筑”及否定“现代建筑”设计 原则,“设计原则”自称为“现代主义之后派”涌现。

  9. 一、对“理性主义”进行充实与提高的倾向 • 1、“理性主义”涵义: • 形成于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以格罗皮乌斯及包豪斯学派和以勒·柯布西埃等人为代表的欧洲的“现代建筑”派,因讲究功能而有“功能主义”之称;它因不论在何处均以一色的方盒子、平屋顶、白粉墙、横向长窗的形式出现,而又被称为“国际式”。它具有“现代建筑”的一切特点,并强调建筑师有改造社会的任务。 • 2、“理性主义”的缺点: • 过分强调功能与技术; • 否定历史,似乎现代建筑与历史水火不容; • 过分强调建筑的客观与时代普遍性; • 手法生硬,形式雷同。

  10. 3、对“理性主义”的进行充实与提高的倾向:3、对“理性主义”的进行充实与提高的倾向: • 这是二战后相当普通的一种倾向,特点是坚持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理性主义”的设计原则与方法,但对它的缺点与不够的地方作了一些充实与提高。讲究功能与技术合理搭配,注意结合环境与服务对象的生活兴趣需要,在功能、技术、环境或形式上均积累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新经验。 • 4、作品实例: • 哈佛大学研究生中心----TAC (1949--1950) • 皮博迪公寓----塞尔特(1963--1965) • 哈佛大学本科生科学中心----塞尔特(1970-1973)

  11. 哈佛大学

  12. 哈佛大学本科生科学中心----塞尔特(1970-1973)哈佛大学本科生科学中心----塞尔特(1970-1973)

  13. 二、讲究技术精美的倾向 1、涵义: 战后40年代末至50年代下半期占主导地位的设计倾向。最先流行于美国,在设计方法上属于比较“重理”的,以密斯·凡·德·罗为代表的纯净、透明与施工精确的钢和玻璃方盒子作为这一倾向的代表。 2、设计特点: 全部用钢和玻璃建造,构造与施工非常精确,内部没有或很少柱子,外形纯净与透明,清彻地反映着建筑材料、结构与它的内部空间。3、设计原则——“少就是多”: 简化结构体系,精简结构构件,使产生很大的,没有屏障或者屏障很少,可作任何用途的建筑空间; 净化建筑形式,精确施工,使之成为没有任何多余东西的只有直线、直角组成的钢和玻璃的方盒子。

  14. 4、 “密斯风格”: 以“少就是多”为理论依据,以“全面空间”、“纯净形式”和“模数构图”为特征的设计方法与手法被密斯用到各种建筑中,在五六十年代极为盛行,被称为“密斯风格”。5、代表作品: 范斯沃斯住宅、湖滨公寓、西格拉姆大厦、伊利诺工学院的校园规划、克朗楼、西柏林国家美术馆、通用汽车技术中心(小沙里宁)6、发展情况: 以钢和玻璃的“纯净形式”为特征的“讲求技术精美的倾向”到60年代末开始降温,现在被作为浪费能源的标本。

  15. 美国范斯沃斯住宅 坐落在美国芝加哥城郊,由密斯·凡德罗在1945年设计,历时5年建成,其面积虽仅数百平方米,功能十分简单,但却因构思独特而成为世界现代建筑史上的著名作品。

  16. 西格拉姆大厦 伊利诺工学院克朗楼

  17. 西柏林新国家美术馆 整个建筑空旷单一,仅仅是一个大屋顶下的巨大方形空间而已,钢铁构架和巨大的玻璃幕墙,简单到无以复加的地步。

  18. 三、“粗野主义”倾向 1、涵义: “粗野主义” 是50年代下半期到60年代喧噪一时的建筑设计倾向。典型特点是“毛糙的混凝土,沉重的构件和它们的粗鲁结合”。 2、代表人物: 勒·柯布西埃、斯特林(英国)、鲁道天(美国)、 前川国男、丹下健三(日本)。

  19. 3、粗野主义的发展: • 马赛公寓大楼,昌迪加尔行政中心---巨大而沉重的雕塑品,出自 柯布西耶之手, • 由英国史密森夫妇提出,认为“粗野主义”不单是形式问题,而是同 当时社会的现实要求与条件有关的。认为建筑的美应以“结构与材 料的真实表现作为准则”,“不仅要诚实地表现结构与材料,还要暴 露它的服务性设施”。 • 英国建筑师斯特林60年代的作品,开始摆脱粗野主义的牵制,设计 风格比较讲求功能、技术与经济,在形式上没有框框,自由与大 胆,可谓“野而不野”。 • 60年代下半期以后“粗野主义”逐渐销声匿迹。

  20. 4、代表作品: • 马赛公寓大楼,昌迪加尔行政中心----柯布西埃,五六十年代; • 亨斯特登学校---史密森夫妇---早期(有密斯的影子) • 谢菲尔德大学的设计方案----史密森夫妇----1954----以基地地形和内 部交通高低错落为基础的构图方式。 • 公园山公寓---学生设计---1961---“街道平台”,公寓外形简朴而粗 犷,是它的内容直映。 • 强调粗大的混凝土横梁: 兰根姆住宅----斯特林和戈文----1958耶鲁大学建筑与艺术系大楼----鲁道夫----(1959--1963) 仓敷市厅舍----丹下健三

  21. 强调巨大沉重的房屋部件大快、粗鲁地碰撞在一起: 伦敦的南岸艺术中心,伦敦的国家剧院 • 功能、结构、材料、设备、交通完全暴露; 莱斯特大学的工程馆----莱斯特----(1959--1963) 剑桥大学历史系图书馆----莱斯特---(1964--1968)

  22. 马塞公寓

  23. 马塞公寓 - 居住单位

  24. 昌迪加尔高等法院 外表是裸露着的混凝土,上面保留着模板的印痕和水迹。大门廊之内有坡道,墙壁上点缀着大大小小不同形状的孔洞,并涂以红、黄、蓝、白等鲜艳色彩。怪异的体形、超乎寻常的尺度,粗糙的混凝土表面和不协调的色块,给建筑带来了怪诞粗野的情调。

  25. 耶鲁大学艺术与建筑系大楼 鲁道夫(1963) 外墙是用有竖向条纹的毛面现浇混凝土装饰,突出水平与垂直构件的相互交织,错落。

  26. 比较 “讲求技术精美的倾向”与 “粗野主义” ,两者有何不同? 前者是不惜重金地极力表现优质钢和玻璃结构的轻盈、光滑、晶莹、端庄及其与材料和结构一致的“全面空间”; 后者则是经济地,从不修边幅的钢筋混凝土的毛糙、沉重与粗野中寻求形式上的出路。典型特点是“毛糙的混凝土,沉重的构件和它们的粗鲁结合”。

  27. 四、 “典雅主义”倾向 • 1、涵义: • “典雅主义”——( 形式美主义)是同“粗野主义”并进然而在艺术效果上却与之相反的一种倾向,致力于运用传统的美学法则来使现代的材料与结构产生规整、端遍地开花与典雅的庄严感。又称“新古典主义”。 • 赞成者认为:它给人一种象古典建筑似的有条理、有计划的安定感,并能使人联想到业主的权力与财富的雄伟感,反对者认为:它在美学上缺乏时代性、创造性、是思想简单,手法贫乏的无可奈何的表现。

  28. 3、代表人物及作品:·美国新德里大使馆----斯东----1955----外观庄重典雅,金碧辉煌;·西雅图世博科学馆----雅马萨奇----1964----尖璇;·世贸中心----雅马萨奇----1973----尖璇。3、代表人物及作品:·美国新德里大使馆----斯东----1955----外观庄重典雅,金碧辉煌;·西雅图世博科学馆----雅马萨奇----1964----尖璇;·世贸中心----雅马萨奇----1973----尖璇。 ·谢尔屯艺术纪念馆----约翰逊----(1958--1966)----古典、新颖; ·布鲁塞尔世博会美国馆—斯东----1958----悬索,镀金柱廊、白色漏窗;·纽约的林肯文化中心----约翰逊、哈里逊、阿伯拉莫维茨(1957-1966)·麦格拉格纪念会议中心----雅马萨奇----1959----体现他主张的“亲切与 文雅”建筑,一致尖璇,尺度宜人;

  29. 美国驻印度大使馆(新德里)--斯东 建于1955年,是“新典雅主义”建筑作品的代表作。为适应印度干热的气候,主体建筑采用了封闭的内院式建筑,内外均设柱廊,并在其后衬以白色漏窗式幕墙,整个建筑端庄典雅。

  30. 休斯顿银行大厦 水晶教堂 约翰逊 美国建筑师,建筑理论家。曾在哈佛大学学习哲学,1939年进哈佛大学建筑研究生院,师从密·斯,早期作品明显受密斯·范·德·罗的影响;50年代中期开始由密斯风格转向新古典主义。

  31. 西雅图世界博览会的科学馆 雅马萨奇----1964----尖璇

  32. 纽约世界贸易中心 雅马萨奇

  33. 纽约世界贸易中心的底层 雅马萨奇----尖璇

  34. 沙特阿拉伯达兰机场候机楼 〔1953-1955〕 印度世界农业博览会美国馆(1959) 雅马萨奇

  35. 联邦科学馆

  36. 普林斯顿大学威尔逊学院 雷诺兹金属公司大厦

  37. “粗野主义”主要流行于欧洲,“典雅主义”流行于美国; • “粗野主义” 是战前“现代建筑”中功能、材料与结构在战后的夸张表现,而后者致力于运用传统的美学法则对材料与结构的“真实”表现,运用传统的美学法则来使现代的材料与结构产生规整、端庄与典雅的庄严感。 • “典雅主义” 讲求钢筋混凝土梁柱在形式上的精美; • “讲求技术精美的的倾向”,追求钢和玻璃结构在形式上的精美。 比较 “典雅主义”与 “粗野主义” 以及“讲求技术精美的倾向”有何不同?

  38. 五、 注重“高度工业技术”的倾向 1、涵义: 指在50年代末活跃起来,把注意力集中在创新地采用与表现预制的装配化标准构件方面的倾向。 2、特点: “高度工业技术”倾向主张用最新的材料制造体量轻、用料少、能够快速与灵活地装配、拆卸与改建的结构与房屋。在设计上强调系统设计和参数设计。

  39. 3、实例: 专题研究住宅---埃姆斯--1949--最早的预制钢结构架的居住建筑之一 多西尼织造厂主车间---E·埃尔曼---1951---探求把轻质高强的预制装 配式钢构架坦率而悦目地暴露于外的结构系统。 兰伯特银行大楼---SOM---(1957--1965)---尝试用标准化的预制混凝 土构件来建造承重外墙的实例。 4、 “高度工业技术”的倾向——“玻璃幕墙”: 于60年代甚为流行。如汉考克大厦、所罗门大厦等。 美国空军士官学院中的教堂——SOM(1956--1962),企图用最新技 术来创造新型的能象征教堂的建筑形式。

  40. 60年代企图以这种倾向来挽救城市危机和改造城市与建筑的设想:60年代企图以这种倾向来挽救城市危机和改造城市与建筑的设想: “巨形结构”: 强调高度工业化和快速施工,强调结构的轻质高强与可装可卸,强调内部空间的可变与灵活。如“插入城市”“空间城市”。陈代谢派: 强调事物的生长、变化与衰亡,竭力主张采用最新的技术来解决问题。 如:山梨文化会馆----丹下健三----1967蓬皮杜国家艺术与文化中心——皮阿诺和罗杰斯(1976) ——全部暴露的结构与设备。

  41. 波士顿-汉考克大厦

  42. 东京代代木国立综合体育馆(1961-1964) 山梨文化会馆(1966) 丹下健三

  43. 东京都新市政厅 圣玛丽亚大教堂--丹下健三

  44. 蓬皮杜文化艺术中心 蓬皮杜中心外貌奇特,钢结构梁、柱、桁架、拉杆等甚至涂上颜色的各种管线都不加遮掩地暴露在立面上。红色的是交通运输设备,蓝色的是空调设备,绿色的是给水、排水管道,黄色的是电气设施和管线。人们从大街上可以望见复杂的建筑内部设备,五彩缤纷,琳琅满目。

  45. 六 讲究“人情化”与“地方性”的倾向 1、涵义: 这种倾向是“现代建筑”中比较“偏情”的方面,是一些既要讲技术又要讲形式,而在形式上又强调自己特点的倾向。2、发展: 讲究“人情化”与地方性的倾向最先活跃于北欧之后,在日本等地也有所发展。3、代表人物: 芬兰的阿尔托----他肯定了建筑必须讲经济,批评了两次大战之间的“现代建筑”,说它是“只讲经济而不讲人情的技术的功能主义”,提倡建筑应该同时地综合解决人们的生活功能和心理感情需要。在造型上,不局限直线、直角,喜欢用曲线笔波浪形,在空间布局上,主张有层次感、有变化;在房屋体量上强调人体尺度。

  46. 4 、作品: ·珊纳特赛镇中心的主楼----(1950--1955)----是它以上主张观点的代表作·卡雷住宅----(1956--1959)----空间复杂,层次很多·奥尔夫斯贝格文化中心----(1959--1962)5、其他国家和地区 丹麦建筑师----雅各森---苏赫姆的一组联立住宅----既现代化而又乡土 风味浓厚的住宅。瑞典建筑师----厄斯金----体育旅馆----完全自然融合的建筑日本建筑师----丹下健三----香川县厅舍、仓敷县厅舍----观点:“地方 性是包括传统性的,而传统性是既有传统又有发展的”摩洛哥——卡萨布兰卡公寓----按着北非的气候与当地人的生活特点而设 计的象蜂巢似的房屋。沙特阿拉伯在达兰的石油与矿物大学校舍(1976)----尖镟。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