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5

第八章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 DIC)

第八章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 DIC). DIC: 由于某些致病因子的作用,凝血 因子和血小板被激活,大量促凝 物质入血,凝血酶增加,微循环 中形成广泛的微血栓。进而出现 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功能增强, 导致患者出现明显的出血,休克, 器官功能障碍和溶血性贪血等临 床表现. DIC 常见疾病 1. 感染性疾病 2. 肿瘤性疾病 3. 妇产科疾病

gordy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第八章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 DIC)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八章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 DIC:由于某些致病因子的作用,凝血 • 因子和血小板被激活,大量促凝 • 物质入血,凝血酶增加,微循环 • 中形成广泛的微血栓。进而出现 • 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功能增强, • 导致患者出现明显的出血,休克, • 器官功能障碍和溶血性贪血等临 • 床表现

  2. DIC 常见疾病 • 1. 感染性疾病 • 2. 肿瘤性疾病 • 3. 妇产科疾病 • 4. 创伤及手术

  3. 第一节 DIC原因和发病机制 • 一、启动外源性凝血系统 • 组织因子(TF)入血和Ⅶ结合并激活 • Ⅶ, TF-Ⅶa • 二、启动内源性凝血系统 负电荷 Ⅻ Ⅻa 物质

  4. 激肽系统激活 • 激肽释放酶原 激肽释放酶 Ⅻa

  5. 三、血细胞大量破坏,血小板激活 • 血小板激活剂:胶原、凝血酶、 • ADP、肾上腺素、TXA2 、PAF • 胶原可通过GPIb与血小板结合 • 并激活它。活化血小板可通过 • GPⅡb/Ⅲa与纤维蛋白原结合。 • 四、促凝物质入血 胰蛋日酶,某 • 些蛇毒等

  6. 第二节 影响DIC发生展的因素 • 一、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受损 • 二、血液凝固调控失调 • 蛋白C↓抗凝血酶Ⅲ↓ • 三、肝功能严重障碍 • 四、血液高凝状态 • 五、微循环障碍

  7. 第三节 DIC分期和分型 • 一、分期 • 1. 高凝期 • 2. 消耗性低凝期 • 3. 继发性纤溶亢进期

  8. 二、分型 • (一)按DIC发 生快慢分 • 1. 急性 • 2. 慢性 • 3. 亚急性

  9. (二)按DIC代偿情况分 • 1.失代偿型 • 2.代偿型 • 3. 过度代偿型

  10. 第四节 DIC功能代谢变化 • 一、出血 • 1. 凝血物质被消耗而减少 • 2. 纤维系统激活 • 纤溶酶原 激肽释放酶 纤溶酶

  11. 3. FDP 形成 • X 、Y、 D片段妨碍纤维蛋白单体聚合,Y、E片段有抗凝血酶作用多数碎片可降低血小板聚集,粘附。

  12. 1. 3P试验鱼精蛋白副凝试验原理:鱼精蛋白和FDP结合,使与X片段结合的纤维蛋白单体分离而彼此聚合,DIC曾阳性反应 • 2. D-二聚体实验,原理:D-二聚体为纤维蛋白分解产物,所以其出现意味血液有凝血过程(纤维蛋白原 • 纤维蛋白)故D-二聚体为反映继发性纤溶亢进的重要指标。

  13. 二、器官功能障碍 • 三、休克 • 机制 • 1. 微血管血栓形成,回心血量减少 • 2. 广泛出血,血容量减少 • 3. 心肌损伤,心输出量降低 • 4. 激肽组胺舒张微血管,血压降低 • 5. FDP某些成分可增强组胺激肽的作用。

  14. 四 贫血 • 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在凝血反应早期,纤维蛋白丝在微血管内形成细网,当血流中的红细胞流过网孔时,由于血流冲击,可引起红细胞破裂。 • 外周血涂片可见形态各异的红细胞,称为裂休细胞。

  15. 第五节 DIC防治 • 1. 防治原发病 • 2. 改善微循环 • 3. 建立新的凝血纤溶平衡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