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9

教学目标 1 .学习掌握有关屈原和楚辞的文学知识; 2 .重点理解屈原的爱国精神和人格节操; 3 .学习理解本诗以比喻、象征为主的表现 手法及所与作者理想的关系;

离骚. 教学目标 1 .学习掌握有关屈原和楚辞的文学知识; 2 .重点理解屈原的爱国精神和人格节操; 3 .学习理解本诗以比喻、象征为主的表现 手法及所与作者理想的关系;. 屈原生平 主要作品 风 骚 离骚释义 离骚译文 象征比喻 怀念屈原. 屈原: (约前 339 ~约前 278 )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丹阳 ( 今湖北秭归 ) 人。.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教学目标 1 .学习掌握有关屈原和楚辞的文学知识; 2 .重点理解屈原的爱国精神和人格节操; 3 .学习理解本诗以比喻、象征为主的表现 手法及所与作者理想的关系;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离骚

  2. 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有关屈原和楚辞的文学知识; 2.重点理解屈原的爱国精神和人格节操; 3.学习理解本诗以比喻、象征为主的表现 手法及所与作者理想的关系;

  3. 屈原生平主要作品风 骚离骚释义离骚译文象征比喻怀念屈原

  4. 屈原: (约前339~约前278)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丹阳(今湖北秭归)人。

  5. 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

  6. 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及顷襄王的放逐。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 、湘二水之间。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屈原被贬离开国都

  7. 计有《离骚》、《天问》、《渔父》、《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 ,凡23篇。其中,《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而且他所开创的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后人也因此将《楚辞》与《诗经》并称为“风、骚” 。“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同时,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还影响到汉赋的形成。 屈 原 的 作 品

  8. “风骚”一词,泛指文学,原指《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风骚”一词,泛指文学,原指《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 间的诗歌。 《楚辞》是我国 第一部文人创 作的诗歌总集。 从西周初年(公 元前11世纪)到 春秋中叶(公元前 6世纪)大约500年 《诗经》和《楚辞》分别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诗风,“风骚”也因此成为文学的代名词。

  9. 《离骚》是屈原最重要的代表作。全诗三百七十二句,二千四百余字。《离骚》是屈原最重要的代表作。全诗三百七十二句,二千四百余字。 《离骚》的题旨,司马迁解释为“离忧”,意思尚不够明白; 班固进而释“离”为“罹”,以“离骚”为“遭忧作辞”; 王逸则说:“离,别也;骚,愁也。”把“离骚”释为离别的忧愁。 二说均可通。 离 骚

  10.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我低头长叹息,眼泪擦不干,我哀怜着人民的生涯多么艰苦。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我只是爱好修洁而自制花环,在清早做成,晚上便已被人折毁。

  11.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不怕他就毁坏了我秋蕙的花环,我又要继续着用白芷花来替代。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 说到头是我自己的情愿而心甘,纵使是死上九回我也不肯悔改。

  12.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我怨恨你王长者呵其是荒唐,你始终是不肯洞鉴我的心肠。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你周围的侍女嫉妒我的丰姿,才造谣诽谤说这是淫态。

  13.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俗人们本来就善于取巧,方圆规矩都可以抛掉。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抛却了一定的准绳只图迁就,竞争着在依阿取悦以为常套。

  14. 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我忧郁,我不安,我感受着孤独,我孤独地遭受着今世的困穷。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我就使奄然死去而魂离魄散,也决不肯同乎流俗,屈节卑躬。

  15.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鹰和隼不能够和凡鸟同群,原来是自古以来就是这样。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哪有方和圆能够互相通融?哪有曲和直能够一概相量?

  16. 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我委曲着情怀,抑制着意气,我忍受着谴责,排遣着羞耻。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伏清白之志而死忠贞之节,本是前代的圣人之所称许。

  17. 《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 譬谕,故 善鸟香草,以配忠贞; 恶禽臭物,以比谗佞; 灵脩美人,以媲於君。 汉 王逸《离骚》序

  18. 怀念屈原 屈原庙 屈原墓 屈原祠 屈原像

  19. 端午节的原始形态是庆丰收,后因屈原投江这一天刚好是端午节,所以这个节日的意义就渐渐让位于对屈原的悼念,也称“诗人节”。端午节的原始形态是庆丰收,后因屈原投江这一天刚好是端午节,所以这个节日的意义就渐渐让位于对屈原的悼念,也称“诗人节”。 每年端午节,秭归人民还在屈原沱上赛龙舟。这一抚慰屈原忠灵的古俗世代相传并延至今日。 路 漫 漫 其 修 远 兮, 吾 将 上 下 而 求 索。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