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1 、何謂質化研究 凡是不經由統計程序或其他量化手續而產生研究結果的方法,就範稱為質化研究 2 、質化、量化是否可以並用? 當然可以(作為前測、事後深入皆可) 3 、質化研究的組成部分

1 、何謂質化研究 凡是不經由統計程序或其他量化手續而產生研究結果的方法,就範稱為質化研究 2 、質化、量化是否可以並用? 當然可以(作為前測、事後深入皆可) 3 、質化研究的組成部分 資料 (data) 、分析解釋程序 (interpretation) 、結論或報告 (report) 。 。. 不同的質化研究類型. 1 、田野觀察 2 、民族誌 3 、現象學派 4 、符號互動論 5 、生命史 6 、訪談(包括 panel study) 7 、歷史比較分析 8 、其他. 紮根理論 (grounded theory).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1 、何謂質化研究 凡是不經由統計程序或其他量化手續而產生研究結果的方法,就範稱為質化研究 2 、質化、量化是否可以並用? 當然可以(作為前測、事後深入皆可) 3 、質化研究的組成部分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1、何謂質化研究 凡是不經由統計程序或其他量化手續而產生研究結果的方法,就範稱為質化研究 • 2、質化、量化是否可以並用? 當然可以(作為前測、事後深入皆可) • 3、質化研究的組成部分 資料(data)、分析解釋程序(interpretation)、結論或報告(report)。 • 。

  2. 不同的質化研究類型 • 1、田野觀察 • 2、民族誌 • 3、現象學派 • 4、符號互動論 • 5、生命史 • 6、訪談(包括panel study) • 7、歷史比較分析 • 8、其他

  3. 紮根理論(grounded theory) • 1、一種質化資料的研究、歸納、分析方法 • 2、適用範圍:微觀的社會互動 • 3、分析適用性:情境、社會條件 • 4、程序:從資料、主題、概念到理論性的 分析過程。

  4. 紮根理論的爭議 • 1、科學與創意的兩難 • 2、理論與描述的模糊過程 • 3、理論是一種概念上的架構(conceptual scheme),描述是一種收集到的資料。 有可能經過詮釋,但不是概念關係的陳 述。

  5. 研究過程 • 問題如何形成? • 1、被指派的研究問題:通常已經在理論架 構下,或已經有系統的分工。 • 2、由專業文獻產生(文獻評述很重要) • 3、個人專業或經驗

  6. 如何找尋研究題目 • 1、研究問題是什麼? • 2、具體化研究問題:透過文獻、其他研究 資料、確定一個大方向的題目 • 3、題目的要素: • 研究問題(problematic) • 研究對象(subject/social actors) • 結論或概念(conception) • 研究方法(method)等 • 互動過程(social interaction)

  7. 題目範例 • 積體網路:台灣高科技產業的社會學分析 • 流動的鑲嵌:新竹科學園區的勞動力市場 與高科技發展 • 人際關係連帶、信任與關係金融:以鑲嵌 性觀點研究台灣民間信貸 • 資訊-知識與市場結構:台灣股市的社會學 分析 • 全球化與在地化:新竹與台中的學習型區 域比較

  8. 研究的方法 • 1、針對問題、題目選擇可以解答的方法。 • 2、質化與量化兩種方式都可以 • 3、量化必須進行資料收集、問題假設、問 卷、訪談、編碼、計算、分析、解釋等 步驟。 • 4、質化需注意資料文獻、分析方法等過 程。 • 5、量化與質化的結合?最完美的狀態!

  9. 研究的資料 • 1、問題、方法的假設與資料必須邏輯一 致。 • 2、初步的資料來源:國家圖書館、聯合知 識庫、國外期刊檢索、課堂上的閱讀與 筆記。 • 3、更深入的資料:採用研究方法收集資料

  10. 目前必須完成的進度 • 1、決定問題? • 什麼事情有趣?為什麼有趣?有什麼社會價值與意義?在學術研究的脈絡中有何重要性? • →第一章:研究動機、問題、背景 • 2、文獻評述 • 此問題有誰研究過、觀點為何?能從原來的研究中看到哪些缺失?(以經驗資料或理論反省來找尋缺失或不足之處) • →第二章:文獻評述

  11. 老師能提供的幫助 • 1、理論上的觀點 • 2、研究方法和題目的建議 • 3、進度適當控制與研究發現的討論 本人不討論的項目 1、作繭自縛 2、優柔寡斷 3、不知所云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