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5

宿松县村庄布点规划( 2012-2020 ) 安庆市城乡规划设计院 2013.03

宿松县村庄布点规划( 2012-2020 ) 安庆市城乡规划设计院 2013.03. 前言. 为贯彻落实 《 中共安徽省委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美好乡村建设的决定 》 精神,推进实施 《 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规划( 2012 — 2020 年) 》 ,以及新的宿松县县域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已基本完成,原有村庄布点规划已经不适应宿松县村庄调整的要求,为更好地指导今后村庄发展和建设工作,宿松县人民政府决定对原村庄布点规划进行专项编制。根据县域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思路,结合村庄发展条件,制定了本次村庄布点规划。. 主要 内容. 1 概况 2 总则 3 村庄布局和发展条件分析

gur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宿松县村庄布点规划( 2012-2020 ) 安庆市城乡规划设计院 2013.03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宿松县村庄布点规划(2012-2020)安庆市城乡规划设计院2013.03宿松县村庄布点规划(2012-2020)安庆市城乡规划设计院2013.03

  2. 前言 为贯彻落实《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美好乡村建设的决定》精神,推进实施《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规划(2012—2020年)》,以及新的宿松县县域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已基本完成,原有村庄布点规划已经不适应宿松县村庄调整的要求,为更好地指导今后村庄发展和建设工作,宿松县人民政府决定对原村庄布点规划进行专项编制。根据县域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思路,结合村庄发展条件,制定了本次村庄布点规划。

  3. 主要 内容 1概况 2总则 3村庄布局和发展条件分析 4基础设施布局 5社会服务设施布局 6近期建设规划 7乡镇布点规划

  4. 地理位置 宿松县位于安徽省西南角,长江中下游北岸,大别山南麓,地理坐标为东经115°52′~116°35′,北纬27°47′~30°26′之间,西与湖北省黄梅县、蕲春县毗邻,东北与安徽太湖县接壤,东南与望江县相连,南与江西省湖口、彭泽县隔江相望。

  5. 地理位置 为扎实推进美好安徽建设,不断提高,村庄的合理规划和建设是率先基本实现美好安徽建设的重要内容。由于村庄规划滞后,建设无序,造成村庄布局建设中存在着小、散、多等现象,既浪费了土地等有限的资源,又制约了村民生产生活质量的改善,与现代化建设目标的要求有较大差距,成为安徽省农村现代化建设中的“瓶颈”。 美好乡村建设的前提是要搞好村庄布点规划。特别是在城市化快速推进的今天,如果没有科学的村庄布点规划作指导,就很可能造成“二次拆迁”,带来极大的浪费。 宿松县人民政府于2011年开展了县域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原有村庄布点规划已经不适应宿松县村庄调整的要求,为更好地指导今后村庄发展和建设工作,宿松县人民政府决定对原村庄布局规划进行专项编制。根据县域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思路,结合村庄发展条件,制定了本次村庄布点规划。

  6. 主要 内容 1概况 2总则 3村庄布局和发展条件分析 4基础设施布局 5社会服务设施布局 6近期建设规划 7乡镇布点规划举例

  7. 2总则 2.1目标 2.1.1总体目标 进一步加快宿松县城乡协调统筹发展的同时,加强中心城区及城镇的发展,并以此带动村庄发展,创造良好的劳动和生活环境,促进城乡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形成结构明确、职能协调、布局合理的县域村镇体系结构,最终实现“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的美好乡村。 2.1.2具体目标 为县域内各类村庄的发展和建设规划的制定提供参考和依据,优化村庄居住环境,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配套;通过改善居住环境、丰富文化生活,引导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逐步城镇化,建设新型城乡社区,促进美好乡村建设。 (1)村庄建设目标: 改善农业生产,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环境,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保护自然环境,建设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生活舒适,百姓安居乐业的美好乡村。 (2)人口发展目标: 综合分析宿松发展优势、建设条件以及生态、环境状况等因素,科学预测村庄人口规模,合理引导人口集聚,促进城镇化进程。 (3)建设用地指标选择与建设用地规模控制目标: 严格按照《村镇规划标准》中的规划建设用地标准进行建设用地指标选择,严格控制村庄人均建设用地,合理利用,节约土地资源。

  8. 2.3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1;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8; 3.《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1994.8; 4.《中华人民共和国村庄与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1993.11; 5.《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93; 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 7.《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1982.11; 8. 《关于全面推进美好乡村建设的决定》皖发【2012】18号; 9. 《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规划(2012—2020)》; 10. 《安徽省村庄整治标准(试行)》。 11. 《安庆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 12. 《宿松县城总体规划(2011—2020)》; 13. 《宿松县全域规划》

  9. 2.4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的对象是宿松县行政区域范围内的209个行政村。 2.5规划期限 近期:2012-2016年; 远期:2017-2020年。

  10. 主要 内容 1概况 2总则 3村庄布局和发展条件分析 4基础设施布局 5社会服务设施布局 6近期建设规划 7乡镇布点规划

  11. 3.1行政村基本情况 3.1.1规划范围内2011年末行政村人口722486人,行政村共有209个,平均每个行政村人口有3490人。 3.1.2自然村数量多。县域内共有自然村2081个,每个行政村平均自然村数为14个左右。村庄数量多、规模小,居民点体系结构不合理。

  12. 存在主要问题 虽然宿松县这几年的村庄整治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从总体上看,开展村庄整治的面不广、力度不大,缺乏整体性、系统性。对照快速推进的城市建设和迅速变化的城市面貌,农村的村庄建设、环境建设和社会发展显得明显滞后,城乡差距依然呈扩大趋势,离“全面小康”的差距还很大。主要问题表现为: 3.3.1集镇规模小,集聚吸引力低; 3.3.2用地布局松散,用地粗放,人均用地规模大; 3.3.3村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滞后,农民生活质量不高的问题比较突出; 3.3.4农民的文化观念和行为方式转变滞后,文明素质低的问题比较突出;

  13. 3.4村庄体系现状分析 3.4.1村庄人口规模分析 1)城乡范畴人口规模分析 规划范围内行政村209个,自然村有2081个,村庄总人口约72.2万人、约24万户,平均行政村村均规模3455人,自然村村均规模123人。 主要特征有: ①行政村、自然村数量较多。 ②村均规模差异较大,最大的孚玉镇,村均12853人,最小的柳坪乡,村均为1900人。详细内容见下表: 柳坪乡 孚玉镇

  14. 村庄人口规模情况一览表

  15. 3.4.2村庄人口规模特征 规划范围内城市地区行政村共有20个,人口8.9万人,城市地区村均规模4500人;农村地区共有行政村189个,人口63.35万人,农村地区村均规模3350人。详见下表。其特征主要有: 城镇地区村庄有20个,占总数的9.57%;总人口8.9万人,占整个行政村总人口的12.33%。规划范围内城市地区村庄总人口数都略多,总体表现不明显。说明城市地区吸引力不大,滞留在农村人口较多。 3.4.3村庄耕地资源分析 根据调查资料统计,宿松县土地资源矛盾突出,耕地资源先天不足。根据2011年全县统计数据,全县耕地为69.27万亩,人均耕地0.88亩,北部山区乡镇人均耕地不足0.5亩。远低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耕地资源的不足,造成宿松县农业现代化程度不高,大量剩余劳动力向外流出。而农村剩余劳动力如果得不到有效转化,“三农”问题将会持续存在。

  16. 3.5村庄发展规模 3.5.1人口预测 根据《宿松县域总体规划(2011—2030)》,总户数239821户,户籍人口数829834人,其中非农人口107348人,占总人口的12.9%。预测:至2030年县域常住人口为88.9万人,城镇化水平63%,城镇人口为56万人,农村人口为32.9万人,近期2020年为50%,常住人口76.3万,城镇人口38.2万人;农村人口为38.1万人。 分析县域总体规划中的人口测算可以得出,随着农村人口的减少,全县自然村的个数也必然减少。初步估算全县自然村的个数将由目前的2081个减少为1115个。 3.5.2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 根据《宿松县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结合县域现状村庄人均建设用地水平,规划村庄人均建设用地,集镇控制在120平方米以内,中心村、基层村控制在140平方米以内。 根据《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规划(2012—2020)》及《宿松县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规划期内经撤并和整合,近期设置行政村189个,远期为178个。

  17. 3.6.2村庄布点规划原则 坚持保护与发展相结合。充分考虑自然生态环境等本底要素,将生态、历史文化遗存等保护内容列入布点规划。同时,加强耕地保护,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民生产生活需求,科学编制村庄布点规划。 坚持引导与控制相结合。充分考虑丘陵、山区、平原、水网等不同自然地理条件、地域特征及产业发展需求,选择适宜地段引导建设,对重要生态地段的村庄进行有效控制,避让灾害易发地段。 坚持近期与长远相结合。兼顾现实需要,考虑长远发展,分步实施村庄布点规划。

  18. 中心村布点原则 中心村应选择人口较多、经济基础较好,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较完善,交通较便捷,用地条件较好或耕地资源较丰富,有利于生态保育和环境保护的村庄。中心村应与城镇和其他村庄有一定的间距,在合理半径内可利用现有的设施服务周边村庄。确定的中心村应规划为村两委驻地,按标准建设服务设施,吸引人口向中心村集聚。 中心村的人口规模应根据经济基础、区位差异、地形地貌等情况确定。中心村平均服务常住人口可基本按:皖北片区3000人左右,皖中及沿江片区2000人左右,皖西片区1500人左右,皖南片区1000人左右。中心村集聚人口规模可基本按:皖北片区不少于1000人,皖中、沿江片区不少于500人,皖西、皖南片区不少于200人。

  19. 自然村保留原则 自然村为因地制宜保留的居住单元,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以满足农民意愿为前提,正确处理村庄近期建设和长远发展的关系。保留自然村规模可基本按:皖北片区不少于400人,皖中、沿江片区不少于200人,皖西、皖南片区不少于100人。丘陵山区、水网地区等地形地貌特殊的地区应按照有利农业生产、方便农民、提高居住环境质量的原则,因地制宜合理确定自然村保留规模。

  20. 3.6.3中心村规划 根据中心村规划原则,依据调整后的基层村的地理位置、人口规模和基础设施条件、交通流向及对周边地区的带动辐射作用等综合因素考虑,引导人口向中心村集聚。 规划中心村布点根据《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规划(2012—2020)》及《宿松县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规划期内,经撤并和整合,近期设置中心村189个,远期为178个。主要考虑增强和发挥其集聚功能,通过强化基础设施配套,改善生活、生产条件,引导周边地区包括下山移民向其集聚,使之成为农村村民居住的集聚点。 规划确定各中心村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140平方米以内。 2016年全县189个中心村是把全县现状18个社居委和孚玉镇龙山和龙跃村考虑为城镇社区,不作为中心村来规划;2020年全县178个中心村是在189个的基础上,根据宿松全域规划对两城八镇的定位,把孚玉联盟村、二郎二郎村、刘坡村、茯苓村、陈汉广福村、千岭雨福村、五里五里村、复兴王洲村、同兴村、佐坝碧岭村、王岭村等11个村考虑为城镇社区,不作为中心村来规划。

  21. 3.6.4自然村安置点选择原则 安置点的选择应结合相关控规的用地布局及路网,本着减少影响,增强可操作性原则,并结合村民意愿,尽量放在村庄比较集中的区域。 确定自然村搬迁处理原则: (1)一般地区的村庄,采取20户以下自然村采取搬迁集中安置的原则; (2)城市规划建设片区内村庄,采取30户以下自然村采取搬迁集中安置的原则; (3)特殊类型片区(水源保护区)内村庄,采取15户以下自然村采取搬迁集中安置的原则; (4)基于地域和综合因素情况的不同,各地处理的方式因具体情况而定。 (5)有以下情况的村庄必须撤并或搬迁。考虑诸多因素,村庄撤并主要在行政村内部。 a.受洪涝、地质等自然灾害威胁严重,不宜居住的; b.上位规划确定的城镇或集镇规划建设区; c.重点工程建设区(重要交通干线、大型基础设施等); d.上位规划确定的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区等; e.其它法律规定的限建区。

  22. 3.7县域村庄布点规划

  23. 3.7县域村庄布点规划

  24. 主要 内容 1概况 2总则 3村庄布局和发展条件分析 4基础设施布局 5社会服务设施布局 6近期建设规划 7乡镇布点规划

  25. 4.1交通设施规划布局 铁路系统规划 (1)铁路系统规划 依据上位规划,宿松县域范围内铁路呈“两横”布局。一横为现状合九铁路(合肥至九江),另一为规划预留的合九城际铁路交通廊道(合肥至九江),该铁路为城际铁路,专用客运线路。 (2)宿松港铁路专用线 宿松港区有着良好的建港条件,未来将会发展成为区域性综合港口,另外,宿松及周边区域有着良好的自然资源及农产品资源,作为提升港口的综合利用及为宿松众多资源提供廉价快捷的外运条件,在滨江新城将作为下一步发展的重点时,宿松港区的铁路专用线,应在本轮规划中给予引导。 规划由宿松货运站开辟一条北至二郎镇、南至王家洲码头的货运专用线,以解决县域北部生产资料的铁水联运。

  26. 公路系统规划 (1)公路网规划 1)高速公路 县域内的高速系统,主要为现有的沪蓉高速。 2)一级公路 ——105国道 规划期内提级改造105国道。部分其两侧建设量较大,通行能力较差以及从县城内部穿越的路段应考虑改线,以保证其快速通畅的要求。 ——北沿江公路 北沿江公路应作为宿松县近期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中之重,其对于滨江新城的发展至关重要。 ——港城大道 规划港城大道是连接宿松两大极核(宿松县城、滨江新城)的交通要道,因此,港城大道的建设必须是高标准、高起点的。规划该路线形主要基于现状宿复线,对局部路段两侧建设量大的区域进行改线,南部接北沿江公路,并延伸至规划过江通道与江西彭泽县衔接,北部由县城规划区的东部外围穿越,途经二郎镇、柳坪乡直至北部两河口。

  27. 3)二级公路 ——疏港大道(复兴——凉亭) 疏港大道是宿松县域东部南北向的主动脉,一方面可以缓解港城大道的交通压力,另一方面可以带动沿线4个城镇的经济发展。 ——环湖公路 南部依托规划北沿江公路,北部依托佐坝—千岭—许岭线,东部依托疏港大道、西部依托佐坝—汇口线,增强湖区各镇的联系,主要为湖区的产业及旅游提供交通服务。 ——五桃线(桃铺——高岭——长铺——五里) 该线主要为县城东部提供与太湖的联系通道。 4)三级公路 ——凉二黄线(凉亭——二郎——黄梅) 增强北部乡镇之间的联系,并打开北部与黄梅的联系,等级乡道。 ——陈二线(陈汉——二郎) 该线为原宿两线,规划将对其进行拓宽改造,以方便两河口、北浴、陈汉等与县城及南部滨江地区的交通联系。 ——太下公路(五里——许岭) 是港城大道和疏港大道之间的横向联系通道,该通道增强了县城中心区与滨江新城之间的交通联系。

  28. 5、县域港口规划 根据安庆市城市总体规划宿松港区的相关内容,规划期内以王家洲码头建设为主,以汇口港、小孤山港为辅,为宿松县域经济的飞速发展提供便捷的水运条件。另外,根据四大湖区旅游开发的实际情况,建设千岭、许岭、下仓、华阳河农场等四座旅游码头,并建议结合码头建设湖区旅游游客服务中心,以完善宿松湖区旅游的基础设施建设。 6、县域过江通道规划 根据安徽省发改委对于跨江通道的设想以及宿松县综合交通发展远景规划,本次规划综合了宿松县及彭泽县的远景发展设想要求,建议宿松跨江大桥设于洲头乡境内,北与港城大道相连,南与江西省道301相接,以加快两岸发展,推进宿松滨江新城的建设。另外,在县域东南角的套口,预留一处桥位,作为备选过江通道方案。

  29. 4.2给水工程规划 4.3排水工程规划 4.4电力工程规划 4.5通信工程规划 4.6防灾减灾工程规划 4.7环境保护工程规划 4.8环卫工程规划 4.9燃气工程规划

  30. 主要 内容 1概况 2总则 3村庄布局和发展条件分析 4基础设施布局 5社会服务设施布局 6近期建设规划 7乡镇布点规划

  31. 按照《安徽省村庄布点规划导则(试行)》的要求:按照《安徽省村庄布点规划导则(试行)》的要求: 中心村配置需要有:小学、幼儿园、卫生所、文化站、图书室、乡村金融服务网点、邮政所、农资店、便民超市、农贸市场、公共服务中心(村“两委”及科技、就业、警务等便民服务场所)等11项设施,以利于增强对周边村庄的吸引力。 自然村:配置健身活动场地以及便民超市等2项设施。

  32. 5.1教育设施 (1)教育设施发展原则: 切实贯彻科技兴县的发展战略,在巩固加强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加快并逐渐普及高中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成人教育,同时,积极发展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争取2015年,建立起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教育义务体系,至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 高标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高中阶段入学率近期达到100%。幼儿入园率城镇地区达到90%,农村地区达到70%以上,2020年普及学前教育;成人教育应加大力度积极推进。 结合城镇体系规划布局,合理调整中小学布局及规模,小学最小不低于6个班,中学最小不低于12个班。 (2)规划措施: 根据教育城乡一体化的要求,调整县域教育资源的合理布局,初中原则上尽量向镇区集中,小学向中心村集中,合理确定教育服务设施的服务半径,提高初中、小学的校舍标准,完善教育管理机制,提升师资队伍的力量。

  33. 5.2文化事业 按县级、镇级和中心村级三级进行配置。 县级文化设施规划:群众文化事业要按国办文化、社会文化、群众文化三个层次并进发展,积极引导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村落文化的发展。充分利用现有文化设施,积极开展文化活动,加强人才培养,维护好现有软硬件设施,大力开展全民性文化活动,普及文化知识。 镇级文化设施规划:加强乡镇的文化设施,相应增加文化馆、影剧院、图书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等适合居民普通休闲娱乐的文化场所,按城市居住区或小区标准配置文化等设施,为城镇居民及周边农民提供文化娱乐、休闲健身等多功能活动场地,室外活动场地面积不小于1000平方米。 中心村级文化建设:建立各具特色的文化站、图书室,逐步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文化体系。加强推进特色文化村的创建工作。

  34. 5.3体育事业 体育设施网络按县级、镇级和中心村级三级进行配置。 中心城区在规划期内建设县体育中心,为全县人民提供较高等级的体育设施。 乡镇中,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应着力体育设施的配置,居住用地按小区标准配置文化体育设施。 中心村配置文化中心和村民广场,为农民提供文化娱乐、休闲健身等多功能活动场地,室外活动场地面积不小于1000平方米。配备适量的全民健身路径。加强各中心村体育设施配套建设,在规划期内实现中心村村村配备必要的体育设施和相应的活动场地。 5.4卫生事业 现状已经初步形成了中心城市-镇-村三级卫生服务体系,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医疗资源配置不足,村级卫生室规模小,医疗设施简单,部分乡村医生年龄老化、文化素质偏低。这些因素导致农民享受医疗保健的服务质量普遍偏低。 规划通过加强政府领导,依法管理医疗机构,通过政策倾斜,加强乡镇卫生院和村级卫生所的建设,原则上每个中心村设一处卫生所,同时加大资金、设备和人员的投入,积极改善农村的医疗条件。

  35. 5.5社会服务业发展规划 逐步增加投入,建立完善的、多层次、多形式的社区服务网络,加大对农村科技、就业、警务室等社会服务设施的投入; 进一步抓好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保障,积极探索增加就业机会和新途径,建立起功能完备、信息灵通、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劳动力市场,促使下岗职工再就业; 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维护社会稳定,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积极稳妥地推进医疗保险; 社会服务尤其要注意重视和关心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工作,切实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建立便于他们使用的以各种便民家庭服务、托儿所、养老院、卫生室为主要内容的社区医疗服务网络、娱乐服务网络,基本实现残疾人充分就业; 5.6商业服务业发展规划 要加快从传统向现代商业的转变,加快农村便民超市、农资店、农贸市场、乡村金融服务网点、邮政所网络建设,努力适应和引导消费,大力启动消费需求; 加快中心村商业网点建设,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推动家电下乡和汽摩下乡,提高村民生活品质; 根据宿松县的实际情况,建立有地方经济特色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加快农副产品流通速度; 区位条件较好的村庄可以设一定数量的便民商业网点,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的来源。

  36. 主要 内容 1概况 2总则 3村庄布局和发展条件分析 4基础设施布局 5社会服务设施布局 6近期建设规划 7乡镇布点规划

  37. 6.1总目标 为指导宿松县美好乡村建设,构筑分区、分类、分步骤的美好乡村建设路径,实现“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的总体目标,加速城乡社会经济发展,加快宿松县中心城区建设的同时,重点完善规划范围内各个产业园区的村庄建设,引导产业向城市规划范围内的各产业园区集聚,加快城镇化进程;积极引导村庄聚集建设与发展,努力培育中心村,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建设,使城镇功能进一步完善、人居环境有明显改善。 6.2子目标 1)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美好乡村建设。按照统一规划、集中投入、分批实施的思路,坚持试点先行、量力而为,逐村整体推进,逐步配套完善,确保建一个成一个,防止一哄而上、盲目推进; 2)对中心城区以及周边乡镇内的城镇建设区内的村庄进行村改居的建设,促进该区内的村庄向城市社区转化,积极开展城镇社区建设; 3)城镇规划建设片区以外、特殊类型片区(生态敏感区、水源地保护范围)以内的乡村近期严格控制新增村庄建设用地,逐步引导村民向中心村集中建设,有条件的可根据村民意愿原地拆建,或异地安置; 4)加速推进土地置换工程,改善农居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建设,促进城乡协同发展。

  38. 6.3近期中心村规划 根据省村庄布点规划导则,宿松县域近期至2016年中心村共189个,其中达到美好乡村标准的为76个。

  39. 各镇达标中心村规划一览表(2016年)

  40. 6.5远期2020年达标中心村规划 根据省村庄布点规划导则,宿松县域近期至2020年中心村共178个,其中达到美好乡村标准的为142个。

  41. 各镇达标中心村规划一览表(2017——2020年)

  42. 主要 内容 1概况 2总则 3村庄布局和发展条件分析 4基础设施布局 5社会服务设施布局 6近期建设规划 7乡镇布点规划

  43. 至2020年,孚玉镇规划为3个中心村,29个自然村至2020年,孚玉镇规划为3个中心村,29个自然村

  44. 至2020年,复兴镇合并为5个中心村,24个自然村至2020年,复兴镇合并为5个中心村,24个自然村

  45. 至2020年,汇口镇布点规划为2个社区,9个中心村,19个自然村至2020年,汇口镇布点规划为2个社区,9个中心村,19个自然村

  46. 至2020年,许岭镇规划为11个中心村,90个自然村至2020年,许岭镇规划为11个中心村,90个自然村

  47. 至2020年,下仓镇规划为11个中心村,67个自然村至2020年,下仓镇规划为11个中心村,67个自然村

  48. 至2020年,长铺镇规划为1个社区,5个中心村,92个自然村至2020年,长铺镇规划为1个社区,5个中心村,92个自然村

  49. 至2020年,凉亭镇规划为1个社区,9个中心村,83个自然村至2020年,凉亭镇规划为1个社区,9个中心村,83个自然村

  50. 至2020年,破凉镇规划为2个社区,9个中心村,77个自然村至2020年,破凉镇规划为2个社区,9个中心村,77个自然村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