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1

二〇一一年六月

体制创新 开放办学. 为行业和地方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紧缺人才. 司徒渝.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院长. 二〇一一年六月. 体制创新、开放办学 为行业和地方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紧缺人才. 一、 开放创新,实现学院跨越发展 二、示范建设,提高服务产业能力 三、落实纲要,探索特色发展之路. 一、开放创新,实现学院跨越发展. 在开放创新中加快发展. 第一阶段, 2001 年 -2006 年:在改革创新中加快发展 成立之初,百业待举,事业发展举步维艰 当时学院只有 160 亩,在校学生 3000 人;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二〇一一年六月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体制创新 开放办学 为行业和地方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紧缺人才 司徒渝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院长 二〇一一年六月

  2. 体制创新、开放办学 为行业和地方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紧缺人才 一、开放创新,实现学院跨越发展 二、示范建设,提高服务产业能力 三、落实纲要,探索特色发展之路

  3. 一、开放创新,实现学院跨越发展 在开放创新中加快发展 • 第一阶段,2001年-2006年:在改革创新中加快发展 • 成立之初,百业待举,事业发展举步维艰 • 当时学院只有160亩,在校学生3000人; • 专任教师、实验仪器设备、生均拨款、图书藏量等指标都挣扎在“红黄牌”之间; • 招生就业面临巨大困难。 当时的学生宿舍、教学楼和学术礼堂

  4. 一、开放创新,实现学院跨越发展 在开放创新中加快发展 【思考】高职到底该怎么办?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培养人? 【思路】准确定位、突出特色、打造品牌 【成绩】艰难地迈出了第一步 • 学院完成新增面积540余亩,是2001年的3.4倍; • 仪器设备总值达1048万元,是2001年的2倍; • 从企业聘请了48名兼任教师,校企合作初见成效;

  5. 一、开放创新,实现学院跨越发展 在开放创新中加快发展 • 四川高职发展很快,但普遍面临着缺人、缺钱、缺经验的困难 ; • 2005年还要接受办学水平的评估,但学院的实训条件、师资水平、图书藏量等都不达标 ; • 这是学院建设发展最艰难的阶段之一 。 2005年学院基础数据 其中专任教师、兼职教师、占地面积、校舍面积和 藏书都亮了黄牌 学院领导与二重总工陈晓慈研究人才培养

  6. 一、开放创新,实现学院跨越发展 天时-地利-人和 • 天时:国家提出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四川工业强省战略和德阳老工业基地振兴计划开始实施; • 地利:德阳是中国重装基地、西部职教基地,学院与重装企业几十年来“唇齿相依”; • 人和:各级政府对学院高度重视;行业企业对学院大力支持;班子团结、干部得力、群众齐心。 中国装备,装备中国

  7. 一、开放创新,实现学院跨越发展 体制创新,开放办学 【办学思路】体制创新,开放办学,努力为行业和地方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紧缺人才 • 省经委和德阳市签订《省市共建协议书》; • 德阳将教育学院整体并入工程学院; • 德阳市与学院共建1.8万平米图书馆; • 共建德阳国家机电职教实训基地; • 行业在学院组建四川装备制造业创新服务中心等; • 省市政府直接或间接地为学院筹集发展建设资金共计2.3亿元。 省经委和德阳市政府 签订省市共建协议 校市共建的大型公共图书馆

  8. 一、开放创新,实现学院跨越发展 体制创新,开放办学 2006 % • 创新了“省市共建、资源整合、多方投入、社会共享”的办学格局 • 办学水平评估中全省名列第一 • 被国家教育部确立为首批28所国家示范高职 2006 2006 2006 2005 2006 2006 2005 2005 2005 2005 2005 教职工 增加108% 兼职教师 增加198% 教学仪器 增加64% 在校生 增加35% 校舍 增加93% 校园面积 增加34%

  9. 一、开放创新,实现学院跨越发展 体制创新,开放办学 我们是如何破解这一阶段的发展难题的?依靠的是创新,破解的关键是体制。体制创新,打破“两张皮”的障碍,是中国高职改革发展、提高质量的关键。体制创新之所以能够为学校发展增强活力,主要在于在新的体制中与学校相关联的各方都会受益:学校服务政府,政府就扶持学校;学校服务企业,企业就支持学校;政府和企业都信任学校了,学校的良性发展就顺理成章了。

  10. 二、示范建设,提高服务产业能力 在示范建设中形成特色 • 第二阶段,2007年-2010年:在示范建设中形成特色 • 建设资金:学院获得了中央专项财政支持4000万,省市配套和学校自筹资金1亿元,整个建设总投入达1.4个亿。 • 主要任务:通过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三项工作,提高办学质量,增强社会服务能力,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职教育发展之路。

  11. 二、示范建设,提高服务产业能力 在示范建设中形成特色 • 学院承担着为装备制造业发展提供强有力人才支撑的重要使命。 • 为更好的发挥我院设在的“德阳市机械制造业技术研究中心”和“1+8”工程产业链成员单位的作用,在我院设立了“四川省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创新中心” 。 • 形成了省市政府、行业企业和学校共建国家示范的新格局,保证的示范建设的方向。 四川装备制造业集群技术创新中心、东汽工具研究所揭牌

  12. 二、示范建设,提高服务产业能力 在示范建设中形成特色 • 示范建设与重装发展融为一体、构成系统,必须搭建可持续发展的开放平台,体现人才培养的先进性、系统性和持续性,实现学院科学发展。 • 学院坚持“行业主导,专家指导,校企合作,共建示范”原则,学校主动“走出去”,深入300余家大中型企业调查研究,搜集第一手信息资料 。 人才培养方案论证 司徒渝在中国二重集团调研

  13. 二、示范建设,提高服务产业能力 示范建设成效:一条路子 一条路子:坚持“体制创新、开放办学,努力为行业和地方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紧缺人才”思路,探索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高职发展之路。 • 突破了行业、地方和企业“条块分割”等体制障碍,形成“省市共建、校企合作、多方投入、社会共享”办学格局;与重装企业结成战略合作伙伴。 • 三年来,通过各种途径,共获得省市各项支持3.7亿元;引入企业设备价值5500万元。 中国二重与学院签订大型模锻高技能人才联合培养协议 新希望集团总裁,校友刘永好捐赠一号教学楼

  14. 二、示范建设,提高服务产业能力 示范建设成效:两大成果 成果1:构建了一个资源整合的开放平台 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思路,通过与行业、企业和地方,共建技术创新中心、图书馆和“校中厂”、“厂中校”实训基地,建立共建共享的管理机制,确保平台协调运行和巩固拓展,破解了设备投入、双师教师建设等教学难题。 数控实训基地又是东汽生产车间 国家机电职教实训基地 德阳市机械技术研究中心

  15. 二、示范建设,提高服务产业能力 示范建设成效:两大成果 成果2:形成了“制造业高职人才培养模式(1221模式)” 与中国二重、东汽联合对全国328家制造企业进行调研,在此基础上,以数控、焊接、电气自动化等专业为载体,探索并逐步形成了制造类高职人才培养模式(“1221”模式)。即把学校建成一个开放的资源共享平台;实施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两条主线”系统培养;全面推行“双证制”和建立一个毕业生延伸培训机制。该模式获得国家、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荣获第六届高等教育 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16. 二、示范建设,提高服务产业能力 示范建设成果:三个突破 突破1:通过系统设计、系统实施“两条主线”课程体系,并相互融通,破解了学生基础知识不牢、实践技能不强、持续发展能力不足难题。 系统设计基础课和实践技能课,两个方面都要加强,都要成系统,并相互融通,对学生实施全面培养。同时,建立评价与调控体系,对人才培养方案和过程进行持续改进。7个专业制定了《岗位职业标准》,其中数控、焊接和电气化三个重点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通过行业专家论证。建成优质核心课程18门、4门国家级、5门省级精品课程。还形成了一批特色教材和教学资源库。 新时代英语教学平台 苦练技能 东汽员工在进行实训教学

  17. 二、示范建设,提高服务产业能力 示范建设成效:三个突破 突破2:通过“校中厂”、“厂中校”实训基地建设,解决了学校设备、兼职教师不足等难题 • 通过与东汽、绵阳丰田汽车“4S店”等企业合作,建立了“校中厂”实训基地。将系统的技能训练与产品加工相结合,按从简单的零件到复杂叶片加工将车间分成相应工段,专兼教师指导学生循序渐进完成实训和生产。 • 与二重等建“厂中校”实训基地,利用企业大型模锻设备,以企业技术人员为主,在现场进行主要专业课和实训教学。 学生在中国二重 大型模锻车间实训 学生为东汽加工产品

  18. 二、示范建设,提高服务产业能力 示范建设成效:三个突破 突破3:通过组建“三支团队”、实施兼职教师“三步走战略”,突破了师资队伍建设、兼职教师聘请和管理的重大突破 • 各专业先后组建并实施了校企合作的“专业建设领军团队”、“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科研技术服务团队”。 • 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三步走战略”:组建 “兼职教师人才库”;实施了“双教师授课法” ;与德阳三大重装企业建立了“兼职教师校企联合保障机制” 。 焊接特级技师高凤林 指导学生焊接实训 省级教学名师 东汽员工指导生产实训

  19. “5.12”特大地震后,学院紧急组建师生“技术服务突击队”,冒着余震为东汽抢修出52台大中型设备,充分展现了学生过硬的技能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二、示范建设,提高服务产业能力 在大震中体现社会担当 2008年7月16日,中央电视台新闻 联播报道学院帮助东汽恢复生产的情况 学院“抗震救灾技术服务突击队”,帮助东汽抢修设备、培训员工

  20. 二、示范建设,提高服务产业能力 示范建设成效:多方受益 示范建设的最大受益者是学生。三年中,通过各项改革,学生的思想品德、理论知识和技能水平都得到了较大提高。涌现了以“十大感动中国赈灾志愿者”王朋同学、“四川省高校抗震救灾优秀共产党员”刘政永同学为代表的一批优秀学生,近200名学生在各类技能大赛中屡获大奖,大多数毕业生实现了高质量的就业,在企业关键岗位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东汽叶片分厂大型设备80%的主操手是学院近几年的毕业生 我院学生志愿者 王朋获“十大感动 中国” 赈灾志愿者称号

  21. 二、示范建设,提高服务产业能力 示范建设成效:多方受益 示范建设使学院在改革、发展、建设的各个方面都实现了新的突破,呈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我们还把对口支援作为重要内容,针对实际,以多种形式,将办学理念、开放平台、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资源等向绵阳职院、眉山职院、德阳职业技术学校等19所职业院校的推广、辐射和应用,对外经验性报告19批次。我们把示范办副主任派到德阳职业技术学校主持工作,先后7名骨干教师在该校完成了示范性的教学任务达700余学时。三年中先后接待351批次院校考察团来校考察、交流、学习。 北京师范大学校长钟秉林一行到我院参观 杨跃副院长应邀到 成都农科职院讲学

  22. 4.612 1200 8050 3921 5050 558 24.18 5.7 60.8 11382 815 525 153 0.489 301 127 7.36 1179 14.4 960 609 1.7 在校生 (人) 占地面积 (亩) 固定资产 (亿元) 教职工 (人) 专任教师 (人) 建筑面积 (万平米) 仪器设备 (万元) 图书藏量 (万册) 学费收入 (万元) 正常经费 (万元) 人均收入 (万元) 二、示范建设,提高服务产业能力 跨越发展

  23. 二、示范建设,提高服务产业能力 荣 誉 创新的办学理念和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模式,受到了国家、省市有关部门的高度评价,教育部还以简报的形式,上报中央政治局、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 在全国主流媒体宣传推广。先后获得国家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单位等。

  24. 三、落实纲要,探索特色发展之路 高职综合改革实验区 • 第三阶段,2010年至今:探索特色发展之路 • 推进“高职试验区”建设,创新共建共享办学体制 • 2010年7月,国务院批准启动“德阳高等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 • 探索“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整体推进”的职业教育发展新路径,形成政府主导,行业、企业、学校和社会共同分担高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成本的新体制,促进职业教育、产业调整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 党和国家对我们充满期待,希望我们能够为国家教育体制改革提供经典案例和成功经验,这也是我们创先争优的主题。

  25. 三、落实纲要,探索特色发展之路 创新产业对接机制 • 创新产业对接机制,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 政府主导,实现专业与产业对接; • 行业引领,实现人才培养与岗位职业对接; • 企业参与,实现教学内容与技术进步对接; • 通过“三个对接”,建立起“快速反应、同步跟进、动态调整”服务新兴产业校产业对接长效机制。 数控实训基地 焊接生产实训 东汽焊接班

  26. 三、落实纲要,探索特色发展之路 强化内涵建设 • 强化内涵建设,落实20字方针 • 学院党委形成决议,提出要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为着力点,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基本路径,认真落实“一个方案、两个标准、三个规范” ; • 教学管理与教育管理工作相结合、项目驱动与师资队伍建设相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教育国际化相结合 教学国际化探索

  27. 三、落实纲要,探索特色发展之路 重装产学研示范园 • 建设“重装产学研示范园”,构建人才培养和技术服务的新体系 • 整合资源,与行业企业共建“德阳重装产学研示范园”,搭建共建共享、多方共赢的育人和技术服务平台。 • 四川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技术创新服务中心 • 德阳机械制造业技术研究中心 • 德阳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 • 通过“校中厂”,把企业引入校园、产品引入实训、工程师引入课堂;通过“厂中校”,让教师进入车间、学生进入工段、教学进入现场。通过“三引、三进”和顶岗实习,将工学结合落到实处。 • 实现高技能人才标准、方法和手段的国际化 。

  28. 三、落实纲要,探索特色发展之路 探索中高职衔接 • 探索中高职衔接体系,形成高技能人才培养“立交桥” • 通过政府统筹,整体规划职业教育发展,满足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体现终身教育需要; • 搭建资源共享的育人平台,对中、高职的招生就业、教育理念、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案、课程体系和质量评价体系,进行系统设计; • 校企合作实施中高职分段培养、校企延伸培训,实现人才培养全过程的中高职有效衔接,从而实现德阳职业教育改革的整体推进。

  29. 三、落实纲要,探索特色发展之路 服务新农村建设 • 实施“校村合作”计划,探索服务新农村建设新途径 • 实施职业教育服务新农村建设“校村合作”计划; • 实施“村官培训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农民工技能提升培训工程”; • 目前,学院与德阳市旌阳区新中镇、中江县永太镇清福村等地签订了《校村合作协议》,启动了一批具体合作、帮扶项目。 绵远镇村官培训 学生到农村搞旅游线路设计 学院与清福村签订校村合作协议

  30. 学院改革和发展所取得的每一项成绩,不仅是全院教职员工辛勤耕耘的结果,更是各级领导和专家们的指导以及兄弟院校帮助的结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借此机会,表示我们由衷地感谢!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