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5

第 5 章 新古典學派的貿易利益

第 5 章 新古典學派的貿易利益. 本章大綱. 5.1 生產可能曲線 5.2 貿易利益 5.3 生產利益與貿易利益 附錄一:由 Edgeworth 箱形圖找出生產可能曲線 附錄二:生產可能曲線的斜率. 前言. 古典學派認為生產要素只有勞動一種(勞動價值說);而新古典學派則認為生產要素有二種 —— 勞動 (L) 與資本 (K) 。 新古典學派認為生產一種財貨的機會成本不再是古典學派所認定的常數,而是呈現機會成本遞增的現象。. 生產可能曲線. 生產函數具有規模報酬固定的特性,也就是說勞動與資本同時增加 n 倍,其產出也會增加 n 倍。

harley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第 5 章 新古典學派的貿易利益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5章 新古典學派的貿易利益

  2. 本章大綱 • 5.1 生產可能曲線 • 5.2 貿易利益 • 5.3 生產利益與貿易利益 • 附錄一:由Edgeworth箱形圖找出生產可能曲線 • 附錄二:生產可能曲線的斜率

  3. 前言 • 古典學派認為生產要素只有勞動一種(勞動價值說);而新古典學派則認為生產要素有二種——勞動(L)與資本(K)。 • 新古典學派認為生產一種財貨的機會成本不再是古典學派所認定的常數,而是呈現機會成本遞增的現象。

  4. 生產可能曲線 • 生產函數具有規模報酬固定的特性,也就是說勞動與資本同時增加n倍,其產出也會增加n倍。 • 在規模報酬固定與完全競爭市場下,生產要素為勞動與資本時,其生產可能曲線具有下列特性: • 凹向原點。(在兩財貨資本密集度不相等時) • 切線斜率為財貨相對價格比 。

  5. 圖5.1 新古典學派的生產可能曲線(1/2)

  6. 圖5.1 新古典學派的生產可能曲線(1/2)

  7. 圖5.1 新古典學派的生產可能曲線(1/2)

  8. 圖5.1(2/2)

  9. 貿易利益(1/2) • 如圖5.2所示,H國與F國在自給自足下的均衡點分別為G點與N點(即無異曲線與生產可能曲線的切點),其切線斜率即為其財貨相對價格比,由圖中可知, < 。 • 即H國生產X財貨相對較便宜,所以H國會出口X財貨而進口Y財貨,F國會出口Y財貨而進口X財貨。是以在貿易後,H國的國內價格比 會上漲,在廠商追求最大利潤下,其生產點必會移動,即由G點移動到V點。 • F國的國內價格比 會下降,由N點移動到M點,通過生產點畫國際價格比 的斜率,可找出H國與F國貿易後的國民所得線分別為VS與MW,S點與W點分別為貿易後的消費點。

  10. 貿易利益(2/2) • 由圖中可知,貿易後H國的福利由UH上升至 ,F國的福利由UF上升至 。當H國的生產點V點與消費點S點不相等時,就會造成貿易,所以H國會出口AV的X財貨而進口AS的Y財貨,而F國會出口BM的Y財貨而進口BW的X財貨,因此在均衡時,AV=BW,AS=BM,此時的國際價格比即為均衡國際價格比。 • 當兩國在自給自足下的相對價格不相等時,兩國必會發生貿易,而且貿易後的均衡國際價格比 必會介於兩國自給自足下的相對價格比之間,貿易後兩國的福利必定會增加。

  11. 圖5.2 貿易利益(1/2)

  12. 圖5.2 貿易利益(1/2)

  13. 圖5.2 貿易利益(1/2)

  14. 圖5.2 貿易利益(1/2)

  15. 圖5.2 貿易利益(1/2)

  16. 圖5.2 貿易利益(1/2)

  17. 圖5.2 貿易利益(2/2)

  18. 圖5.3 消費利益與生產利益(1/2)

  19. 圖5.3 消費利益與生產利益(1/2)

  20. 圖5.3 消費利益與生產利益(1/2)

  21. 圖5.3 消費利益與生產利益(1/2)

  22. 圖5.3 消費利益與生產利益(2/2)

  23. 附錄一:由Edgeworth箱形圖找出生產可能曲線(1/4)附錄一:由Edgeworth箱形圖找出生產可能曲線(1/4) • 規模報酬固定與等產量曲線 • 從原點任做一射線,線上每一點的K/L比例皆為固定,此時線上的長度可以代表產量的大小,當OB=2OA時,代表通過B點的等產量曲線是通過A點的2倍。

  24. 圖5.4 規模報酬固定與等產量曲線(1/2)

  25. 圖5.4 規模報酬固定與等產量曲線(2/2)

  26. 附錄一:由Edgeworth箱形圖找出生產可能曲線(2/4)附錄一:由Edgeworth箱形圖找出生產可能曲線(2/4) • 由Edgeworth箱形圖導出生產可能曲線 • 如圖5.5所示,縱軸長度代表全國資本量(K),橫軸長度代表全國勞動量(L),現在要把全國勞動與資本分配給X與Y兩產業去生產,要達到效率,必須滿足X與Y等產量曲線相切,如圖5.5中的M點與N點,把這些點連結的線我們稱為契約線。

  27. 圖5.5 Edgeworth箱形圖找出生產可能曲線(1/2)

  28. 圖5.5 Edgeworth箱形圖找出生產可能曲線(1/2)

  29. 圖5.5 Edgeworth箱形圖找出生產可能曲線(1/2)

  30. 圖5.5 Edgeworth箱形圖找出生產可能曲線(1/2)

  31. 圖5.5 Edgeworth箱形圖找出生產可能曲線(2/2)

  32. 附錄一:由Edgeworth箱形圖找出生產可能曲線(3/4)附錄一:由Edgeworth箱形圖找出生產可能曲線(3/4) • 把這對角線連結起來(即OXOY),此條線的主要目的是要衡量X與Y財貨產量的大小。誠如前面所說,其長度可以代表產量大小,由契約線上的M點所代表的產品組合X=150,Y=200,可知該產品組合必會是生產可能曲線上產品的組合點。 • X=150的產量可反映在對角線V點上,其長度為OXV;X=250的產量可反映在對角線S點上,其長度為OXS;完全專業化生產X的點會反映在對角線上的OY點,此時X=300。把這些代表X財貨產量的點投影到右邊。

  33. 附錄一:由Edgeworth箱形圖找出生產可能曲線(4/4)附錄一:由Edgeworth箱形圖找出生產可能曲線(4/4) • 同理,Y財貨產量的線可以投影到下面的座標,如G點與R點投影到Y=150與Y=200,底部的橫線變成Y座標。 • 把M點(150, 200)對應到M'點,把N點(250, 100)對應到N'點。 • 除了M'點與N'點以外,還多了完全專業化生產X財貨與Y財貨的OY點與OX點,把這四個點連接起來,即為生產可能曲線。由於這些點皆會落在對角線的上方,所以生產可能曲線必會凹向原點。

  34. 附錄二:生產可能曲線的斜率(1/2) • 企業的獲利最大,故其條件為: • …………………………… • 在生產可能曲線上必須滿足充分就業,即: • …………………………… • 由式可知,當X產業增加勞動時,Y產業必會減少勞動;即:

  35. 附錄二:生產可能曲線的斜率(2/2) • 由式可知, • 把式代入,可得: • 表示生產可能曲線的斜率等於財貨價格比。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