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5

第三章 供需彈性及其應用 作者:顏榮祥 (南台科技大學管理與資訊系) 中 華 民 國 97 年 9 月

第三章 供需彈性及其應用 作者:顏榮祥 (南台科技大學管理與資訊系) 中 華 民 國 97 年 9 月. 課程大綱 壹、需求彈性的種類 貳、供給彈性 參、預期彈性 肆、供需彈性之應用. 壹、需求彈性的種類 一、需求的價格彈性 (簡稱需求彈性或價格彈性) 二、需求的交叉彈性 (簡稱交叉彈性) 三、需求的所得彈性 (簡稱所得彈性). 一、需求彈性 1 、弧彈性 (1) 原始公式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第三章 供需彈性及其應用 作者:顏榮祥 (南台科技大學管理與資訊系) 中 華 民 國 97 年 9 月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三章 供需彈性及其應用 作者:顏榮祥 (南台科技大學管理與資訊系) 中 華 民 國 97 年 9 月

  2. 課程大綱 壹、需求彈性的種類 貳、供給彈性 參、預期彈性 肆、供需彈性之應用

  3. 壹、需求彈性的種類 一、需求的價格彈性 (簡稱需求彈性或價格彈性) 二、需求的交叉彈性 (簡稱交叉彈性) 三、需求的所得彈性 (簡稱所得彈性)

  4. 一、需求彈性 1、弧彈性 (1) 原始公式 ED = (△QX/QX) / (△PX / PX) = (△QX/△PX) × (PX/QX) (2) 修正公式 ED= (△QX/△PX) × (PX1+PX2 )/(QX1+QX2) PX A PX1 B PX2 QX O QX1 QX2

  5. 2、點彈性 ED = (dQX/dPX) × (PX/QX) = 1/(dPX/dQX) × (PX/QX) = 需求曲線斜率的倒數 × 點的位置 PX D A D QX O 3、需求彈性一定為負(因需求法則之故)

  6. 4、需求彈性之分類(以絕對值來看) (1)彈性大:∣ ED ∣> 1 (2)彈性小:∣ ED ∣< 1 (3)彈性等於一: ∣ ED ∣= 1 (4)完全沒有彈性: ∣ ED ∣= 0 (5)有完全彈性: ∣ ED ∣= ∞

  7. 彈性大 彈性小 彈性等於1 ED= (20/-1) × (2+1 ) /(10+30) =-1.5 ED= (5/-1) × (2+1 ) /(10+15) =-0.6 ED= (10/-1) × (2+1 ) /(10+20) =-1.0 P P P 2 2 2 1 1 1 Q Q Q 10 15 10 20 O 10 30 O O

  8. 完全沒有彈性 有完全彈性 P D P D O Q Q O

  9. 5、一條需求曲線上不同位置的彈性 (1)直線型 EDA = AC/AB = CD/OD = OE/EB P B A E Q O D C

  10. P ∣ED ∣= ∞ ∣ED ∣> 1 50 A B 40 ∣ED ∣= 1 C 30 25 M ∣ED ∣< 1 D 20 E ∣ED ∣= 0 10 F 0 Q 50 10 20 25 30 40

  11. (2)非直線型 先作通過A點之切線,然後依據直線型的公式來判斷。 P D A D Q O

  12. 6、點彈性之簡易公式 ∣ED ∣= P / (PMAX – P) P PMAX 50 B ∣EDB ∣= 40 /( 50– 40) =4 ∣EDC ∣= 30 /( 50– 30) =1.5 40 C 30 20 10 Q 0 20 40 60 80 100

  13. P PMAX 50 B ∣EDC ∣= 30 /( 50– 30) =1.5 40 C 30 20 10 Q 0 20 40 60 80 100

  14. 7、固定彈性 (1)意義 需求曲線上任何一點的彈性均相同。 (2)固定彈性等於一的需求曲線 P D 4 a 2 b 1 D O Q 80 20 40

  15. 8、需求曲線的斜率與彈性 需求曲線之形狀較陡峭,需求彈性較小;反之,需求曲線之形狀較平緩,需求彈性較大。 P ∣ED ∣< 1 ∣ED ∣> 1 Q O

  16. 9、影響需求彈性的因素 需求彈性較大需求彈性較小 奢侈品 民生必需品 替代品多且替代性強 替代品少且替代性弱 支出佔所得百分比大 支出佔所得百分比小 觀察期間長 觀察期間短

  17. 10、需求彈性與總收益(或總支出)之關係 (1)∣ED ∣> 1 P ↓ → TR ↑ (薄利多銷) P ↑ → TR ↓ (2)∣ED ∣< 1 P ↑ → TR ↑ (台鐵) P ↓ → TR ↓ (3)∣ED ∣= 1 P ↑或↓ → TR 不變

  18. TR TR =P × q,其中P=f(q) O q AR MR ∣Ed∣=∞ ∣Ed∣>1 ∣Ed∣=1 ∣Ed∣<1 ∣Ed∣=0 q O MR P=AR=d

  19. 二 、 交叉彈性 1、弧彈性 (1) 原始公式 EC = (△QX/QX) / (△PY / PY) = (△QX/△PY) × (PY/QX) (2) 修正公式 EC = (△QX/△PY) × (PY1+PY2 )/(QX1+QX2)

  20. 2、點彈性 EC = (dQX/dPY) × (PY/QX) 3、根據EC可判斷X與Y之關係 (1) EC > 0 X與Y為替代品(同替) (2)EC <0 X與Y為互補品(反補) (3)EC ﹦0 X與Y為獨立品

  21. EC = 0 PY EC > 0 EC < 0 QX O

  22. 三 、 所得彈性 1、弧彈性 (1) 原始公式 EI = (△QX/QX) / (△I /I) = (△QX/△I) × (I/QX) (2) 修正公式 EI = (△QX/△I) × (I1+I2 )/(QX1+QX2)

  23. 2、點彈性 EI= (dQX/dI) × (I/QX) 3、根據EI可判斷X何種財貨 (1) EI<0 X為劣等品 (2)EI>0 X為正常品 0 <EI<1:X為民生必需品 EI>1:X為奢侈品

  24. 貳 、供給彈性 一、弧彈性 1、原始公式 ES = (△QX/QX) / (△PX / PX) = (△QX/△PX) × (PX/QX) 2、 修正公式 ES= (△QX/△PX) × (PX1+PX2 )/(QX1+QX2) S P A P1 B P2 S Q O Q2 Q1

  25. 二 、點彈性 ES = (dQX/dPX) × (PX/QX) = 1/(dPX/dQX) × (PX/QX) = 供給曲線斜率的倒數 × 點的位置 P S A Q S O 三、供給彈性一定為正(因供給法則之故)

  26. 三、供給彈性之分類 (1)彈性大: ES> 1 (2)彈性小: ES< 1 (3)彈性等於一: ES= 1 (4)完全沒有彈性: ES= 0 (5)有完全彈性: ES= ∞

  27. 四、供給彈性大小的判斷 B (ES<1) P A (ES=1) K D (ES>1) J H E Q O C

  28. 五 、影響供給彈性的因素 供給彈性較大供給彈性較小 生產要素容易改變生產用途 生產要素不易改變生產用途 生產成本不會隨產量遽增 生產成本會隨產量遽增 生產時間短 生產時間長 觀察期間長 觀察期間短 SS P D1 D0 SL Q QS QL

  29. <註> 生產期間之劃分 (1)已上市期間(ES=0) 供給曲線為一垂直線 (2)短期(ES< 1) 固定資本來不及調整 (3)長期 時間夠長,可調整全部 的固定資本。 SM P Q O SS P Q O P SL O Q

  30. 參、預期彈性 EE = (△Pf /Pf) / (△P / P) = (△ Pf /△P) × (P/ Pf )

  31. 肆 、供需彈性之應用 一、穀賤傷農 1、供給增加幅度 > 需求增加幅度 → P ↓ 2、∣ ED ∣< 1 ,P ↓ →TR ↓ D’ S P D S’ E P0 E’ P’ Q O Q0 Q’

  32. 二、產量限制 1、限制產量 → P ↑ 2、∣ ED ∣< 1 ,P ↑ → TR ↑ P D S’ S E’ P’ E P0 Q O Q’ Q0

  33. 三、最低工資的規定 1、規定最低工資→ W ↑,失業 2、供需彈性小(供需曲線較陡峭),失業較少; 供需彈性大(供需曲線較平緩),失業較多 W DL SL W 失業 失業 DL SL A B A’ B’ W2 W2 E E W1 W1 L O L O

  34. 四、最高價格的限制 規定最高價格 →供不應求 P P D S D S P0 P0 E E P’ P’ 供不應求 供不應求 O O Q Q

  35. 五、賦稅的轉嫁 1、直接稅與間接稅 2、從價稅與從量稅 3、政府課徵從量稅或從價稅 比較供需彈性(以絕對值來看),彈性大者,負擔 的稅較少;反之,彈性小者,負擔的稅較多。 4、政府從量補貼或從價補貼 比較供需彈性(以絕對值來看),彈性大者,補貼 利益較少;反之,彈性小者,補貼利益較多。

  36. 一、政府課徵從量稅 (1) ∣ED ∣> ES S2 P S1 D 消費者 E2 P2 E1 P1 P2’ 生產者 O Q2 Q1

  37. (2) ∣ED ∣< ES D P S2 消費者 S1 E2 P2 P1 E1 P2’ 生產者 O Q Q2 Q1

  38. (3) ∣ED ∣= ES S2 P D S1 消費者 E2 P2 P1 E1 P2’ 生產者 O Q Q2 Q1

  39. (4) ∣ED ∣= 0 S2 P D S1 消費者 E2 P2 E1 P1=P2’ O Q Q1 =Q2

  40. (5) ∣ED ∣= ∞ S2 P S1 E2 E1 P1=P2 D P2’ 生產者 Q O Q2 Q1

  41. 二、政府課徵從價稅 (1) ∣ED ∣> ES S2 P S1 D 消費者 E2 P2 E1 P1 P2’ 生產者 O Q2 Q1

  42. (2) ∣ED ∣< ES D P S2 S1 消費者 E2 P2 P1 E1 P2’ 生產者 O Q Q2 Q1

  43. (3) ∣ED ∣= ES S2 P D S1 消費者 E2 P2 P1 E1 P2’ 生產者 O Q Q2 Q1

  44. (4) ∣ED ∣= 0 S2 P D S1 消費者 E2 P2 E1 P1=P2’ O Q Q1 =Q2

  45. (5) ∣ED ∣= ∞ S2 P S1 E2 E1 P1=P2 D P2’ 生產者 Q O Q2 Q1

  46. 三、政府從量補貼 (1) ∣ED ∣> ES S1 P S2 D 生產者 P2’ E1 P1 E2 P2 消費者 O Q1 Q2

  47. (2) ∣ED ∣< ES D P S1 生產者 P2’ S2 P1 E1 P2 E2 消費者 O Q Q1 Q2

  48. (3) ∣ED ∣= ES S1 P D S2 生產者 P2’ P1 E1 P2 E2 消費者 O Q Q1 Q2

  49. (4) ∣ED ∣= 0 S1 P D S2 消費者 E1 P1 =P2’ P2 E2 O Q Q1 =Q2

  50. (5) ∣ED ∣= ∞ S1 P S2 P2’ 生產者 E1 E2 D P1=P2 Q O Q1 Q2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