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8

第二章 普世宗教與中古文明 第一節 東亞的宗教與社會

第二章 普世宗教與中古文明 第一節 東亞的宗教與社會. 第一節 東亞的宗教與社會. 學習重點. 佛教在印度的發展 印度教與中古印度社會 佛教與東亞社會 東南亞的宗教與社會. 佛教在印度的發展. ( 一 ) 孔雀王朝與佛教 1. 佛教的爭議與分裂 A. 長老部 - 西部派 a. 主張 信徒嚴格遵守戒律 b. 觀念比較保守 B. 大眾部 - 東部派 a. 主張 放寬戒律 b. 觀念比較隨意、自由 c. 產生不少新思想. 佛陀 宣道處. 印度 貝那拉斯 (Benares) 附近的舍利塔,保存 佛陀 的遺物,供人們膜拜.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第二章 普世宗教與中古文明 第一節 東亞的宗教與社會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二章 普世宗教與中古文明 第一節 東亞的宗教與社會

  2. 第一節 東亞的宗教與社會 學習重點 • 佛教在印度的發展 • 印度教與中古印度社會 • 佛教與東亞社會 • 東南亞的宗教與社會

  3. 佛教在印度的發展 (一)孔雀王朝與佛教 1.佛教的爭議與分裂A.長老部-西部派a.主張信徒嚴格遵守戒律b.觀念比較保守B.大眾部-東部派a.主張放寬戒律b.觀念比較隨意、自由c.產生不少新思想

  4. 佛陀宣道處 印度貝那拉斯(Benares)附近的舍利塔,保存佛陀 的遺物,供人們膜拜

  5. 2.孔雀王朝A.建立:西元前四世紀初B.重要性:印度第一個統一帝國C.大力支持佛教:阿育王統治時期D.滅亡:西元前二世紀a.佛教在印度日趨衰弱b.佛教在域外獲得發展(a)北傳中亞→中國(b)東南傳入東南亞地區2.孔雀王朝A.建立:西元前四世紀初B.重要性:印度第一個統一帝國C.大力支持佛教:阿育王統治時期D.滅亡:西元前二世紀a.佛教在印度日趨衰弱b.佛教在域外獲得發展(a)北傳中亞→中國(b)東南傳入東南亞地區

  6. 阿育王以佛法治國 • 改變:滅迦陵加國後 • 以佛法治國A.成立宗教部- a.派遣高僧至各地弘揚佛法b.樹立石碑石柱,勒文昭示萬民 B.召開佛教徒「第三次大結集」-a.修訂經典b.確定佛教的基本教義與戒律

  7. 佛教傳播路線

  8. 2.貴霜王朝與犍陀羅文化A.貴霜王朝:a.建立:西元一世紀初b.民族:大月氏B.地理位置:中亞-控制貿易絲路C.國力達顛峰:迦膩色伽(kanishka)在位時D.發展出獨特的「犍陀羅藝術」E.大乘佛教發展成型:a.高僧-馬鳴、龍樹b.傳入中國 2.貴霜王朝與犍陀羅文化A.貴霜王朝:a.建立:西元一世紀初b.民族:大月氏B.地理位置:中亞-控制貿易絲路C.國力達顛峰:迦膩色伽(kanishka)在位時D.發展出獨特的「犍陀羅藝術」E.大乘佛教發展成型:a.高僧-馬鳴、龍樹b.傳入中國

  9. 犍陀羅文化 • 佛教原以法輪、法座、腳印來代表佛陀 • 貴霜人借用希臘化人體藝術,開始雕塑佛像,把佛教推向偶像崇拜之路

  10. 佛陀形像演變

  11. 印度教與中古印度社會 (一)笈多王朝與古典印度 1.笈多王朝A.建立:旃陀羅‧笈多(Chandra Cupta)-320年B.統一印度北部C.安定繁榮:a.中央集權,統一貨幣b.發展對外貿易D.印度文化的古典時代:文學、藝術、哲學均有表現

  12. 笈多王朝疆域圖

  13. 印度文化的古典時代-文學 • 梵語定型:成官方語言 • 史詩:《摩訶婆羅多》、《羅摩衍那》發展完成 • 神話故事:《往世書》是草根印度教 的聖典 • 詩人:迦梨陀娑(Kalidasa) 創作詩歌 、戲劇-「印度的莎士比亞」

  14. 印度文化的古典時代-藝術 • 特色:融合本土傳統與希臘傳統 • 表現:1.建築-神廟:艾蘿拉(Ellora)石窟2.雕刻、繪畫-阿旃陀(Ajanta)石窟

  15. 阿旃陀石窟

  16. 艾羅拉石窟

  17. 印度文化的古典時代-哲學 • 印度教:A.「吠檀多哲學」 -借用佛教義理,闡 釋《奧義書》理念B.商羯羅-成吠檀多派一代宗師 • 佛教:A.建那難陀寺-成佛教學術中心 B.改革-a.用梵文編寫《大乘經論》 b.引入印度教哲學來解釋佛法

  18. (二)印度教與印度社會 1.印度教:成印度主流宗派A.崇拜多神-吸收各種民間神衹B. 確立三大主神:梵天、毗濕奴神、濕婆神 2.印度社會A.《摩奴法典》:為種姓制度提供理論基礎B.各階層隸屬各自世襲的「闍提」(Jati) C.限制:a.不同階級不通婚b.不同階級不同桌共食c.職業世襲,父子相乘

  19. 毗濕奴神石雕 濕婆神青銅像 濕婆神是音樂、舞蹈之神,也象 徵破壞力量。右側是其妻子。 毗濕奴神象徵護持力量

  20. 佛教與東亞社會 (一)佛教與中國社會 1.傳入:西漢末年-經由絲路的大月氏 2.發展成形:東漢末~南北朝時期A.下層-接受觀世音菩薩、阿彌佗佛崇拜B.士人-對佛教精妙哲學思辯感興趣C.統治者篤信-以梁武帝為最

  21. 3.與中國傳統矛盾與衝突A.不合中國綱常名教:a.不拜父母b.不禮敬君王B.儒者與佛教高僧辯論:a.輪迴轉世b.沙門不敬君王C.排佛:韓愈反唐憲宗迎佛骨D.毀佛:「三武之禍」-a.北魏太武帝b.北周武帝c.唐武宗 3.與中國傳統矛盾與衝突A.不合中國綱常名教:a.不拜父母b.不禮敬君王B.儒者與佛教高僧辯論:a.輪迴轉世b.沙門不敬君王C.排佛:韓愈反唐憲宗迎佛骨D.毀佛:「三武之禍」-a.北魏太武帝b.北周武帝c.唐武宗

  22. 玄奘赴印度取經 觀世音菩薩像 雕塑於中國宋代時期

  23. 4.中國化A.西域高僧到中國弘法-鳩摩羅什、僧肇B.中國高僧到印度取經-法顯、玄奘C.本土化宗派出現-淨土宗、天臺宗、華嚴宗D.佛學與中國學術合流a.禪宗-玄學化b.宋代理學-吸收佛、道思想 4.中國化A.西域高僧到中國弘法-鳩摩羅什、僧肇B.中國高僧到印度取經-法顯、玄奘C.本土化宗派出現-淨土宗、天臺宗、華嚴宗D.佛學與中國學術合流a.禪宗-玄學化b.宋代理學-吸收佛、道思想

  24. (二)佛教在朝鮮半島的傳播 1. 四世紀後半-大乘佛教由中國傳入A.當時形勢:三國鼎立B.前秦曾派使節與沙門,攜佛經 、佛像到高句麗C.三國都支持佛教-興建寺廟

  25. 四世紀的朝鮮半島 朝鮮政權年代簡表

  26. 2.六世紀時-朝鮮僧侶將佛教東傳日本 3.七世紀中期-新羅視佛教為國教A.以華嚴宗最盛B.禪宗也日益普及C.佛教影響新羅藝術發展-石造佛庵、石佛雕像

  27. 4.十世紀時-高麗王朝成立,佛教昌盛 A.雕刻《大藏經》 B.各種宗派同受尊崇C.僧侶地位崇高-朝廷拔擢名僧擔任國師 ,作為王室顧問D.僧侶投入社會事業 5.十四世紀末-李朝尊儒排佛

  28. (三)佛教在日本的流傳 1.佛教傳入以前A.多神信仰,自然崇拜B.貴族都奉某一自然神衹為 始祖C.日本皇室尊崇「天照大神」a.大和國統一後:三世紀b.伊勢神宮:成日本最高 神社 天照大神

  29. 日本伊勢神宮

  30. 2.六世紀中-佛教從朝鮮傳入日本A.初期受排斥:被視為異教B.確立地位:大和朝廷支持 2.六世紀中-佛教從朝鮮傳入日本A.初期受排斥:被視為異教B.確立地位:大和朝廷支持 3.七世紀-派遣唐使到中國A.僧人到唐朝學佛B.將中國佛教宗派帶進日本 4.奈良時代(710~782)-與社會隔絕A.佛教只能在京都地區流行B.寺院生活自成一團體

  31. 5.平安時代(794~1192)後期-A.神道與佛教開始融合B.佛教淨土宗受歡迎 5.平安時代(794~1192)後期-A.神道與佛教開始融合B.佛教淨土宗受歡迎 6.十二、十三世紀間-宋朝禪宗傳入A.禪宗中的臨濟宗獲室町幕府支持→成日本禪宗主流B.日本武士喜歡參禪C.影響日本藝術:a.庭園充滿禪意b.繪畫表現禪旨

  32. 富有禪意的日本庭院 日本龍安寺的「石庭」,在空無一物的白沙地上, 配置大小不一、錯落有致的石塊,表現大海的意蘊

  33. (四)藏傳佛教-喇嘛教 1.佛教傳入A.七世紀中-松贊干布統治時期B.自尼泊爾、唐朝傳入-聯姻方式 2.特色:A.政教合一制度B.是全民的普遍信仰-佛教領袖保持 神聖的地位C.有強烈的神秘色彩-密宗高深莫測 3.對中國邊族的影響:蒙古人、滿族

  34. 西藏布達拉宮 布達拉宮建於唐朝中期,後世屢有修築。 今日氣勢雄偉的布達拉宮是西元一六五四 年達賴五世受清朝冊封後修建的。

  35. 東南亞的宗教與社會 (一)古代東南亞的歷史 1.特色:民族複雜,文化多元A.語言:a.中南半島-漢藏語族b.南洋群島-馬來語族B.經濟:a.中南半島-農業(稻米原鄉) b.南洋群島-海洋貿易發達 2.出現區域性強權A.中南半島-越南、高棉、緬甸 B.南洋群島-室利佛逝、滿者伯夷、滿剌加

  36. 十四、十五世紀的東南亞形勢圖

  37. 越 南 • 最早建國:中國秦朝末年時 • 受中國長期統治或保護:漢武帝~五代 • 建立本土政權:A.時間:十世紀B.強盛:黎朝-接受明朝冊封 • 中國文化南傳的代表:大量接受儒家文化要素 越南中國化寺廟

  38. 高棉-吳哥王朝 吳哥都城-通衢大道 • 地區:湄公河下游 • 種族:吉篾族 • 建國:九世紀初 • 勢力強盛時:達中南半島中部 • 滅亡:十五世紀,為暹羅所滅

  39. 緬甸-蒲甘王朝 • 位置:中南半島西部 • 種族:藏緬族 • 建國:九世紀 • 強盛:11世紀阿奴律陀A.統一緬甸B.致力佛教事業-興建 佛塔與藏經樓 雪吉根塔

  40. 南洋群島-室利佛逝 • 位置:蘇門答臘西南部 • 重要性:南洋群島最早的國家 • 最強盛時:A.七世紀B.勢力遠達暹羅、馬來亞與婆羅洲C.掌控南洋群島的商業中心

  41. 南洋群島-滿者伯夷 • 興起:A.十三世紀末B.爪哇 • 最盛時:控有馬來半島、蘇門答臘、婆羅洲與摩鹿加群島 • 重要性:海洋貿易發達

  42. 南洋群島-滿剌加 • 位置:馬來半島-控制麻六甲海峽 • 種族:馬來人 • 強盛:A.十五世紀後期B.統一馬來半島,並征服蘇門答臘幾個邦國

  43. (二)東南亞的宗教與社會 1.地處文化交流處:中國、印度、伊斯蘭 2.受中國儒家文化影響:A.中南半島北部B.代表:越南 3.印度文化對東南亞的影響:宗教A.代表:柬埔寨「吳哥文化」B.未全盤接受印度文化a.未接受種姓制度b.印度教僅流行於統治階層-民間社會 多接受佛教

  44. 吳哥文化 • 吳哥通-王城A.建於:九世紀末B.巨石築成:飾滿印度風格的壁畫、浮雕 • 吳哥窟-神廟A.建於:十二世紀B.供俸毗濕奴神C.雕刻精美

  45. 吳 哥 窟 位於柬埔寨西北邊境,建築風格 深受印度史詩、神話的影響。

  46. 吳 哥 通 以巨石築成,飾滿壁畫浮雕,栩栩如生

  47. 4.佛教傳入A.流行地區:a.中南半島-泰國、緬甸、越南b.南洋群島-爪哇一帶B.國家與君主支持:a.緬甸-蒲甘王朝:阿奴律陀(Anawrata) b.蘇門答臘-室利佛室(Sri Vijaya) C.轉變:大乘佛教→小乘佛教a.時間:十四世紀b.原因:統治者介入

  48. 5.伊斯蘭教傳入A.時間:十三世紀B.媒介:阿拉伯商人C.影響:改變了馬來半島與南洋群島 的文化面貌 6.目前信仰狀況A.中南半島-以佛教為主B.南洋群島-是伊斯蘭世界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