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6

第五章 产品 — 货币市场双重 均衡的 IS — LM 模型

第五章 产品 — 货币市场双重 均衡的 IS — LM 模型. 华红梅. 教学目的: 理解货币市场均衡和产品市场均衡;认识产品 — 货币市场双重均衡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两市场均衡. 第一节 货币市场的均衡. 货币需求 ( 重点 。其中,投机需求是难点 ) ; 货币对产出的影响; 货币主义和凯恩斯主义 在货币问题上的差别; 货币市场的均衡: LM 曲线( 重点 ). 一 . 货币需求 M D 1. 货币的职能 货币的职能: 交易媒介、记账单位、储藏手段。 交易媒介 是货币的最基本最主要职能,是指人们可以用货币购买各种物品和劳务。.

hunter-gray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第五章 产品 — 货币市场双重 均衡的 IS — LM 模型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五章 产品—货币市场双重均衡的IS—LM模型 华红梅

  2. 教学目的: 理解货币市场均衡和产品市场均衡;认识产品—货币市场双重均衡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两市场均衡

  3. 第一节 货币市场的均衡

  4. 货币需求(重点。其中,投机需求是难点); • 货币对产出的影响; • 货币主义和凯恩斯主义 在货币问题上的差别; • 货币市场的均衡:LM曲线(重点)

  5. 一.货币需求MD • 1.货币的职能 • 货币的职能:交易媒介、记账单位、储藏手段。 • 交易媒介是货币的最基本最主要职能,是指人们可以用货币购买各种物品和劳务。

  6. 货币的记账单位职能,又称“核算单位”或“价值标准”,是指用货币来计量物品和劳务的价值或价格。货币的记账单位职能,又称“核算单位”或“价值标准”,是指用货币来计量物品和劳务的价值或价格。 • 货币的储藏手段,是指货币作为财富的代表储藏或保持。

  7. ⒉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 • 这种机会成本是因持有股票、债券等金融资产或投资所能获得的利息和利润。

  8. 例 题 • 1996年初,将$1000存入存折(储蓄)账户,1996年底获得5%的利息,最终得到$1050。如果同期将这$1000以现金形式持有而没有存入银行。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就是$50。 • 如果以利率2%的支票账户形式持有$1000的货币,其机会成本为$30。

  9. ⒊持有货币的三种动机 • 凯恩斯货币需求的三大动机: • 交易的动机(the transaction motive) • 预防的动机(the precautionary motive) • 投机的动机(the speculative motive)

  10. (1)交易动机 • 指为了便于交换而持有货币。 • 交易动机产生于人们的收入和支出在时间上的间隔。 • 在收入和支出的时间间隔为零(即每当需要支出时,就有一笔与支出等量的货币收入)的极端情况下,则根本没有必要为交易目的而保留货币。

  11. 为了进行正常交易所需要的货币。主要取决于收入,收入越高,对货币的需求越多;交易数量越大,需求越大。为了进行正常交易所需要的货币。主要取决于收入,收入越高,对货币的需求越多;交易数量越大,需求越大。

  12. (2)预防动机 • 预防动机是指人们为了预防意外的支出而持有一定量的货币的动机或愿望,又称谨慎动机。 • 货币预防需求与交易需求有联系。 • “货币交易需求”是因为在收支之间有时间差距,也是为了当前购买产品和劳务。

  13. 货币预防需求是由于未来收入和支出的不确定性,是为意外的购买而准备的。但不管是预料之内的还是预料之外的交易都需要持有货币余额。货币预防需求是由于未来收入和支出的不确定性,是为意外的购买而准备的。但不管是预料之内的还是预料之外的交易都需要持有货币余额。 • 预防需求实质上也属于交易需求 • 上述两个动机可以表示为: MDT=MD(Y)

  14. (3)投机动机 • “投机”,从市场 价格的波动 中获利的 行为。

  15. 如何理解“投机” ? • 投机者现在买入一种商品,是为了在这种商品价格上涨时卖出,以获得利润;而投机者卖出某种商品,是因为认为该商品价格不可能再高了。 • 买卖的商品可以是谷物、货币和股票。投机者对这些商品不感兴趣,他们只想低价买进高价卖出。 • “投机者最不愿意看到的就是满载鸡蛋的卡车开到自己家的大门口!” 能理解吗?

  16. 例:卖茶叶蛋的老太太与股票投机 在中国股市,很多股民疯狂地进行基本面和技术面的分析,可是只有一成的人赢利,而证券公司门口卖茶叶蛋的老太太却战胜了不少大户成为股市的英雄。她操作股票的手法很简单:当有很多人来买她的茶叶蛋时,她就赶快卖出手中的股票;而茶叶蛋生意不好的时候,她就买进股票。这种操作手法就是凯恩斯所说的投机理性。茶叶蛋的销售数量与股票的价格水平成正比,而风险又与股票价格成正比,所以,当众多的人在股评人士的鼓蛊下追涨杀跌时,老太太的逆向操作才是炒股的最高境界。在经济学里,投机绝不是贬意词,它代表着理性和果断,傻瓜是永远不会投机的。

  17. 财富除了货币以外,还有其他资产形式。预期哪种资产要贬值,在其价格下降之前卖出,并且可能在其价格降低之后买回。在卖出一笔资产和买回另一笔资产之前的这段时间内,货币将作为财富储藏手段保持在手中。财富除了货币以外,还有其他资产形式。预期哪种资产要贬值,在其价格下降之前卖出,并且可能在其价格降低之后买回。在卖出一笔资产和买回另一笔资产之前的这段时间内,货币将作为财富储藏手段保持在手中。 • 这种持有货币的需求凯恩斯称为“投机性货币需求”。

  18. 凯恩斯假定所有的金融资产划分为两类:货币资产(现金和活期存款)和非货币资产(用债券代表)。凯恩斯假定所有的金融资产划分为两类:货币资产(现金和活期存款)和非货币资产(用债券代表)。 • 货币不能为所有者带来利息收入,而持有债券可以为所有者带来直接收益。

  19. 假定只有一种债券,这种债券是持久性的,每年固定收益为利息,它只能在债券市场上流通,而不存在到期还本问题。假定只有一种债券,这种债券是持久性的,每年固定收益为利息,它只能在债券市场上流通,而不存在到期还本问题。 • 考察①利率和债券市场价格,②预期和利率。

  20. ①利率和债券市场价格 • 一种具有固定利息的持久性债券,每年按5%支付利息,票面额为100元,每年将固定支付给持有者5元的利息R。市场利率r怎样影响债券的市场价格BP?

  21. r=5%时,BP=票面值,为100元。 • r=6%时,100元的资产将获得每年6元收益,而面值100元的债券收益仍是5元, BP下跌。 • r=4%时, 100元的资产将获得每年只有4元的收益,而面值100元的债券收益为5元, BP上涨。

  22. 结论:债券市场价格和市场利率存在反方向关系,即利率越高,债券市场价格越低;利率越低,债券的市场价格越高。结论:债券市场价格和市场利率存在反方向关系,即利率越高,债券市场价格越低;利率越低,债券的市场价格越高。

  23. 同时表明债券共同存在着的市场风险,即市场利率变动的风险。同时表明债券共同存在着的市场风险,即市场利率变动的风险。 • 政府公债没有信用风险,即没有不履行还本付息的风险,但市场风险是存在的。政府公债在利率上升时,其价格也会下降。

  24. 当人们预期利率将要上升时,人们与其购买债券,不如将货币闲置在手中更有利。当人们预期利率将要上升时,人们与其购买债券,不如将货币闲置在手中更有利。

  25. ②预期与利率 • 当着人们预期利率上升时,将持有货币而放弃能够生息的债券。反之,当人们预期利率下降时,将抛出货币而持有债券(即购买债券)。 • 简言之,预期利率上升时,从债券转向货币;预期利率下降时,从货币转向债券。 MDA=MD(r)

  26. 利率和投机需求的关系 • ①当利率为12%或者更高时,投机需求等于零。 • ②当利率降低到一定程度时,货币的投机需求变得无限大。 灵活性偏好

  27. “灵活偏好陷阱” • 当利率下降到一定程度时,人们对货币的投机需求变得无限大,所有的人都会预期利率不会再下降而会上升,从而抛出债券而持有货币,无论货币增加多少都会被吸收,因而货币政策便失去了调节作用,表明货币政策的有限性。

  28. 灵活偏好陷阱(流动性陷阱)是凯恩斯第三个心理定律。灵活偏好陷阱(流动性陷阱)是凯恩斯第三个心理定律。 • 灵活偏好同样会导致有效需求不足。就是说,即使投资具有利率弹性,但由于存在着灵活偏好陷阱的情况,人们对于货币的投机需求变得无限大,使投资和商品需求低于充分就业水平,从而导致非充分就业的均衡。

  29. 综合能力的训练 •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递减、灵活偏好三大心理法则,是凯恩斯理论的主要内容。 • 请你将学过的这些具体内容综合起来并作出分析。

  30. ⒋货币的总需求 MD=MDT+MDA=MD(Y)+MD(r) • 式中MD为货币的总需求 • MDT为货币交易需求和货币预防需求,是总产量水平Y的递增函数; • MDA为货币投机需求,是利率r的递减函数; • MD是总产量水平和利率的函数。

  31. 假定,在既定产量水平,MDT=$400亿。 • 当r=4%时,MDA=$100亿,则MD= MDA+MDT=$500亿。 • 如果产量水平提高,将导致MDT增加,MD曲线右移至MD′。 • 反之,相反。 MDA

  32. 二.货币对国民产出的影响 • 1.货币市场的均衡 • 货币市场均衡是指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的稳定状态。 • 货币市场供求均衡是存在一个均衡利率,均衡利率下,货币的需求恰好等于货币的供给。

  33. 货币市场均衡 货币市场的均衡点由货币需求和供给曲线共同决定。 r Ms E* r* Md M 0 M*

  34. 利率的变动会引起债券市场价格的变动,人们重新安排持有的货币量,导致投机需求的变动,利率的变动会引起债券市场价格的变动,人们重新安排持有的货币量,导致投机需求的变动, • 但货币的供给却不受利率的影响(货币供给受中央银行的控制)。

  35. 货币市场自动均衡机制 • 如果货币供给大于货币需求,利率将下降,通过利率的调节,超额的货币供给就会消失,从而自动实现货币市场的均衡。如果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利率的变动与上述情况正好相反。

  36. ⒉货币供给变动怎样影响国民产出 • 中央银行改变货币的供给,会改变利率和投资,从而影响国民产出。 • 用图形表示出货币供给量的变化对国民产出的影响过程,即货币政策图解。

  37. (A)表示货币市场,货币供求曲线,表明货币与利率之间的关系。(A)表示货币市场,货币供求曲线,表明货币与利率之间的关系。 • (B)说明投资决定,投资的边际收益曲线,表明利率与投资支出的关系。 • (C)表示产出决定,表示通过乘数机制而决定的总需求和GDP。

  38. (B)投资决定 r r MS1 MS0 r0 r1 MD I I I0 I1 M0 M1 M (A)货币市场 I,S Q0 Q1 S (C)产出决定 GDP

  39. (B)图--利率的降低如何增加总需求 • ①利率降低将诱使厂商增加在厂房、设备和存货上的支出。 • ②利率降低意味着住房抵押贷款每月支出的减少,因而居民会增加购买住宅的投入。

  40. ③消费支出增加。一方面,是因为利率的下降使财富的价值增加,表现在股票、债券和住房价格趋于上升;另一方面,当利率降低且贷款较易获得时,消费者在汽车等高档耐用品上的支出增加。③消费支出增加。一方面,是因为利率的下降使财富的价值增加,表现在股票、债券和住房价格趋于上升;另一方面,当利率降低且贷款较易获得时,消费者在汽车等高档耐用品上的支出增加。 • ④利率降低将会降低美元等本币的汇率因而能够增加净出口的数量。

  41. 回顾:“储蓄—投资法”

  42. ⒊货币政策与总供求曲线 • AD曲线右移至 AD′,扩张的货 币政策可以有效 地影响实际产出 水平 • 从AD′移至 AD″, 会引起 实际产出水平的 微小增长和价格 水平的大幅度提 高

  43. 货币扩张和紧缩过程 • M↑——r↓——I.C.X↑——AD↑—GDP↑——P↑ • M↓——r↑——I.C.X↓——AD↓—GDP↓——P↓

  44. 货币中性问题 • 货币中性问题是货币供给变化能否对实际经济产生实质性影响的问题。 • 短期,MS增加,存在着闲置的资源,主要作用是产出增加,对价格影响较少,货币是非中性的; • 长期,MS增加,资源已被充分利用,主要影响价格水平,对产出影响较少。之后,对产出影响更小,货币是中性的。

  45. 三.货币主义与凯恩斯主义在货币问题的差别(重点,货币主义)三.货币主义与凯恩斯主义在货币问题的差别(重点,货币主义) • 1.货币数量论 M·V=P·Q • M—货币数量,V —货币流通速度,P — 价格水平,Q —物品和劳务总量。 • 如果V为常数,Q是稳定不变,则P与M成正比。 V=P.Q/M

  46. 专栏:货币主义 • 货币学派是20世纪50~60年代,在美国出现的一个经济学流派,亦称货币主义,其创始人为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弗里德曼。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英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长期推行凯恩斯主义扩大有效需求的管理政策,虽然在刺激生产发展、延缓经济危机等方面起了一定作用,但同时却引起了持续的通货膨胀。 • 弗里德曼从20世纪50年代起,以制止通货膨胀和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相标榜,向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和政策主张提出挑战。

  47. 货币主义的基本观点 • (1)货币供给示增长是决定名义GDP增长的主要因素。“只有货币是最重要的。” • (2)价格和工资是相对灵活的,财政政策对产出和价格的影响是微弱的。

  48. 2.差别: • ①在总需求方面 • 货币主义认为AD主要受货币供给量的影响。如果财政政策不与货币变动相配合,财政政策的自动变动对产出和价格的影响是很小的。认为“只有货币最重要”。 • 凯恩斯主义认为,虽然货币对AD、产出和价格有重要作用。但,是与财政政策、净出口等支出变量共同决定产出的。 • 凯恩斯主义认为“货币是重要的,但财政政策也同样重要。” 

More Related